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043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万能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持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万能钳。
背景技术
如图I所示,图I是美国US7,861,622B2专利案的一组合结构剖视图。美国US7, 861,622B2专利案的锁紧钳10具有一固定握柄11,一位于该固定握柄11前端的固定钳头12,一通过一第一轴销13枢结于该固定握柄11的活动钳头14,一通过一第二轴销15枢结于该活动钳头14的活动握柄16,及一安装在该固定握柄11与该活动钳头14和该活动握柄16之间的闭锁单元17。该固定握柄11设有一椭圆长条孔111,该活动钳头14具有一枢块141,该第一轴·销13穿置在该椭圆长条孔111与该枢块141之间,当该固定钳头12与该活动钳头14关闭时,通过两者的中心线与该椭圆长条孔111的长轴方向线之间具有约为15°的夹角a。该闭锁单元17具有一螺锁于该固定握柄11后端的调整螺栓171,一安装在该固定握柄11与该活动钳头14之间的拉伸弹簧172,及一枢设于该活动握柄16且被该调整螺栓171推抵的连杆173。如图2、图3所示,图2是美国US7, 861,622B2专利案显示夹置一工件的状态的一组合结构剖视图。图3是美国US7,861,622B2专利案显示夹紧该工件的状态的一组合结构剖视图。使用时先将该固定钳头12与该活动钳头14打开夹置在一圆形工件20外,然后对该固定握柄11与该活动握柄16施力使两者靠近,则该活动钳头14将以该第二轴销15为支轴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靠近该固定钳头12,持续施力将使该第一轴销13自该椭圆长条孔111的前端移动到后端,同时带动该活动钳头14朝向后端及该固定钳头12移动(见图3中的箭头21、箭头22),进而通过该固定钳头12与该活动钳头14配合对该圆形工件20产生夹紧闭锁效果。该锁紧钳10虽然具有上述使用功能,但存有下列缺点该固定钳头12与该活动钳头14自夹置状态进入夹紧闭锁状态,是通过该第一轴销13自该椭圆长条孔111的前端移动到后端,同步带动该活动钳头14朝向后端移动所达成,在该第一轴销13移动的过程中,极易变换贴靠该椭圆长条孔111的两长孔面,使该活动钳头14的稳定性不佳,导致该活动钳头14与该固定钳头12对该圆形工件20的夹置力、夹紧效果较差。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锁紧钳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万能钳,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锁紧钳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万能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增加夹置力、提高夹紧效果,及节省操作力,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万能钳,包含一第一握柄、一固定钳头、一活动钳头、一第一轴销、一第二握柄、一第二轴销及一闭锁单元,其中该第一握柄包括一前座及一后座。该固定钳头包括一固定连结于该前座的固结块,及一自该固结块朝向前端成型的
第一工作块。该活动钳头包括一第一枢块,一设置于该第一枢块的驱动孔,分别自该第一枢块 朝向前端、底后端成型的一第二工作块、一第二枢块,该驱动孔的驱动孔面区分成一圆弧贴
靠部及一非贴靠部。该第一轴销穿置在该前座与该驱动孔之间。该第二握柄通过一第二轴销与该第二枢块枢结。该闭锁单兀包括一通过一第三轴销枢置在该第二握柄内的枢座,一安装在该第一握柄与该枢座之间的连杆,一安装在该第一握柄与该活动钳头之间的弹性件,及一锁入该后座并抵置该连杆的一顶抵块的调整螺栓。该弹性件使该活动钳头恒朝向后端移动,同时使该圆弧贴靠部恒贴靠该第一轴销,及该第一轴销与该驱动孔面之间存在一间隙。该连杆还具有一底枢块,该底枢块通过一第四轴销枢结于该枢座。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的万能钳,其中所述的活动钳头的圆弧贴靠部为180° 270°。较佳地,前述的万能钳,其中所述的固定钳头的第一工作块具有一位于底部的第一工作区,该第一工作区具有一位于前端的第一直面压花部,一自该第一直面压花部朝向后端成型的第一凹弧部,及设置于该第一凹弧部的多个第一锯齿,该活动钳头的第二工作块具有一位于顶部的第二工作区,该第二工作区具有一位于前端的第二直面压花部,一自该第二直面压花部朝向后端成型的第二凹弧部,及设置于该第二凹弧部的多个第二锯齿。较佳地,前述的万能钳,其中所述的第一握柄的前座具有一顶块,分别自该顶块朝向底端弯折的两块第一侧块,及一自该顶块朝向底端设置的第一勾块,该活动钳头还包括一设置在该第一枢块与该第二枢块之间的第二勾块,该弹性件为一拉伸弹簧,其包括两支勾脚分别勾置于该第一勾块与该第二勾块。