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竹填芯竹-混凝土组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563发布日期:2018-11-09 20:4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结构领域,主要用于桥梁或建筑结构承载中,具体为一种原竹填芯竹-混凝土组合板。



背景技术:

当前的中、小型普通桥梁,其上部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另一种为钢结构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每种结构形式在应用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自重大,施工养护周期长,对水泥、碎石、沙子等原材料消耗大。对于钢结构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其主要承重部分为钢梁,钢材造价较高,耐腐蚀性较差,腐蚀作用会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使得维护成本较高。

在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的新型建筑结构材料是土木工程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相比其它建筑材料,竹材在抗震、环保、舒适、工业化方面优势显著,而当前竹材制作的结构已经开始出现在桥梁建筑领域,如中国专利“200610031948.9”号,公开了一种竹材桥梁,全桥由竹材构件组成,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材料环保,但对于该类全竹结构桥梁来说,竹材用量大,截面刚度低,全桥整体性不足,相对来说,竹-混凝土组合桥梁具有明显的优势之处。此外,重组竹材料作为一种生物质复合材料,具有高强轻质,绿色环保的优点,亦是代替钢材作为组合桥梁的新型建筑用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竹填芯竹-混凝土组合板,该种桥梁结构刚度大、延性好、整体性好,材料用量省,工程造价低,材料绿色环保,并充分发挥多种材料的优势,能满足桥梁结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的需求。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竹填芯竹-混凝土组合板,由纵向原生竹筒、横向原竹垫筒、混凝土、胶合竹板、胶结块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胶结块通过树脂胶、销钉或螺栓离散性固结于胶合竹板的上表面,两根以上的横向原竹垫筒的铺设于胶合竹板的上表面,其轴向沿着胶合竹板的横向布置,各个横向原竹垫筒相互平行,两根以上的内含天然竹节的等长纵向原生竹筒铺设于横向原竹垫筒的上表面,各个纵向原生竹筒呈间隔平行布置,纵向原生竹筒与横向原竹垫筒交叉处通过绑扎或销钉连接,纵向原生竹筒的轴线方向与胶合竹板的轴线方向一致,混凝土浇筑于胶合竹板的上部,并包裹纵向原生竹筒、横向原竹垫筒和胶结块,混凝土通过胶结块实现与胶合竹板的整体连接。

所述的胶合竹板位于桥面板受拉侧底面,其厚度小于等于混凝土厚度的1/4,其采用重组竹、竹材集成材或竹材层积材制作。

所述的胶结块采用竹材、木材、金属、石材、塑料或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作,其形状为块状、桶状、柱状的一种,通过树脂胶、销钉或螺栓与胶合竹板固结,布置位置与间距不限。

本实用新型中,纵向原生竹筒、横向原竹垫筒填充于混凝土内部,将截面内部引入空心,有效降低了混凝土用量,同时,纵向原生竹筒为桥面板提供了抗弯承载力,提高了其荷载承载力。胶合竹板位于桥面板受拉侧底面,其厚度小于等于混凝土厚度的1/4,为组合截面提供抗拉承载力需求,混凝土位于桥面板上方,有效承担压应力,胶结块为胶合竹板与混凝土的整体共同工作提供连接桥梁。

所述的纵向原生竹筒内含天然竹节,各根纵向原生竹筒长度相同,沿胶合竹板的纵轴线方向间隔平行布置。

所述的纵向原生竹筒的下表面与横向原竹垫筒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二者轴线方向垂直或斜交。

所述的横向原竹垫筒的直径不大于纵向原生竹筒直径的1/3。

本实用新型优点显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原竹配置与混凝土内部,并将混凝土与胶合竹组合,充分利用原竹、胶合竹、混凝土多种材料的优点,取长补短,具有承载力高、成本低、材料用量少、施工工艺简便、绿色环保等特点。

