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76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电动工具, 其中这些进气口和出气口供应和排放冷却空气以便冷却作为驱动源 的电动机,并且这些进气口和出气口形成在壳体中。
背景技术
图12示出了作为电动工具实例的冲击起子的构造。 图12是冲击起子的侧面剖视图。所示的冲击起子1是这样一种 工具在装有作为动力源的电池2和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3时,可以 驱动旋转冲击机构,并且可以向砧座4施加旋转和撞击,从而向未示 出的顶端工具间歇性地传递旋转撞击力并且将螺钉打入待固定的材 料中。
电动机3装在外壳5的主体5A中,并且电动机的输出轴6 (电 动机心轴)的两端以可旋转的方式由滚珠轴承7和8支撑。冷却风扇 9连接在输出轴6上。开关10设置在外壳5的手柄5B的上部,该开 关接通和切断从电池2到电动机3的电力供给,从而启动和关闭电动 机3。
在安装在锤箱11中的旋转冲击机构中,电动机3的输出轴6的 旋转经由行星齿轮机构12减速并且传递至心轴13,从而以给定速度 驱动心轴13旋转。心轴13与锤14借助凸轮机构连接在一起。凸轮 机构由形成在心轴13的外周面中的V字形心轴凸轮凹槽13a、形成 在锤14的内周面中的V字形锤凸轮凹槽14a以及与凸轮凹槽13a和 Ma接合的滚珠15组成。
弹簧16始终朝顶端方向(即,在图12中朝向右侧的方向)推 动锤14。当保持静止时,锤借助滚珠15与凸轮凹槽13a和14a的接 合而位于与砧座4的端面分开的位置。未示出的凸起部分对称地形成在两个位置上,这两个位置分别位于锤14与砧座4的相对旋转平面 上。
当以前文所描述的方式驱动心轴13旋转时,旋转经由凸轮机构 传递至锤14。在锤14旋转半圈之前,锤14的凸起部分与砧座4的 凸起部分接合,从而使砧座4开始旋转。由于接合产生的反作用力, 在锤14与心轴13之间产生相对旋转,从而开始锤14沿着凸轮机构 的心轴凸轮凹槽13a朝电动机3方向后退,同时压缩弹簧16。
当锤14的凸起部分因锤14的后退动作而越过砧座4的凸起部 分,从而导致所述两个凸起部分相互脱离时,锤14通过弹簧16的推 动力向前运动,同时借助在弹簧16中累积的弹性势能、凸轮机构的 作用以及心轴13的旋转力朝旋转方向和向前方向迅速加速。锤14 的凸起部分再次与砧座4的凸起部分接合,从而开始一体地旋转。此 时,强烈的旋转撞击力施加在砧座4上,因而旋转撞击力经由连接在 砧座4上的顶端工具传递至螺钉。
随后,重复进行类似的操作,由此旋转撞击力间歇性地、重复 地从顶端工具传递至螺钉,从而将螺钉打入待固定的材料(例如,木 材)。
顺便提及,在这种冲击起子1中,用于供应和排放冷却空气的 进气口 17和出气口 18形成在外壳5的主体5A的两侧上。借助与电 动机3的输出轴6 —起旋转的冷却风扇9,通过抽吸作用将冷却空气 经由进气口 17吸入外壳5中。因此,供应到外壳5中的冷却空气在 经过电动机3之后向前流动,从而冷却电动机3,并且随后从出气口 18排放到外壳5的外部。
多根狭缝形状的棱条17a设置形成于外壳5中的进气口 17内, 并且多根狭缝形状的棱条18a也设置形成于外壳5中的出气口 18内。 借助棱条17a和18a将进气口 17和出气口 18分隔成小孔,从而防止 外来杂质侵入外壳5。
虽然防止了比由棱条17a分隔成小孔的进气口 17大的外来杂质 侵入外壳5,但是比进气口 17小的外来杂质会通过进气口 17,进而 进入外壳5并粘附在支撑电动机3的输出轴6的滚珠轴承7和8上,并且由于滚珠轴承7和8的润滑油的损耗而在电动机3内引起异常旋 转。或者,外来杂质被电动机3的磁体3a的磁力吸引,进而进入电 枢铁芯3b与磁体3a之间并且引起故障,例如使电动机3停转。在存 在大量外来杂质(例如灰尘或金属粉末)的作业环境中容易发生这种 故障。
JP-2003-200364-A描述了这样一种技术通过盖子关闭部分出 气口 (空气出口),使得因冷却电动机而产生的热空气不会流向操作 员的面部。
日本专利No. 3674308描述了这样一种技术在通气孔上连接可 开闭的盖子;并且在工具工作时可以操作盖子以打开通气孔,而在工 具停止时关闭通气孔。
然而,根据JP-2003-200364-A描述的技术,只有部分出气口 (空 气出口)被盖子关闭。进气口仍然保持打开,并且不能阻止外来杂质 从进气口侵入外壳,因而不能解决由于外来杂质侵入而引起的问题。
根据日本专利No. 3674308描述的技术,通气孔只在工具停止时 关闭,而在工具工作时空气入口和通气孔二者仍然保持打开。因此, 不能阻止外来杂质侵入外壳,并且不能解决由于外来杂质侵入而引起 的问题。

发明内容
出于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
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能够选择与作业环境相适应的空气进入状态
和空气排放状态,并且在具有大量外来杂质的作业环境中能够完全防 止外来杂质侵入外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电动工具包括外壳;电动机, 其装在所述外壳中;顶端工具;旋转传递机构,其将所述电动机的旋 转传递至所述顶端工具;进气口,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以便从所述 外壳的外部引入用于冷却所述电动机的冷却空气;出气口,其设置成 排放所述冷却空气;以及盖子,其可以沿着所述外壳的内壁或者外壁 滑动,并且可以移动到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打开的第一位置和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关闭的第二位置。
所述盖子可以相对于所述外壳线性地滑动。 所述盖子可以相对于所述外壳旋转地滑动。
