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冲击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10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冲击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钻,尤其涉及一种可在扭力、钻孔和冲击三种工作模式 下工作的多功能冲击钻。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多功能冲击钻,可实现在扭力、钻孔和冲击三种工作模式下 工作,其主要包括扭矩旋转套、离合机构、主轴、功能转换机构及冲击机构,主轴头 部安装有工作头,功能转换机构设于扭矩旋转套内并随扭矩旋转套的旋转而实现功能 模式的转换触发,通过扭矩旋转套调节旋转,离合机构被控制以改变主轴的额定输出 功率,同时也可使冲击钻处于三种工作模式之一,具体如下
扭矩旋转套处于扭力模式状态下,当施加于工作头上的负载扭矩小于主轴的额定 输出扭矩时,离合机构处于连接状态,冲击钻则在设定的扭力模式下工作,可完成打 螺丝的任务,反之,当施加于工作头上的负载扭矩大于主轴的额定输出扭矩时,离合 机构处于脱扣状态,冲击钻不工作;扭矩旋转套处于钻孔模式状态下,来自电机的工 作扭矩可直接传递到主轴,完成钻孔任务;扭矩旋转套处于冲击模式状态下,主轴在 冲击机构作用下作往复运动,完成冲击功能。
旋转扭矩旋转套,从最低扭力档到最高扭力档可使主轴的额定输出扭矩逐渐增 大,从扭力模式到冲击模式,主轴的额定输出扭矩进一步增大,冲击模式时,主轴的 额定输出扭矩达到最大。
类似专利文献如专利号为ZL200720034836.9的实用新型专利《多功能冲击钻》(授 权公告号:CN201015864Y)。该多功能冲击钻包括机壳,轴向可移动的位于机壳内的主 轴,用于驱动主轴的电机,被支撑于所述机壳上并可绕纵轴线旋转的调节套,可旋转 的安装于所述主轴上的转换环,该转换环上设有第一配合件,与机壳固定连接的转换 盘,该转换盘上设有第二配合件,冲击机构用于轴向反复驱动主轴,通过沿着一个方 向旋转调节套,该多功能冲击钻可依次被置于扭力档、冲击档和钻进档,所述调节套 上设有拨动元件,调节套在旋转过程中可选择的驱动转换环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配合 件可选择的与第二配合件配合。
但上述现有技术和专利公开的多功能冲击钻还存在不足之处,要实现不同档位不 同模式转换时,单个扭矩旋转套来回旋转比较麻烦,比如扭力模式下的扭矩调节有18 档,钻孔档为19档,现在要完成先钻孔后使用6档扭矩来打螺丝,那么先要将扭矩旋转套旋转到钻孔档,即19档,钻好孔,而后将扭矩旋转套旋转到第6档,完成打螺丝,这 样一共至少要拧13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模式选 择和扭矩大小选择分别由各自扭矩旋转套来调节控制的多功能冲击钻。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
包括
轴座,具有空腔;
主轴,轴向可移动穿设于前述轴座内并可转动设置;
功能转换机构,容置于前述轴座空腔内,且具有径向伸出前述轴座的拨柄部; 用于轴向往复驱动前述主轴的冲击机构;
扭力套,套设于前述轴座上端部并相对于轴座可转动,具有外螺纹; 扭矩调节机构,设于前述轴座外侧;以及
用于工作模式变换的扭矩旋转套,具有中空腔体,套设于前述扭矩调节机构,可 绕主轴旋转并触动前述扭矩调节机构,该扭矩旋转套又包括
上扭矩旋转套,具有与前述扭力套外螺纹配合以调节扭矩大小的内螺纹; 下扭矩旋转套,具有与前述拨柄部配合以实现工作模式变换的拨动部。 作为优选,上扭矩旋转套与下扭矩旋转套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下所述的下扭矩旋 转套上端部具有一内环,下端部具有一外环,内环与外环之间连接有凸起于外环且镂 空的支撑部,而所述的拨动部为成型于内环内壁的凹槽,所述的上扭矩旋转套则套设 于前述支撑部外侧且将前述内环容置于内。进一步,所述的内环前端面径向延伸有阻 挡部,而所述的凹槽则位于该阻挡部下方;所述的上扭矩旋转套底端具有凸起的插环 部,对应地,所述的下扭矩旋转套外环与支撑部连接处具有供前述插环部插设配合的 容置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扭矩调节机构可以包括