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万能钳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当本发明的该活动钳头与该固定钳头关闭,再对该第一握柄与该第二握柄施力使两者靠近,可以使该活动钳头朝向前端、朝向该固定钳头移动,因为该活动钳头的圆弧贴靠部恒贴靠该第一轴销,可以增加夹置力、提高夹紧效果、节省操作力。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万能钳,其包含一第一握柄,一固结在该第一握柄前端的固定钳头,一通过一第一轴销枢结于该第一握柄的活动钳头,一通过一第二轴销枢结于该活动钳头的第二握柄,及一安装在该第一握柄与该活动钳头和该第二握柄之间的闭锁单元。该活动钳头供该第一轴销穿置的一驱动孔具有一圆弧贴靠部,该闭锁单元具有一弹性件使该活动钳头恒朝向后端移动并使该圆弧贴靠部恒贴靠该第一轴销,进而可限制该活动钳头的移动路径。借此可以增加对工件的夹置力以提高夹紧效果。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是美国US7,861,622B2专利案的一组合结构剖视图。图2是美国US7, 861,622B2专利案显示夹置一工件的状态的一组合结构剖视图。图3是美国US7, 861,622B2专利案显示夹紧该工件的状态的一组合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万能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显示本发明处于一打开状态的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结构剖视图。图6是显示一枢座碰触一第二握柄的状态的一类似图5的视图。图7是显示本发明处于一关闭状态的一类似图6的视图。图8是显示本发明处于一闭锁状态的一类似图7的视图。图9是显示本发明处于夹置一圆形工件前的状态的一类似图5的视图。图10是显示本发明处于夹置该圆形工件的状态的一类似图9的视图。图11是显示本发明处于夹紧该圆形工件的状态的一类似图10的视图。图12是显示一圆弧贴靠部的角度的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组合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万能钳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详细说明前要注意的是,在整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相对位置用语,例如“前后方向X”、“左右方向Y”、“顶底方向Z”,是以各图所示暨正常使用方位为基准。如图4、图5所示,图4是本发明万能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显示本发明处于一打开状态的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结构剖视图。本发明万能钳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第一握柄30、一固定钳头40、一活动钳头50、一第一轴销60、一第二握柄70、一第二轴销80及一闭锁单元90。该第一握柄30沿该前后方向X延伸,包括一前座31与一后座32,沿该左右方向Y贯穿该前座31的两个第一枢孔33,及沿该前后方向X设置于该后座32的一螺孔34。该前座31的截面概呈倒U形,具有一顶块311与自该顶块311朝向底端弯折的两块第一侧块312, —由该顶块311与所述第一侧块312配合形成底端开放的第一容室313,及一自该顶块311朝向底端设置伸入该第一容室313的第一勾块314。所述第一枢孔33及该螺孔34都连通该第一容室313。该固定钳头40包括一置入该第一容室313且固定连结在该前座31前端的固结块41,及一自该固结块41朝向前端成型的第一工作块42。该第一工作块42具有一位于底部的第一工作区43,该第一工作区43具有一位于前端的第一直面压花部44,一自该第一直面压花部44朝向后端成型的第一凹弧部45,及设置于该第一凹弧部45的多个第一锯齿46。该活动钳头50包括一置入该第一容室313的第一枢块51,一相对应所述第一枢孔33设置于该第一枢块51的驱动孔52,分别自该第一枢块51朝向前端、底后端成型的一第二工作块53与一第二枢块54,及一成型在该第一枢块52与该第二枢块54之间的第二勾块55。该第二工作块53具有一位于顶部的第二工作区56,该第二工作区56具有一位于前端的第二直面压花部57,一自该第二直面压花部57朝向后端成型的第二凹弧部58,及设置于该第二凹弧部58的多个第二锯齿59。值得说明的是,该驱动孔52由围绕一左右轴线I的驱动孔面521所形成,且该驱 动孔面521区分成一圆弧贴靠部522及一非贴靠部523,该圆弧贴靠部522在本较佳实施例为180° 270°,见图12所标示的角度Θ。但是在本发明中该圆弧贴靠部522也可为90° 180°,其中图12是显示一圆弧贴靠部的角度的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组合结构剖视图。