根据这种构造,当在具有大量外来杂质的环境中进行作业时, 所述盖子在外壳的内侧或外侧移动,从而能够同时覆盖进气口和出气 口二者。因此,可以完全防止外来杂质侵入外壳,并且可以防止在进 气口和出气口没有被覆盖时因外来杂质侵入而发生的各种问题(例
如,故障)。当在具有少量外来杂质的比较清洁的环境中进行作业时, 打开进气口和出气口二者,从而使冷却空气顺利地进入外壳并且通过 冷却空气使电动机有效地冷却。因此,可以防止电动机的温度升高。 所述电动工具还可以包括衬垫,衬垫介于盖子与外壳之间。 根据这种构造,通过衬垫增强在盖子与外壳之间的密封性能。 因此,大大增强了电动工具的防尘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电动工具包括外壳;电动 机,其装在所述外壳中;顶端工具;旋转传递机构,其将所述电动机 的旋转传递至所述顶端工具;进气口,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以便从 所述外壳的外部引入用于冷却所述电动机的冷却空气;出气口,其设 置成排放所述冷却空气;以及盖子,其可以连接在所述外壳上以使所 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关闭,并且可以从所述外壳上取下以使所述进 气口和所述出气口打开。
根据这种构造,当在具有大量外来杂质的环境中进行作业时, 只要将盖子连接在外壳上,从而同时关闭进气口和出气口二者,就可 以完全防止外来杂质侵入外壳,并且可以防止因外来杂质侵入而发生 各种问题(例如,故障)。此外,只要盖子由柔软材料制成,那么盖 子也可以起到保护件的作用。另外,只要事先制备几种带有颜色和图 案的盖子,就可以容易地分辨要连接到各个操作员所使用的相应电动 工具上的盖子。当在具有少量外来杂质的比较清洁的作业环境中进行 作业时,将进气口和出气口二者都打开而不使盖子与外壳连接,因而 冷却空气顺利地进入外壳并且通过冷却空气使电动机有效地冷却。因 此,可以防止电动机的温度升高。


基于下面的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冲击起子的侧视图2是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冲击起子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打开时 的部分外壳内部视图3是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冲击起子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关闭时 的部分外壳内部视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冲击起子的部分外壳内部视图6是沿着图5所示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示出进气口和出 气口二者都打开的状态;
图7是沿着图5所示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示出进气口和出 气口二者都关闭的状态;
图8是部分侧视图,示出设置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冲击起子中 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打开的状态;
图9是部分侧视图,示出设置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冲击起子中 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关闭的状态;
图IO是部分外壳的剖视图,示出盖子连接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 冲击起子上的状态;
图ll是部分外壳的剖视图,示出盖子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冲击
起子上取下的状态;以及
图12是现有技术的冲击起子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冲击起子的侧视图,该冲击起子是电动工具的实施例(第 一实施例);图2是在冲击起子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打开时的部分外壳内部视图;图3是在冲击起子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关闭时的部分外壳内 部视图;以及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所示的冲击起子1具有外壳5,从侧面观看时,该外壳呈字 母T形状,并且该外壳由树脂制成。用作驱动源的电动机3装在外 壳5的主体5A内的侧面位置。电池2可拆卸地连接在从外壳5的主 体5A —体地向下延伸的手柄5B的下端。开关10设置在手柄5B的 上部,其中该开关接通或切断从电池2到电动机3的电力供给,从而 启动和关闭电动机3。
用于供应或排放冷却空气的进气口 17和出气口 18形成在外壳5 的主体5A的两侧上。借助与电动机3的输出轴一起旋转的冷却风扇 (未示出)通过抽吸作用将冷却空气从进气口 17吸入外壳5中。因 此,供应到外壳5中的冷却空气经过电动机3并向前流动,从而冷却 电动机3。随后,冷却空气从出气口 18排放到外壳5的外部。
如图2-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盖子19设置在外壳5的主 体5A内,其中该盖子沿着外壳5的内侧纵向滑动,从而同时打开或 关闭进气口 17和出气口 18。如图1-图3所示,用于滑动地推动盖子 19的杆19a—体形成在盖子19的通过外壳5露出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上。如图4所示,由弹性材料(例如,硅橡胶)制成的衬垫介于盖子 19与外壳5之间。
