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7345发布日期:2019-07-13 08:1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护栏。



背景技术:

护栏主要用于住宅、公路、商业区、公共场所等场合中对人身安全及设备设施的保护与防护。公路护栏属于护栏的一种,公路护栏将公路分隔成右行车道、左行车道和人行道,维持道路秩序,保护社会大众的人身安全。

目前,公告号为CN20743597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公路护栏,该安全公路护栏包括:两根竖杆、两根横杆和多根挡杆;每根竖杆的底端外部套接有稳固座,每根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竖杆可旋转连接,每根挡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横杆可旋转连接,每根挡杆上设有与所述两根横杆成一定夹角的挡光板;所述竖杆上横向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通过第一橡胶弹簧体与所述横杆连接,所述横杆上纵向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通过第二橡胶弹簧体与所述挡杆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挡杆和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二橡胶弹簧体以及设置在横杆和第一挡板之间的第一橡胶弹簧体,构成本申请的两道缓冲和抵抗冲击的保护机制,有效地避免了车辆在公路行驶的过程中发生轻微的碰撞后会撞飞护栏,避免了护栏的碎片对车辆造成威胁。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如果护栏遭到撞击,则挡杆最大可能被撞击损坏,则需要更换挡杆。然而横杆与竖杆旋转连接,横杆与挡杆旋转连接(旋转连接与螺纹连接类似,正向旋转为拧紧,反向旋转为脱离),因此需要先将护栏的横杆与竖杆进行反向旋转,以此拆分开来;再对横杆与挡杆进行反向旋转,以此拆分开来;然后将挡杆与横杆正向旋转连接,以此完成更换。上述更换过程较为繁琐不便,对挡杆的维护或更换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护栏,能方便快捷地安装和拆卸挡杆,从而便于对挡杆进行维护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道路护栏,包括一号竖杆、二号竖杆和固定在所述一号竖杆与所述二号竖杆之间的横杆,所述横杆上开设有多个一号通孔,所述一号通孔内插接配合有档杆,所述挡杆内部中空且其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挡杆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滑道,所述滑道内滑移连接有齿条,所述转动轴上固定有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的一号齿轮,所述齿条一端固定有铁质卡块,所述挡杆周侧面上开设有供所述铁质卡块通过的二号通孔,所述一号通孔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二号通孔相通以供所述铁质卡块进入的一号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杆与横杆上的一号通孔相插接,当转动轴转动时,转动轴带动固定在转动轴上的一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转动通过拨动齿条,从而带动齿条沿挡杆内壁的滑道上滑动,从而使与齿条固定连接的铁质卡块通过二号通孔进入一号凹槽中,铁质卡块与一号凹槽内壁抵住,从而使完成对挡杆的安装。拆卸时,转动轴反向转动,使铁质卡块从一号凹槽内回到档杆内部,将档杆从横杆上的一号通孔中拔出,从而完成对挡杆的拆卸。以此达到方便快捷地安装和拆卸档杆的效果,从而便于对挡杆进行维护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条一侧与所述挡杆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号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轴转动并使铁质卡块进入挡杆内部时,一号弹簧被压缩,此时挡杆得以与横杆上一号通孔插接,完成安装;拆卸时,旋转转动轴再使一号弹簧压缩并将铁质卡块回到挡杆内,此时将挡杆从一号通孔中拔出即可完成拆卸;一号弹簧的设置进一步方便了操作人员对挡杆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号凹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磁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号凹槽的槽底上设置磁块,磁块对铁质卡块产生吸力,从而使挡杆与横杆的连接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一端延伸至所述挡杆外且其上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挡杆顶部固定有用于限制所述挡杆高度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位于二号通孔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轴外露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旋钮,方便操作人员旋转转动轴,在二号通孔上方的挡杆周侧面固定连接环形板,挡杆与横杆上一号通孔相插接,当环形板下表面与横杆上表面相抵触时,一号凹槽与二号通孔对齐相通。操作人员无需调整挡杆高度位置来使一号凹槽与二号通孔对齐,从而便于操作人员精准操作,提高安装和拆卸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杆周侧面下端设有二号凹槽,所述二号凹槽槽壁上铰接有支撑杆,且所述二号凹槽的槽壁与所述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二号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挡杆周侧面下端开设二号凹槽,且二号凹槽中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与地面相抵触,从而使道路护栏与地面支撑点增多;通过压缩或拉伸二号弹簧来调节支撑杆的高度,从而使支撑杆与不平整地面相抵触,便于道路护栏在不平整的路面上使用;通过设置支撑杆从而提高道路护栏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杆周侧面下端设有三号凹槽,所述三号凹槽和所述二号凹槽呈阶梯状且所述三号凹槽位于所述二号凹槽之上,所述三号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杆移动的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杆未与横杆安装时,压缩二号弹簧,使支撑杆完全进入二号凹槽中,然后限位板转动,限位板横置在二号凹槽之上,与支撑杆表面相抵触,将支撑杆限制在二号凹槽中,便于挡杆与横杆上的一号通孔相插接。当挡杆和横杆插接安装完成后,转动限位板,使限位板不再横置在二号凹槽上,支撑杆在二号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离开二号凹槽与地面抵触。以此减小支撑杆的占用空间,方便对挡杆进行运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杆上设有蓄水组件,所述蓄水组件包括放置在所述挡杆内部底端的蓄水容具、沿所述挡杆顶部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挡框、开设在所述挡杆周侧面上的三号通孔以及与所述三号通孔相通的引流槽,所述三号通孔与所述蓄水容具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恶劣雨水台风天气时,雨水汇集到挡杆顶部的挡框中,通过引流槽、三号通孔进入蓄水容具中,减缓公路排水压力,增加了道路护栏的重量,提高道路护栏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号通孔中插接配合有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号通孔内安装过滤板,以此去除随雨水流入的杂物和垃圾,从而避免三号通孔和蓄水荣俱被垃圾堵塞,确保顺利排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号竖杆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号底座,所述一号底座一端固定连接有T形块,所述二号竖杆底部固定连接有二号底座,所述二号底座一端开设有供所述T形块滑入的T形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号竖杆和二号竖杆下皆设有底座,提高了道路护栏的稳定性,同时一号底座的T形块可与相邻道路护栏的二号底座T形通孔滑移连接,无需使用螺栓等结构,更为方便的实现长度较长公路的道路护栏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只需旋转转动轴即可使铁质卡块从一号凹槽内回到档杆内,此时档杆与一号通孔的插接变得极为方便,达到了快捷地安装和拆卸档杆的目的,从而便于对挡杆进行维护或更换;