该第一轴销60沿该左右方向Y穿置在所述第一枢孔33与该驱动孔52之间,使该活动钳头50与该第一握柄30彼此枢结,且该活动钳头50可以该第一轴销60为支轴转动,进而可靠近或远离该固定钳头40,通过该圆弧贴靠部522贴靠该第一轴销60,可以限制该活动钳头50的移动路径,同时该驱动孔面521与该第一轴销60之间存在一间隙100。该第二握柄70包括一底块71,自该底块71朝向顶端弯折的两块第二侧块72,一由该底块71与所述第二侧块72配合形成顶端开放的第二容室73,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块72的两个第二枢孔74、两个第三枢孔75。将该活动钳头50的第二枢块54置入该第二容室73且位于所述第二侧块72之间,再将该第二轴销80沿该左右方向Y穿置在所述第二枢孔74与该第二枢块54之间,就可以使该活动钳头50与该第二握柄70彼此枢结且两者可以该第二轴销80为支轴转动。该闭锁单元90包括一枢座91、一第三轴销92、一连杆93、一第四轴销94、一弹性件95及一调整螺栓96。该枢座91位于该第二容室73内,具有一连结块911,自该连结块911朝向顶端弯折的两块第三枢块912,分沿该左右方向Y设置于所述第三枢块912的两个第四枢孔913和两个第五枢孔914。该第三轴销92沿该左右方向Y穿置在所述第三枢孔75、第四枢孔913之间,使该枢座91与该第二握柄70彼此枢结。该连杆93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三枢块912内的底枢块931,—位于该第一容室313内的顶抵块932,及一朝向后纟而关出的后关块933。该第四轴销94沿该左右方向Y穿置在所述第五枢孔914与该底枢块931之间,使该枢座91与该连杆93彼此枢结。该弹性件95安装在该第一握柄30与该活动钳头50之间,使该活动钳头50恒朝向后端移动,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件95为一拉伸弹簧,具有两支勾脚分别勾置于该第一握柄30的第一勾块314与该活动钳头50的第二勾块55。
该调整螺栓96锁入该第一握柄30的螺孔34且抵置该连杆93的顶抵块932。所述第一轴销60、第二轴销80、第三轴销92、第四轴销94在本较佳实施例中都是铆钉。 使用时,如图4、图5所示,当施力于该第一握柄30与该第二握柄70使两者远离,该固定钳头40与该活动钳头50之间不接触使本发明处于打开状态,此时该连杆93通过该第四轴销94将该枢座91朝向顶端提拉,使该枢座91以该第三轴销92为支轴转动,同时因为该活动钳头50恒朝向后端移动使该第一轴销60贴靠在该圆弧贴靠部522前端,此时该间隙100位于后端。如图5、图6所不,图6是显不一枢座碰触一第二握柄的状态的一类似图5的视图。当施力于该第一握柄30与该第二握柄70使两者靠近,则缩短该第一握柄30与该第二握柄70之间的距离而使该枢座91的连结块911碰触该第二握柄70的底块71,同时该活动钳头50朝向该固定钳头40转动,如图6、图7所示,图7是显示本发明处于一关闭状态的一类似图6的视图。持续施力于该第一握柄30与该第二握柄70使两者继续靠近,则该连杆93将以该第四轴销94为支轴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该活动钳头50以该第一轴销60和该第二轴销80为支轴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见图7中的箭头110)直到该第二直面压花部57碰触该固定钳头40的第一直面压花部44,及该活动钳头50通过该圆弧贴靠部522贴靠该第一轴销60产生转动,进而转变成该间隙100位于底端的状态,同时该第二勾块55与该第一勾块314之间的距离变大使该弹性件95被拉伸,当该活动钳头50的第二直面压花部57碰触该固定钳头40的第一直面压花部44,本发明处于关闭状态。如图7、图8所示,图8是显示本发明处于一闭锁状态的一类似图7的视图。持续施力于该第一握柄30与该第二握柄70使两者继续靠近,则该连杆93以该第四轴销94为支轴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直到该后突块933碰触该第二握柄70的底块71,同时该活动钳头50应该要以该第一轴销60和该第二轴销80为支轴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因为该第二直面压花部57已与该第一直面压花部44碰触使该活动钳头50无法转动,进而使该活动钳头50将转动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产生该活动钳头50的第二直面压花部57贴着该第一直面压花部44朝向前端移动一直线距离(见图8中的箭头112),及该活动钳头50同时具有一朝向该固定钳头40移动(见图8中的箭头114)的分力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该活动钳头50的圆弧贴靠部522恒贴靠该第一轴销60,最后转变成该间隙100位于前端的状态,同时使本发明处于闭锁状态,借此设计可以有效增加该固定钳头40与该活动钳头50对工件的夹置力、夹紧力。