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控制磁流变液减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5820发布日期:2018-09-11 19:4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消能支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控制磁流变液减震支座。



背景技术:

地震中,支座震害极为普遍,是桥梁整体抗震性能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是由于支座设计上未考虑抗震要求,构造上连接和支撑等构造措施不足,某些支座形式和材料上有欠缺等造成支座倾斜、剪断、锚固螺栓拔出。现阶段的减震支座技术虽具有承载性,但是耗能效果差,不能实现复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控制磁流变液减震支座,具有高耗能、自复位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主动控制磁流变液减震支座,包括耗能缸体3,耗能缸体3中部设有菱形支架11,菱形支架11是由四块摩擦制动板10铰接而成,菱形支架11的下端和固定支座12连接,固定支座12连接在耗能缸体3内底部,菱形支架11的左右端各连接一个附有励磁线圈5的挡板4,菱形支架11的上端和作动杆2的底端连接,作动杆2的上端伸出耗能缸体3外,并与法兰盘6连接,法兰盘6通过高强螺栓9与减震设备连接,法兰盘6的下部与耗能缸体3之间连接有自然伸长的弹簧7和压电陶瓷1,压电陶瓷1具有正压电性,压电陶瓷1的电力输出端通过耗能缸体3内的导线与励磁线圈5的电力输入端相连;

所述的耗能缸体3内充满磁流变液8,挡板4、菱形支架11均浸没在磁流变液8中。

所述的作动杆2与耗能缸体3之间设有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压电陶瓷1具有正压电性,受压将产生电能的性能,使得产生的电能输出到励磁线圈5中,进而产生强磁场。

2、利用磁流变液8在零场情况下表现为流动性良好的液体,其表现粘度很小,在强磁场作用下可在短时间内表现粘度很大且呈现固态的特性,使得磁流变液8液固态交替,从而实现该支座在设备、结构领域减震消能的用途。

3、本实用新型也用到了摩擦消能的原理,菱形支架11受压变形,摩擦制动板10之间发生摩擦,并且可以通过调节高强螺栓9控制板间挤压力,进而与需要减震的结构的振动频率相适应。

4、通过弹簧7能够实现震后自复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法兰盘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一种主动控制磁流变液减震支座,包括耗能缸体3,耗能缸体3中部设有菱形支架11,菱形支架11是由四块摩擦制动板10铰接而成,菱形支架11的下端和固定支座12连接,固定支座12连接在耗能缸体3内底部,菱形支架11的左右端各连接一个附有励磁线圈5的挡板4,菱形支架11的上端和作动杆2的底端连接,作动杆2的上端伸出耗能缸体3外,并与法兰盘6连接,法兰盘6通过穿过圆孔13的高强螺栓9与减震设备连接,法兰盘6的下部与耗能缸体3之间连接有自然伸长的弹簧7和压电陶瓷1,压电陶瓷1具有正压电性,受压将产生电能;压电陶瓷1的电力输出端通过耗能缸体3内的导线与励磁线圈5的电力输入端相连;

所述的耗能缸体3内充满磁流变液8,挡板4、菱形支架11均浸没在磁流变液8中,磁流变液8在零场情况下表现为流动性良好的液体,表现粘度很小,在强磁场作用下可在短时间内表现粘度很大且呈现固态。

所述的作动杆2与耗能缸体3之间设有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减震设备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法兰盘6将外部作用力传递给作动杆2,菱形支架11受压变形,使得摩擦制动板10之间发生摩擦,并且可以通过调节高强螺栓9控制板间挤压力,进而使得与需要减震的结构的振动频率相适应。同时,压电陶瓷1收到挤压,将产生电能,电能输出到励磁线圈5中,进而产生强磁场。磁流变液8在强磁场作用下短时间内表现粘度很大且呈现固态,使得磁流变液8液固态交替,实现耗能,并且在弹簧7的作用下,该支座可以实现自复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