当利用按照上述方式构造的冲击起子1进行打击螺钉操作时, 只要打开开关10从而启动电动机3,旋转撞击力就会传递至砧座4 和钻头24,其中该钻头为连接在砧座上的顶端工具。因此,螺钉25 被钻头24打入待固定的材料W (例如,木材)。
顺便提及,在具有大量外来杂质(例如灰尘或金属粉末)的作 业环境中,图3和图4所示,推动杆19a,从而沿着外壳5的内侧向 前(在图3的箭头"a"的方向上)滑动盖子19,因而借助盖子19 同时关闭进气口 17和出气口 18。因此,可靠地防止外来杂质(例如, 灰尘)侵入外壳5,并且防止因外来杂质侵入而发生各种问题(例如, 故障)。特别是,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衬垫20增强了在盖子19 与外壳5之间的密封性能,因而大大增强了冲击起子1的防尘效果。当在具有少量外来杂质的比较清洁的环境中进行作业时,如图2 所示,推动杆19a,从而沿着外壳5的内侧向后(在图2的箭头"b" 的方向上)滑动盖子19,从而使进气口 H和出气口 18二者都打开。 因此,冷却空气经由进气口 17顺利地进入外壳5,并且有效地冷却 电动机3,因而防止电动机3的温度升高。因用于冷却电动机3而温 度升高的冷却空气经由出气口 18排放到空气中。
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可以选择与作业环境相适应的冷却空 气的空气进入状态和空气排放状态。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5-图7描述第二实施例。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冲击起子的部分外壳内部视图;图6 和图7是沿着图5所示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其中图6示出进气 口和出气口二者都打开的状态,图7示出进气口和出气口二者都关闭 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盖子21沿着外壳5的内侧在周向上旋转, 从而同时打开和关闭进气口 17和出气口 18。在盖子21中设置通气 孔21b (图6和图7仅示出了与出气口 18相通的通气孔),其中该 通气孔选择性地与形成在外壳5中的进气口 17和出气口 18相通。用 于旋转操纵盖子21的杆21a—体形成在盖子21的通过外壳5露出的 上表面的一部分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有大量外来杂质(例如灰尘或金属粉末) 的作业环境中,如图7所示,沿着外壳5的内侧在图7所示的箭头"c" 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操作杆21a以旋转盖子21,从而借助盖子 21同时关闭进气口 17和出气口 18。结果,完全阻止外来杂质(例如, 灰尘)侵入外壳5,从而防止因外来杂质侵入而发生各种问题(例如, 故障)。
相反,当在具有少量外来杂质的比较清洁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 业时,如图6所示,沿着外壳5的内侧在图6所示的箭头"d"的方 向(顺时针方向)上操作杆21a以旋转盖子21,从而使盖子21的通气孔21b (图6仅示出通气孔之一)与进气口 17和出气口 18相通, 并且使进气口 17和出气口 18二者都打开。冷却空气经由进气口 17 顺利地进入外壳5,并且有效地冷却电动机3。因此,防止电动机3 的温度升高。
因此,即使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与作业环境相适应的冷 却空气的空气进入状态和空气排放状态。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8和图9描述第三实施例。
图8和图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冲击起子的部分侧视图,其中 图8示出进气口和出气口二者都打开的状态,而图9示出进气口和出 气口二者都关闭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盖子22沿着外壳5的外侧在纵向上滑动, 从而同时打开和关闭进气口 17和出气口 18。在盖子22的两端设置 有矩形通气孔22b (图8和图9仅示出通气孔之一),其中该通气孔 选择性地与形成在外壳5中的进气口 H相通。用于滑动盖子22的杆 22a —体形成在盖子2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有大量外来杂质(例如灰尘或金属粉末) 的作业环境中,如图9所示,沿着外壳5的外侧在图9所示的箭头"e" 的方向(向前的方向)上操作杆22a以滑动盖子22,从而借助盖子 22使迸气口 17和出气口 18同时关闭。结果,完全阻止外来杂质(例 如,灰尘)侵入外壳5,从而防止因外来杂质侵入而发生各种问题(例 如,故障)。
相反,当在具有少量外来杂质的比较清洁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 业时,如图8所示,沿着外壳5的外侧在图8所示的箭头"f"的方 向(向后的方向)上操作杆22a以滑动盖子22,从而使盖子22的通 气孔22b与进气口 17相通,并且使出气口 18打开。结果,进气口 17和出气口 18二者都打开,并且冷却空气经由进气口 17顺利地进 入外壳5,因而3有效地冷却电动机。因此,防止电动机3的温度升因此,即使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与作业环境相适应的冷 却空气的空气进入状态和空气排放状态。
