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总成和具有其的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6829发布日期:2019-02-22 22:2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道岔总成和具有其的轨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岔总成和具有其的轨道。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道岔驱动复杂,安装难度高,成本较高,也不利于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道岔总成。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该轨道具有上述的道岔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道岔总成,所述道岔总成包括:多个道岔梁,多个道岔梁从前向后依次相接形成连续轨道,且多个所述道岔梁中位于最前面的一个道岔梁为第一级道岔梁,多个所述道岔梁中每相邻的两个被分为上级道岔梁和下级道岔梁,所述上级道岔梁的后端与所述下级道岔梁的前端相接,所述上级道岔梁相对于所述下级道岔梁沿左右方向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可转动;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级道岔梁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级道岔梁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岔总成,所述道岔总成的结构简单,方便了安装和维修。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道岔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级道岔梁被构造成适于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下级道岔梁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级道岔梁和所述下级道岔梁中的一个连接有第一限位部,且所述上级道岔梁和所述下级道岔梁中的另一个连接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沿左右方向在所述预定角度范围内可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可转动地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左侧,所述上级道岔梁相对于所述下级道岔梁沿左右方向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限位块的左端面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贴合或所述限位块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二限位件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块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之间沿左右方向的间距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内表面之间沿左右方向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级道岔梁的后端面和所述下级道岔梁的前端面中的一个的上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凸出的第一凸部,所述上级道岔梁的后端面和所述下级道岔梁的前端面中的另一个的下部沿前后方向凸出的第二凸部,所述上级道岔梁的后端面和所述下级道岔梁的前端面拼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道岔梁包括至少三个,且位于中间的道岔梁的两个端面均为上部沿前后方向凸出或下部沿前后方向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凸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台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道岔梁中最前面的一个道岔梁的前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台车,且多个所述道岔梁中最后面的一个道岔梁的后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台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级道岔梁的后端和所述下级道岔梁的前端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有台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道岔梁中最后面的一个道岔梁的后端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或转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级道岔梁与所述下级道岔梁之间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轴,所述上级道岔梁和所述下级道岔梁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连接轴沿左右方向可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件包括:动力减速箱;摆臂,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动力减速箱的输出轴可枢转的连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级道岔梁连接,其中,所述摆臂旋转时,可以对所述第一级道岔梁提供侧向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摆臂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有滚轮,所述第一级道岔梁的下表面具有滑槽,所述滚轮适于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槽由所述第一级道岔梁的至少一部分下表面凹陷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级道岔梁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限定出所述滑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远离所述滑槽的一侧具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发面实施例的轨道,所述轨道包括上述的道岔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该轨道的过渡平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道岔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道岔总成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道岔总成的仰视图;

图4是一种状态下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另一种状态下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限位部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道岔总成100,

第一级道岔梁10,第二级道岔梁20,第三级道岔梁30,第四级道岔梁40,驱动件50,动力减速箱51,摆臂52,滚轮53,第一限位部60,第一限位件61.第二限位件62,第二限位部70,第一凸部81,第二凸部82,台车83,滑槽91,第一挡板92,第二挡板93,加强筋94。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道岔梁之间的连接关系复杂,安装难度高,成本较高,也不利于维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道岔总成。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岔总成,如图1结合图2所示,道岔总成100大体可以包括道岔梁和驱动件50,其中,道岔梁包括多个。

多个道岔梁从前向后依次相接形成连续轨道,且多个所述道岔梁中位于最前面的一个道岔梁为第一级道岔梁10,多个所述道岔梁中每相邻的两个被分为上级道岔梁和下级道岔梁,所述上级道岔梁的后端与所述下级道岔梁的前端相接,所述上级道岔梁相对于所述下级道岔梁沿左右方向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可转动。

换言之,连续轨道由多个道岔梁前后依次连接形成,上级道岔梁和下级道岔梁前后依次连接,上级道岔梁相对于下级道岔梁可转动,其中,上级道岔梁与下级道岔梁是相对而言,并非指某段特定的道岔梁。

例如,道岔梁包括第一级道岔梁10、第二级道岔梁20和第三级道岔梁40,其中,第一级道岔梁10相对于第二级道岔梁20为上级道岔梁,第二级道岔梁20相对于第一级道岔梁10为下级道岔梁,但第二级道岔梁20相对于第三级道岔梁40为上级道岔梁,第三级道岔梁40相对于第二级道岔梁20为下级道岔梁。

