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4731发布日期:2021-08-24 12:3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跨径拱桥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较多早年修建的小跨径拱桥,其大多修建在乡村公路或人员稀少的山区。如今,其承载能力和交通流量已不能满足如今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急需对其承载力和通行能力进行提升,如果新建桥梁则投入过大,经济成本过高。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存在的拱桥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包括螺旋钢管、栈桥主承重梁、贝雷梁、横向分配梁、纵向分配梁、桥面板、支垫枕木,所述螺旋钢管设置在原有拱桥的桥墩两侧,所述栈桥主承重梁沿纵桥向设置在螺旋钢管的上方,所述栈桥主承重梁的两端与螺旋钢管顶部通过设置开口槽和牛腿进行连接,所述贝雷梁设置在栈桥主承重梁的上方,所述横向分配梁设置在贝雷梁下弦杆上方沿横桥向布置,所述横向分配梁上方沿纵桥向布置纵向分配梁,所述纵向分配梁上方铺设桥面板,所述支垫枕木放置在原有拱桥之上横向分配梁下方。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螺旋钢管的上部设有固定机构,通过固定机构固定限制支撑栈桥主承重梁。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口槽和牛腿,所述栈桥主承重梁下部卡设在开口槽内,所述牛腿设置在栈桥主承重梁底部和螺旋钢管之间。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螺旋钢管和栈桥主承重梁之间倾斜设置钢管斜撑,对螺旋钢管和栈桥主承重梁进行连接加固。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贝雷梁包括底部的限位机构、贝雷片、下弦杆、腹杆、支撑架,所述贝雷梁与栈桥主承重梁通过限位机构固定,所述贝雷梁的下弦杆上贴紧腹杆位置安装横向分配梁。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分配梁的上方设有骑马螺栓,所述骑马螺栓将横向分配梁与贝雷梁连接固定,所述骑马螺栓的开口向下,将横向分配梁卡在骑马螺栓开口内。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为开口向下的卡槽,所述栈桥主承重梁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固定在贝雷梁的卡槽内。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与贝雷梁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标准支撑架和加强型支撑架两种,所述标准支撑架适用于跨中贝雷片之间连接,所述加强型支撑架适用于墩顶贝雷片间的连接。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支垫枕木的上方与横向分配梁底部之间留有空隙,以减轻原有拱桥的受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设置在原有拱桥桥位处,充分利用了河道两侧坚实的固定基础,不对原有河道进行压缩,提高了加固后原有拱桥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在横向分配梁下方设置了支垫枕木,支垫枕木顶面与横向分配梁之间预留一定空间,从而保证重车通过时拱桥参与部分受力,确保整个结构跨中的整体变形不致过大;

3、本实用新型的设置下承式贝雷梁兼做护栏功能,提高了防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的纵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的支撑架与贝雷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的贝雷梁间不同支撑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的骑马螺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的贝雷梁限位机构示意图;

其中:1、螺旋钢管,2、斜撑钢管,3、固定机构,4、栈桥主承重梁,5、贝雷梁,6、横向分配梁,7、纵向分配梁,8、桥面板,9、骑马螺栓,10、限位机构,11、支撑架,11-1、标准支撑架,11-2、加强型支撑架,12、支垫枕木,13、原有拱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清楚完整的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需要做出创造性劳动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实施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如图1-6所示,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包括螺旋钢管1、栈桥主承重梁4、贝雷梁5、横向分配梁6、纵向分配梁7、桥面板8、支垫枕木12,所述螺旋钢管1设置在原有拱桥13的桥墩两侧,所述栈桥主承重梁4沿纵桥向设置在螺旋钢管1的上方,所述栈桥主承重梁4的两端与螺旋钢管1顶部通过设置开口槽和牛腿3进行连接,所述贝雷梁5设置在栈桥主承重梁4的上方,所述横向分配梁6设置在贝雷梁5下弦杆上方沿横桥向布置