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人群疏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2112发布日期:2018-08-14 20:2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安全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人群疏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装置主要有两种,一是护栏,用于进行区域分片和隔离,设置出入口,一旦人数超过设定上限,便可关闭入口;二是较大型酒店、超市、地铁、车站、机场等的入口设置的旋转门,能促使人群分批次渐进。护栏和旋转门对防止人流过多造成拥挤较为有效,但在人流较少时会占用较大空间不利于人群通行,且在已经拥挤时预防踩踏的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人群疏离装置,以解决现有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装置在人流较少时不利于人群通行、人流较多时预防踩踏的效果有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人群疏离装置,包括用于嵌固在安装地基内的中空筒体,筒体顶部套设有凹凸槽,筒体内设有用于延伸至凹凸槽之上的杆体,杆体顶部设有用于对人群进行导向和支持的转轮,杆体设有便于转轮自由转动的转动装置,筒体设有用于驱动杆体上下移动的位移驱动装置,位移驱动装置连接有控制其工作的控制装置,位移驱动装置在控制装置的指令控制下驱动杆体移动以使转轮到达预定位置进入工作状态或嵌入凹凸槽内进入待机状态。

进一步地,转轮包括壳体,壳体通过多个连接杆连接有外圈。

进一步地,杆体为电动推杆,位移驱动装置为设置在筒体上与电动推杆相连的电机,控制装置为与电机由电控线路连接的中央控制器。

进一步地,转动装置为轴承,轴承内环套住电动推杆,轴承外环焊接在金属片上,金属片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壳体上。

进一步地,凹凸槽包括位于凹凸槽外缘的外壁和位于凹凸槽中央用于承托壳体的凸部,外壁和凸部之间为用于放置连接杆和外圈的凹部,凸部中央设有用于放置轴承的轴承孔。

进一步地,轴承孔设有用于承托轴承的垫圈,垫圈套住筒体顶部,垫圈紧贴凸部。

进一步地,凹部设有多个第一排水孔。

进一步地,筒体底部密封且设有伸出筒外的排水管,筒体底部上设有弹簧,弹簧上设有用于挤压积水并通过排水管排出筒外的挤压板,挤压板上设有对准电动推杆且直径小于电动推杆的第二排水孔,电动推杆底部设有用于伸入第二排水孔内限制电动推杆径向移动的限位柱。

进一步地,中央控制器通过电控线路连有语音警示器。

进一步地,电动推杆和筒体之间设有用于保护电动推杆的保护套,保护套连接在轴承内环上,保护套设有便于电机连接电动推杆的狭长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人群疏离装置,位移驱动装置在控制装置的指令控制下驱动杆体移动以使转轮到达预定位置进入工作状态或嵌入凹凸槽内进入待机状态。人流较少时,转轮可以嵌入凹凸槽内不影响人群通行;人流较多时,转轮既能给身体提供支点防止摔倒,又能给人群导向减少人群密集程度,解决了现有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装置在人流较少时不利于人群通行、人流较多时预防踩踏的效果有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人群疏离装置,操作方便,人力、物力及资金成本较低。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人群疏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轴承连接转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筒体内部排水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连接杆;120、外圈;130、轴承;140、金属片;150、螺钉;200、电动推杆;201、限位柱;210、电机;220、保护套;221、狭长孔;230、筒体;300、凸部;310、凹部;320、外壁;330、轴承孔;340、第一排水孔;400、排水管;410、弹簧;420、挤压板;430、第二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人群疏离装置,包括用于嵌固在安装地基内的中空筒体230,筒体230顶部套设有凹凸槽,筒体230内设有用于延伸至凹凸槽之上的杆体,杆体顶部设有用于对人群进行导向和支持的转轮,杆体设有便于转轮自由转动的转动装置,筒体230设有用于驱动杆体上下移动的位移驱动装置,位移驱动装置连接有控制其工作的控制装置,位移驱动装置在控制装置的指令控制下驱动杆体移动以使转轮到达预定位置进入工作状态或嵌入凹凸槽内进入待机状态。

凹凸槽可以由水泥或其他不易生锈不易破碎的材料模制而成。转轮可以由硬塑材料或不易生锈的金属材料制成。转轮可以采用多种样式,只要其既占有一定空间,又能自由转动,能控制单位面积内人员的进入量,预防人群过分拥挤,同时能给人群密集区提供支持身体的支点即可。

人群疏离装置的安装:在公共场所的预定安装位置,先在安装地基上钻一个大小和深度比筒体230略大的洞,在洞的顶部挖一个大小和深度比凹凸槽略大的坑,将筒体230插入洞中,在筒壁和洞壁之间浇筑混凝土,将凹凸槽嵌入坑中,使凹凸槽的顶部与地面齐平,待混凝土凝固即可。

人群疏离装置的使用方式如下:

人流量较少时,控制转轮嵌入凹凸槽内与地面齐平进入待机状态,人群可从其上通过,不影响正常通行。

人流量较多时,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位移驱动装置驱动杆体上移,进而推动转轮上升到接近一米高度的预定位置进入工作状态,对人群进行导向和支撑,待人流量减少后,使用控制装置控制位移驱动装置驱动杆体进而使转轮嵌入凹凸槽内重新进入待机状态。

