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6975发布日期:2020-09-18 13:5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复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拌机,尤其涉及一种就地热再生用复拌机,属于道路养护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复拌机是就地热再生的主机,通常设置于2~3台沥青路面加热机和加热铣刨机(加热机完成沥青路面加热软化,加热铣刨机完成路面铣刨形成再生料堆)之后,复拌机用于完成新沥青混合料添加、提料、拌和等作业,目前市场上的复拌机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1)受料装置工况适应性差。具体表现在:①受料装置装满沥青料后重量高达10吨以上,机器桥荷大,导致机器轮陷、碾压原路面造成级配破坏;②市场上部分复拌机受料装置采用简易支撑轮缓解上述路面碾压级配破坏,无法解决因机器前轮转向导致简易支撑轮磋地,同样会带来路面级配破坏的问题;③市场上复拌机受料装置无法根据路面上下坡、左右路面不平整等适时调整姿态,作业适应性差;

(2)无法达到良好的再生料温度和路面热连接温度。具体表现在:①市场上的复拌机无专门的二次提温装置,无法解决因新沥青混合料温度偏低导致的再生料摊铺温度低导致的再生质量差的问题;②部分复拌机设有简易型二次提温装置,多采用红外线装置或热风加热装置对料堆直接加热,加热仅仅是沥青混合料的表层,而热量向下传递需要足够的时间,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温度依然不达标;③市场上的二次提温装置无法同时兼顾沥青混合料二次提温和路面热连接均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3)沥青烟气或烟尘排放,污染环境。沥青混合料加热、提料、搅拌环节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和烟尘,均为无组织排放,存在环境污染,且外泄热烟气烤焦、熏污绿化带植被,造成环境破坏,目前市场上的复拌机尚未见针对上述高温沥青烟气排放的专有处治设备。

(4)驾驶员操纵环境恶劣,身体伤害极大,无安全保障。就地热再生施工作业非常恶劣,通常作业环境温度在40℃以上,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毒沥青烟气或烟尘排放,现有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操纵平台多为简易的驾驶棚或遮阳棚,驾驶员完全暴露在露天太阳暴晒、高温有毒烟气环境之中,对驾驶员的身体危害极大,且存在疲劳操作引发行车安全;就地热再生施工为了能看清道路标线和车组间信息交流,驾驶员通常采用旋转座椅转出或滑移座椅滑出车体以外0.5米以上,将人和座椅完全悬空在高温沥青路面之上,存在严重的驾驶安全风险;

(5)超廓、超重、超限。市场上复拌机均采用单组加热墙体积大,所需热风炉炉膛直径、炉膛长度等也大,导致整机外形尺寸庞大、重量超标等,爬坡、转场困难。

上述缺陷致使市场上的复拌机已无法满足现代沥青路面(尤其是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安全养护、高标准高质量养护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复拌机无法适时调整姿态、作业适应性差的不足,提供一种复拌机,技术方案如下:

复拌机,包括机架、受料装置,机架前部铰接设置有受料装置;受料装置包括固定架、提升架、料斗提升油缸、料斗变幅油缸、料斗、料斗支撑梁、料斗转向缸;

料斗支撑梁两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料斗支撑轮,料斗支撑轮通过料斗转向缸与料斗支撑梁传动连接;料斗支撑梁上方固定设置提升架,提升架的水平段上分别铰接两个料斗,提升架的垂直段套设于固定架内,提升架的垂直段与固定架之间设有料斗提升油缸,固定架通过料斗变幅油缸与机架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与机架铰接式受料装置+铰接式料斗支撑梁新结构,受料装置具备整体升降、整体变幅、支撑梁左右回转、支撑轮与机器前轮同步转向等功能,有效避免车轮碾压或磋地导致的路面级配破坏,路面上下坡施工、通过桥梁伸缩缝左右路面不平整等适时调整姿态,具备良好的作业适应性;采用独特的二次提温通道和翻松器新结构,实现沥青混合料内外同时提温,有效克服了沥青料堆和原路面之间的高度差,达到良好的再生料提温和路面热连接效果;采用二次提温装置+倾斜输料环保装置+拌缸加热装置三级烟气回收治理工艺,实现了过程烟气的集中处治,环保、高效;采用全封闭空调驾驶室新结构,有效减少阳光直晒,降低操纵环境温度,显著降低驾驶员的疲劳,有效阻隔现场有毒沥青烟气或烟尘排放对驾驶员的人身伤害,驾驶室采用双向滑移技术,整体左右滑移行程0.5米以上,具备良好的车组间信息互通、沿标线作业适应性,实现了安全再生、高标准高质量再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场运输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受料装置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的二次提温加热墙结构示意图1;