,所述横向分配梁6上方沿纵桥向布置纵向分配梁7,所述纵向分配梁7上方铺设桥面板8,所述纵向分配梁7的两端固定设置在原有拱桥13的固定基础的上方,所述支垫枕木12放置在原有拱桥13之上横向分配梁6下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螺旋钢管1的上部设有固定机构3,通过固定机构3固定限制支撑栈桥主承重梁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开口槽和牛腿,所述栈桥主承重梁4下部卡设在开口槽内,所述牛腿设置在栈桥主承重梁4底部和螺旋钢管1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螺旋钢管1和栈桥主承重梁4之间倾斜设置钢管斜撑2,对螺旋钢管1和栈桥主承重梁4进行连接加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贝雷梁5包括底部的限位机构10、贝雷片、下弦杆、腹杆、支撑架11,所述贝雷梁5与栈桥主承重梁4通过限位机构10固定,所述贝雷梁5的下弦杆上贴紧腹杆位置安装横向分配梁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分配梁6的上方设有骑马螺栓9,所述骑马螺栓9将横向分配梁6与贝雷梁5连接固定,所述骑马螺栓9的开口向下,将横向分配梁6卡在骑马螺栓9开口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10为开口向下的卡槽,所述栈桥主承重梁4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固定在贝雷梁5的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11与贝雷梁5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架11包括标准支撑架11-1和加强型支撑架11-2两种,所述标准支撑架11-1适用于跨中贝雷片之间连接,所述加强型支撑架11-2适用于墩顶贝雷片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支垫枕木12的上方与横向分配梁6底部之间留有空隙,一般为10mm,以减轻原有拱桥13的受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钢管、栈桥主承重梁、贝雷梁、横向分配梁、纵向分配梁、桥面板、支垫枕木,所述螺旋钢管设置在原有拱桥的桥墩两侧,所述栈桥主承重梁沿纵桥向设置在螺旋钢管的上方,所述栈桥主承重梁的两端与螺旋钢管顶部通过设置开口槽和牛腿进行连接,所述贝雷梁设置在栈桥主承重梁的上方,所述横向分配梁设置在贝雷梁下弦杆上方沿横桥向布置,所述横向分配梁上方沿纵桥向布置纵向分配梁,所述纵向分配梁上方铺设桥面板,所述支垫枕木放置在原有拱桥之上横向分配梁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钢管的上部设有固定机构,通过固定机构固定限制支撑栈桥主承重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口槽和牛腿,所述栈桥主承重梁下部卡设在开口槽内,所述牛腿设置在栈桥主承重梁底部和螺旋钢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钢管和栈桥主承重梁之间倾斜设置钢管斜撑,对螺旋钢管和栈桥主承重梁进行连接加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贝雷梁包括底部的限位机构、贝雷片、下弦杆、腹杆、连接贝雷片的支撑架,所述贝雷梁与栈桥主承重梁通过限位机构固定,所述贝雷梁的下弦杆上贴紧腹杆位置安装横向分配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分配梁的上方设有骑马螺栓,所述骑马螺栓将横向分配梁与贝雷梁连接固定,所述骑马螺栓的开口向下,将横向分配梁卡在骑马螺栓开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为开口向下的卡槽,所述栈桥主承重梁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固定在贝雷梁的卡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与贝雷梁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标准支撑架和加强型支撑架两种,所述标准支撑架适用于跨中贝雷片之间连接,所述加强型支撑架适用于墩顶贝雷片间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垫枕木的上方与横向分配梁底部之间留有空隙,以减轻原有拱桥的受力。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跨径拱桥下承式钢栈桥加固结构,包括螺旋钢管、栈桥主承重梁、贝雷梁、横向分配梁、纵向分配梁、桥面板、支垫枕木,所述螺旋钢管设置在原有拱桥的桥墩两侧,所述栈桥主承重梁沿纵桥向设置在螺旋钢管的上方,所述栈桥主承重梁的两端与螺旋钢管顶部通过设置开口槽和牛腿进行连接,所述贝雷梁设置在栈桥主承重梁的上方,所述横向分配梁设置在贝雷梁下弦杆上方沿横桥向布置,所述横向分配梁上方沿纵桥向布置纵向分配梁,所述纵向分配梁上方铺设桥面板,所述支垫枕木放置在原有拱桥之上横向分配梁下方。本实用新型建设在原有拱桥处,提高了加固后桥梁稳定性,确保钢栈桥跨中的整体变形不致过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邢谦;马世权;赵晅;陈天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5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