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72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10-264534提供一种冲击驱动器,其通过仅沿正方向旋转锤来进行紧固作业。该冲击驱动器可提供强紧固力,但是紧固作业过程中的噪声很大。另一方面,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11-62771提供一种电子脉冲驱动器,其通过沿正方向和反方向旋转锤来进行紧固作业。该电子脉冲驱动器可在小噪声情况下提供紧固作业,但是紧固力与冲击驱动器相比较小。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选择地用作冲击驱动器或电脉冲驱动器的冲击工具。为了实现上述和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所述锤由所述马达沿包括正方向和与正方向相反的反方向的旋转方向旋转,并且可沿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站,其布置在所述锤的第一方向侧,并且可由所述锤沿正方向撞击,已经撞击砧的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摆脱所述砧;和固定构件,其选择地使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或防止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通过该结构,使用者可选择地将所述冲击工具用作冲击驱动器或电子脉冲驱动器。优选地,所述冲击工具还包括控制器,其构造用于控制所述马达,以当所述固定构件使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使所述锤依序旋转,并且当所述固定构件防止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使所述锤间歇地旋转。通过该结构,所述冲击工具可在固定构件允许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在冲击模式下操作,并且可在所述固定构件防止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在电子脉冲模式下操作。优选地,所述冲击工具还包括操作构件,其用于指令所述固定构件来使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或防止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冲击工具还包括外壳,其覆盖所述操作构件,并且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其中,所述操作构件从所述凹槽突出,使所述锤在所述固定构件从所述第一凹槽突出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并且当所述固定构件从所述第一凹槽突出时,防止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彼此连接,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旋转方向延伸。通过该结构,防止所述模式由于所述冲击工具的振动被切换。
优选地,所述冲击工具还包括多个操作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形成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操作构件分别从所述多个凹槽突出。优选地,所述冲击工具还包括接纳构件,其接纳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锤,其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接触构件,其布置在所述接纳构件的第二方向侧,并且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其中,当所述第一突出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相对时,防止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冲击工具还包括接纳构件,其接纳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所述锤;和低摩擦构件,其布置在所述锤和所述接纳构件之间。通过该结构,可能抑制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 述锤和所述接纳构件之间产生旋转摩擦。优选地,所述冲击工具还包括支持构件,其沿所述第二方向关于所述接纳构件松散地支撑所述低摩擦构件。通过该结构,可能抑制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低摩擦构件之间出现旋转摩擦。