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管道改造用箱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8049发布日期:2019-11-12 22:5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管道改造用箱涵,包括箱涵通道(1)、素砼垫层(2)、路面垫层(3)、下水道护壁(4),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垫层(3)上挖开矩形坑道,所述坑道上分布有多个井孔,所述坑道内侧的四周安装有多个竖直鱼鳞层状分布的下水道护壁(4),箱涵通道(1)设置在所述坑道内部中央;箱涵通道(1)为混凝土浇筑制成,其内部设有箱涵网架(5);箱涵通道(1)为矩形管状,所述箱涵通道(1)的一端与一井孔内侧相通,其另一端与另一井孔相通;箱涵通道(1)的内侧下部两个角设有45度倒角;箱涵通道(1)的外侧下底面垫有素砼垫层(2);箱涵通道(1)的外侧顶面涂有防水乳化沥青层;箱涵通道(1)上侧填充有回填土方;箱涵网架(5)的形状由内嵌等距分布的外矩形框、内矩形框组成,等距长度为150-200mm,箱涵框架包括顶层上网架(501)、内层上下网架(502)、侧边外网架(503)、侧边内网架(504)、斜拉筋(505);顶层上网架(501)弯折为外矩形框顶边与内矩形框左侧边,且顶层上网架(501)底端延伸至外矩形框、内矩形之间,顶层上网架(501)延伸处长度为150mm;内层上下网架(502)数目为两个,为内矩形顶边与底边;侧边外网架(503)弯折为外矩形两侧边与底边;侧边内网架(504)为内矩形右侧边,且其底端延伸至外矩形框、内矩形之间,侧边内网架(504)延伸处长度为150mm;侧边内网架(504)延伸处与顶层上网架(501)延伸处方向指向内矩形框内侧;斜拉筋(505)的数目为两个,其斜角为45度,与所述箱涵通道(1)的倒角相对,斜拉筋(505)的顶端延伸至外矩形框、内矩形之间,斜拉筋(505)顶端延伸处长300mm,斜拉筋(505)的底端延伸至外矩形框底边之外,斜拉筋(505)底端延伸处长300mm;顶层上网架(501)、内层上下网架(502)、斜拉筋(505)的钢筋直径为12mm;侧边外网架(503)、侧边内网架(504)的钢筋直径为16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道改造用箱涵,其特征在于:下水道护壁(4)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且下水道护壁(4)的下底边长度小于上底边,所述下水道护壁(4)下底边伸入其下侧的另一下水道护壁(4)上底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管道改造用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道护壁(4)的直角边与所述坑道内侧面相连接,所述坑道的内部两侧均匀分布有竖直式护壁竖筋(401);护壁竖筋(401)贯穿多个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下水道护壁(4)的直角边;下水道护壁(4)的内部设有4-5根护壁纵向筋(402);护壁纵向筋(402)与护壁竖筋(401)相接触,且接触处用钢丝绑固护壁竖筋(401)与护壁纵向筋(4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道改造用箱涵,其特征在于:素砼垫层(2)型号为C15,且厚度为100mm,所述素砼垫层(2)两端延伸到两侧的下水道护壁(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道改造用箱涵,其特征在于:箱涵网架(5)还包括多个直筋(506)与绑固钢丝(507),直筋(506)均匀设在外框架、内框架之间,直筋(506)垂直与外框架、内框架相交,且交接处用钢丝绑固;绑固钢丝(507)绑接分别与外框架、内框架相接触且位置水平相对的两直筋(506),每相邻两个绑固钢丝(507)之间间隔两个直筋(5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道改造用箱涵,其特征在于:防水乳化沥青层厚度为0.7-1mm;回填土方与道路结构底层或地面平齐。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