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6126发布日期:2020-05-26 18:25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公告号为cn20736263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道路区和设在道路区两侧的绿化带区,道路区由若干透水砖铺设而成;道路区下方设有排水盲沟,排水盲沟的底部设有土工布层;道路区的两侧并位于道路区的下方设有蓄水池,排水盲沟与蓄水池连通。透水砖与排水盲沟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细砂层和级配碎石层,级配碎石层的孔隙率小于细砂层。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雨水从透水砖向下渗透,经过细砂层、级配碎石层最后流至排水盲沟,将道路上的雨水排走,该排水的过程中,由于细砂层、级配碎石层内没有设置导流的组件,从而导致雨水积累在细砂层、级配碎石层内时间较久,进而容易会出现堵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解决了排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道路下方设置有排水盲沟,所述道路两侧且位于道路的下方设置有蓄水池,所述排水盲沟与蓄水池连通,所述道路由若干透水砖铺设而成,所述透水砖和排水盲沟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细砂层、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孔隙率小于细砂层,所述细砂层内设置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竖截面呈u字形,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两侧板与底板之间形成钝角,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弯折处连通有若干导流管,所述碎石层设置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的竖截面呈倒u字形,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两侧板与顶板之间形成钝角,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侧板与蓄水池的抵接处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顶面设置有若干导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过透水砖后流至细砂层,由于细砂层内设置有第一导流板,由于第一导流板的竖截面呈u字形,其对雨水起到汇集的效果,通过连接在第一导流板分弯折处的导流管将雨水导流至碎石层处,由于碎石层内设置有第二导流板,且导流管流出的雨水直接流至第二导流板的侧板上,通过第二导流板倾斜的侧板将雨水导流至蓄水池内,该过程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板、导流管、第二导流板,从而加快雨水经过细砂层、碎石层,减少雨水蓄积在细砂层、碎石层的情况;导流的过程中,当排水口的排水不够快时,通过第二导流板上的导流孔能将雨水分流至排水盲沟内,通过排水盲沟将部分的雨水排至蓄水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管朝其下方的第二导流板的侧板倾斜设置,对应所述导流管、第二导流板的侧板的倾斜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导流管便于将细砂层内的雨水导流到碎石层上,最后通过碎石层上的第二导流板将雨水导流至蓄水池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砖和细砂层之间设置有导流井、位于导流井内的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的底部设置有与细砂层相通的溢流口,所述溢流井的顶部固定在透水砖的底面,所述导流井的顶部固定在溢流井的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井对雨水起到导流的效果,便于雨水流至细砂层,由于溢流井的顶部固定在透水砖的底面,即所有路面上的雨水均会汇集在溢流井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井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与导流井相通的溢流孔,所述导流井的底部设置有与蓄水池相通的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排放量过大时,溢流井内开始蓄积部分雨水,该雨水可以通过溢流孔流向导流井,最后通过导流井上的排水管将雨水排放至蓄水池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位于排水管、排水口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导流井中排出的雨水没有经过过滤的处理,该水会存在部分垃圾,垃圾长期和蓄水池内的水共存会出现发臭的现象,通过过滤层对雨水进行过滤的处理,过滤层能阻隔垃圾,防止垃圾浸泡在蓄水池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层的孔隙率小于碎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层的孔隙率小于碎石层,该过滤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有净化处理池、回水池,所述回水池上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抽水泵,所述出水管远离回水池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喷头,所述喷头的出水口朝向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净化处理池将蓄水池内的雨水净化后排放至回水池内,通过抽水泵抽取雨水通过喷头喷砂至绿化带处,即回水池内的水能进行二次利用,有利于节省水资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板、导流管、第二导流板,从而加快雨水经过细砂层、碎石层,减少雨水蓄积在细砂层、碎石层的情况;

2.当雨水排放量过大时,溢流井内开始蓄积部分雨水,该雨水可以通过溢流孔流向导流井,最后通过导流井上的排水管将雨水排放至蓄水池内;

3.通过过滤层对雨水进行过滤的处理,过滤层能阻隔垃圾,防止垃圾浸泡在蓄水池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排水盲沟;2、蓄水池;21、过滤层;22、净化处理池;23、回水池;24、出水管;25、抽水泵;26、喷头;27、绿化带;3、透水砖;4、细砂层;5、碎石层;6、第一导流板;61、导流管;7、第二导流板;71、导流孔;72、排水口;8、导流井;81、排水管;9、溢流井;91、溢流口;92、溢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道路两侧且位于道路的下方设置有蓄水池2,道路下方连通有排水盲沟1,排水盲沟1和蓄水池2连通,道路由若干透水砖3铺设而成,透水砖3和排水盲沟1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细砂层4、碎石层5,碎石层5的孔隙率小于细砂层4。则道路上的雨水首先经过透水砖3,然后从透水砖3渗透之细砂层4,再经过碎石层5,最后通过排水盲沟1流到蓄水池2内,该过程通过细砂层4、碎石层5对雨水进行过滤的处理,从而使蓄积在蓄水池2内的雨水较为干净。

