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7875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面排水构造,特别是涉及一种桥梁的桥面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般情况下,桥梁雨水可通过桥面或桥两侧围栏结构开孔直接排入江河;而对于在水源保护区范围的江河段,跨江河桥梁桥面雨水不可直接排入江河,雨水需要通过一定措施收集后排入岸上雨水系统中。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几种雨水收集方式均存在不足。一种是通过桥面或桥两侧围栏结构开孔作雨水口,由连接管接入桥两侧的挂管,最后转输到岸上排水系统中,这套系统采用挂管收集,挂管管径随收集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管道难以安装固定,且影响桥整体的美观效果;另一种方式则是利用桥面人行道下断面空间作为桥面雨水的收集转输通道,但该方式存在断面过流能力低、占用其他专业管线敷设空间、清疏维护困难等问题;还有一种方式是对于跨江河距离短的桥梁,桥梁不考虑设置雨水收集设施,雨水沿桥面流向两岸,通过岸上桥脚附近设置的雨水口收集进入岸上的排水系统,该方式容易造成桥脚积水。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桥面雨水收集率,减少桥面径流量,避免引桥接地面处积水的桥面雨水收集系统,具体方案如下:
[0004]—种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桥梁桥面上的导流槽和设置在导流槽下方的排水槽,所述导流槽的设置方向与桥梁纵向方向相交;导流槽设有出水口,导流槽的出水口连接排水槽。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水槽位于桥梁的外侧,导流槽的出水口延伸至排水槽的上方。优选的,桥面上设置多个排水槽,将桥面的雨水导流入排水槽中。
[0006]优选的,所述的导流槽为半开放式导流槽,导流槽由桥面纵坡和设置在桥面的挡水堰组成,雨水可沿挡水堰导流至导流槽的出水口。
[0007]优选的,所述的挡水堰为高出桥面的砌体或设置在桥面的L型构件。
[0008]优选的,所述导流槽的设置方向为桥面横坡数值和方向组成的矢量与纵坡数值和方向组成的矢量所合成的矢量方向。
[0009]进一步的,所述桥面的边沿设有中空的人行道,所述导流槽位于人行道的下方;所述人行道的侧面设有侧石,侧石上设有雨水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雨水口内设格栅。
[0011]进一步的,所述人行道的外侧设有围栏,所述围栏底部对应导流槽的位置设有出水孔。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落水管,所述落水管的上端连通排水槽。优选的,排水槽为U型排水槽。
[0013]优选的,所述的落水管紧贴挂设在桥底面、桥墩外壁上,落水管上端连通排水槽的端部,下端连接地面排水系统检查井或事故应急处理设施。
[0014]本实用新型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口采用侧入式,设于桥上人行道侧石上,桥面雨水从雨水口流入,雨水口内设格栅,拦截垃圾等漂浮物。雨水口后端连接半开放式的导流槽。半开放式导流槽设于人行道下方和围栏内,连接雨水口与外挂的U型排水槽,将进入雨水口的雨水导流入U型排水槽。U型排水槽设于桥梁两侧,收集所有引流槽的雨水,下游接岸上的落水管。外挂落水管连接U型排水槽与岸上地面排水系统检查井或事故应急处理设施。
[0015]该桥梁雨水收集系统采用半开放式导流槽汇集桥面雨水,提升了桥面雨水收集率,可有效减少桥面径流量,避免引桥接地面处积水;另一方面,将半开放式导流槽设于桥面人行道下,半开放式导流槽占用人行道断面空间较少,不影响其他专业管线敷设,人行道下的空间也不会因人行道面雨水渗漏而形成积水。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采用U型排水槽转输雨水,相比管道增强了过流能力,实现桥梁跨江段雨水长距离转输,设施易于安装且外形美观。而且,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系统平时用于桥面雨水收集和转输,当发生液态危险品泄漏的突发事故时,可作为收集和转输液态危险品至岸上的事故应急设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桥梁雨水收集系统的平面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桥梁雨水收集系统横向断面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导流槽的横向断面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导流槽的横向断面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桥梁雨水收集系统的横向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和2所示,桥梁雨水收集系统设置在跨江桥梁上,跨江桥梁包括桥体13和桥墩11,桥体13的桥面两侧设有人行道10,两侧人行道10之间为车行道12。人行道10的外侧设有围栏7,围栏7位于桥体13桥面两侧的边沿。
[0024]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口1、导流槽2、U型排水槽3、落水管4。