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所述锤由所述马达沿包括正方向和与所述正方向相反的反方向的旋转方向可旋转,并且可沿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站,其布置在所述锤的第一方向侧,并且可由所述锤沿所述正方向冲击,已经撞击所述砧的所述锤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从所述砧摆脱;和控制器,其构造用于沿所述正方向以一定功率旋转所述马达,从而防止已经撞击所述砧的所述锤安放在所述砧上,并且在所述锤已经撞击所述砧之后,使所述马达沿反方向旋转。通过该结构,所述冲击工具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电子脉冲模式,但是所述锤没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固定。优选地,所述冲击工具还包括设置装置,其中,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一个可设置为所述锤的操作模式,其中,当设置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马达沿正方向以一定功率旋转,从而使已经撞击所述砧的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来安放在所述砧上,并且其中,当设置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马达沿正方向旋转,以防止已经撞击所述砧的所述锤安放在所述砧上,并且在所述锤已经撞击所述砧之后沿相反方向旋转。通过该结构,使用者可选择地将冲击工具用作冲击驱动器或电子脉冲驱动器。优选地,第三模式可进一步设置在设置装置中,其中,当设置所述第三模式时,在施加到所述马达的载荷增大到预定值之前,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控制所述马达,并且在施加到所述马达的载荷增大到预定值之后,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控制所述马达。通过该结构,使用者可将冲击工具用作电子脉冲驱动器,其在小噪声情况下提供紧固力,但是所述紧固力首先与所述冲击驱动器相比较小,并且可在施加到所述马达的载荷增大到预定值之后,将冲击工具用作冲击驱动器,其提供比电子脉冲驱动器更强的紧固力。优选地,所述第四模式可进一步设置在所述设置装置中,其中,当设置所述第四模式时,所述控制器以一定功率保持所述马达沿正方向旋转,从而防止已经撞击所述砧的所述锤安放在所述砧方向上。通过该结构,冲击工具可以钻孔模式操作。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冲击工具可以选择地用作冲击工具或电子脉冲驱动器。


图I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脉冲模式的冲击工具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立体视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转盘和周围部件的装配图;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转盘的立体视图; 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转盘密封件的平面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沿图I中的线VI-VI的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沿图I中的线VII-VII的截面图;图8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锤部分和周围部件的装配图;图9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冲击模式中的冲击工具的剖视图;图10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控制的方框图;图11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钻孔模式中的冲击工具的控制的视图;图12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离合模式的冲击工具的控制的视图;图13A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TEKS模式中的冲击工具的控制的视图;图13B是用于显示钻孔螺钉由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TEKS模式中的冲击工具驱动时,钻孔螺钉和钢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14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螺栓模式中的冲击工具的控制的视图;图15是用于示出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脉冲模式中的冲击工具的控制的视图;图1