细砂层4内连接有第一导流板6,第一导流板6的竖截面呈u字形,则第一导流板6对雨水起到汇集的效果,且第一导流板6的两侧板与底板之间形成钝角,则第一导流板6的侧板为倾斜设置,对雨水起到更佳的导流效果。在第一导流板6的弯折处连通有若干导流管61,汇集后的雨水经过导流管61将雨水导流到碎石层5内。

碎石层5内连接有第二导流板7,第二导流板7的竖截面呈倒u字形,第二导流板7的两侧板与顶板之间形成钝角,即第二导流板7的侧板为倾斜设置,对雨水起到导流的效果,导流管61朝其下方的第二导流板7的侧板倾斜设置,对应导流管61、第二导流板7的侧板的倾斜方向相同,即导流管61的出水口直接朝向第二导流板7的侧板处,第二导流板7的侧板与蓄水池2的抵接处开设有排水口72,通过第二导流板7的雨水直接通过排水口72流到蓄水池2中。

由于雨水的流量难以控制,排水口72难以负荷较大的雨量,因此在第二导流板7的顶面开设有若干导流孔71,雨水可通过导流孔71流到排水盲沟1,最后流到蓄水池2内。

在透水砖3和细砂层4之间连接有导流井8,在导流井8内连接有溢流井9,导流井8的底面固定在细砂层4的顶面,溢流井9的底面固定在导流井8内壁的底部,导流井8的顶部固定在溢流井9的外侧壁,溢流井9的顶部固定在透水砖3的底面,则经过透水砖3的雨水全部汇集在溢流井9内,溢流井9的底部开设有溢流口91,溢流口91贯穿溢流井9、导流井8,通过溢流口91将雨水导流至细砂层4内。

溢流井9的竖截面由上到下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倒梯形部分、矩形部分、梯形部分,通过溢流井9对雨水形成导向的作用。在溢流井9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导流井8相通的溢流孔92,溢流孔92位于溢流井9的矩形部分,导流井8的底部连接有与蓄水池2相通的排水管81,当雨水流量过大导致溢流口91无法排走雨水时,溢流孔92可以将雨水排至导流井8内,继而通过排水管81将雨水排到蓄水池2内,该部分达到分流的效果。

从排水管81排至蓄水池2内的雨水没有经过过滤的处理,雨水中混含的垃圾会导致蓄水池2内的雨水发臭,因此在蓄水池2内连接有过滤层21,过滤层21位于排水管81、排水口72之间,且过滤层21的孔隙率小于碎石层5,该过滤层21具体为海绵布层。

在道路的两侧设置有绿化带27,为了对暂存在蓄水池2内的水进行二次利用,蓄水池2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有净化处理池22、回水池23,回水池23上连通有出水管24,出水管24上连接有抽水泵25,出水管24远离回水池23的一端连接有若干喷头26,喷头26位于绿化带27上方,喷头26的出水口朝向道路两侧的绿化带27处,即蓄水池2经过净化的处理流到回水池23内,当绿化带27需要进行浇水的处理时,抽水泵25将回水池23内的水抽到出水管24处,通过喷头26喷洒到绿化带27上,该过程有助于节约资源。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经过透水砖3的雨水会流至溢流井9内,通过溢流井9流向细砂层4,由于细砂层4内设置有第一导流板6,由于第一导流板6的竖截面呈u字形,其对雨水起到汇集的效果,通过连接在第一导流板6分弯折处的导流管61将雨水导流至碎石层5处,由于碎石层5内设置有第二导流板7,且导流管61流出的雨水直接流至第二导流板7的侧板上,通过第二导流板7倾斜的侧板将雨水导流至蓄水池2内,该过程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板6、导流管61、第二导流板7,从而加快雨水经过细砂层4、碎石层5,减少雨水蓄积在细砂层4、碎石层5的情况。而在蓄水池2内蓄积的雨水会流至净化处理池22、回水池23进行净化的处理,最后通过抽水泵25抽取雨水通过喷头26喷砂至绿化带27处,即回水池23内的水能进行二次利用,有利于节省水资源。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