2、在挡杆周侧面下端开设二号凹槽,且二号凹槽中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与地面相抵触,从而使道路护栏与地面支撑点增多;通过压缩或拉伸二号弹簧来调节支撑杆的高度,从而使支撑杆与不平整地面相抵触,便于道路护栏在不平整的路面上使用;通过设置支撑杆从而提高道路护栏的整体稳定性;

3、在一号凹槽的槽底上设置磁块,磁块对铁质卡块产生吸力,磁块与铁质卡块相吸合,使挡杆与横杆的连接更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实施例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横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挡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号竖杆;11、一号底座;12、T形块;2、二号竖杆;21、二号底座;22、T形通孔;3、横杆;31、一号通孔;32、一号凹槽;321、磁块;4、挡杆;41、转动轴;411、旋钮;42、一号齿轮;43、齿条;44、滑道;45、铁质卡块;46、二号通孔;47、一号弹簧;5、环形板;6、二号凹槽;61、支撑杆;62、二号弹簧;7、三号凹槽;71、限位板;81、蓄水容具;82、挡框;83、引流槽;84、三号通孔;85、过滤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道路护栏,包括一号竖杆1、二号竖杆2、两根横杆3和四根挡杆4。一号竖杆1、二号竖杆2和横杆3皆为杆状结构。横杆3一端与一号竖杆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二号竖杆2固定连接。结合图2所示,一号竖杆1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号底座11。一号底座11为块状结构,一号底座11远离横杆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T形块12。二号竖杆2底部固定连接有二号底座21,二号底座21为块状结构。二号底座21上表面远离横杆3的一端开设有T形通孔22。一号底座11上的T形块12与相邻二号底座21上的T形通孔22滑移连接。当T形通孔22内壁与T形块12的表面抵触时,相邻的道路护栏形成一个整体,以此提高道路护栏的整体稳定性。

