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硬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3197发布日期:2021-04-27 19:0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硬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道路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硬度透水混凝土路面。


背景技术:

2.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施工简单、强度大、扩散荷载能力强和稳定性好等特点,在我国部分城市主干道、高等级公路、人行跑道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混凝土路面结构功能性和实用性的改进,也可以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及道路服务水平。其中透水混凝土是通过自身排水性,将雨水收集进入自然水域,形成自然过滤。
3.相关技术,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告号cn206256336u公开了一种能净化水质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属于路面结构领域。它包括透水混凝土面层、渗滤垫层、碎石层、无纺布过滤层、素土夯实层。在一般路面结构中加入渗滤垫层、无纺布过滤层,使得雨水渗透更顺畅,过滤效果更好,而且所使用的材料便宜,与其他渗滤型路面材料相比,大大降低了成本;此外,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地面,例如,人行道路、非机动车道等承受力较小的地方,渗滤垫层采用粒径大小为5

10mm的石子铺设而成,进一步降低成本;而机动车道、停车场等承受力较大的地方,渗滤垫层由钢筋水泥铺设而成,渗滤垫层上预留滤水用的孔,提高了地面强度。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强度不足,各层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不高,路面通车或行走一端时间后,遇到重车碾压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裂痕和路坑,承载力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加强混凝土路面各层之间的连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承接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高硬度透水混凝土路面。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硬度透水混凝土路面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硬度透水混凝土路面,包括混凝土稳定层、铺设于混凝土稳定层上方的支撑基层、铺设于支撑基层背向混凝土稳定层一侧的罩面层,所述支撑基层的内部架设有两层钢筋网,两层所述钢筋网通过连接筋相连接,所述支撑基层设置有加强支撑基层与混凝土稳定层连接的加固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网加强支撑基层的整体硬度和荷载力度,同时利用加固组件加强支撑基层与混凝土稳定层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承载力度,防止路面发生裂痕或坑洼的状况。
9.优选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多个钻地螺栓,所述钻地螺栓插设于支撑基层和混凝土稳定层。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地螺栓从支撑基层打入混凝土稳定层的内部,可以加强支撑基层与混凝土稳定层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混凝土路面结构之间的稳定性增强。
11.优选的,所述支撑基层与罩面层之间铺设有强化聚脲层。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强化聚脲层增加混凝土路面的整体强度,加强对路面上行车重物的支撑力度。
13.优选的,所述钢筋网设置有多个圆钢板,两层所述钢筋网的圆钢板相互对齐,所述钻地螺栓插设于相互对齐的两个圆钢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地螺栓同时穿过圆钢板,使钻地螺栓与钢筋网连成整体,可以提高支撑基层与钻地螺栓的连接稳定性,进而加强支撑基层与混凝土稳定层的连接。
15.优选的,所述支撑基层与混凝土稳定层之间填充有砂浆粘接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浆粘接层对支撑基层和混凝土稳定层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同时提高支撑基层和混凝土稳定层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罩面层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所述漏水孔远离罩面层的一端延伸至支撑基层的内部,所述漏水孔内穿设有排水管,所述支撑基层内穿设有与多个排水管相连通的集水管。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上汇集的雨水可以经漏水孔内部的排水孔进入集水管内部,随后经集水管导流到集水井内部,可以提高路面结构的排水效率。
19.优选的,所述支撑基层与强化聚脲层之间铺设有防水粘接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粘接层可以对路面上的积水进行拦截,避免雨水渗透到支撑基层和混凝土稳定层内部,防止雨水腐蚀支撑基层和混凝土稳定层的内部,保证支撑基层的承载力度。
21.优选的,所述防水粘接层设置为cps高分子防水卷材粘接层,所述支撑基层朝向强化聚脲层的一面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钻地螺栓的头部位于避让槽的内部,且与所述支撑基层朝向强化聚脲层的一面齐平。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地螺栓位于避让槽的内部,将cps高分子防水卷材粘接层铺设在支撑基层背向混凝土稳定层一面时,可以保持平整,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紧凑感和连接紧密度。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利用钢筋网增加支撑基层的强度,同时利用加固组件加强支撑基层与混凝土稳定层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承载力度,防止路面发生裂痕或坑洼的状况;
25.2.钻地螺栓和砂浆粘接层可以加强支撑基层与混凝土稳定层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混凝土路面各层结构之间的稳定性增强;
26.3.路面上汇集的雨水可以经漏水孔内部的排水孔进入集水管内部,随后经集水管导流到集水井内部,可以提高路面结构的排水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高硬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混凝土稳定层;2、砂浆粘接层;21、插块;3、支撑基层;31、钢筋网;311、连接筋;312、圆钢板;32、避让槽;321、钻地螺栓;33、嵌合槽;34、集水管;4、强化聚脲层;5、防水粘接层;6、罩面层;61、漏水孔;611、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硬度透水混凝土路面。参照图1,环保型混凝土路面包括混凝土稳定层1、支撑基层3、强化聚脲层4和罩面层6,支撑基层3铺设于混凝土稳定层1的上方,强化聚脲层4铺设于支撑基层3背向混凝土稳定层1一侧,罩面层6铺设于强化聚脲层4背向支撑基层3的一侧。具体地,混凝土稳定层1由水泥、石子、增强剂和水混合而成,支撑基层3由水泥、石子、增强剂、环保色浆和水混合而成;强化聚脲层4由聚脲胶水和石英砂混合而成,强化聚脲层4可以增强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承载强度,提高稳定性。
31.具体地,混凝土稳定层1的厚度为5cm

