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4057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排水蓄水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为了满足现如今城市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但是,目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只是单纯实现雨水的收集,并未对雨水加以利用,且大多需要依靠人工对道路的绿化带进行灌溉,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包括地基、排水路面、植物种植带和雨水再生利用带,所述地基的顶部设置有的混凝土层上方连接有防水粘结层,所述防水粘结层的顶部设置有排水路面,所述排水路面的一侧分布有植物种植带,所述植物种植带的下方位于混凝土层内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覆盖层、植物土壤层、砂层、吸水材料层和埋置于吸水材料层内的穿孔管,所述吸水材料层的底部与地基顶部之间设置有隔水层。

所述植物种植带的一侧设置有雨水再生利用带,所述雨水再生利用带由渗透地、渗水井、蓄水池和溢流管组成,所述渗透地的下方从左至右分别设有位于混凝土层内的渗水井和蓄水池,所述渗水井的一侧通过位于混凝土层内的溢流管与蓄水池相连通,所述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埋置于混凝土层内的导水管一端位于种植土壤层内。

优选的,所述覆盖层为原土层或沙石,且覆盖层采用摊铺的方式设置在种植土壤层上。

优选的,所述吸水材料层为纤维素系或聚乙烯醇系统吸水材料层。

优选的,所述渗透地为草坪渗透地。

优选的,所述穿孔管与溢流管的管壁内均连接有滤网,且穿孔管与溢流管的外表面均密集分布有微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渗透地、渗水井、蓄水池和溢流管,能够回收利用自然条件下的雨水,将雨水迅速的通过渗透地进行收集并积聚在渗水井和蓄水池内,利用溢流管将渗水井中聚满的雨水溢流到蓄水池内,再通过导水管将蓄水池内积满的雨水分散到种植土壤层内自行对植物进行灌溉,蓄水池内的水能够通过外置的引水设备将水运用到其它方面,实现了雨水的循环使用,且采用的混凝土层、防水粘结层与排水路面,能够在雨天时及时排散路面上的积水,并利用吸水材料层和穿孔管将水进行排泄引导,从而实现了道路的排水蓄水,提高了该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使用的便捷性,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2、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水层的运用能够使得吸水材料层与地基之间形成一个半闭合的集水空间,防止水分渗入地基内对地基产生侵蚀损坏,从而有利于对雨水实现集排,在砂层的使用下,既能够提高植物种植带整体结构的牢固性,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砂层对雨水实现滤化作用,利用吸水材料层,能够将灌溉在种植土壤层内过剩的雨水进行吸收并积聚在穿孔管周边,利用穿孔管将多余的雨水进行排泄,从而实现了雨水的集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地基、2 混凝土层、3 防水粘结层、4 排水路面、5 植物种植带、6 覆盖层、7 种植土壤层、8 砂层、9 穿孔管、10 吸水材料层、11 隔水层、12 雨水再生利用带、121 渗透地、122 渗水井、123 蓄水池、124 溢流管、13 导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包括地基1、排水路面4、植物种植带5和雨水再生利用带12,地基1的顶部设置有的混凝土层2上方连接有防水粘结层3,防水粘结层3的顶部设置有排水路面4,采用的混凝土层2、防水粘结层3与排水路面4,能够在雨天时及时排散路面上的积水,并利用吸水材料层10和穿孔管9将水进行排泄引导,从而实现了道路的排水蓄水,提高了该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使用的便捷性,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排水路面4的一侧分布有植物种植带5,植物种植带5的下方位于混凝土层2内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覆盖层6、植物土壤层7、砂层8、吸水材料层10和埋置于吸水材料层10内的穿孔管9,在砂层8的使用下,既能够提高植物种植带5整体结构的牢固性,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砂层8对雨水实现滤化作用,吸水材料层10为纤维素系或聚乙烯醇系统吸水材料层,利用吸水材料层10,能够将灌溉在种植土壤层7内过剩的雨水进行吸收并积聚在穿孔管9周边,利用穿孔管9将多余的雨水进行排泄,从而实现了雨水的集排,吸水材料层10的底部与地基1顶部之间设置有隔水层11,通过隔水层11的运用能够使得吸水材料层10与地基1之间形成一个半闭合的集水空间,防止水分渗入地基1内对地基1产生侵蚀损坏,从而有利于对雨水实现集排。

覆盖层6为原土层或沙石,且覆盖层6采用摊铺的方式设置在种植土壤层7上,原土层或沙石能够对种植在植物种植带5上的植物进行装饰加固以及对雨水实现过滤除杂的净化处理。

植物种植带5的一侧设置有雨水再生利用带12,雨水再生利用带12由渗透地121、渗水井122、蓄水池123和溢流管124组成,渗透地121为草坪渗透地,渗透地121的下方从左至右分别设有位于混凝土层2内的渗水井122和蓄水池123,渗水井122的一侧通过位于混凝土层2内的溢流管124与蓄水池123相连通,蓄水池123的一侧设置有埋置于混凝土层2内的导水管13一端位于种植土壤层7内。

穿孔管9与溢流管124的管壁内均连接有滤网,滤网的使用能够防止雨水中携带的沙石进入到穿孔管9与溢流管124内部,使得穿孔管9与溢流管124出现堵塞的情况,且穿孔管9与溢流管124的外表面均密集分布有微孔,微孔的使用能够便于雨水在任何方向都能够渗入到穿孔管9与溢流管124实现导排。

工作原理:使用时,雨水通过渗透地121渗入到渗水井122和蓄水池123内,并且在渗水井122内水满情况下利用溢流管124将溢流出的水收集在蓄水池123内,当蓄水池123内的水到了导水管13处时,能够将蓄水池123内的水导入在种植土壤层7内,对植物种植带5内的植物自行进行灌溉,且当植物种植带5处有多余的雨水,能够下渗到种植土壤层7内,并通过导水管13将一定量的雨水导入到蓄水池123内,形成了一个相互的补给关系,而下渗的多余雨水能够汇集在吸水材料层10内,通过穿孔管9将多余的雨水进行排泄,从而实现了雨水的集排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渗透地121、渗水井122、蓄水池123和溢流管124,能够回收利用自然条件下的雨水,将雨水迅速的通过渗透地121进行收集并积聚在渗水井122和蓄水池123内,利用溢流管124将渗水井122中聚满的雨水溢流到蓄水池123内,再通过导水管13将蓄水池123内积满的雨水分散到种植土壤层7内自行对植物进行灌溉,蓄水池123内的水能够通过外置的引水设备将水运用到其它方面,实现了雨水的循环使用,且采用的混凝土层2、防水粘结层3与排水路面4,能够在雨天时及时排散路面上的积水,并利用吸水材料层10和穿孔管9将水进行排泄引导,从而实现了道路的排水蓄水,提高了该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使用的便捷性,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解决了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只是单纯实现雨水的收集,并未对雨水加以利用,且大多需要依靠人工对道路的绿化带进行灌溉,给人们带来了极大麻烦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