所述驱动件50与所述第一级道岔梁10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级道岔梁10转动。其中,第一级道岔梁10相对于下级道岔梁沿左右方向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可转动,这样,可以实现道岔梁的变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道岔总成100,多个道岔梁前后依次连接形成连续轨道,且驱动件50可以驱动连续轨道转向,道岔总成100的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维修,节约了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级道岔梁被构造成适于在所述驱动件50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下级道岔梁转动。其中,上级道岔梁相对于下级道岔梁可沿左右方向转动。换言之,依次相连的道岔梁的转动可以相互传递,也即,在上级道岔梁的带动下,上级道岔梁向左或者向右转动到极限位置时,下级道岔梁发生转动。这样,在驱动件50的驱动作用下,驱动件50驱动第一级道岔梁10转动,在第一级道岔梁10的带动下,下级道岔梁也发生转动,可以实现道岔梁的转向过渡平缓,车辆在运行时可以保持平稳。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级道岔梁和所述下级道岔梁中的一个连接有第一限位部60,且所述上级道岔梁和所述下级道岔梁中的另一个连接有第二限位部70,所述第一限位部60相对于所述第二限位部70沿左右方向在所述预定角度范围内可转动。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60相对于第二限位部70具有左极限位置和右极限位置,一旦第一限位部60处于左极限位置或右极限位置,同时或者之后,第二限位部70在第一限位部60的作用下,带动下级道岔梁转动。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60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所述第二限位部70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左右方向可转动地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6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62之间。这样,限位块相对于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可转动,且限位块的左极限位置为第一限位件61,限位块的右极限位置为第二限位件62。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限位件61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62的左侧,所述上级道岔梁相对于所述下级道岔梁沿左右方向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限位块的左端面与所述第一限位件61贴合或所述限位块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二限位件62贴合。举例而言,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设置于上级道岔梁,限位块设置于下级道岔梁。这样,上级道岔梁向左转动至左极限位置时,右侧的第二限位件62与限位块的右端面接触,上级道岔梁继续转动时,限位块相对于第二限位件62不移动,在限位块的带动下,第二限位件62带动下级道岔梁转动。上级道岔梁向右转动至右极限位置时,左侧的第一限位件61与限位块的左端面接触,上级道岔梁继续转动时,限位块相对于第一限位件61不移动,在限位块的带动下,第一限位件61带动下级道岔梁转动。这样,可以实现运动的逐级传递。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结合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限位块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之间沿左右方向的间距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与限位块接触的面为平面,这样,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相对限位块转动时,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相对于限位块旋转一定角度,当第一限位件61或第二限位件62与限位块接触时,由于限位块为楔形面,可以实现面与面的接触,避免了限位块与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之间形成点接触从而发生刮伤以至于失效。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60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部70的内表面之间沿左右方向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与限位块接触的面为平面,这样,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相对限位块转动时,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相对于限位块旋转一定角度,当第一限位件61或第二限位件62与限位块接触时,由于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的内表面倾斜设置,可以实现第一限位件61或第二限位件62与限位块面与面的接触,避免了限位块与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之间形成点接触从而发生刮伤以至于失效。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上级道岔梁的后端面和所述下级道岔梁的前端面中的一个的上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凸出的第一凸部81,所述上级道岔梁的后端面和所述下级道岔梁的前端面中的另一个的下部沿前后方向凸出的第二凸部82,所述上级道岔梁的后端面和所述下级道岔梁的前端面拼合。其中,上级道岔梁与下级道岔梁拼合是指上级道岔梁与下级道岔梁搭接连接。例如,可以是所述上级道岔梁的后端面的上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凸出的第一凸部81,所述下级道岔梁的前端面的下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凸出的第二凸部82;也可以是所述下级道岔梁的前端面的上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凸出的第一凸部81,所述上级道岔梁的后端面的下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凸出的第二凸部82。这种搭接连接方式简单,且方便维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道岔梁包括至少三个,且位于中间的道岔梁的两个端面均为上部沿前后方向凸出或下部沿前后方向凸出。这样,便于批量化生产,且安装较为简单。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凸部8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台车83。台车83可以给予具有第二凸部82的道岔梁支撑,且具有第一凸部81的道岔梁与具有第二凸部82的道岔梁搭接时,台车83同样会给于具有第一凸部81的道岔梁支撑,使道岔梁结构稳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多个所述道岔梁中最前面的一个道岔梁的前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台车83,且多个所述道岔梁中最后面的一个道岔梁的后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台车83。这样,台车83给予位于最前面的道岔梁和最后面的道岔梁支撑,使道岔梁整体保持稳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上级道岔梁的后端和所述下级道岔梁的前端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有台车83。换言之,可以是上级道岔梁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台车83,也可以是下级道岔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台车83,还可以是上级道岔梁的后端和下级道岔梁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台车83。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多个所述道岔梁中最后面的一个道岔梁的后端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或转轴孔(图中未示出)。这样,当上级道岔梁将转动传递给最后面的道岔梁后,位于最后面的道岔梁绕着转轴或轴孔旋转,从而,道岔梁的整体发生了转动,实现了道岔梁的转向功能。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上级道岔梁与所述下级道岔梁之间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轴(图中未示出),所述上级道岔梁和所述下级道岔梁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连接轴沿左右方向可转动。也即上级道岔梁相对于下级道岔梁可转动是通过连接轴实现的,其中,连接轴沿上下方向延伸,可以是上级道岔梁绕着连接轴可旋转,也可以是下级道岔梁绕着连接轴可旋转,还可以是上级道岔梁和下级道岔梁均可绕连接轴旋转。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驱动件50包括动力减速箱51和摆臂52。

