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024发布日期:2018-07-11 01:2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



背景技术:

桥梁支座从结构上区分主要有盆形支座和球形支座,设置于桥梁的桥墩与桥梁梁体之间,当遇到地震或其它因素引起的振动时,由其起抗震、抗振作用。

公告号为CN201648953U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包括一上部具有凹腔且在凹腔内铺置有第一减摩板而下部具有拉钩板的上支座;一具有调整机构座的下支座;一球形转向机构,位于上、下支座之间;一中央开设有一中心定位孔的桥梁梁体固定板,设置在上支座的上部;一中心轴,下端与上支座的中央螺纹配合,上端探入中心轴定位孔中,还包括有一设置在调整机构座上的高度调整机构,球形转向机构位于高度调整机构的上方且与高度调整机构相配合,球形转向机构的上部与上支座相配合。

这种球形支座虽然能够调整高度,但它的调整机构包括调整螺母和调整螺柱,调整螺母的外壁上间隔开设有拨杆孔,通过扳手插入前述的拨杆孔,驱使调整螺母旋转,使调整螺柱在调整螺母上的位置发生改变,通过扳手调整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优点是能够方便支座高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包括用于与桥梁桥墩相固定的下支座以及与桥梁梁体固定的上支座,所述上支座内设有球形转向机构,所述下支座上设有用于调节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距离的高度调整机构,所述高度调整机构包括与球形转向机构固定连接的调整块、与下支座固定连接的调整座、设置在调整座内的凹槽以及一端与凹槽槽底转动连接且一端与调整块螺纹连接的若干立杆,若干所述立杆上均连接有驱动立杆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立杆与调整块螺纹连接,当立杆转动时,调整块可以在立杆上上下移动,通过驱动件驱动立杆转动,从而驱动与立杆螺纹连接的调整块上下移动,改变调整块与调整座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的距离,达到调整支座高度的目的,直接通过驱动件驱动立杆转动,减少了在调整上支座与下支座的过程中借助外界的辅助工具,使调整过程更加方便省力,方便操作人员对支座调整过程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同轴设置在立杆上的从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且轴线方向与立杆长度方向垂直的主动锥齿轮以及与主动锥齿轮同轴设置的转杆,所述转杆远离主动锥齿轮一端与调整座转动连接且穿出调整座,所述转杆穿出调整座一端设有驱动转杆转动的转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盘驱动转杆转动,进而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使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转动,从而可以使与从动锥齿轮固定的立杆转动,使调整块在立杆上上下移动,改变调整块与调整座之间的距离,实现支座的高度调节,由于转杆伸出调整座外,减少了操作人员伸入到支座内部对于支座高度进行调节,同时转盘驱动转杆转动,转盘方便驱动转杆转动,使操作人员驱动转杆转动方便省力,减少了操作人员利用其它辅助工具,使操作人员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整座外壁上开设有供转盘放置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槽口朝向调整座外侧,所述转盘上开设有供操作者驱动转盘转动的月牙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盘放置在放置槽内减少了因转盘凸出调整座外部对于施工过程的影响,同时也减少在转盘转动位置固定后转盘位置的改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内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供立杆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立杆上设有转动块,所述固定板上表面开设有供转动块转动的转动槽,所述转动块与转动槽槽底抵触一侧设有滚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立杆转动时,转动块在转动槽内转动,提高了立杆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滚珠减少了转动块与转动槽之间的摩擦力,当调整调整块使调整块与调整座之间存在间隙时,转动块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调整块对立杆的压力,减少由于调整块对立杆压力过大造成立杆与调整块和调整座连接的不稳定,提高工作过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