如图8、图7、图6、图5所示,要解除前述闭锁状态,只需施力于该第一握柄30与该第二握柄70使两者远离,就可以通过该弹性件95的回复力使前述元件迅速复位。使用时,可以通过该第二直面压花部57与该第一直面压花部44配合夹置一工件(图未示),如图9、图10、图11所示,图9是显示本发明处于夹置一圆形工件前的状态的一类似图5的视图。图10是显示本发明处于夹置该圆形工件的状态的一类似图9的视图。图11是显示本发明处于夹紧该圆形工件的状态的一类似图10的视图。也可以通过该第一凹弧部45与该第二凹弧部58配合夹置一圆形工件120,要夹置该圆形工件120,首先将该固定钳头40与该活动钳头50打开,接着将该圆形工件120置于该固定钳头40与该活动钳头50之间,然后对该第一握柄30与该第二握柄70施力使两者靠近,同时使该活动钳头50朝向该固定钳头40转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锯齿46、第二锯齿59初步夹置该圆形工件120,最后再对该第一握柄30与该第二握柄70施力使两者继续靠近,就会产生该活动钳头50朝向前端、朝向该固定钳头40移动进而夹紧该圆形工件120的效果,如此可以增加对该圆形工件120的夹置力、提高夹紧效果。本发明万能钳具有如下所述的功效及优点一、本发明通过该活动钳头50的圆弧贴靠部522恒贴靠该第一轴销60的设计,可以规范该活动钳头50的移动路径,使本发明自夹置该圆形工件120的关闭状态进入夹紧该圆形工件120的闭锁状态时,该活动钳头50可以朝向前端及朝向该固定钳头40移动,进而可以增加对该圆形工件120的夹置力提高夹紧效果,同时具有操作较省力的功效及优点。二、本发明通过该活动钳头50的圆弧贴靠部522恒贴靠该第一轴销60的设计,可以使该活动钳头50产生圆弧转动,使所述第二锯齿59相对于所述第一锯齿46沿 该前后方向X微量位移彼此错位,借此可以增加对该圆形工件120的夹置力提高夹紧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万能钳,包含一第一握柄、一固定钳头、一活动钳头、一第一轴销、一第二握柄、一第二轴销及一闭锁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握柄包括一前座及一后座; 该固定钳头包括一固定连结于该前座的固结块,及一自该固结块朝向前端成型的第一工作块; 该活动钳头包括一第一枢块,一设置于该第一枢块的驱动孔,分别自该第一枢块朝向前端、底后端成型的一第二工作块、一第二枢块,该驱动孔的驱动孔面区分成一圆弧贴靠部及一非贴靠部; 该第一轴销穿置在该前座与该驱动孔之间; 该第二握柄通过一第二轴销与该第二枢块枢结; 该闭锁单兀包括一通过一第三轴销枢置在该第二握柄内的枢座,一安装在该第一握柄与该枢座之间的连杆,一安装在该第一握柄与该活动钳头之间的弹性件,及一锁入该后座并抵置该连杆的一顶抵块的调整螺栓; 该弹性件使该活动钳头恒朝向后端移动,同时使该圆弧贴靠部恒贴靠该第一轴销,及该第一轴销与该驱动孔面之间存在一间隙; 该连杆还具有一底枢块,该底枢块通过一第四轴销枢结于该枢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万能钳,其特征在于 该活动钳头的圆弧贴靠部为180° 2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能钳,其特征在于 该固定钳头的第一工作块具有一位于底部的第一工作区,该第一工作区具有一位于前端的第一直面压花部,一自该第一直面压花部朝向后端成型的第一凹弧部,及设置于该第一凹弧部的多个第一锯齿,该活动钳头的第二工作块具有一位于顶部的第二工作区,该第二工作区具有一位于前端的第二直面压花部,一自该第二直面压花部朝向后端成型的第二凹弧部,及设置于该第二凹弧部的多个第二锯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能钳,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握柄的前座具有一顶块,分别自该顶块朝向底端弯折的两块第一侧块,及一自该顶块朝向底端设置的第一勾块,该活动钳头还包括一设置在该第一枢块与该第二枢块之间的第二勾块,该弹性件为一拉伸弹簧,其包括两支勾脚分别勾置于该第一勾块与该第二勾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万能钳,其包含一第一握柄,一固结在该第一握柄前端的固定钳头,一通过一第一轴销枢结于该第一握柄的活动钳头,一通过一第二轴销枢结于该活动钳头的第二握柄,及一安装在该第一握柄与该活动钳头和该第二握柄之间的闭锁单元。该活动钳头供该第一轴销穿置的一驱动孔具有一圆弧贴靠部,该闭锁单元具有一弹性件使该活动钳头恒朝向后端移动并使该圆弧贴靠部恒贴靠该第一轴销,进而可限制该活动钳头的移动路径。借此可以增加对工件的夹置力以提高夹紧效果。
文档编号B25B7/12GK102873654SQ20111029067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2日
发明者吴明杰 申请人:吴明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