<第四实施例>
参考图IO和图11描述第四实施例。
图io是部分外壳的剖视图,示出盖子连接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
冲击起子上的状态,图11是部分外壳的剖视图,示出盖子从冲击起 子上取下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圆筒形的关闭盖子23可拆卸地连接在外
壳5上,其中该盖子同时打开和关闭形成在外壳5中的进气口 17和 出气口 18。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有大量外来杂质(例如灰尘或金属粉末) 的作业环境中,如图IO所示,把盖子23连接在外壳5上,从而借助 盖子23使进气口 17和出气口 18同时关闭。结果,完全阻止外来杂 质(例如,灰尘)侵入外壳5,从而防止因外来杂质侵入而发生各种 问题(例如,故障)。
相反,当在具有少量外来杂质的比较清洁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 业时,如图11所示,从外壳5上取下盖子23,从而使进气口17和 出气口 18二者都打开。因此,冷却空气顺利地进入外壳5,因而有 效地冷却电动机3,并且防止电动机3的温度升高。
因此,即使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与作业环境相适应的冷 却空气的空气进入状态和空气排放状态。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盖子23由柔软材料(例如,软橡胶) 制成,从而盖子23可以起到保护件的作用并且防止在待加工材料上 产生缺陷。此外,只要事先制备几种带颜色和图案的盖子23,就可 以容易地分辨要连接到各个操作员所使用的相应冲击起子1上的盖 子23。
虽然目前已经描述了将本发明具体应用于冲击钻的实施例,但 是,通过类似的方式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形成在外壳上并且供应和排 放冷却空气以使电动机冷却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其它任意电动工具,也可以获得类似的优点。
本申请基于2007年6月5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 No.2007-148847并要求该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 用的方式将该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外壳;电动机,其装在所述外壳中;顶端工具;旋转传递机构,其将所述电动机的旋转传递至所述顶端工具;进气口,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以便从所述外壳的外部引入用于冷却所述电动机的冷却空气;出气口,其设置成排放所述冷却空气;以及盖子,其可以沿着所述外壳的内壁或者外壁滑动,并且可以移动到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打开的第一位置和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关闭的第二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盖子可以相对于所述外壳线性地滑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盖子可以相对于所述外壳旋转地滑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还包括 衬垫,其介于所述盖子与所述外壳之间。
5. —种电动工具,包括 外壳;电动机,其装在所述外壳中; 顶端工具;旋转传递机构,其将所述电动机的旋转传递至所述顶端工具; 进气口,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以便从所述外壳的外部引入用 于冷却所述电动机的冷却空气;出气口,其设置成排放所述冷却空气;以及盖子,其可以连接在所述外壳上以使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 关闭,并且可以从所述外壳上取下以使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打 开。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供的电动工具包括外壳;电动机,其装在所述外壳中;顶端工具;旋转传递机构,其将所述电动机的旋转传递至所述顶端工具;进气口,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以便从所述外壳的外部引入用于冷却所述电动机的冷却空气;出气口,其设置成排放所述冷却空气;以及盖子,其可以沿着所述外壳的内壁或者外壁滑动,并且可以移动到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打开的第一位置和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关闭的第二位置。
文档编号B25B21/02GK101318319SQ20081011046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5日
发明者大森和博, 小室义广 申请人: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