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扳手握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292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动扳手握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活动扳手握柄的改进。
一般的活动扳手在结构设计上,请参阅


图1所示,主要是于一硬质扁平握柄10端部一侧延伸形成一固定颚夹11,而另侧则组设一活动颚夹12,并藉一旋钮件13调整活动颚夹12位移以行使张夹动作,以能对螺栓(帽)形成夹持,由扳转握柄10带动固定颚夹11及活动颚夹12施力掣松或旋紧螺栓(帽),并藉活动颚夹12的张夹调整而能适用多种规格螺栓(帽)的锁卸,构成活动扳手的基本功能。
此类活动扳手在行使螺栓(帽)的锁卸作业时,为顾及其操作的稳固性,一般系以扳手的固定颚夹作为主要施力部位,而活动颚夹则作为辅助夹持施力(请参阅图2所示),亦即在扳控操作扳手时,扳手的应力作用乃集中在固定颚夹部位,因固定颚夹系与握柄一体成型,能承受较大应力,若使用者在操作时,误以活动颚夹为主要施力部位(如图3所示),则将因该活动颚夹所能承受的应力作用程度较小,导致活动颚夹与旋钮件螺合的齿部极易发生崩损或进脱现象,不但影响扳手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碍操作的安全性。
换言之,正确的扳手操作模式,不但可适度延长扳手使用寿命,同时可增进操控上的安全,惟因习知活动扳手的握柄多为同一厚度的扁平状设计,使用者在握持时并无方向的差异,导致部份无经验的使用者在使用时仅顾及扳手是否能夹紧螺栓(帽),而根本不会考虑其施力与受力状况,此种随意夹掣扳控的状态下,发生以活动颚夹为施力点的错误操作模式的机率便相对增加,是以如何在扳手握柄的设计上兼具引导使用者正确操作模式的效能,乃成为本实用新型研发上的重要课题。
有鉴于习知活动扳手的扁平握柄设计无法导引使用者正确操作模式所衍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经由握柄的结构形态设计,使其在握持具有一定方向性,进而特能导引使用者以正确的模式操作,达延长扳手寿命及增进操作安全之效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系在于藉握柄结构形态设计,使其在正确握持状态下,特能获得符合人体工学的舒适握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活动扳手握柄,主要是于握柄端部一侧一体延伸形成一固定颚夹,而由另侧组设一活动颚夹,并藉一旋钮件调整活动颚夹位移以行使张夹动作,据以构成活动扳手的基本架构,其特点是该握柄采用不等半径近似椭圆形的宽窄缩束设计,使握柄接近固定颚夹的一侧作较宽厚度或大半径设置,而近活动颚夹一侧则作较窄厚度或小半径设置。该握柄的宽窄型态规划上,系使握柄相对于固定颚夹之侧呈一较大半径的圆弧面,而握柄相对于活动颚夹之侧则呈较小半径的圆弧面,两圆弧面间的侧边介面作直线相切形成平面型态。该握柄的宽窄型态规划上,系使握柄相对于固定颚夹之侧呈一较大半径的圆弧面,而握柄相对于活动颚夹之侧则呈较小半径的圆弧面,两圆弧面间以一大尺径圆周对二圆弧面内切形成凸弧面形态。该握柄的宽窄型态规划上,系使握柄相对于固定颚夹之侧呈一较大半径的圆弧面,而握柄相对于活动颚夹之侧则呈较小半径的圆弧面,两圆弧面间以一大尺径圆周对二圆弧面外切形成凹弧面形态。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技术手段及功效达成方面,谨配合附图再予举例具体说明于后
图1是习知活动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活动扳手于正确操作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3是活动扳手于错误操作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活动扳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活动扳手握柄较佳实施例之一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活动扳手握柄较佳实施例之二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活动扳手握柄较佳实施例之三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活动扳手较佳实施例于握持状态下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中10-扁平握柄11-固定颚夹12-活动颚夹13-旋钮件20-软质握柄21-固定颚夹22-活动颚夹23-旋钮件24、25-弧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动扳手握柄,特别是经由握柄结构形态的设计,能引导使用者正确操作模式,进而能适度延长使用受命及增进操控安全性。