10cm,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稳定层1的厚度为10cm;支撑基层3的厚度为2cm

5cm,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基层3的厚度为4cm;强化聚脲层4的厚度为0.5cm

1.0cm,在本实施例中,强化聚脲层4的厚度为1.0cm;罩面层6的厚度为0.5cm

1.0cm,在本实施例中,罩面层6的厚度为1.0cm。
32.支撑基层3与混凝土稳定层1之间填充有砂浆粘接层2,砂浆粘接层2可以加强支撑基层3与混凝土稳定层1之间的粘接固定。砂浆粘接层2朝向支撑基层3的一侧凸起有插块21,插块21呈上宽下窄的燕尾形状设置,支撑基层3铺设在砂浆粘接层2上方时,支撑基层3朝向砂浆粘接层2的一面配合形成与插块21相互插接的嵌合槽33,可以加强支撑基层3与砂浆粘接层2的连接强度。
33.支撑基层3的内部架设有两层钢筋网31,两层钢筋网31上下排布设置,两层钢筋网31相向一面通过连接筋311固定连接,可以加强支撑基层3的承载力度。
34.支撑基层3上加装有固定支撑基层3与混凝土稳定层1的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多个钻地螺栓321,支撑基层3背向砂浆粘接层2的一面开设有避让槽32,钻地螺栓321的一端自避让槽32打入混凝土稳定层1内部,钻地螺栓321的头部与支撑基层3背向砂浆粘接层2的一面齐平。钢筋网31上固定有多个圆钢板312,两层钢筋网31相对应的圆钢板312上下相互对齐,钻地螺栓321穿设于相互对齐的两个圆钢板312,从而加强支撑基层3与混凝土稳定层1的连接强度。
35.支撑基层3与强化聚脲层4之间铺设有防水粘接层5,防水粘接层5采用cps高分子防水卷材铺贴,防水粘接层5可以对路面上的雨水进行拦截,避免雨水渗透到支撑基层3和混凝土稳定层1内部,防止雨水腐蚀支撑基层3内部的钢筋网31和混凝土稳定层1,保证支撑基层3的承载力度。
36.罩面层6开设有多个漏水孔61,漏水孔61远离路面的一端贯穿强化聚脲层4、防水粘接层5,且延伸至支撑基层3的内部,漏水孔61内固定穿设有排水管611,支撑基层3的内部固定穿设有集水管34,集水管34位于两层钢筋网31之间,多个排水管611远离罩面层6的一端与集水管34相连接,排水管611与集水管34相连通,集水管34与集水井相连接,路面上汇集的雨水经排水管611导流到集水管34内部,随后输送到集水井进行回收利用,提高排水效率,具有节约水资源、绿色环保的优点。
37.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硬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实施原理为:利用强化聚脲层4加强混凝土层结构的硬度,利用钢筋网31加强支撑基层3的硬度,整体提高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承载力度。钻地螺栓321打入支撑基层3和混凝土稳定层1内部,砂浆粘接层2填充在支撑基层3和混凝土稳定层1之间,可以加强支撑基层3与混凝土稳定层1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混凝
土路面结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减少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痕或坑洼的情况。
38.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