朝向凹槽槽底一侧设有套设在立杆外侧的套筒,所述套筒远离固定板一端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远离套筒一端与凹槽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在与套筒固定连接处上开设有供立杆穿过的第一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套筒远离固定板一端设有支撑架,使套筒被限制在支撑架与固定板之间,套筒可以限制立杆在套筒内转动,减少立杆在转动过程中产生位置的偏移,提高立杆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工作过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内底壁上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开设有供转盘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台朝向放置槽槽口一侧面上设有用于表示转盘转动角度的刻度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盘穿过固定台上的第二通孔转动,根据固定台上的刻度线可以准确计算出转盘转动的角度,进而计算调整块在立杆上移动的距离,准确计算支座调整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上铰接有封闭放置槽槽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供操作者打开盖板的圆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盖板用于封闭放置槽槽口,减少了外界杂质对转盘的位置造成影响,同时减少了放置在放置槽内的转盘和刻度线受到外界环境侵蚀被破坏,圆槽便于盖板的开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朝向放置槽槽底一侧周边设有与放置槽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密封圈减少了盖板与放置槽槽口之间的间隙,提高了盖板的密封效果,减少了外界杂质进入放置槽内对转盘和刻度线造成的破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驱动转盘转动,使转杆转动,进而带动主动锥齿轮以及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转动,从而使与从动锥齿轮固定的立杆转动,带动与立杆螺纹连接的调整块在立杆上上下移动,实现调整块与调整座之间距离的改变,调整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的距离,达到调整支座的目的,转杆伸出调整座减少了操作人员伸入调整座内或借助辅助工具对支座高度进行调整,方便了支座高度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调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支座;2、下支座;31、调整座;32、凹槽;33、调整块;35、立杆;36、固定板;41、套筒;42、从动锥齿轮;43、主动锥齿轮;44、转杆;51、转盘;52、放置槽;53、月牙槽;54、固定台;55、刻度线;56、盖板;57、圆槽;58、第二通孔;6、支撑架;61、第一通孔;7、球形转向机构;8、弹性密封圈;9、转动块;91、转动槽;92、第三通孔;93、限位块;94、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与桥梁桥墩相固定的下支座2以及与桥梁梁体固定的上支座1,下支座2上设有用于调节上支座1和下支座2之间距离的高度调整机构,上支座1内设有球形转向机构7,球形转向机构7与公开号为CN201648953U的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中的球形转向机构结构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2所示,高度调整机构包括与上支座1固定连接的调整块33、与下支座2固定连接的调整座31、设置在调整座31内的凹槽32以及一端与凹槽32槽底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调整块33螺纹连接的三根立杆35,凹槽32槽口延伸出调整座31朝向上支座1一侧,三根立杆35相互平行且等距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分散调整座31给予立杆35的压力,三根立杆35上均连接有驱动立杆35转动的驱动件,当驱动件驱动立杆35转动时,可以驱动与立杆35螺纹连接的调整块33上下移动,为了避免调整块33向上移动脱离立杆35,立杆35伸出与调整块33螺纹连接的一端设有限位块93,调整块33的移动改变调整块33与调整座31之间的距离,调整上支座1与下支座2之间的距离,达到调整支座高度的目的,减少由于支座高度不合适对桥梁的影响或者由于支座高度不合适不能使用造成的浪费,通过驱动件驱动立杆35转动,减少了在调整上支座1与下支座2的过程中借助辅助工具,方便操作人员对支座高度调整过程的操作。

