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沉降公路路基防护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6654发布日期:2019-10-19 04:0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沉降公路路基防护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路基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沉降公路路基防护框架。



背景技术:

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是铁路和公路的基础,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防沉降公路路基是公路路基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防沉降公路路基在铺设布置前需要预先下放防护框架对防沉降公路路基进行良好的隔离保护,以便进一步提升公路路基的防沉降效果。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防护框架采用现场测量尺寸后返回焊接组装的加工方式来适应不同宽度的公路路基,防护框架的组装方式复杂,且加工完成的防护框架由于体积过大而不便运输至现场,不利于防护框架的快速下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沉降公路路基防护框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防护框架采用现场测量尺寸后返回焊接组装的加工方式来适应不同宽度的公路路基,防护框架的组装方式复杂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左半框架的公榫插入右半框架的母槽来完成左半框架和右半框架的快速组装,需要增长扩展时仅需将连接板的首尾与左半框架的公榫和右半框架的母槽组装连接即可,实现了防护框架的现场快速组装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沉降公路路基防护框架,包括左半框架、右半框架和连接板,所述左半框架和所述右半框架均为L型结构,且所述左半框架和所述右半框架相互对称,所述连接板为横板;

所述左半框架和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公榫,所述公榫端部固定有顶块,且所述顶块为凸面结构,所述公榫外侧沿轴向对称开设有限位槽;

所述右半框架和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均嵌套安装有隔离套,所述隔离套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母槽,所述母槽的一端开口,且所述母槽能够使所述公榫插入,所述母槽侧面竖直开设有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沿水平方向对称分布,所述安装槽与压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滚珠,且所述滚珠部分伸出所述安装槽。

采用上述一种防沉降公路路基防护框架,在使用时,先将所述左半框架、所述右半框架和多个所述连接板转运至防护框架的下放现场,运输至现场后,根据防沉降公路路基的设置来确定防护框架的尺寸,若只需所述左半框架与所述右半框架组装即可满足防护框架的所需尺寸,则将所述左半框架与所述右半框架搬运至下放位置,并将所述左半框架的所述公榫与所述右半框架的所述母槽相对,之后将所述公榫插入所述母槽内,所述顶块会随之插入并首先接触所述滚珠,由于所述顶块为凸面结构,从而能够在接触所述滚珠后随着所述顶块的继续插入而使所述滚珠向所述安装槽内收,在所述滚珠内收的过程中,所述滚珠会压缩所述压簧,随着所述公榫的继续插入,所述滚珠完全收入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公榫外侧接触,同时所述公榫在插入的过程中会带动所述限位槽伸入,当所述公榫插至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安装槽正对时,所述压簧能够释放自身的压缩行程将所述滚珠顶紧卡入所述限位槽内,并通过此种方式来对所述公榫和所述母槽的配合安装进行锁定,安装完成后即可在所述左半框架和所述右半框架组成的防护框架内放入防沉降公路路基,若需要所述左半框架与所述右半框架和多个所述连接板组装方能满足防护框架的所需尺寸,仅需将所述连接板的所述公榫和所述母槽首尾对应插入所述右半框架的所述母槽和所述左半框架的所述公榫内即可,由于此过程与所述左半框架和所述右半框架组装时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这样便实现了防护框架的现场快速组装,防止了防护框架由于体积过大而不便运输至现场,有利于防护框架的快速下放。

作为优选,所述左半框架和所述右半框架为冷轧钢板焊接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公榫与所述左半框架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公榫与所述连接板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顶块的材质为调质橡胶,所述顶块与所述公榫胶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为凹面球槽。

作为优选,所述压簧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滚珠均通过卡钩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滚珠为实心球状结构。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半框架的公榫插入右半框架的母槽内,并通过母槽内的滚柱卡入公榫内限位槽的方式来完成左半框架和右半框架的快速组装,需要增长扩展时仅需将连接板的首尾与左半框架的公榫和右半框架的母槽组装连接即可,实现了防护框架的现场快速组装,防止了防护框架由于体积过大而不便运输至现场,有利于防护框架的快速下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半框架正视外部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半框架正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正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半框架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半框架和右半框架组装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半框架、右半框架和连接板组装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左半框架;101、顶块;102、公榫;103、限位槽;2、右半框架; 201、隔离套;202、母槽;203、滚珠;204、安装槽;205、压簧;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沉降公路路基防护框架,包括左半框架1、右半框架2和连接板3,左半框架1和右半框架2均为L 型结构,且左半框架1和右半框架2相互对称,连接板3为横板;

左半框架1和连接板3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公榫102,公榫102端部固定有顶块101,且顶块101为凸面结构,公榫102外侧沿轴向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03;

右半框架2和连接板3的另一端均嵌套安装有隔离套201,隔离套201 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母槽202,母槽202的一端开口,且母槽202能够使公榫102插入,母槽202侧面竖直开设有安装槽204,且安装槽204沿水平方向对称分布,安装槽204与压簧205的一端固定连接,压簧205的另一端连接有滚珠203,且滚珠203部分伸出安装槽204。

作为优选,左半框架1和右半框架2为冷轧钢板焊接制成,如此设置,便于左半框架1和右半框架2均具有足够的使用刚度。

公榫102与左半框架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便于公榫102 在左半框架1上的快速拆装,公榫102与连接板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便于公榫102在连接板3上的快速拆装。

顶块101的材质为调质橡胶,顶块101与公榫102胶接固定,如此设置,便于顶块101能够更顺畅的引导滚珠203压缩压簧205。

限位槽103为凹面球槽,如此设置,便于滚珠203更贴合的卡入限位槽103。

压簧205与安装槽204和滚珠203均通过卡钩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便于压簧205稳固的固定滚珠203,防止滚珠203脱掉。

滚珠203为实心球状结构,如此设置,便于提升滚珠203的工作可靠性能。

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先将左半框架1、右半框架2和多个连接板 3转运至防护框架的下放现场,运输至现场后,根据防沉降公路路基的设置来确定防护框架的尺寸,若只需左半框架1与右半框架2组装即可满足防护框架的所需尺寸,则将左半框架1与右半框架2搬运至下放位置,并将左半框架1的公榫102与右半框架2的母槽202相对,之后将公榫102插入母槽202内,顶块101会随之插入并首先接触滚珠203,由于顶块101 为凸面结构,从而能够在接触滚珠203后随着顶块101的继续插入而使滚珠203向安装槽204内收,在滚珠203内收的过程中,滚珠203会压缩压簧205,随着公榫102的继续插入,滚珠203完全收入安装槽204内并与公榫102外侧接触,同时公榫102在插入的过程中会带动限位槽103伸入,当公榫102插至限位槽103与安装槽204正对时,压簧205能够释放自身的压缩行程将滚珠203顶紧卡入限位槽103内,并通过此种方式来对公榫 102和母槽202的配合安装进行锁定,安装完成后即可在左半框架1和右半框架2组成的防护框架内放入防沉降公路路基,若需要左半框架1与右半框架2和多个连接板3组装方能满足防护框架的所需尺寸,仅需将连接板3的公榫102和母槽202首尾对应插入右半框架2的母槽202和左半框架1的公榫102内即可,由于此过程与左半框架1和右半框架2组装时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这样便实现了防护框架的现场快速组装,防止了防护框架由于体积过大而不便运输至现场,有利于防护框架的快速下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