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脉冲模式的冲击工具的控制的流程图;图17A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脉冲模式中的冲击工具的扳机拉动量和马达控制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7B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脉冲模式中的冲击工具的扳机拉动量和PWM占空比之间关系的不意图;图18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于脉冲模式中的冲击工具的取决于扳机拉动量的马达控制的流程图;图19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扳机关闭时的冲击工具的控制的流程图;图20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扳机关闭时的冲击工具马达旋转的示意图2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扳机关闭时的冲击工具的控制的流程图;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截面图;图23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截面图;图2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转盘和周围部件的装配图;图2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转盘的立体视图;图2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转盘和周围部件的剖视图;图27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锤部分和周围部件的装配视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垫片和轴承的局部剖视图;图29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冲击工具的立体视图;图30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处于脉冲模式中的冲击工具的控制的流程图;图31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处于脉冲模式中的冲击工具的控制的曲线;图3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处于组合模式中的冲击工具的控制的流程图;图33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处于组合模式中的冲击工具的控制的曲线。附图标记说明I 冲击工具3 马达42 锤52 砧45A,46A 固定构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后文将在参照图I到18时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工具I的结构。如图I中所示,冲击工具I主要包括壳体2、马达3、锤部分4、砧部分5、安装到电路板33上的逆变电路6 (参见图10)和安装在板26上的控制部分7 (参见图10)。壳体2由树脂制成,并且构成冲击工具I的外壳体。壳体2主要由具有基本上圆柱状形状的主体部分21和从主体部分21向下延伸的手柄部分22形成。马达3布置在主体部分21内,以使马达3的轴向方向与主体部分21的长度方向相配。在主体部分21内,锤部分4和砧部分5沿轴向方向朝向马达3的一个端部侧布置。在下面提供的描述中,砧部分5侧限定为前侧,马达3侧限定为后侧,并且平行于马达3的轴向方向的方向限定为前后方向。另外,主体部分21侧限定为上侧,手柄部分22侧限定为下侧,并且手柄部分22从主体部分21延伸所沿的方向限定为上下方向。而且,垂直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两者的方向限定为左右方向。如图I和2中所示,后面描述的操作部分46B从其突出的第一孔21a形成在主体部分的上部处,用于引入环境空气的空气入口孔21b形成在主体部分12的后端及后部处,用于排出空气的空气出口孔21c形成在主体部分21的中部处。其中容纳锤部分4和砧部分5的金属制成的锤外壳23布置在主体部分21的前部位置处。锤外壳23具有基本上漏斗状,其直径向前逐渐变得更小,并且开口 23a形成在前端部处。金属23B设置在限定开口23a的内壁上。后面描述的突出部45B从其突出的第二孔23B形成在锤外壳23的下部处。开关23A与第二孔23b相邻设置。开关23A根据与突出部45Br的接触,输出指不后面描述的主操作模式的信号。灯2A设置在与开口 23a相邻并且位于锤外壳23下方的位置处,用于照亮安装在后面描述的端部钻头安装部51的钻头。灯2A设置用于在黑暗位置处的作业过程中向前照明,并且照亮作业位置。灯2 A通常通过打开后面描述的开关2B来发光,并且通过关闭开关2B熄灭。除了灯2A的原始的照明功能外,当马达3的温度升高时,灯2A还具有闪烁功能,以通知操作者温度升高。