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示警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8682发布日期:2019-04-09 20:58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示警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防护设施,尤其涉及一种示警柱。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存有的示警柱分为自发光和反光两类。自发光示警桩材料为钢材,发生碰撞产生刚性碰撞,对事故危害性较大,碰撞后导致零配件飞溅。反光示警材料有钢材和pu等,其主动警示作用较差;而且,市面上的示警柱产品在拆卸安装方面并没有重点设计,导致对示警柱维修造成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示警柱,以解决现有技术示警柱产品维修不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示警柱,包括柱体,

所述柱体顶部设有太阳能板,柱体内部设有控制主板、电池,柱体上圆周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上安装有发光灯珠和与凹槽开口匹配的透光元件,所述太阳能板收集太阳能经控制主板转化为电能存储在电池中,发光灯珠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池电连接,透光元件在发光灯珠外侧;

所述柱体分为上柱体和下柱体,所述上柱体的下部半径小于上柱体上部半径,所述下柱体的上部半径小于下柱体下部半径,上柱体下部连接在下柱体上部形成所述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元件是透光膜。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底面宽度小于凹槽开口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元件是透光玻璃,其中间薄两侧厚。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底面宽度等于凹槽开口宽度。

进一步地,凹槽内还设有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柱体与下柱体连接方式是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柱体下部的外径小于下柱体上部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柱体是PU。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有上柱体和下柱体连接方便拆卸或安装,对内部元件进行检修维护;柱体上设置凹槽方便安装灯珠和透光元件;当透光元件是透光膜时,凹槽底面宽度小于凹槽开口宽度有利于灯光向外扩散;当透光元件是透光玻璃,其中间薄两侧厚能使光线发生折射,利于灯光向外扩散;柱体采用PU材质能够避免刚性碰撞。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透光元件是透光膜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透光元件是透光玻璃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以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一种太阳能示警柱,包括柱体1,所述柱体1顶部设有太阳能板2,柱体1内部设有控制主板3、电池4,柱体1上圆周设有一凹槽5,所述凹槽5上安装有发光灯珠52和与凹槽5开口匹配的透光元件,所述太阳能板 2收集太阳能经控制主板3转化为电能存储在电池4中,发光灯珠52与所述控制主板3、电池4电连接,透光元件在发光灯珠52外侧;

所述柱体1分为上柱体11和下柱体12,所述上柱体11的下部半径小于上柱体11上部半径,所述下柱体12的上部半径小于下柱体12下部半径,上柱体 11下部连接在下柱体12上部形成所述凹槽5。凹槽5内还设有光敏传感器53,光敏传感器53与所述控制主板3电连接。所述上柱体11下部的外径小于下柱体12上部的内径。

所述透光元件是透光膜511。所述凹槽底面宽度小于凹槽开口宽度。

所述上柱体11与下柱体12连接方式是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

所述柱体1是PU。

另外,如图3所示,所述透光元件可以是透光玻璃512,其中间薄两侧厚,相应地,所述凹槽5可以是底面宽度等于凹槽开口宽度。

电池4、控制主板3安装柱体内,把灯珠和光敏传感器安装在凹槽内,用电线连接好各部件,把上柱体11连接在下柱体12上,用玻璃胶或其他粘剂把透光元件粘在凹槽5开口处,保证凹槽5内部密封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