[0025]人行道10下方设有承托柱9,人行道10铺设在承托柱9上,使人行道10下方形成中空的空间。人行道10对应车行道12的一侧设有侧石6,侧石6上设有多个雨水口 I。雨水口 I断面为矩形,开口宽度根据桥面允许径流水深、雨水口 I数量和雨水收集范围计算雨量来确定。雨水口 I内设有格栅5,用于拦截垃圾等漂浮物。
[0026]导流槽2位于人行道10的下方,一端连接雨水口,另一端穿过围栏7。围栏7的底部对应设置导流槽2的位置设有出水孔。导流槽2伸出围栏7后,出口以90°弯槽方式垂直接入U型排水槽3。
[0027]如图3所示,导流槽2由桥面纵坡和设置在桥面的挡水堰8组成半开放式导流槽,挡水堰8为高出桥面的砌体,即导流槽2仅在承水一侧设挡水堰8,另一侧和顶面取消,利用桥面纵坡,使雨水沿挡水堰8导流至导流槽2的出水口。导流槽2设置方向按桥面横坡数值和方向组成的矢量a与纵坡数值和方向组成的矢量b所合成的新矢量方向c(如图1所示)。导流槽2的该设置方向与桥面纵向中线斜交,在该方向上,桥面坡度为最大坡度,因此,雨水将按此最大坡度方向全部进入雨水口 I,基本解决雨水在雨水口 I前流过而不入的问题,避免雨水继续沿桥面纵向径流造成下游积水。
[0028]挡水堰8的高度与雨水口I的高度相同,在保证导流效果的同时尽量少占用人行道下的空间,不影响其他管线的铺设;同时,雨水靠挡水堰8导流至导流槽2的出水口,人行道下方不会因人行道面渗漏而形成积水。
[0029]U型排水槽3沿跨江桥梁围栏7外挂在桥体13外侧,断面呈U型,断面宽度满足外观要求,深度根据流量和坡度计算确定。U型排水槽3的坡度跟随跨江桥梁纵向坡度变化。U型排水槽3从跨江段中央开始设置一直延伸至岸上,连接落水管4,沿线收集导流槽2雨水。
[0030]落水管4上端接U型排水槽3的端部,并紧贴桥底面、桥墩11外壁挂设,下端接入地面排水系统检查井或事故应急处理设施。落水管4管径按流量计算确定。
[0031]通过各部件之间连接,跨江桥梁桥面雨水(或液态危险品泄漏液)经雨水口I收集,半开放式导流槽2导流,外挂U型排水槽3长距离转输,最后通过落水管4接入岸上地面排水系统检查井或事故应急处理设施,避免跨江段桥面雨水流入江河造成污染,且减少桥面径流雨水和引桥接岸上地面处的积水。
[0032]实施例2
[003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组成排水槽2的挡水堰8为L型构件,L型构件的一边预埋在桥面上,另一边凸出桥面,雨水可沿L型构件凸出桥面的一边导流至导流槽的出水口。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34]实施例3
[0035]如图5所示,跨江桥梁的桥面两侧无人行道时,雨水收集系统的雨水口I设于围栏7的底部,雨水口 I内设置格栅5,导流槽2穿过围栏7底部。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36]以上所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主权项】
1.一种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桥梁桥面上的导流槽和设置在导流槽下方的排水槽,所述导流槽的设置方向与桥梁纵向方向相交;所述的导流槽设有出水口,导流槽的出水口连接排水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槽位于桥梁的外侧,导流槽的出水口延伸至排水槽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槽为半开放式导流槽,导流槽由桥面纵坡和设置在桥面的挡水堰组成,雨水可沿挡水堰导流至导流槽的出水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水堰为高出桥面的砌体或设置在桥面的L型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设置方向为桥面横坡数值和方向组成的矢量与纵坡数值和方向组成的矢量所合成的矢量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的边沿设有中空的人行道,所述导流槽位于人行道的下方;所述人行道的侧面设有侧石,侧石上设有雨水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口内设格栅。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意一项所述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的外侧设有围栏,所述围栏底部对应导流槽的位置设有出水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落水管,所述落水管的上端连通排水槽。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水管紧贴挂设在桥底面、桥墩外壁上,落水管上端连通排水槽的端部,下端连接地面排水系统检查井或事故应急处理设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雨水收集系统,涉及桥面排水构造技术领域。所述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桥梁桥面上的导流槽和设置在导流槽下方的排水槽,所述导流槽的设置方向与桥面纵向方向相交所述的导流槽设有出水口,导流槽的出水口连接排水槽。该桥梁雨水收集系统可提升桥面雨水收集率,有效减少桥面径流量,避免引桥接地面处积水;同时,可避免跨江段桥面雨水流入江河造成污染。
【IPC分类】E03F1/00, E01D19/08, E03B3/02
【公开号】CN205188808
【申请号】CN201520891347
【发明人】宁平华, 唐明裴, 欧键灵, 凌晨, 陆永帆, 梁小聪, 郭钰瑜, 李新春
【申请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