手柄部分22从主体部分21的基本上中部位置沿前后方向向下延伸,并且以与主体部分21 —体部件形成。用于切换马达3的旋转方向的扳机25和正反切换杆2C设置在手柄部分22的上部处。开关2B和转盘27设置在手柄部分22的下部处。开关2B用于打开和关闭灯2A,转盘27用于通过旋转操作切换后面描述的电子脉冲模式中的多种模式。电池24,其为可重复充电的充电电池,可拆卸地安装在手柄部分22的下端部分,以给马达3等提供电能。板26布置在手柄部分22内的下部位置处。切换机构22k构建在手柄部分22中,用于将扳机25的操作传递到到板26。板26通过肋条(未示出)支撑在手柄部分22内。控制部分7、陀螺仪传感器26A、LED26B、支撑突出部26C和转盘位置检测元件26D (图10)设置在板26上。如图3中所示,转盘支撑部分28也安装在板26上,并且转盘27设置在转盘支撑部分28上。这里,转盘27和转盘支撑部分28的结构将在参照图3到5时描述。如图4中所示,转盘27具有圆形形状,并且多个通孔27a以沿圆周的布置方式形成在转盘27上。多个凹入和凸出部分27A设置在转盘27的外圆周表面上,用于在操作者旋转转盘27时防止滑动。基本上圆柱状的接合部分27B设置在转盘27的中部处,以在图I中向下突出。接合孔27b形成在接合部分27B的中部。四个接合爪27C和四个突出部27D设置在接合部分27B周围,从而围绕接合部分27B。如图3中所示,转盘支撑部分28具有球28A、弹簧28B和多个引导突出部28C。转盘支撑部分28形成有弹簧插入孔28a、接合孔28b、关于接合孔28b设置在与弹簧插入孔28a相对位置处的LED接纳孔28c。转盘27的接合部分27B、接合爪27C和突出部27D从上侧插入接合孔28b中,并且板26上的支撑突出部26C从下侧也插入接合孔28b中,由此使转盘27可围绕支撑突出部26C旋转。而且,转盘支撑部分28的引导突出部28C以圆周形状布置,以与转盘27的凹入和凸出部分27A的内圆周配合,转盘27的接合爪27C和突出部27D也以圆周形状布置,以与转盘支撑部分28的接合孔28b配合,这能够使转盘27平滑旋转。另外,接合孔28b设置有台阶(未示出),以使插入接合孔28b中的接合爪27C接合台阶,由此限制转盘27沿上下
向 。球28A由插入弹簧插入孔28a中的弹簧28B向上推动。因此,通过旋转转盘27,球28A的一部分隐藏在通孔27a中的一个中。由于每一个通孔27a对应于以后面描述的电子脉冲模式中的多种模式中的一种,因此操作者可通过感觉或类似方式获知球28A的一部分隐藏在通孔27a中,从而意识到模式已经改变。另一方面,板26上的LED26B插入LED接纳孔28c中。因此,当球28A的一部分隐藏在通孔27a中时,LED26B可从下侧通过设置在转盘27上的关于接合孔27b与其中隐藏球28A的一部分的通孔27a成180度相对位置处的通孔27a,照射到转盘封盖29上。而且,图5中所示的转盘封盖29固定到转盘27的顶部表面。电子脉冲模式中的离合模式、钻孔模式、TEKS (注册商标)模式、螺栓模式和脉冲模式的特性说明以透明字母显不在转盘封盖29上。每一种模式中的操作将在后面描述。每一种模式可通过旋转转盘27选择,以使期望模式设置在LED26B下方。此时,由于LED26B的灯照亮转盘封盖29上的透明字母,因此操作者可甚至在黑暗位置处作业过程中识别当前设置的模式和转盘27的位置。参照图1,将再次描述冲击工具I的结构。如图I中所示,马达3为无刷马达,其 主要包括具有输出轴31的转子3A,和布置成面对转子3A的定子3B。马达3布置在主体部分21内,以使输出轴31的轴向方向与前后方向相配。如图6中所不,转子3A具有永磁体3C,其包括多组(本实施例中为两组)北极和南极。定子3B为星形连接的三相定子绕组U、V和W。定子绕组U、V和W的南极和北极通过控制流动通过定子绕组U、V和W的电流来切换,由此旋转转子3A。而且,转子3A可通过控制定子绕组U、V和W制成相对于定子3B静止,因此保持其中一组永磁体3C与绕组U、V和W相对(图6)的状态。输出轴31突出在转子3A的前部和后部处,并且由主体部分21通过在突出部分处的轴承可旋转地支撑。风扇32在前侧设置在输出轴31的突出部分处,以使风扇32与输出轴31同轴地并且一起旋转。小齿轮31A在前侧设置在输出轴31的突出部分的前端位置处,以使小齿轮31A与输出轴31同轴地并且一起旋转。用于其上安装电子元件的电路板33布置在马达3的后部处。如图7中所示,通孔33a形成在电路板33的中部,并且输出轴31延伸穿过通孔33a。在电路板33的前表面上,设置三个旋转位置检测元件(霍尔元件)33A和一个热敏电阻33B,从而向前突出。图7中,在电路板33的后表面上,构成逆变电路6的六个开关元件Ql到Q6设置在由虚线标示的位置处。换句话说,逆变电路6包括六个开关元件Ql到Q6,例如以三相桥形式(参见图10)连接的FET。旋转位置检测元件33A用于检测转子3A的位置。旋转位置检测元件33A设置在与转子3A的永磁体3C面对的位置处,并且沿转子3A的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例如60度的间隔)布置。热敏电阻33B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如图7中所示,热敏电阻33B设置在距离左和右开关元件等距离的位置处,并且布置成从后面看与定子3B的定子绕组U、V和W重叠。由于旋转位置检测元件33A、开关元件Ql到Q6和马达3的温度易于升高,因此旋转位置检测元件33A、开关元件Ql到Q6和马达3易于损坏。因此,热敏电阻33B与旋转位置检测元件33A、开关元件Ql到Q6和马达3相邻布置,以可准确地检测旋转位置检测元件33A、开关元件Ql到Q6和马达3的温度升高。