图8为本发明的二次提温加热墙结构示意图2;

图9为本发明的环保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滑移驾驶室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行走系统,3、受料装置,3-1、固定架,3-2、提升架,3-3、料斗提升油缸,3-4、料斗变幅油缸,3-5、料斗,3-6、料斗支撑梁,3-7、料斗转向缸,3-8、料斗支撑轮,4、二次提温加热墙,4-1、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2、路面热连接副加热墙,4-3、分料装置,4-4、集料装置,4-5、二次提温通道,4-6、翻松器,5、提升机构,6、环保装置,6-1、烟气回收罩,6-2、烟气回收管道,6-3、烟气过滤腔,6-4、循环风机,6-5、燃烧器,6-6、烟气燃烧腔,7、倾斜提料装置,8、搅拌装置,8-1、拌缸体,8-2、拌缸顶罩,8-3、拌缸加热装置,8-4、排烟口,9、滑移驾驶室,9-1、驾驶室主体,9-2、滑移油缸,9-3、导轨,9-4、滑块,10、燃油箱,11、液压系统,12、发动机,13、发电机,14、介质喷洒装置,15、路面保温板,16、绿化带防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1所示,复拌机,包括机架1、受料装置3,机架1前部铰接设置有受料装置3;受料装置3包括固定架3-1、提升架3-2、料斗提升油缸3-3、料斗变幅油缸3-4、料斗3-5、料斗支撑梁3-6、料斗转向缸3-7;

料斗支撑梁3-6两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料斗支撑轮3-8,料斗支撑轮3-8通过料斗转向缸3-7与料斗支撑梁3-6传动连接;料斗支撑梁3-6上方固定设置提升架3-2,提升架3-2的水平段上分别铰接两个料斗3-5,提升架3-2的垂直段套设于固定架3-1内,提升架3-2的垂直段与固定架3-1之间设有料斗提升油缸3-3,固定架3-1通过料斗变幅油缸3-4与机架1铰接。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料斗变幅油缸3-4的缸体端和活塞杆端分别固定于机架1和固定架3-1上;提升架3-2水平段的底部与料斗支撑梁3-6铰接。料斗提升油缸3-3内置于提升架3-2的竖直段之中,料斗提升油缸3-3缸体端和活塞杆端分别固定于固定架3-1和提升架3-2上。在料斗提升油缸3-3的作用下,提升架3-2沿固定架3-1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料斗3-5、料斗支撑梁3-6实现整体升降0~350mm可调;在料斗变幅油缸3-4的作用下,固定架3-1绕与机架1铰接点实现变幅旋转,进而带动料斗3-5、料斗支撑梁3-6实现整体变幅0~15度可调;料斗转向缸3-7随行走系统2前桥转向油缸同时动作,进而实现整机前轮和料斗支撑轮3-8同步转向。料斗转向缸3-7采用双向油缸,缸体端固定于料斗支撑梁3-6上,活塞杆的两端分别与料斗支撑轮3-8销接。

1.行走状态下:根据路面状况上升下降,料斗提升油缸3-3伸缩,会使提升架3-2连同料斗3-5和料斗支撑轮3-8一起升降。

2.转运状态下:如图5,料斗提升油缸3-3也会根据转运车辆的车厢状况调整,可以高低调节。

本发明引入了独特的铰接式受料装置3+铰接式料斗支撑梁3-6新结构,受料装置3具备整体升降、整体变幅、支撑梁左右回转、支撑轮与机器前轮同步转向等功能,有效避免车轮碾压或磋地导致的路面级配破坏,路面上下坡施工、通过桥梁伸缩缝左右路面不平整等适时调整姿态,具备良好的作业适应性,解决了背景技术部分的现有技术问题(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创新点。