如图1、图3所示,横杆3上开设有多个一号通孔31,一号通孔31沿竖杆长度方向贯穿横杆3,且挡杆4与一号通孔31插接配合。一号通孔31内壁上开设有一号凹槽32,一号凹槽32横截面为长方形。一号凹槽32的槽底固定连接有磁块321,磁块321为块状结构。结合图4所示,挡杆4为内部中空的杆状结构,挡杆4下端设有蓄水容具81,挡杆4上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板5,环形板5为板状结构,环形板5的下表面与横杆3的上表面相抵触。挡杆4中心轴线位置设有转动轴41,转动轴41为圆柱体结构。转动轴41一端贯穿挡杆4顶部且与挡杆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蓄水容具81的顶端转动连接。转动轴41外露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旋钮411。挡杆4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滑道44,滑道44为长方体结构,其上滑移连接有齿条43。转动轴41上还固定连接有一号齿轮42,一号齿轮42与齿条43相啮合。齿条43靠近二号竖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铁质卡块45,铁质卡块45为块状结构,铁质卡块45与一号凹槽32内壁滑动连接;齿条43的靠近一号竖杆1的一端设有一号弹簧47。一号弹簧47固定在挡杆4内壁和齿条43之间。挡杆4周侧面上开设有供铁质卡块45进出挡杆4的二号通孔46,二号通孔46两端开口为长方形,二号通孔46的高度低于环形板5的高度,且二号通孔46与一号凹槽32连通。转动轴41转动时,带动一号齿轮42转动,一号齿轮42通过拨动齿条43使齿条43沿滑道44向挡杆4未开设有二号通孔46的一侧移动;同时一号弹簧47被压缩,铁质卡块45进入挡杆4内部,一号弹簧47保持压缩状态,挡杆4与横杆3上一号通孔31插接;当挡杆4上的环形板5与横杆3抵住时,二号通孔46与一号凹槽32对齐且连通。当操作人员松开旋钮411时,在一号弹簧47的弹力作用下,齿条43沿滑道44向外滑出,铁质卡块45通过二号通孔46进入一号凹槽32中,与磁块321相吸合,实现挡杆4与横杆3的卡合。拆卸时,转动轴41转动,一号弹簧47被压缩,铁质卡块45回到挡杆4内,将挡杆4从一号通孔31中拔出即可完成拆卸,以此使操作人员能方便快捷地安装和拆卸挡杆4,从而便于对挡杆4进行维护或安装。

如图1、图4所示,挡杆4上还设有蓄水组件,蓄水组件包括蓄水容具81、挡框82、引流槽83、三号通孔84和过滤网板85。蓄水容具81设置在挡杆4内部底端,蓄水容具81为长方体结构。挡框82位于挡杆4顶部,由挡杆4顶部边缘延伸而成。用于汇集雨水;引流槽83开设在挡杆4周侧面上,引流槽83的纵截面为长方形,用于将挡框82中的水引流。引流槽83与三号通孔84相通,三号通孔84位于挡杆4周侧面上,三号通孔84的两端开口皆为长方形,三号通孔84与蓄水容具81相通。过滤网板85与三号通孔84插接配合,用于过滤雨水杂质。过滤网板85为长方体结构,其上设有通孔,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当雨水汇集到挡杆4顶部的挡框82中时,雨水在重力作用下依次通过引流槽83、三号通孔84和过滤网板85流入蓄水容具81中,从而减缓道路排水压力,同时增加了道路护栏的重量,提高道路护栏的整体稳定性。

如图1所示,挡杆4周侧面下端设有二号凹槽6和三号凹槽7。二号凹槽6和三号凹槽7的纵截面皆为长方形。二号凹槽6的槽底一端铰接有支撑

杆,支撑杆61为杆状结构,支撑杆61一端设有二号弹簧62,二号弹簧62固定在二号凹槽6槽底和支撑杆61之间。结合图4所示,三号凹槽7与二号凹槽6呈阶梯状且三号凹槽7位于二号凹槽6之上,三号凹槽7的槽底转动连接有用于限制支撑杆61位置的限位板71。通过设置支撑杆61使道路护栏与地面的支撑点增多,同时支撑杆61可通过二号弹簧62可来调节自身高度,从而与地面相抵触,便于道路护栏在不平整的路面上使用。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对挡杆4进行安装时,首先旋转旋钮411,带动转动轴41转动,从而带动一号齿轮42转动,一号齿轮42转动通过拨动齿条43,使齿条43沿滑道44向挡杆4未开设有二号通孔46的一侧移动,一号弹簧47被压缩,铁质卡块45进入挡杆4内部,一号弹簧47保持压缩状态,挡杆4与横杆3上一号通孔31插接,当挡杆4上的环形板5与横杆3抵住时,二号通孔46与一号凹槽32连通。此时操作人员旋钮411,在一号弹簧47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齿条43沿滑道44向外射出,铁质卡块45通过二号通孔46进入一号凹槽32中,与磁块321相吸合,实现挡杆4与横杆3的卡合安装。拆卸挡杆4时时,操作人员只需按原先步骤,转动旋钮411,从而使一号弹簧47被压缩,铁质卡块45回到挡杆4内,将挡杆4从一号通孔31中拔出即可完成拆卸,达到方便快捷地安装和拆卸挡杆4的效果,从而便于对挡杆4进行维护或更换。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