如图I和8中所示,锤部分4主要包括齿轮机构41、锤42、推力弹簧43、调节弹簧44、第一环形构件45、第二环形构件46和垫圈47及48。锤部分4容纳在锤外壳23内,在马达3前侧处。齿轮机构41为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并且包括输出齿轮41A、两个行星齿轮41B和主轴41C。输出齿轮41A固定在主体部分21内。两个行星齿轮41B布置用于围绕用作太阳齿轮的小齿轮31A啮合地接合小齿轮31A,并且在外齿轮41A内,啮合地接合外齿轮41A。两个行星齿轮41B连接到具有太阳齿轮的主轴41C。通过该结构,小齿轮31A的旋转使两个行星齿轮41B围绕小齿轮31A的轨道运行,并且将通过围绕轨道运动减速的旋转传递到主轴41C。锤42布置在齿轮机构41的前侧处。锤42可沿前后方向与主轴41C 一起旋转和移动。如图8中所示,锤42具有第一接合突出部42A和第二接合突出部42B,其布置在关于旋转轴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向前突出。其中插入调节弹簧44的弹簧接纳部分42C设置在锤42的后部处。如图I中所示,由于推力弹簧43的前端连接到锤42,并且推力弹簧43的后端连接到齿轮机构41的前端,因此锤42总是被向前推动。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锤部分4包括调节弹簧44。如图8中所示,调节弹簧44经由垫圈47和48插入弹簧接纳部分42C中。调节 弹簧44的前端紧靠在锤42上,并且调节弹簧44的后端紧靠在第一环形构件45上。第一环形构件45具有基本上环形形状,并且具有多个梯形的第一凸出部45A和突出部45B。多个第一凸出部45A向后突出,并且布置在沿圆周方向间隔90度的四个位置处。突出部45B向下突出,并且如图I中所示,插入形成在锤外壳23中的第二孔23b中。第二孔23b形成来使沿圆周方向的长度基本上与突出部45B相同,并且沿前后方向的长度长于突出部45B,因而第一环形构件45沿圆周方向不可动,并且沿前后方向可动。第二环形构件46具有基本上环形形状,并且具有多个梯形的第二凸出部46A和操作部46B。多个第二凸出部46A向前突出,并且布置在沿圆周方向间隔90度的位置处。操作部46B向上突出,并且如图I中所示,通过第一孔21a露出到外部。第一孔21a形成来使沿圆周方向的长度长于操作部46B,并且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基本上与操作部46B相同,因而操作者可操作所述操作部46B来沿圆周方向旋转第二环形构件46。当操作部46B没有操作时,从旋转轴方向(前后方向)看,第一凸出部45A和第二凸出部46A设置在彼此沿圆周方向移动的位置处。在该情况下,由于调节弹簧44处于如图9中所示最大伸长状态,因此存在用于锤42抵抗推动弹簧43的推力向后移动的空间。应注意的是,当操作部46B没有操作时,第一环形构件45的突出部45B和开关23A彼此不接触。另一方面,如果操作部46B操作,则第二环形构件46旋转,并且第一凸出部45A安放在第二凸出部46A上,由此使第一环形构件45抵抗调节弹簧44的推力向前移动。因此,由于调节弹簧44处于最大收缩状态,因此锤42不可能向后移动。应注意的是,当操作部46B操作时,突出部45B和开关23A由于调节弹簧44的收缩彼此接触,如图I中所示。参照图I,将再次描述冲击工具I的结构。砧部分5布置在锤部分4的前侧,并且主要包括端部钻头安装部51和砧52。端部钻头安装部51以圆柱状形成,并且通过金属件23A,可旋转地支撑在锤外壳23的开口 23a内。端部钻头安装部51沿前后方向形成有钻头(未示出)插入其中的钻孔51a。砧52设置在锤外壳23内的端部钻头安装部51的后部处,并且以与端部钻头安装部51 —体的部件形成。砧52具有第一接合突出部52A和第二接合突出部52B,其布置在关于端部钻头安装部51的旋转中心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向后突出。当锤42旋转时,第一接合突出部42A和第一被接合突出部52彼此碰撞,并且同时,第二接合突出部42B和第二被接合突出部52B彼此碰撞,并且锤42和砧2 —起旋转。通过该运动,锤42的旋转力传递到砧52。后面将更详细描述锤42和砧52的操作。
安装在板26上的控制部分7连接到电池24,并且还连接到灯2A、开关2B、正反切换杆2C、开关23A、扳机25、陀螺仪传感器26A、LED26B、转盘位置检测元件26D、转盘27和热敏电阻33B。控制部分7包括电流检测电路71、开关操作检测电路72、施加电压设置电路73、旋转方向设置电路74、转子位置检测电路75、旋转速度检测电路76、撞击碰撞检测电路
77、计算部分78、控制信号输出电路79(参见图10)。接下来,将参照图10描述用于驱动马达3的控制系统的结构。逆变电路6的开关元件Ql到Q6的每一个门连接到控制部分7的控制信号输出电路79。开关元件Ql到Q6的每一个漏极或源连接到三相无刷DC马达3的定子3B的定子绕组U、V和W。六个开关元件Ql到Q6通过从控制信号输出电路79输入的开关信号H1-H 6进行开关操作。因而,电池24的施加到逆变电路6的DC电压分别以三相(U相、V相和W相)电压Vu、Vv和Vw提供到定子绕组U、V和W。特别地,通电的定子绕组U、V和W,即转子3A的旋转方向通过输入到开关元件Q1-Q6的切换信号H1-H6控制。而且,提供到定子绕组U、V和W的电量,即转子3A的旋转速度通过输入到开关元件Q4-Q6的切换信号H4,H5和H6控制,而且切换信号H4,H5和H6也用作脉宽调制信号(PWM信号)。电流检测电路71检测提供到马达3的电流值,并且将检测的电流值输出到计算部分78。开关操作检测电路72检测是否扳机25已经操作,并且将检测结果输出到计算部分