首先,请参阅图4的结构示意图及图5、图6和图7的结构断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扳手于结构组成上,主要仍是于握柄20端部一侧一体延伸形成一固定颚夹21,而由另侧组设一活动颚夹22,并藉一旋钮件23调整活动颚夹22位移以行使张夹动作,为达引导使用者正确操作模式的效能,本实用新型于扳手握柄的设计上,主要是于其外缘套覆软性柄套而构成软质握柄20,并将握柄20采用不等半径近似椭圆形的宽窄缩束设计,使握柄20接近固定颚夹21的一侧作较宽厚度(或较大半径)设置,而近活动颚夹22一侧则作较窄厚度(或较小半径)设置,并使其宽窄部位间之侧边介面作适当的弧度修饰,并为增进握持的舒适性,在握柄20宽窄形态规划上,系使握柄20相对于固定颚夹21的一侧呈一较大半径的圆弧面24,而握柄20相对于活动颚夹22的一侧则呈较小半径的圆弧面25,两圆弧面24、25间的侧边介面乃形成直线相切的平面形态(如图5所示),或得以一大尺径圆周对二圆弧面24、25内切形成凸弧面形态(如图6所示),或以大尺径圆周对二圆弧面24、25外切形成凹弧面型态(如图7所示),据以构成本实用新型活动扳手的握柄结构,藉其滑顺的弧面结构,特能赋予符合人体工学的舒适握持。
次请配合参阅图4、图5、图6、图7和图8的结构关系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扳手握柄20经由不等半径近似椭圆形的宽窄缩束形态设计,令使用者在握持时,必须采手掌掌心抓握握柄20宽厚一侧,始能获得舒适的握持关系,据以赋予活动扳手单向操作特性,使用者在以本实用新型活动扳手行使螺栓(帽)的锁卸作业上,因应扳控操作手势而在活动扳手套夹螺栓(帽)时,扳手的固定颚夹21恰可处于施力侧,从而能引导使用者在锁卸作业中,均能以固定颚夹21为主要施力的正确操作模式,依此不但可避免活动颚夹22发生崩损、进脱而能适度延长扳手使用寿命,同时能增进其操作上的安全性,使其整体实用价值可获得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针对活动扳手握柄所作的改进设计,以握柄的结构形态赋予单向握持操作特性,引导使用者在进行螺栓(帽)锁卸操作能采取正确模式实施,从而能有效延长扳手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增进其操控的安全性,外形美观且能节省握柄材料成本,整体而言,确能提升活动扳手的整体实用价值,诚不失为一优异、突出的创新设计。
权利要求1.一种活动扳手握柄,主要是于握柄端部一侧一体延伸形成一固定颚夹,而由另侧组设一活动颚夹,并藉一旋钮件调整活动颚夹位移以行使张夹动作,据以构成活动扳手的基本架构,其特征在于该握柄采用不等半径近似椭圆形的宽窄缩束设计,使握柄接近固定颚夹的一侧作较宽厚度或大半径设置,而近活动颚夹一侧则作较窄厚度或小半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扳手握柄,其特征在于该握柄的宽窄型态规划上,系使握柄相对于固定颚夹之侧呈一较大半径的圆弧面,而握柄相对于活动颚夹之侧则呈较小半径的圆弧面,两圆弧面间的侧边介面作直线相切形成平面型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扳手握柄,其特征在于该握柄的宽窄型态规划上,系使握柄相对于固定颚夹之侧呈一较大半径的圆弧面,而握柄相对于活动颚夹之侧则呈较小半径的圆弧面,两圆弧面间以一大尺径圆周对二圆弧面内切形成凸弧面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扳手握柄,其特征在于该握柄的宽窄型态规划上,系使握柄相对于固定颚夹之侧呈一较大半径的圆弧面,而握柄相对于活动颚夹之侧则呈较小半径的圆弧面,两圆弧面间以一大尺径圆周对二圆弧面外切形成凹弧面形态。
专利摘要一种活动扳手握柄,主要是将活动扳手的握柄采取不等径近似椭圆形宽窄缩束设计,使握柄接近固定颚夹的一侧作较宽厚度(或大半径)设置,而近活动颚夹一侧则作较窄厚度(或小半径)设置,并使其宽窄部位间的侧边介面作适当的弧度修饰。从而能引导使用者在锁卸操作上,均能正确操作施力,可适当延长扳手寿命并增进操作安全。
文档编号B25B23/16GK2431079SQ00218250
公开日2001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30日
发明者吴传福 申请人:吴传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