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16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用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扳手,涉及金工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工科的学生,不可避免的在实习与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车床,特别是从事钳工、数控车工方面的实操技能训练指导工作。在现今社会的生产与各大院校的教学和实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不合理的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车工实习时用的卡盘扳手和刀架扳手,是操作者天天都要用的工具,经常要换来换去,很是不便,现阶段车床扳手使用存在问题分析①现今的车床扳手两副各有专用,不能替用,更换频繁,比较麻烦;②车工学徒(或学生实习)时,常会有学徒(或同学)使用卡盘扳手夹紧工件后, 忘了取下就开车,有的车工师傅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出现扳手飞出伤人的事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用扳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多用扳手,包括主体、套筒、弹簧和手柄;其中,所述主体一端为刀架扳手,另一端为卡盘扳手,弹簧套在主体上,套筒套在弹簧外部。通过卡盘扳手与套筒的组合,以弹簧为媒介,做到在无需使用时自动弹回的功能。 既节省了耗材,同时也做到了一把扳手,两种用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用扳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用扳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用扳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3-1为主视图,3-2为侧视图,3-3 为立体图,3-4为俯视图,3-5为仰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用扳手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4-1为主视图,4-2为侧视图, 4-3为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用扳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包括主体10、套筒20、弹簧30和手柄40 ;其中所述主体10 —端为刀架扳手101 (图幻,另一端为卡盘扳手 102 (图幻,弹簧30套在主体10上,套筒20套在弹簧30外部。使用时,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将主体10、弹簧30、套筒20、手柄40依次安装好(a)将弹簧30套在主体10上带有卡盘扳手102的一端,弹簧30 —端与卡盘扳手底端完全接触;(b)将套筒20套在装有弹簧30的主体10外部,弹簧30另一端顶在套筒20内所镗孔201的顶端;(c)将手柄40穿透插在套筒20与主体10上的孔201和主体通孔103 (手柄是活动的)。使用刀架扳手时,将多用扳手更换为刀架扳手一端使用。使用卡盘扳手时将多功能扳手更换为卡盘扳手一端使用。多用扳手作为刀架扳手使用时,将刀架扳手101 —端垂直插入刀架螺母上,使用前手柄40必须与套筒20上的环形跑道(即孔201)靠近刀架扳手101的一端完全接触,保证刀架扳手101与刀架螺母完全组合在一起。多功能扳手作为卡盘扳手使用时,将配合有套筒20的卡盘扳手102—端与卡盘口接触,使用前手柄40必须与套筒20上的环形跑道(即孔201)靠近卡盘扳手102的一端的半圆完全接触,将卡盘扳手102顶出套筒20,保证卡盘扳手102完全进入卡盘口中,方可安全使用。使用结束后,对手柄不再施力,卡盘扳手在弹簧30作用下自动收缩在套筒20内。根据实际操作经验,使用多用扳手时可以在手柄一端配合一根长约50cm的套管使用时不但省力而且操作时所达到得效果更好。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多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套筒、弹簧和手柄;其中,所述主体一端为刀架扳手,另一端为卡盘扳手,弹簧套在主体上,套筒套在弹簧外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用扳手,包括主体、套筒、弹簧和手柄;其中,所述主体一端为刀架扳手,另一端为卡盘扳手,弹簧套在主体上,套筒套在弹簧外部。通过卡盘扳手与套筒的组合,以弹簧为媒介,做到在无需使用时自动弹回的功能。既节省了耗材,同时也做到了一把扳手,两种用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25B13/06GK202029070SQ20112012768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7日
发明者刘新, 吴磊, 周杨, 寇充满, 曹玲利, 解念锁 申请人:陕西理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