顶垫,套设于所述轴座台阶面上并位于所述扭力套下方,径向向内延伸有凸耳; 扭力弹簧,套设于所述轴座外壁,上端与所述扭力套相抵,下端与前述顶垫相 抵;以及
定位圈,套设于前述扭力弹簧外侧,内壁与前述顶垫卡接配合,外壁与所述下扭 矩旋转套卡接配合且可随下扭矩旋转套一起旋转,
对应地,所述轴座外壁具有与前述凸耳配合以限制顶垫轴向移动的卡槽,所述凸 耳脱离前述卡槽状态下,顶垫可相对轴座轴向移动。
便于顶垫平面转动顺畅,所述的所述轴座台阶面上均布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自下而上设有供所述顶垫旋转的滚珠,并且,该滚珠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的功能转换机构可以包括
上冲击转换块,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轴上并容置于前述轴座空腔内,而所述的拨 柄部则成型于该上冲击转换块上端部,该上冲击转换块下端面轴向延伸有至少一个凸
台,
下冲击转换块,设置于所述主轴上并位于前述上冲击转换块下方对应位置,该下 冲击转换块上端面轴向成型有与前述凸台配合的狭槽;以及
一促使前述上冲击转换块与下冲击转换块处于相对位置的复位元件,所述的复位 元件为一扭簧。
作为优选,所述的冲击机构可以包括
动冲击块,套设于所述主轴上并位于下冲击转换块下方且可随主轴轴向移动;以

静冲击块,套于所述主轴上并位于前述动冲击块下方对应位置且限位于前述轴座 空腔底部。
主轴在轴座内旋转设置,可以如下所述的主轴通过一滚动径向轴承可转动地设
置于所述轴座上,并且,该滚动径向轴承设于所述轴座内腔前端部并位于上冲击转换 块上方,所述主轴上具有限制滚动径向轴承轴向上移的凸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扭力、钻孔和冲击三种工作模式可通 过旋转下扭矩旋转套实现变换,而相应扭矩大小调节可通过旋转上扭矩旋转套实现, 并且,内部结构设计紧凑,零部件之间磨损相对较小。


图l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去除扭矩旋转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分解组装图。
图4为图3中组件的分解放大图。
图5为组件在轴座中的设置结构示意图(轴座部分剖视)。 ' 图6为下扭矩旋转套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处于冲击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处于扭力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处于钻孔档结构示意图。 图IO为实施例处于冲击档时轴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ll为实施例处于扭力档时轴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处于钻孔档时轴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参考图l、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冲击钻包括轴座l、主轴
2、功能转换机构3、冲击机构4、扭力套5、扭矩调节机构和扭矩旋转套7。轴座l具有 空腔ll,主轴2轴向可移动穿设于轴座1内。
参考图4所示的组件10,功能转换机构3容置于轴座空腔11内,又包括上冲击转换 块31、下冲击转换块32及复位元件,其中,上冲击转换块31旋转地设置于主轴2上并容 置于轴座空腔ll内,上冲击转换块31上端部成型有拨柄部3a,拨柄部3a径向伸出轴座 1,上冲击转换块31下端面轴向延伸有四个凸台3b;下冲击转换块32设置于主轴2上并 位于上冲击转换块31下方对应位置,该下冲击转换块32上端面轴向成型有与凸台3b配 合的四个狭槽3c;复位元件用于促使上冲击转换块31与下冲击转换块32处于相对位 置,本实施例中复位元件为一扭簧33。