本发明的创新点之二: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机架1底部固定行走系统2,行走系统2包括前桥、后桥;前桥后部设置二次提温加热墙4,二次提温加热墙4后部通过提升机构5与机架1连接,二次提温加热墙4与后桥之间固定设置倾斜提料装置7,倾斜提料装置7的顶部与搅拌装置8铰接固定,倾斜提料装置7的底部通过提升油缸悬挂于机架1下方。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二次提温加热墙4通过提升机构5固定在机架1底部,二次提温加热墙4包括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与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铰接的路面热连接副加热墙4-2,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前端固定分料装置4-3,后端固定集料装置4-4,集料装置4-4固定于倾斜提料装置7上,二次提温加热墙4底部具有二次提温通道4-5。集料装置4-4位于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之后。具体到本实施例中,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的形状采用中间高两边低的设计,中间形成沥青混合料二次提温通道4-5,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的两边用于热连接加热并与路面热连接副加热墙4-2的底面相平,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的底部固定3组翻松器4-6,采取三排交错排布并置于二次提温通道4-5之中。本发明的分料装置4-3固定在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的前端,集料装置4-4固定于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之后,采用分料螺旋将沥青料堆左右双向分摊,增大了沥青料堆的加热面积。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沥青路面经加热、铣刨后会拢起200mm~300mm厚的沥青料堆,沥青料堆宽度为1100~1200mm,经过本发明的分料螺旋将沥青料堆左右双向分摊,分摊为高度约150mm、宽度约2000mm的沥青料堆。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式,还包括位于二次提温加热墙4底部的翻松器4-6。

本发明引入了独特的二次提温通道4-5和翻松器4-6新结构,实现沥青混合料内外同时提温,有效克服了沥青料堆和原路面之间的高度差,达到良好的再生料提温和路面热连接效果,解决了背景技术部分的现有技术问题(2)。

本发明的创新点之三:

二次提温加热墙4上设置燃烧器6-5,燃烧燃料在热风炉中产生高温热空气,经均风装置将热空气左右均分进入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左右两个对称单元,且热连接副加热墙与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相通,热风在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中经过导流板均分至出气多孔板高速喷出,进而实现对沥青混合料的二次提温加热和路面的热连接加热。热风加热结构采用的是公开号为cn110700057.a,发明名称为热风循环加热系统及路面加热机中所提到的热风循环加热系统结构。经过加热后的沥青料,采用集料装置4-4的集料螺旋由左右两边向中间收集成高度约350mm、宽度约900mm的沥青料堆,减少后续环节的温降损失。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式,还包括位于二次提温加热墙4侧部的环保装置6,环保装置6与提升机构5铰接,环保装置6在提升机构5带动下上下运动;

环保装置6包括烟气回收罩6-1、烟气回收管道6-2、烟气过滤腔6-3、循环风机6-4、燃烧器6-5和烟气燃烧腔6-6,烟气回收罩6-1置于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和集料装置4-4之间;

烟气回收管道6-2与烟气过滤腔6-3固定于倾斜提料装置7上,烟气过滤腔6-3与烟气燃烧腔6-6连通,烟气燃烧腔6-6侧部设置燃烧器6-5。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式,烟气过滤腔6-3与倾斜提料装置7倾斜45度。烟气回收罩6-1与提升机构5铰接固定,并随提升机构5上下运动。倾斜提料装置7与水平面呈倾斜45度设置,沥青烟气在循环风机6-4作用下流经烟气过滤腔6-3过滤降解后进入烟气燃烧腔6-6,由燃烧器6-5产生高温火焰燃烧裂解,过滤加热后的废气排入倾斜提料装置7,实现输送沥青混合料的移动加热。

本发明包括三次烟气回收治理工艺,具体如下:

第一级烟气回收治理工艺:本发明的二次提温加热墙4的热风循环加热原理参见公开号为cn110700057.a,发明名称为热风循环加热系统及路面加热机中所提到的热风循环加热系统结构,可实现加热沥青产生废气循环燃烧再利用,达到烟气的治理。

第二级烟气回收治理工艺:本发明还引入了专门的烟气治理用环保装置6,环保装置6包括烟气回收罩6-1、烟气回收管道6-2、烟气过滤腔6-3、循环风机6-4、燃烧器6-5和烟气燃烧腔6-6,烟气回收罩6-1位于二次提温主加热墙4-1和集料装置4-4之间,与提升机构5铰接固定,并随提升机构5上下运动;烟气回收管道6-2和烟气过滤腔6-3倾斜45度固定于倾斜提料装置7上,沥青烟气在循环风机6-4作用下流经烟气过滤腔6-3过滤降解后进入烟气燃烧腔6-6,由燃烧器6-5产生高温火焰燃烧裂解,过滤加热后的废气排入倾斜提料装置77,实现输送沥青混合料的移动加热,在达到烟气治理的同时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再利用,节能、高效。