如图2所示,驱动件包括同轴设置在立杆35外的从动锥齿轮42、与从动锥齿轮42啮合且轴线方向与立杆35长度方向垂直的主动锥齿轮43以及与主动锥齿轮43同轴设置的的转杆44,转杆44远离主动锥齿轮43一端与调整座31转动连接且穿出调整座31的侧壁,在转杆44转动时,由于转杆44与调整座31转动连接,调整座31可以给予转杆44一部分支撑力,使转杆44端部的主动锥齿轮43与从动锥齿轮42始终保持啮合,主动锥齿轮43穿出调整座31一端设有驱动转杆44转动的转盘51。

如图2所示,当转动转盘51时,带动主动锥齿轮43转动,同时主动锥齿轮43带动从动锥齿轮42转动,实现驱动立杆35的转动,由于转盘51伸出调整座31外,减少了操作人员伸入到支座内部对支座高度进行调节,安全便捷,同时通过转盘51驱动转杆44转动时,转盘51方便驱动转杆44的转动,使操作人员驱动转杆44转动时更省力,减少了操作人员利用其它辅助工具对支座高度进行调整,使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更方便。

如图2所示,由于调整块33的上下移动由立杆35转动驱动,为了提高立杆35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凹槽32内设有固定板36,固定板36四周侧壁与凹槽32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36上开设有供立杆35穿过的第三通孔92(如图4),立杆35上设有转动块9(如图4),固定板36上表面开设有供转动块9转动的转动槽91(如图4),当立杆35转动时,转动块9在转动槽91内转动,通过转动块9与转动槽91的转动连接以及立杆35与凹槽32槽底的转动连接相配合,提高了立杆35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当调整调整块33使调整块33与调整座31之间存在间隙时,转动块9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调整块33对立杆的压力,减少由于调整块33对立杆35压力过大造成支座的不稳定,提高了工作过程的稳定性,为了使操作者驱动立杆35转动时更省力,转动块9与转动槽91槽底抵触一侧还设有滚珠94,滚珠94减少了转动块9与转动槽91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减少立杆35在转动过程中产生位置的偏移,固定板36朝向凹槽32槽底一侧设有套设在立杆35外侧的套筒41,套筒41远离固定板36一端设有支撑架6,支撑架6远离套筒41一端与凹槽32底壁固定连接,支撑架6上在与套筒41固定连接处上开设有供立杆35穿过的第一通孔61,支撑架6一端与套筒41固定,一端与凹槽32底壁固定,使套筒41固定在套筒41和凹槽32底壁之间,限制了立杆35只能在套筒41中转动,减少由于立杆35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偏移造成支座的不稳定。

如图3所示,调整座31外壁上开设有供转盘51放置的放置槽52,放置槽52槽口朝向调整座31外侧,转盘51放置在调整座31内的放置槽52内,减少了由于转盘51凸出调整座31造成的施工不便,转盘51上开设有供操作者驱动转盘51转动的月牙槽53,使操作人员转动转盘51时更方便。

如图3所示,放置槽52内壁上设有固定台54,固定台54上开设有供转盘51穿过的第二通孔58,这样可以使转盘51伸出固定台54被转动,固定台54朝向放置槽52槽口一侧面上设有用于表示转盘51转动角度的刻度线55(参见图6),从操作者通过观察转盘51转动的角度可以准确标定立杆35转动的圈数,从而确定调整块33移动的距离,准确限定调整座31与调整块33之间的高度,提高对支座调整高度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由于转动转盘51圈数太多造成的调整块33脱离立杆35的情况,提高支座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5所示,由于转盘51放置在放置槽52内,放置槽52槽口朝向调整座31外侧,使放置槽52内部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为了减少转盘51和刻度线55受到外界环境侵蚀被破坏,放置槽52槽口铰接有封闭放置槽52槽口的盖板56,盖板56上开设有供打开盖板56的圆槽57,当需要转动转盘51时打开盖板56即可操作,方便省力,减少了外界杂质进入放置槽52内对转盘51的位置造成影响,同时可以延长转盘51与刻度线55的使用周期,盖板56上朝向放置槽52内一侧周边还设有与放置槽52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密封圈8(参见图3),弹性密封圈8减少了盖板56与放置槽52槽口之间的间隙,提高了盖板56的密封效果。

动作过程:

在使用支座时,上支座1与桥梁梁体固定,下支座2与桥梁桥墩固定,根据桥梁梁体与桥梁桥墩之间的距离调整支座的高度,打开盖板56,转动转盘51,驱动转杆44带动主动锥齿轮43转动,从而带动与主动锥齿轮43啮合的从动锥齿轮42转动,进而使立杆35在套筒41内转动,使与立杆35螺纹连接的调整块33在立杆35上上下移动,改变调整块33与调整座31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上支座1与下支座2之间的距离,实现支座高度的调整,合上盖板56使放置槽52槽口封闭,操作人员通过伸出调整座31的转盘51进行支座高度的调节,不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支座调节过程十分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