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和机动车的智能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6146发布日期:2018-09-21 23:1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警示系统,具体而言,是一种设置在路口对行人和机动车的智能安全警示系统。



背景技术:

交通领域中的“鬼探头”现象是指在A车超越B车时(亦指A车在行驶途中,两边的车辆或一边的车辆B处于静止状态),由于A车视线被车辆或障碍物阻挡,从B车车头前、逆向车辆的车尾处或道路两侧建筑等视觉盲区突然跑出行人或车辆的场景。这一现象让行驶中的司机很难提前判断,经常因此造成交通事故。此外,施工路段的围挡、绿化隔离带,直行车辆容易因路面通行条件好而放松警惕,但从围挡、绿化带中突然出来的非机动车、行人会让直行车辆措手不及;道路出入口和建筑物遮挡是一样的,因为一般主路与辅路之间都有隔离带,有些隔离带,如果行人出入主路时,车辆很难发现,双发车速过快的话,很容易发生危险;十字路口、丁字路口也是鬼探头事故的高发区;这种事故发生的危险指数很大,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行人、非机动车,不仅私家车容易因“鬼探头”造成事故,一些营运车辆、公交车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发生的一种行人和机动车的智能警示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人和机动车的智能警示装置,包括基板、支撑杆、电源、铰接座、检测单元、警示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的基板包括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的内侧边均设置有铰接座、并通过所述铰接座与支撑杆连接;

所述基板上固定所述的控制单元、电源、检测单元和警示单元;

所述警示单元包括第一警示单元和第二警示单元,

所述的检测单元是人体热释电传感器和/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所述的控制单元为集成控制IC;

设置在第一平板的检测单元通过控制单元与设置在第二平板的第二警示单元连接,设置在第二平板的检测单元通过控制单元与设置在第一平板的第一警示单元连接;

上述检测单元、警示单元和控制单元由电源供电。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凸面镜,在所述的第一平板或第二平板的两侧竖向边缘均设置边框,边框内侧开设凹槽,两侧凹槽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凸面镜的框架;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的边框的上端开设至少一对竖直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警示单元和第二警示单元都包括至少三个循环亮灭的LED灯。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各设置至少三组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至少一个人体热释电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板表面设置反光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板为亚克力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在铰接座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装置铰接延长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件的两端设置套筒装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太阳能装置,所述太阳能装置通过套筒装置固定在基板的上方并连接所述的电源。

本实用新型通过铰接座连接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沿着支撑杆旋转,包括互相垂直呈90度角,以及互相平行形成一个平面,或者是互相垂直形成270度角等多个角度。通过某个平板上的检测单元对该平板所对区域人、动物以及汽车的感应,触发另一平板上设置的警示单元工作,可以满足不同路口以及不同方向的行人以及汽车的警示作用。

所述基板可以折叠成体积更小的箱体,便于回收以及携带,增加使用的便利性,用以更广泛的实施并减少交通事故。

在边框上设置的凹槽可以方便地将凸面镜取出并固定在开设在平板上端的凹槽内,除了警示装置外,增加了凸面镜来增强视野,进一步地降低事故率,支撑件两端的套筒装置,可以使本警示装置方便地设置在建筑工地等需要警示的路口或者货车前部并方便地调整角度,以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太阳能装置可以使本警示装置使用范围扩大。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设置,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容易产生鬼探头地区的交通事故及人员伤亡的比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行人和机动车的智能警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行人和机动车的智能警示装置折叠成箱体的示意图。

图3是行人和机动车的智能警示装置放置延长板的示意图。

图4是太阳能装置和凸面镜在本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行人和机动车的智能警示装置放置在货车前的示意图。

图6是行人和机动车的智能警示装置放置在路口的示意图。

图中:

1-基板;1A-第一平板;1B-第二平板;2-支撑杆;3-电源;4-铰接座;41-铰接装置;5-检测单元;51-人体热释电传感器;52-超声波测距传感器;6-警示单元;6A-第一警示单元;6B-第二警示单元;7-控制单元;8-凸面镜;9-边框;10-凹槽;11-卡槽;12-反光材料;13-延长板;14-太阳能装置;15-套筒装置;16-固定支架;17-遮挡物;18-车辆;19-行人;20-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行人和机动车的智能警示装置,包括基板1、支撑杆2、电源3、铰接座4、检测单元5、警示单元6和控制单元7。所述的基板1包括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的内侧边均设置有铰接座4、通过所述铰接座4与支撑杆2连接,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可以通过该铰接座4沿着支撑杆2旋转、折叠。

