一种带有传力杆限位托架的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0915发布日期:2018-07-18 00:33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传力杆限位托架的模板。



背景技术:

在民航场道以及公路工程道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常在纵向或者横向施工缝采用传力杆平缝,通过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圆钢筋,一端固定在一侧板内,另一端可以在邻侧板内滑动,其作用是在两块路面板之间传递行车荷载和防止错台,增加相邻混凝土块之间的应力传递,防止混凝土路面局部受力较大,造成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沉降,传递应力使相邻混凝土块共同受力。

但在施工过程中,传力杆通常采取在模板上开取孔洞,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或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插入传力杆,由于传力杆自重,混凝土未初凝时没有足够的粘结力和支撑力固定传力杆,这两种施工方法都容易造成传力杆植入时在水平方向以及竖向方向发生偏差和移动,造成横缝处设置的传力杆传荷能力下降,相邻板错台和板角开裂率明显上升,影响道面结构功能和使用生命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传力杆限位托架的模板。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传力杆限位托架的模板,包括钢模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板本体的顶端和底部均水平设有钢模板横肋,所述钢模板横肋位于所述钢模板本体的同侧设置,所述钢模板横肋之间竖直设有若干钢模板支撑纵肋,所述钢模板支撑纵肋均位于所述钢模板本体上,相邻所述钢模板支撑纵肋之间的所述钢模板本体上设有传力杆承托,所述传力杆承托垂直所述钢模板本体的表面设置,所述传力杆承托的一端与所述钢模板本体的连接处设有钢模板预留传力杆孔,所述钢模板预留传力杆孔贯穿所述钢模板本体,所述传力杆承托的另一端设有托架,所述托架包括角钢和钢筋,所述角钢通过所述钢筋与所述钢模板本体相连,所述角钢的水平面与所述钢模板本体底部的所述钢模板横肋平齐设置,所述角钢上与所述传力杆承托相对的竖直面设有限位圆环,所述限位圆环与所述钢模板预留传力杆孔对应设置在所述角钢的竖直面。

所述钢模板本体的钢板厚为0.5cm。

相邻所述钢模板支撑纵肋的间距为30cm。

所述钢模板预留传力杆孔的直径为3.6cm。

所述角钢通过所述钢筋与所述钢模板本体采用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设置钢模板预留传力杆孔、传力杆承托和托架,符合设计要求,提高了传力杆的安装和调整效率,同时也有效控制了传力杆在水平方向和竖向方向上存在的安装偏差,保证了传力杆的安装精准,通过设置带有限位圆环的托架,保证了传力杆外漏长度统一,进而保证了道面板后续使用的结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钢模板本体;2-钢模板支撑纵肋;3-钢模板横肋;4-钢模板预留传力杆孔;5-传力杆承托;6-托架;61-角钢;62-钢筋;7-限位圆环;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带有传力杆限位托架的模板,包括钢模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板本体1的顶端和底部均水平设有钢模板横肋3,所述钢模板横肋3位于所述钢模板本体1的同侧设置,所述钢模板横肋3之间竖直设有若干钢模板支撑纵肋2,所述钢模板支撑纵肋2均位于所述钢模板本体1上,相邻所述钢模板支撑纵肋2之间的所述钢模板本体1上设有传力杆承托5,所述传力杆承托5垂直所述钢模板本体1的表面设置,所述传力杆承托5的一端与所述钢模板本体1的连接处设有钢模板预留传力杆孔4,所述钢模板预留传力杆孔4贯穿所述钢模板本体1,所述传力杆承托5的另一端设有托架6,所述托架6包括角钢61和钢筋62,所述角钢61通过所述钢筋62与所述钢模板本体1相连,所述角钢61的水平面与所述钢模板本体1底部的所述钢模板横肋3平齐设置,所述角钢61上与所述传力杆承托5相对的竖直面设有限位圆环7,所述限位圆环7与所述钢模板预留传力杆孔4对应设置在所述角钢61的竖直面。

所述钢模板本体1的钢板厚为0.5cm。

相邻所述钢模板支撑纵肋2的间距为30cm。

所述钢模板预留传力杆孔4的直径为3.6cm。

所述角钢61通过所述钢筋62与所述钢模板本体1采用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施工过程中,将传力杆穿过钢模板本体1上的钢模板预留传力杆孔4,传力杆的一端通过传力杆承托5紧靠在角钢61上的限位圆环7,提高了传力杆的安装和调整效率,同时也有效控制了传力杆在水平方向和竖向方向上存在的安装偏差,保证了传力杆的安装精准,通过设置带有限位圆环7的托架6,即使在振捣施工过程中传力杆出现偏移,操作人员也能及时精确调整到正确位置,保证了传力杆外漏长度统一,进而保证了道面板后续使用的结构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