第三级烟气回收治理工艺:搅拌装置8引入了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搅拌装置8包括自下而上装配的拌缸体、拌缸顶罩和拌缸加热装置。热风循环加热原理类似于公开号为cn110700057.a,发明名称为热风循环加热系统及路面加热机中所提到的热风循环加热系统结构,可实现加热沥青产生废气循环燃烧再利用,达到烟气的治理。拌缸顶罩的尾部装配排烟口,拌缸搅拌翻腾沥青混合料加热,加热废烟气循环燃烧利用,相对清洁富足的热气由排烟口排除,做到有组织引导排放。

本发明采用二次提温装置+倾斜输料环保装置6+拌缸加热装置三级烟气回收治理工艺,实现了过程烟气的集中处治,环保、高效。

本发明的创新点之四: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还包括固定在机架1前部上方的滑移驾驶室9,滑移驾驶室9包括驾驶室主体9-1、滑移油缸9-2、导轨9-3,导轨9-3固定在机架1上,滑移油缸9-2一端固定在机架1上,另一端固定在驾驶室主体9-1上,驾驶室主体9-1底部固定设置多组滑块9-4,多组滑块9-4沿导轨9-3滑动。滑移油缸9-2缸体和活塞杆分别连接机架1和驾驶室,在滑移油缸9-2的作用下,驾驶室实现左右双向滑移,左右滑移行程均不小于500mm。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驾驶室为全封闭结构,驾驶室内部设置空调,导轨9-3设置有多组。

本发明引入了全封闭空调驾驶室+双向滑移新结构,以便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例如:1)现有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操纵平台多为简易的驾驶棚或遮阳棚,驾驶员完全暴露在露天太阳暴晒、高温有毒烟气环境之中,对驾驶员的身体危害极大,且存在疲劳操作引发行车安全的缺陷;2)就地热再生施工为了能看清道路标线和车组间信息交流,驾驶员通常采用旋转座椅转出或滑移座椅滑出车体以外0.5米以上,将人和座椅完全悬空在高温沥青路面之上,存在严重的驾驶安全风险的缺陷。本发明的复拌机的全封闭空调驾驶室和双向滑移结构,使得驾驶员操作环境更舒适、安全性更高。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还包括两组分别设置于二次提温加热墙4后部左右侧的路面保温板15;二次提温加热墙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组绿化带防护装置16,绿化带防护装置16固定于机架1的多组横梁上。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还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方端部的搅拌装置8;搅拌装置8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设置的拌缸体8-1、拌缸顶罩8-2和拌缸加热装置8-3,拌缸顶罩8-2的尾部设有排烟口8-4。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搅拌装置8固定在机架1上方最尾部。

本发明还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设置于滑移驾驶室9的后方的燃油箱10、发电机13和液压系统11,位于机架11上方中间位置前后布置的发动机12、介质喷洒装置14。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复拌机解决了市场上普遍存在的超廓、超重、超限问题,具备良好的爬坡、转场运输适应性。本发明实现了总重量31吨以内和外廓尺寸长宽高均满足国标要求。

本发明采用与机架铰接式受料装置+铰接式料斗支撑梁新结构,受料装置具备整体升降、整体变幅、支撑梁左右回转、支撑轮与机器前轮同步转向等功能,有效避免车轮碾压或磋地导致的路面级配破坏,路面上下坡施工、通过桥梁伸缩缝左右路面不平整等适时调整姿态,具备良好的作业适应性;采用独特的二次提温通道和翻松器新结构,实现沥青混合料内外同时提温,有效克服了沥青料堆和原路面之间的高度差,达到良好的再生料提温和路面热连接效果;采用二次提温装置+倾斜输料环保装置+拌缸加热装置三级烟气回收治理工艺,实现了过程烟气的集中处治,环保、高效;采用全封闭空调驾驶室新结构,有效减少阳光直晒,降低操纵环境温度,显著降低驾驶员的疲劳,有效阻隔现场有毒沥青烟气或烟尘排放对驾驶员的人身伤害,驾驶室采用双向滑移技术,整体左右滑移行程0.5米以上,具备良好的车组间信息互通、沿标线作业适应性,实现了安全再生、高标准高质量再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