所述基板1上固定有控制单元7、电源3,检测单元5和警示单元6;所述警示单元6包括第一警示单元6A和第二警示单元6B,两个平板上所设置的警示装置可以分别显示不同的内容,警示单元5可以是固定在基板1的表面,也可以镶嵌在基板1的内部,使警示单元5在基板1的两侧同时显示;警示单元6的警示方式包括警示LED灯、发光的文字、变化文字、顺序显示的警示标志、警灯或是蜂鸣声,或者是以上警示方式的组合。

基板1包括的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上各设置一个检测单元5,所述的检测单元5可以是人体热释电传感器51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52;也可以是二者的组合,两者结合使用时,可以增强感应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人体热释电传感器感应灵敏,可以抗可见光和大部分的红外线干扰,保证了在白天有光照的条件下设备的正常工作。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同样具有检测范围大抗干扰性能好的优点能够在复杂条件下正常工作的特点。通过设置检测单元5的不同角度,以满足设置在不同高度时的感应范围夹角和感应距离更加准确。所述的控制单元集成控制IC,优选采用ATMEGA328P集成控制IC。

设置在第一平板1A的检测单元5通过控制单元7与设置在第二平板1B的第二警示单元6B连接,设置在第二平板1B的检测单元5通过控制单元7与设置在第一平板1A的第一警示单元6A连接,上述电路系统由电源供电。

以警示单元为LED为例,具体的工作过程是当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人体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到行人或动物、其他机动车时会有高电平信号返回给集成控制IC,集成控制IC会检测到相应的高电平信号,同时执行向对应端口的发光二极管提供高电平来点亮LED灯,从而起到预警和提醒的功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4、6,还包括凸面镜8,在所述的第一平板1A或第二平板1B的两侧竖向边缘设置边框9,边框9内侧开设平行于边框的凹槽10,两侧凹槽10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凸面镜8的框架,所述凸面镜8边缘嵌入所述两侧凹槽10后固定;所述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的边框9的上端开设至少一对竖直的卡槽11;当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旋转至闭合时,两个平板和边框9形成箱体,凸面镜8固定在开设在边框9上的凹槽10内,以节省存储空间,当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展开至90度时,开设在边框9的卡槽11可以将凸面镜8垂直固定,增加警示视野。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所述的第一警示单元6A和第二警示6B单元都包括至少三个循环亮灭的LED灯,控制单元控制其循环开关,以增强视觉的警示的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各设置至少三个超声波测距传感器52和至少一个人体热释电传感器51。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述的平板表面设置反光材料12,基板1的表面设置一层反光漆,可以在夜间反射光线至光源,提升警示效果,在夜间也可以使车辆通过灯光显著地看到该警示装置,所述反光材料包括反光漆、反光膜以及直角棱镜等。所述的基板1为亚克力材料,以降低成本,方便制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所述的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铰接装置4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装置41铰接延长板13,以扩大第一平板1A以及第二平板1B的面积,警示单元6延伸至该延长板13上,从而增加警示效果和感应效果,通过铰接装置4可以将其折叠,以节省存储体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6,所述的支撑件2的两端有套筒装置15,下部的套筒装置15可以方便地安装固定支架16。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6,本装置还包括太阳能装置14,太阳能装置14通过支撑杆2固定在套筒装置15的上方并连接电源单元3。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5,根据车辆18停在道路20边时前方有行人19向左行并穿越道路20的情景,本实施例设计一个安装在车辆18左前方的行人和机动车的警示装置;

该装置包括基板1、支撑杆2、电源3、铰接座4、检测单元5、警示单元6和控制单元7;基板1包括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的内侧边均设置有铰接座4、通过所述铰接座4与支撑杆2连接,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可以通过该铰接座4沿着支撑杆2旋转至互相垂直的角度;基板1上固定有控制单元7、电源3,检测单元5和警示单元6;警示单元6包括第一警示单元6A和第二警示单元6B,两个平板上所设置的警示装置可以分别由三组顺序显示的LED灯构成,警示单元5固定在基板1的表面,的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上各设置一个检测单元5,调整好角度后,设置在机动车驾驶座高度时的感应范围和夹角使感应距离对准相对应方向被监测的物体。

