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改良的双向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503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改良的双向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向棘轮扳手。
技术背景目前沿用的棘轮扳手一般采用如下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一本体座1、驱动构件2、拨块3、钢球4、弹簧5、盖板6、拨杆7等基本构件组成,其中本体座1的内部设有数个容槽以供各种构件容设于其中,而驱动构件2、拨块3、钢珠4、弹簧5具设于本体座1的容槽之中,以盖板6封设该本体座1容槽,并使一拨杆7由本体座1的底端面与内部拨块3结合,使其构成一沿用的棘轮扳手的组装模式。
然而,具有上述构成要件的棘轮扳手在组装完成后,其拨杆7乃直接凸出于本座体1表面,而拨杆7为操控调拨整个棘轮扳手正、反向转动的要件,常因工具的碰撞而使显露于表面的拨杆7受损,或因拨杆7的凸设使操作该棘轮扳手时易沾染油污;再者,拨杆7的凸设于本体座1表面,除有碍于操控外,并造成棘轮扳手的整体造型不太美观,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相形之下使产品的竞争力低下。
于是,本创作人有鉴于此,依靠多年的实践经验,并悉心设计经长期试制、研究、改良后,终于成功地首创了一种经改良的双向棘轮扳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改良的双向棘轮扳手,通过在该扳手本体的头端与杆身交会的阶梯处,开设一槽孔,由外向内贯通,与头端内部掣动槽相通,使一拨动件由掣动槽伸出于槽孔一部分,以操控掣动件摆动使棘轮筒受限于正向或反向转动,以使扳手头端表面平整无碍,进而提升使用效能及表面美观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在扳手本体的杆身与头端接合乃偏向一侧,使杆身交会阶梯处的落差面加大,而拨动件的拨动端结设一拨钮与阶梯处槽孔内切齐,以使操控拨动件于槽孔表面的设置更具新颖性。
以下经改良的双向棘轮扳手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一头端连设一杆身,端头上设有定位孔及掣动槽;其中还包括一掣动件,该掣动件为一侧面呈凸弧面,另一侧面为凹弧状棘齿,凸弧面上设有以一凸缘为界的两掣槽,而掣动件中间表面则为一呈凹状的定位槽;一拨动件,该拨动件为板状体前沿处呈凹弧,而后沿处乃凸伸一拨动端,而近前沿下端则设一拨动块;一棘轮筒,该棘轮筒为周围环形棘齿所构成,其近上沿处的周围设环楔槽,底沿处呈一台阶;一扣环,该扣环为呈C形状弹扣件;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为一弹力弹簧用以抵推钢珠;一钢珠,该钢珠为置于弹性件一端表面的珠体;该扳手本体头端与杆身交会阶梯处乃设一槽孔,该槽孔则与定位孔及掣动槽相互连通,而该拨动件连结掣动件于掣动槽内定位后,拨动端则由槽孔伸出以调拨掣动件位移,相形使扳手本体头端表面无任何组装构件呈现。
进一步,上述经改良的双向棘轮扳手,其特征还在于其所述的槽孔在扳手本体阶梯处设一台阶,该台阶恰能设一拨钮与拨动端结合。


图1是现有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剖视暨无施力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施力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具体说明,如图2、图3所示,该双向棘轮扳手由一扳手本体10、掣动件20、拨动件30、棘轮筒40、扣环50、弹性件60、钢珠70等构件组成,而各构件的特征要件如下扳手本体10,一端设有一端头11,该端头11的下方处则连设形成一杆身12,且杆身12与头端11交会处乃构成阶梯处13,阶梯处13上则与杆身12同轴向设有一槽孔14,其中,头端11中心设有一定位孔15,定位孔15近上沿处凹设一环槽16,下沿处则凸设一环阶17,而该定位孔15与槽孔14之间则设有掣动槽18,掣动槽18底处设有一容置孔19,而该杆身12与头端11阶梯处13的槽孔14则贯穿头端11与掣动槽18相通;掣动件20,为一弧形块体,一侧面为凸弧面21另一侧面则为凹弧棘齿22,该凸弧面21中间设有凸缘25而凸缘25两旁侧则形成有两掣槽23,相邻该掣槽23于掣动件20表面则设有定位槽24;拨动件30,为一薄板状的片体,前沿处为一凹弧31,而后端则形成一拨动端32,该近前沿的下端侧凸设一拨动块33;棘轮筒40,周围环形棘齿41构成筒状,其近上沿处凹设一环楔槽42,底沿则形成一台阶43,其中棘轮筒40内则形成弧形齿44;扣环50,为呈C形状的弹性扣件;将弹性件60由扳手本体10头端11放置于掣动槽18底端的容置孔19,而钢珠70则置于该弹性件60的端面,将该拨动件30设于掣动件20的表面,并且拨动块33与定位槽24相吻合,之后,将掣动件20连同拨动件30置于扳手本体10头端11的掣动槽18内,同时拨动件30的拨动端32由该槽孔14凸伸一部分,最后,将该扣环50置于棘轮筒40的环楔槽42内,藉以外力使其呈蓄能状态,而棘轮筒40则连同扣环50以台阶43与环阶17相抵触置入定位孔15内,扣环50即从原蓄能状态恢复为自由状态,使扣环50卡设于环楔槽42与环槽16之间,促使棘轮筒40在定位孔15内定位,如图5所示,此扳手本体10头端11处乃无任何组装构件凸露于表面,使操控扳手本体10更具便利性,且使外观更具新颖性。
