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97153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敏感水体处的公路桥梁风险应急与污染管理领域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桥面径流处理系统,如专利号为CN201420150374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雨后自动排空式公路径流处理装置,该装置具备雨后自动排空功能,利用太阳能做动力将径流抽出。
[0003]又如专利号为CN201310617321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自动冲洗过滤系统处理雨水径流,该装置通过电控开关排水,并通过处理后的清水在需要时进行反冲洗作用。
[0004]综上所述现有的桥面径流处理系统基本为有动力桥面径流处理系统,如利用太阳能、电动开关等。
[0005]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桥面径流处理系统为有动力桥面径流处理系统,本发明人积极加以研宄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桥面径流处理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结构简单,既能实现危险品泄漏的应急储存功能,还能实现径流的沉淀、过滤以及滤料的反冲洗维护,从而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非常适于实用。
[000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桥面径流处理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不受电源及其他能源条件的限制,后期管理和养护简单,节约养护成本,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08]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桥面径流处理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污泥的排除、滤料的更换极为简单便捷,以更生态环保,从而提高生态效益。
[0009]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其特点在于集沉淀、过滤为一体,即依次连接的沉淀单元、过滤单元组成一体,该过虑单元的底部低于沉淀单元的底部,而沉淀单元的底部前后两面向中轴线倾斜,并通过位于最低处的窄过渡面连接,该窄过渡面或为平面,或为曲面。其中:
[0010]所述的沉淀单元内设有沉淀单元进水配水管、沉淀单元出水集水管、沉淀单元排泥管。所述的沉淀单元进水配水管一端与设沉淀单元在外面的进水管相接,所述的沉淀单元排泥管设置在沉淀单元的底部且一直延伸到过滤单元外。
[0011 ] 所述的过滤单元内设有过滤单元进水配水管、过滤单元出水集水管、过滤单元排泥管、溢流管。所述的过滤单元出水集水管的一端与设在过滤单元外侧的出水管连接,所述的沉淀单元出水集水管和所述的过滤单元进水配水管通过联络管相互连接,在该过滤单元内设有过滤组件,该过滤组件位于最低水位以下和所述的沉淀单元排泥管以上。
[0012]前述的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的过滤单元的一侧设有检修单元,使其集沉淀、过滤、检修为一体,即依次连接沉淀单元、过滤单元、检修单元组合为一体。其中所述的检修单元的底板低于所述的沉淀单元的底板且与所述的过滤单元的底板在一个平面上,该检修单元的顶部低于该沉淀单元和该过滤单元的顶部,且略高于最低水位。在既为过滤单元右面的侧面板又为检修单元左面的侧面板上设有检修孔。
[0013]前述的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的沉淀单元进水配水管设置在沉淀单元的位于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所述的沉淀单元出水集水管设置最低水位处,所述的沉淀单元排泥管设置于低于最低水位且设置在沉淀单元底板最低处即窄过渡面上。该沉淀单元排泥管穿过该过滤单元并延伸进入检修单元。
[0014]前述的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的过滤单元进水配水管设置在过滤单元内的沉淀单元排泥管的下面,所述的过滤单元出水集水管设置在过滤单元内且设置在最低水位处,所述的过滤单元排泥管设置在该过滤单元进水配水管的下面,该过滤单元排泥管一直延伸进入该检修单元。
[0015]前述的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的过滤单元的上方设有溢流管,该溢流管位于最高水位处,在既为过滤单元的侧面板又为沉淀单元的侧面板的上端设有溢流堰。
[0016]前述的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的沉淀单元排泥管出口处设有沉淀单元阀门,所述的过滤单元排泥管的出口处设有过滤单元阀门,在所述的联络管的中间部分设有连通阀门,所述的出水管设有出水阀门。
[001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18]1、本发明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集收集沉淀、过滤、检修为一体,结构简单,养护成本相对减少,从而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相当具有产业利用价值。
[0019]2、本发明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无动力实现径流的沉淀、过滤以及滤料的反冲洗维护等功能,利用收集雨水的水压由下至上的水流过滤,雨水利用后期雨水及沉淀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滤料的由上至下的反冲洗。
[0020]3、本发明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由于在沉淀单元与过滤单元底部设置向中心倾斜,并在底部设置有排泥管,该排泥管可以排导到该系统外,从而可以实现系统的无动力排泥功能,检修单元集污泥收集与池体检修于一体,后期管养极其方便、简单,易于操作,较现有的技术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具有技术上的进步。
[0021]4、本发明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由于检修单元池体高度较低,易于养护人员的进入,可在检修单元内实现过滤单元内滤料的更换,这更进一步使简化了后期养护。
[0022]5、本发明将危险品运输的泄漏防范与桥面径流的沉淀、过滤、吸附等有机结合,处理后的雨水可直接供绿化浇灌利用,确实可以达到实用上的功效,不仅使用方便,具有突出的生态环保效益。而确实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使用。
[0023]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发明的组合结构立体图。
[0025]图2是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发明图2的A-A结构剖视图。
[0027]图4是本发明图2的B-B结构剖视图。
[0028]图5是本发明图2的C-C结构剖视图。
[0029]其中:
[0030]1:沉淀单元I1:过滤单元
[0031]II1:检修单元
[0032]1:进水管2:沉淀单元进水配水管
[0033]3:沉淀单元出水集水管4:沉淀单元排泥管
[0034]5:联络管6:过滤单元进水配水管
[0035]7:过滤单元出水集水管8:过滤单元排泥管
[0036]9:出水管10:溢流管
[0037]11:连通阀门12:出水阀门
[0038]13:沉淀单元排泥阀门14:过滤单元排泥阀门
[0039]15:检修孔16:过滤组件
[0040]17:溢水堰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步骤、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42]实施例1
[0043]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无动力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其主要包括:沉淀单元1、过滤单元I1、检修单元II1、其主要由依次连接的沉淀单元1、过滤单元I1、检修单元III组合成一体,集沉淀、过滤、检修为一体。该过虑单元I的底部低于沉淀单元I的底部,所述的检修单元III的底板低于所述的沉淀单元I的底部且与所述的过滤单元II的底部在一个平面上,该检修单元III的顶部低于该沉淀单元I和该过滤单元II的顶部,且略高于最低水位。该沉淀单元I的底部前后两面向中轴线倾斜,并通过位于最低处的窄过渡面连接,该窄过渡面或为平面,或为曲面。本实施例中该窄过渡面为平面。
[0044]所述的沉淀单元I内设有沉淀单元进水配水管2、沉淀单元出水集水管3、沉淀单元排泥管4。所述的沉淀单元进水配水管2 —端与设沉淀单元I在外面的进水管I相接,所述的沉淀单元排泥管4设置在沉淀单元I的底部且一直延伸到过滤单元II及检修单元II1
[0045]所述的沉淀单元I内设有沉淀单元进水配水管2、沉淀单元出水集水管3、沉淀单元排泥管4。所述的沉淀单元进水配水管2设置在沉淀单元I的位于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所述的沉淀单元出水集水管3设置最低水位处。所述的沉淀单元排泥管4设置于低于最低水位且设置在沉淀单元I底板最低处即窄过渡面上。该沉淀单元进水配水管2 —端与设沉淀单元I在外面的进水管I相接,该沉淀单元排泥管4穿过所述的过滤单元II并延伸进入所述的检修单元III。在该沉淀单元排泥管4出口处设有沉淀单元阀门13。
[0046]所述的过滤单元II内设有过滤单元进水配水管6、过滤单元出水集水管7、过滤单元排泥管8、溢流管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