控制单元选择集成控制IC(328p),设置在第一平板1A的检测单元5通过控制单元7与设置在第二平板1B的第二警示单元6B连接,设置在第二平板1B的检测单元5通过控制单元7与设置在第一平板1A的第一警示单元6A连接,上述电路系统由电源供电。

如图5所示:通常地,车辆18停靠在道路20的右侧边,该装置可以警示车辆18左后边驶来的汽车和右边穿越的行人19,具体的,将上述装置通过套筒装置15固定在车辆18驾驶室的左前靠上的部位,并将第一平板1A和第二平板1B展开成互相垂直的角度,该位置可以使设置在平板上的检测单元5同时观察到车辆18的右侧边和左后边的行人以及汽车的行驶状态,当一侧的检测单元5感应到行人、动物或者汽车移动或接近时,触发检测单元5并生成高电平信号返回给集成控制IC(328p),集成控制IC(328p)会检测到相应的高电平信号,同时控制单元7向另一平板上的警示单元6发出指令并使得LED灯循环闪烁以发出警示。

车辆18停在道路20边时,前方可能会有行人19穿过而造成车辆18左后边汽车经过时难以反应过来行人穿过而引起交通事故,第一平板1A上设置的检测单元5感应与第一平板1A垂直的移动物体,并与第二平板1B上的第二警示单元6B联动,第二平板2b上设置的检测单元5感应与第二平板1B垂直的移动物体,并与第一平板1A上的第一警示单元6A联动;控制单元7控制警示单元6发出三组信号,使LED灯依次闪烁,增强警示作用。

检测单元5是人体热释电传感器51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52,两者结合使用,控制单元7的集成控制IC和导线在内部连接,车辆18停在路边时,将折叠成箱状的警示装置展开成90度直角状态,将底部的套筒装置15插入固定在车辆18的左前方的车楼上,若有人、动物以及汽车在第一平板1A一面前通过,则位于第二平板1B一侧的LED灯会亮起,反之,若有人、动物以及汽车等需要检测的物体在第二平板1B一面前通过,则位于第一平板1A一侧的LED灯会亮起,同时也可以提醒行人,骑行者和司机,让他们提前知道另一侧有物体接近,提前减速或停止,从而降低鬼探头类事故的发生几率。

实施例2

参考图4、6:根据道路20旁边施工工地的围墙等遮挡物17阻挡行人或者汽车视线的场景,本实施例设计一个放置在围墙遮挡物17的角落的行人和机动车的警示装置。

将实施例1中的警示装置的平板的边缘设置垂直平板的边框9,边框9内侧开设平行于平板的凹槽10,该凹槽10形成的尺寸与凸面镜8相当,在不使用该警示装置的时候,比如车辆18在行驶过程中,或者确信车辆前方没有危险的情形时,将本实用新型装置折叠成箱体状,箱体内可以在设置的凹槽10上固定凸面镜8。

在支撑杆2底部的套筒装置15内套装固定支架16,将该警示装置放置于路口角落的地面,顶部套筒装置15套装太阳能装置14,基板1的上端开设的凸面镜卡槽11将凸面镜8安装在卡槽11内,与两个平板形成45度的角,行人19一侧和道路20一侧都可以通过该凸面镜8观察到与之垂直路段的路况。

检测单元的测定范围可进行调整,一般为一机动车的道宽;LED灯采用红色或是附加红色外壳,以保证在昼夜都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本实施例装置中,覆盖在基板1上的反光材料12,可以增加夜间的警示效果;

此外,两平板间的铰接座4可以使此装置折叠回收,便于运输并节省存放空间,降低成本。

实施例3

参考图3,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在铰接座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装置铰接延长板。采用多个铰接座铰接的平板,加大了感应长度,以此来放置在各种场景以及相应的位置,例如高墙,施工地,停放的卡车周围等。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种变形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与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和等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