冲击机构4用于轴向往复驱动主轴2,冲击机构4包括动冲击±央41和静冲击块42,其 中,动冲击块41套设于主轴2上并位于下冲击转换块32下方且可随主轴2轴向移动;静 冲击块42,套于主轴2上并位于动冲击块41下方对应位置且限位于轴座空腔11底部。
扭力套5套设于轴座1上端部并相对于轴座1可转动,具有外螺纹51。
扭矩调节机构设于轴座l外侧,扭矩调节机构又包括顶垫6、扭力弹簧8和定位圈 9,其中,顶垫6套设于轴座台阶面12上并位于扭力套5下方,径向向内延伸有凸耳61。
参考图图3所示,扭力弹簧8套设于轴座1外壁,上端与扭力套5相抵,下端与顶垫6 相抵;定位圈9套设于扭力弹簧8外侧,内壁与顶垫6卡接配合,外壁与下扭矩旋转套72 卡接配合且可随下扭矩旋转套72—起旋转,轴座1外壁具有与凸耳61配合以限制顶垫6 轴向移动的卡槽13,凸耳61脱离卡槽13状态下,顶垫6可相对轴座1轴向移动。主轴2上 还设有卡簧4a和4b。
轴座台阶面12上均布有若干个通孔14,每个通孔14自下而上设有供顶垫6旋转的滚 珠IO,并且,滚珠10的直径小于通孔14的直径。
扭矩旋转套7用于工作模式变换,具有中空腔体,套设于扭,&调节机构,可绕主轴 2旋转并触动扭矩调节机构,该扭矩旋转套7又包括上扭矩旋转套71和下扭矩旋转套 72。
其中,上扭矩旋转套71具有与扭力套5外螺纹配合以调节扭矩大小的内螺纹;下扭 矩旋转套72具有与拨柄部3a配合以实现工作模式变换的拨动部72a。下扭矩旋转套72上 端部具有一内环721,下端部具有一外环722,内环72与外环722之间连接有凸起于外环 722且镂空的支撑部723,而拨动部为成型于内环721内壁的凹槽72a,上扭矩旋转套71 则套设于支撑部723外侧且将内环721容置于内。内环721前端面径向延伸有阻挡部72b,而凹槽72a则位于该阻挡部72b下方。上扭矩旋转套71底端具有凸起的插环部 711,对应地,下扭矩旋转套外环722与支撑部723连接处具有供插环部711插设配合的 容置槽72c。
主轴2通过一滚动径向轴承101可转动地设置于轴座1上,并且,该滚动径向轴承 101设于轴座内腔11前端部并位于上冲击转换块31上方,主轴2上具有限制滚动径向轴 承101轴向上移的凸环21。
工作原理下扭矩旋转套72旋转同时带动上冲击转换块31、定位圈9及顶垫6旋 转,当顶垫6拨到如图8所示位置时,顶垫的凸耳61脱离轴座的卡槽13可以上滑,而凸 耳61处于图7所示和图9所示的位置时,凸耳61被限制于卡槽13中而不能上滑,对应 地,图7所示的功能模式为冲击档,图8所示的功能模式为扭力档,图9所示的功能模式 为钻孔档。当旋转上扭矩旋转套71时,扭力套5就可以上下滑动,从而压縮扭力弹簧 8,进而实现输出扭矩的大小变化。
参考图10所示,上冲击转换块31下端面的凸台3a与下冲击转换块32上方的狭槽3c 对应结合,从而可以使主轴2与动冲击块41一起下压,进而使动冲击块41与静冲击块相 触产生冲击。而图11和图12分别表示处于扭力档及钻孔档结构示意图。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座(1),具有空腔(11);主轴(2),轴向可移动穿设于前述轴座(1)内并可转动设置;功能转换机构(3),容置于前述轴座空腔(11)内,且具有径向伸出前述轴座(1)的拨柄部(3a);用于轴向往复驱动前述主轴(2)的冲击机构(4);扭力套(5),套设于前述轴座(1)上端部并相对于轴座(1)可转动,具有外螺纹(51);扭矩调节机构,设于前述轴座(1)外侧;以及用于工作模式变换的扭矩旋转套(7),具有中空腔体,套设于前述扭矩调节机构,可绕主轴(2)旋转并触动前述扭矩调节机构,该扭矩旋转套(7)又包括上扭矩旋转套(71),具有与前述扭力套(5)外螺纹配合以调节扭矩大小的内螺纹;下扭矩旋转套(72),具有与前述拨柄部(3a)配合以实现工作模式变换的拨动部(72a)。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扭矩旋转套(72)上 端部具有一内环(721),下端部具有一外环(722),内环(721)与外环(722)之间连接有凸起 于外环(722)且镂空的支撑部(723),而所述的拨动部为成型于内环(721)内壁的凹槽( 72a),所述的上扭矩旋转套(71)则套设于前述支撑部(723)外侧且将前述内环(721)容置 于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环(721)前端面径向 延伸有阻挡部(72b),而所述的凹槽(72a)则位于该阻挡部(72b)下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扭矩旋转套(71)底 端具有凸起的插环部(711),对应地,所述的下扭矩旋转套外环(722)与支撑部(723)连接 处具有供前述插环部(711)插设配合的容置槽(72c)。