具体而言,所述摆臂52的一端与所述动力减速箱51的输出轴可枢转的连接,所述摆臂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级道岔梁10连接,其中,所述摆臂52旋转时,可以对所述第一级道岔梁10提供侧向力。动力减速箱51运转时带动摆臂52旋转,摆臂52为第一级道岔梁10提供侧向力,此侧向力可以是向左也可以是向右的力,侧向力的方向与摆臂52的旋转方向或者旋转位置有关,侧向力可以使道岔梁转向也可以使转向后的道岔梁回复到原来位置。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摆臂52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有滚轮53,所述第一级道岔梁10的下表面具有滑槽91,所述滚轮53适于在所述滑槽91内滑动。摆臂52绕着动力减速箱51输出轴旋转,摆臂52带动滚轮53运动,滚轮53沿着滑槽91长度方向运动,并沿着滑槽91两侧滚动,滚轮53与滑槽91侧面产生作用力,带动第一级道岔梁10绕着下级道岔梁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91由所述第一级道岔梁10的至少一部分下表面凹陷形成。这样,滑槽91可以与第一级道岔梁10一体成型,节约成本。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道岔梁10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一挡板92和第二挡板93,所述第一挡板92和所述第二挡板93之间限定出所述滑槽91。这样,第一级道岔梁10的受力性能较好。

有利地,所述第一挡板92和所述第二挡板93的远离所述滑槽91的一侧具有加强筋94。可以劣迹的是,道岔梁的质量较大,加强筋94可以保证第一挡板92、第二挡板93与第一级道岔梁10的连接稳定,使结构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道岔总成100包括第一级道岔梁10、第二级道岔梁20、第三级道岔梁40和第四级道岔梁40。

当道岔梁处于正线时,限位块的右面与第二限位件62接触,当道岔处于正线、向侧线运动时,动力减速箱51将动力输出;摆臂52绕着动力减速箱51输出轴旋转;摆臂52带动滚轮53运动,滚轮53沿着滑槽91长度方向运动,并沿着滑槽91两侧滚动;滚轮53与滑槽91侧面产生作用力,带动第一级道岔梁10及与其固定的零部件绕着道第二级道岔梁20旋转;当第一级道岔梁10运动到一定的角度时,第二级道岔梁20底部限位块左面与台车83侧面第一限位件61接触,推动第二级道岔梁20及与其固定的零部件绕着第三级道岔梁40旋转;当第二级道岔梁20运动到一定的角度时,第二级道岔梁20底部限位块左面与台车83侧面第一限位件61接触,推动第三级道岔梁40及与其固定的零部件绕着第四级道岔梁40旋转;当第三级道岔梁40运动到一定的角度时,第四级道岔梁40底部限位块左与台车83侧面第一限位件61接触,推动第四级道岔梁40及与其固定的零部件绕着转轴旋转,旋转至一定角度,从而完成道岔梁从正线到侧线的转辙。同理,动力减速箱51反转,完成道岔梁从侧线到正线的转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包括上述的道岔总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该轨道的过渡平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的其它组成及原理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并容易获得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