(1)胶合竹板可作为浇筑混凝土的底模,节约模板,将临时结构作为永久结构统一使用,简化施工工艺。

(2)胶合竹板与混凝土形成整体,以有效增强结构承载能力。

(3)纵向原生竹筒、横向原竹垫筒填充于混凝土内部,减少了混凝土用量,形了成截面内部空心,增大了截面惯性矩,降低了结构自重。

(4)充分利用了我国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的竹子资源,施工材料环保,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一种原竹填芯竹-混凝土组合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原竹填芯竹-混凝土组合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一种原竹填芯竹-混凝土组合板的A-A截面图;

图4是一种原竹填芯竹-混凝土组合板的B-B截面图;

图5是一种原竹填芯竹-混凝土组合板的C-C截面图;

图6是一种原竹填芯竹-混凝土组合板的D-D截面图

在附图1~图6中,1为纵向原生竹筒、2为横向原竹垫筒、3为混凝土、4为胶合竹板、5为胶结块、11为天然竹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原竹填芯竹-混凝土组合板,由纵向原生竹筒1、横向原竹垫筒2、混凝土3、胶合竹板4、胶结块5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胶结块5通过树脂胶、销钉或螺栓离散性固结于胶合竹板4的上表面,两根以上的横向原竹垫筒2的铺设于胶合竹板4的上表面,其轴向沿着胶合竹板4的横向布置,各个横向原竹垫筒2相互平行,两根以上的内含天然竹节11的等长纵向原生竹筒1铺设于横向原竹垫筒2的上表面,各个纵向原生竹筒1呈间隔平行布置,纵向原生竹筒1与横向原竹垫筒2交叉处通过绑扎或销钉连接,纵向原生竹筒1的轴线方向与胶合竹板4的轴线方向一致,混凝土3浇筑于胶合竹板4的上部,并包裹纵向原生竹筒1、横向原竹垫筒2和胶结块5,混凝土3通过胶结块5实现与胶合竹板4的整体连接。

所述的胶合竹板4位于桥面板受拉侧底面,其厚度小于等于混凝土3厚度的1/4,其采用重组竹、竹材集成材或竹材层积材制作。

所述的胶结块5采用竹材、木材、金属、石材、塑料或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作,其形状为块状、桶状、柱状的一种,通过树脂胶、销钉或螺栓与胶合竹板4固结,布置位置与间距不限。

本实用新型中,纵向原生竹筒1、横向原竹垫筒2填充于混凝土3内部,将截面内部引入空心,有效降低了混凝土3用量,同时,纵向原生竹筒1为桥面板提供了抗弯承载力,提高了其荷载承载力。胶合竹板4位于桥面板受拉侧底面,其厚度小于等于混凝土3厚度的1/4,为组合截面提供抗拉承载力需求,混凝土3位于桥面板上方,有效承担压应力,胶结块5为胶合竹板4与混凝土3的整体共同工作提供连接桥梁。

所述的纵向原生竹筒1内含天然竹节11,各根纵向原生竹筒1长度相同,沿胶合竹板4的纵轴线方向间隔平行布置。

所述的纵向原生竹筒1的下表面与横向原竹垫筒2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二者轴线方向垂直或斜交。

所述的横向原竹垫筒2的直径不大于纵向原生竹筒1直径的1/3。

具体实施中,先利用树脂胶、销钉或螺栓将胶结块5固结于胶合竹板4的上表面,作为浇筑混凝土的模板,将两根以上的横向原竹垫筒2的铺设于胶合竹板4的上表面,其轴向沿着胶合竹板4的横向布置,横向原竹垫筒2布置时避开胶结块4;将两根以上的内含天然竹节11的等长纵向原生竹筒1铺设于横向原竹垫筒2的上表面,各个纵向原生竹筒1呈间隔平行布置,纵向原生竹筒1与横向原竹垫筒2交叉处通过绑扎或销钉连接,纵向原生竹筒1的轴线方向与胶合竹板4的轴线方向一致,混凝土3浇筑于胶合竹板4的上部,并包裹纵向原生竹筒1、横向原竹垫筒2和胶结块5,混凝土3通过胶结块5实现与胶合竹板4的整体连接,经养护形成一种原竹填芯-混凝土桥面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