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矩调节机构包括 顶垫(6),套设于所述轴座台阶面(12)上并位于所述扭力套(5)下方,径向向内延伸有凸耳(61);扭力弹簧(8),套设于所述轴座(l)外壁,上端与所述扭力套(5)相抵,下端与前述顶 垫(6)相抵;以及定位圈(9;i,套设于前述扭力弹簧(8)外侧,内壁与前述顶垫(6)卡接配合,外壁与所 述下扭矩旋转套(72)卡接配合且可随下扭矩旋转套(72)—起旋转,对应地,所述轴座(1)外壁具有与前述凸耳(61)配合以限制顶垫(6)轴向移动的卡槽 (13),所述凸耳(61)脱离前述卡槽(13)状态下,顶垫(6)可相对轴座(1)轴向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轴座台阶面(12) 上均布有若干个通孔(14),每个通孔(14)自下而上设有供所述顶垫C6)旋转的滚珠(10), 并且,该滚珠(10)的直径小于通孔(14)的直径。
7、 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 转换机构(3)包括上冲击转换块(31),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轴(2)上并容置于前述轴座空腔(11)内,而 所述的拨柄部(3a)则成型于该上冲击转换块(31)上端部,该上冲击转换块(31)下端面轴 向延伸有至少一个凸台(3b);下冲击转换块(32),设置于所述主轴(2)上并位于前述上冲击转换块(31)下方对应位 置,该下冲击转换块(32)上端面轴向成型有与前述凸台(3b)配合的狭槽(3c);以及一促使前述上冲击转换块(31)与下冲击转换块(32)处于相对位置的复位元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元件为一扭簧(33)。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机构(4)包括 动冲击块(41),套设于所述主轴(2)上并位于下冲击转换块(32)下方且可随主轴(2)轴向移动;以及静冲击块(42),套于所述主轴(2)上并位于前述动冲击块(41)下方对应位置且限位于 前述轴座空腔(ll)底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2)通过一滚动 径向轴承(10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座(1)上,并且,该滚动径向轴承(101)设于所述轴 座内腔(11)前端部并位于上冲击转换块(31)上方,所述主轴(2)上具有限制滚动径向轴承 (101)轴向上移的凸环(21)。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座;主轴,轴向可移动穿设于轴座内并可转动设置;功能转换机构,具有径向伸出轴座的拨柄部;冲击机构;扭力套,套设于轴座上端部并相对于轴座可转动,具有外螺纹;扭矩调节机构;以及扭矩旋转套,具有中空腔体,套设于扭矩调节机构,可绕主轴旋转并触动扭矩调节机构,该扭矩旋转套又包括上扭矩旋转套,具有与扭力套外螺纹配合以调节扭矩大小的内螺纹;下扭矩旋转套,具有与拨柄部配合以实现工作模式变换的拨动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工作模式可及相应扭矩大小调节快速便捷,并且,内部结构设计紧凑,零部件之间磨损相对较小。
文档编号B25D16/00GK201223959SQ20082012092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日
发明者陈会甫 申请人:陈会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