人流较少时,转轮可以嵌入凹凸槽内不影响人群通行;人流较多时,转轮既能给身体提供支点防止摔倒,又能给人群导向减少人群密集程度,解决了现有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装置在人流较少时不利于人群通行、人流较多时预防踩踏的效果有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人群疏离装置,操作方便,人力、物力及资金成本较低。

优选地,参照图1或2,转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通过多个连接杆110连接有外圈120。壳体100中央凸起,可防雨水沉积,壳体100表面设有防滑的条纹,避免人踩在上面发生摔倒。外圈120方便人抓握或人的身体倚靠于其上。

优选地,参照图1,杆体为电动推杆200,位移驱动装置为设置在筒体230上与电动推杆200相连的电机210,控制装置为与电机210由电控线路连接的中央控制器。电机210通过丝杆螺母将电机21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电动推杆200的直线运动。中央控制器设置于地面上的控制室内,方便人员操作。

优选地,参照图2,转动装置为轴承130,轴承130内环套住电动推杆200,轴承130外环焊接在金属片140上,金属片140通过多个螺钉150固定在壳体100上。轴承130外环包裹在可自由转动的滚珠上,故转轮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由转动。转轮通过金属片140与轴承130连接,方便装卸。

优选地,参照图1,凹凸槽包括位于凹凸槽外缘的外壁320和位于凹凸槽中央用于承托壳体100的凸部300,外壁320和凸部300之间为用于放置连接杆110和外圈120的凹部310,凸部300中央设有用于放置轴承130的轴承孔330。转轮下移嵌入凹凸槽时,壳体100覆盖在与之契合的凸部300上,连接杆110和外圈120位于凹部310中,外壁320用于保护转轮避免其受损。

优选地,参照图1,轴承孔330设有用于承托轴承130的垫圈,垫圈套住筒体230顶部,垫圈紧贴凸部300。垫圈有良好的伸缩性,轴承130挤压垫圈,垫圈变形,将轴承孔330内的积水挤出。

优选地,参照图1,凹部310设有多个第一排水孔340。第一排水孔340可与该区域的排水系统相通,第一排水孔340使得凹部310不会有雨水沉积,保持凹部310的清洁干燥。

优选地,参照图3,筒体230底部密封且设有伸出筒外的排水管400,筒体230底部上设有弹簧410,弹簧410上设有用于挤压积水并通过排水管400排出筒外的挤压板420,挤压板420上设有对准电动推杆200且直径小于电动推杆200的第二排水孔430,电动推杆200底部设有用于伸入第二排水孔430内限制电动推杆200径向移动的限位柱201。

电动推杆200下移堵住第二排水孔430,推动挤压板420下移,弹簧410收缩,挤压板420通过排水管400将积水排出筒外。在电动推杆200的下移过程中,电动推杆200底部的限位柱201先伸入第二排水孔430内限制电动推杆200径向移动,防止电动推杆200滑动到挤压板420的一侧使挤压板420发生倾斜,进而防止电动推杆200继续下移使挤压板420变形损坏。

优选地,参照图1,中央控制器通过电控线路连有语音警示器。语音警示器在转轮上升之前提前播放语音警示录音可以避免有人站在人群疏离装置上导致转轮无法上升或造成人员受伤。

优选地,参照图1~3,电动推杆200和筒体230之间设有用于保护电动推杆200的保护套220,保护套220连接在轴承130内环上,保护套220设有便于电机210连接电动推杆200的狭长孔221。保护套220能使电动推杆200在上升过程中不易晃动且能避免电动推杆200受到外部的损伤,保护套220连接在轴承130内环上且狭长孔221内有电动推杆200与电机210连接部分的限制,使得在电动推杆200的上升过程中转轮不会随之转动。

不同条件下人群疏离装置的应用:

(1)在大面积的空间条件下,通过多个人群疏离装置的组合,外围的人群疏离装置起到拦截和控制人员进入的作用又能方便内圈人群出来,中央区域的人员在趋利避害的本能驱使下,当人群密集时会去抓握转轮,从而使中央区域的人群疏离装置给人群提供许多支持身体的支点,并以人群疏离装置为中心自觉形成区域分片。

(2)在逼窄的水平过道条件下,隔一段距离设置人群疏离装置,转轮的转动使人员从两边向相反方向行进,在单位区域人员过多时可使人员难以再进入,从而控制单位空间内的人数。

(3)在上下楼梯条件下,在每个楼梯之间的平台上安装人群疏离装置,转轮的转动能使人员从两边向相反方向行进,在某一楼道区域人员过多时可使人员难以再进入,从而控制每段楼梯的人数上限。

根据公共空间宽窄等不同,科学地分布人群疏离装置的数量和位置,通过一定区域内人群疏离装置之间的组合,实现自动疏离人群、支持人体、阻挡人群过度涌入,可以使密集人群在室内外分割到以人群疏离装置为中心的不同空间,形成多个相对稳定的安全区域,同时通过人群密集区域的整体相对固定并形成许多个圈形人墙,达到阻挡和减少人群继续涌入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密集人群状态下的安全系数,降低了安全风险,不需要使用人群疏离装置时,转轮回到地面凹凸槽中,使该装置所在区域重新畅通无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