如图4及图6本实用新型的无施力状态平面剖视及本实用新型动作施力示意图所示,该拨动件30在掣动槽18内其凹弧31乃抵住棘轮筒40的环形棘齿41,而拨动块33则置于掣动件20的定位槽24内,当拨动件30以凸露在扳手本体10槽孔14外的拨动端32于槽孔14宽度为限拨动时,一拨动块33带动掣动件20于扳手本体10的掣动槽18内移动,该掣动件20一经移动则使掣槽23经过钢珠70表面,而顺势将钢珠70下压,当钢珠70与另一掣槽23相对时,藉由弹性件60的弹性力将钢珠70弹推与该另一掣槽对置,而当扳手本体杆身12旋摆施力时,掣动件20的凹弧棘齿22即与棘轮筒40的环形棘齿41啮合并于定位槽24一侧定位以迫使棘轮筒40转动施力作功,反之,拨动件30以拨动端33向另一方向调拨时,掣动件20的凹弧棘齿22则转换定位槽24,另一侧与棘轮筒40的环形棘齿41啮合,如此,在扳手本体10头端11表面以无任何构件呈现,而以其头端11与杆身12阶梯处13的槽孔14上凸显一拨动端22,促使扳手本体10的操控更加灵敏,相对使扳手达到双向调拨的功效提高。
而当,扳手本体10头端11与杆身12阶梯处13呈现较大空间时,如图7及图8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及侧面剖视图所示,其中扳手本体10头端11与杆身12阶梯处13的槽孔14的外端出为一台阶141,而拨动件30凸露于该槽孔14的台阶141处的拨动端32则结合一拨扭321,藉以拨扭321与拨动件30的拨动端32结合,使扳手本体10的阶梯处13表面更加平整,进而使整体双向棘轮扳手本体10表面更符合无阻碍构件呈现的效果。
通过上述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确实实现了扳手本体的头端无任何构件呈现的目的,使整体组装更为简便,提升了使用效果,且于申请前未见同类物品有相同的功效,可见其具有新颖性无疑,且确实改变了目前状态的缺陷,故申请人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经改良的双向棘轮扳手,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一头端连设一杆身,端头上设有定位孔及掣动槽;其中还包括一掣动件,该掣动件为一侧面呈凸弧面,另一侧面为凹弧状棘齿,凸弧面上设有以一凸缘为界的两掣槽,而掣动件中间表面则为一呈凹状的定位槽;一拨动件,该拨动件为板状体,前沿处呈凹弧,而后沿处乃凸伸一拨动端,而近前沿下端则设一拨动块;一棘轮筒,该棘轮筒为周围环形棘齿所构成,其近上沿处的周围设环楔槽,底沿处呈一台阶;一扣环,该扣环为呈C形状弹扣件;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为一弹力弹簧用以抵推钢珠;一钢珠,该钢珠为置于弹性件一端表面的珠体;该扳手本体头端与杆身交会阶梯处乃设一槽孔,该槽孔则与定位孔及掣动槽相互连通,而该拨动件连结掣动件于掣动槽内定位后,拨动端则由槽孔伸出以调拨掣动件位移,相形使扳手本体头端表面无任何组装构件呈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改良的双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所述的槽孔在扳手本体阶梯处设一台阶,该台阶恰能设一拨钮与拨动端结合。
专利摘要一种经改良的双向棘轮扳手,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为一头端连设一杆身,端头上设有定位孔及掣动槽;一掣动件,该掣动件为一侧面呈凸弧面,另一侧面为凹弧状棘齿,凸弧面上设有以一凸缘为界的两掣槽,而掣动件中间表面则为一呈凹状的定位槽;一拨动件,该拨动件为板状体前沿处呈凹弧,而后沿处乃凸伸一拨动端,而近前沿下端则设一拨动块;一棘轮筒,该棘轮筒为周围环形棘齿所构成,其近上沿处的周围设环楔槽,底沿处呈一台阶;一扣环,该扣环为呈C形状弹扣件;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为一弹力弹簧用以抵推钢珠;一钢珠,该钢珠为置于弹性件一端表面的珠体;该扳手本体的头端表面无任何干涉构件,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文档编号B25B13/46GK2506399SQ0126632
公开日2002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日
发明者陈卿 申请人:陈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