78。施加电压设置电路73根据扳机25的操作量,将信号输出到计算部分78。当检测到正反切换杆2C的切换时,旋转方向设置电路74将用于切换马达3的旋转方向的信号传送到计算部分78。转子位置检测电路75根据来自旋转位置检测元件33A的信号检测转子3A的旋转位置,并且将检测结果输出到计算部分78。旋转速度检测电路76根据来自旋转位置检测元件33A的信号检测转子3A的旋转速度,并且将检测结果输出到计算部分78。冲击工具I设置有撞击碰撞检测传感器80,其检测发生在站52处的碰撞的大小。撞击碰撞检测电路77从撞击碰撞检测传感器80向计算部分78输出信号。计算部分78包括用于根据处理程序和数据输出驱动信号的中央处理器单元(CPU)、用于存储处理程序和控制数据的ROM、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RAM和时钟,但是这些元件未示出。计算部分78根据来自旋转方向设置电路74、转子位置检测电路75和旋转速度检测电路76的信号产生切换信号H1-H6,并且将这些信号通过控制信号输出电路79输出到逆变电路6。而且,计算部分78根据来自施加电压设置电路73的信号调节切换信号H4-H6,并且将这些信号通过控制信号输出电路79输出到逆变电路6。应注意的是,切换信号H1-H3可以PWM信号调节。而且,来自开关2B的开/关信号和来自热敏电阻33B的温度信号输入到计算部分78中。灯2A照明打开、闪烁和照明关闭根据这些信号控制,由此告知操作者壳体2中温度升高。计算部分78根据突出部45B接触开关23A时产生的信号输入,将操作模式切换到后面描述的电子脉冲模式。而且,计算部分78根据扳机25拉动时产生的信号输入打开LED26B预定时间段。来自陀螺仪传感器26A的信号也输入到计算部分78中。计算部分78通过检测陀螺仪传感器26A的速度控制马达3的旋转方向。后面将描述详细的操作。而且,来自检测转盘27沿圆周方向的位置的转盘位置检测元件26D的信号输入到计算部分78中。计算部分78根据来自转盘位置检测元件26D的信号,执行操作模式的切换。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冲击工具I中的控制部分7的可用操作模式和控制。根据本实施例的冲击工具I具有冲击模式和电子脉冲模式两个主模式。主模式可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分46B来将开关23A和突出部45B设置成彼此接触或不接触来切换。冲击模式为其中马达3仅沿一个方向旋转来使锤42撞击站52的模式。在冲击模式下,操作部分46B处于图9中所示状态,其中锤42可向后移动,并且开关23A和突出部45B不彼此接触。在冲击模式中,虽然紧固件可与电子脉冲模式相比较以大的扭钜驱动,但是紧固作业处的噪音很大。这是因为锤42撞击砧52时,锤42在由推力弹簧52向前推动时撞击砧52,并且因而砧52不仅受到沿旋转方向的冲击,而且受到沿前后方向(轴向)的冲击,这使得沿轴向方向的这些冲击通过工件回响。因此,冲击模式主要用于作业在户外进行时和需要大扭矩时。特别地,在冲击模式中,当马达3旋转时,旋转通过齿轮机构41传递到锤42。因而,砧52与锤42 —起旋转。当紧固作业进行时,并且当砧52的扭矩变得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时,银42抵抗推力弹黃43的推力向后移动。此时弹性能量存储在推力弹黃43中。于是,在第一接合突出部42A安放在第一被接合突出部52A上,并且第二接合突出部42B安放在第二被接合突出部52B上时,存储在推力弹簧43中的弹性能量释放,由此使第一接合突出部42A与第二被接合突出部52B碰撞,同时使第一接合突出部42A与第一被接合突出部52A碰撞。通过该结构,将马达3的旋转力以撞击力传递到砧52。应注意的是,使用者可通过突出部分45B和操作部分46B的位置,识别设置为冲击模式。本实施例中,如果设置为冲击模式,则LED26B不打开。因此,使用者也可通过该特征识别设置为冲击模式。电子脉冲模式为其中控制马达3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正或反)的模式。在电子脉冲模式下,操作部分46B处于图I中所示的状态中,其中,锤42沿前后方向不可动,并且开关23A和突出部分45B彼此接触。在电子脉冲模式中,由于锤42在碰撞砧52之后沿反 方向旋转,因此锤42的旋转速度不随着锤42碰撞砧52的时间增长而增大。因此,在电子脉冲模式中,与碰撞模式相比较,用于紧固紧固件的扭矩较小,但是紧固作业过程中的噪声也较小。由于锤42沿前后方向不可动,因此当锤42与砧52碰撞时,砧52仅受到沿旋转方向的碰撞。因而,沿轴向方向的碰撞不通过工件回响。因此,当作业在室内进行时,主要使用电子脉冲模式。以该方式,在本实施例的冲击工具I中,上述冲击模式和电子脉冲模式可容易地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分46B切换,这能够使作业以适用于作业地点和所需扭矩的模式进行。接下来,将参照图11到15描述电子脉冲模式的五个详细模式。电子脉冲模式还具有钻孔模式、离合模式、TEKS模式、螺栓模式和脉冲模式五种操作模式,其可通过操作转盘27切换。在下面提供的描述中,由于例如图11中所示的启动电流的突然升高没有对螺钉或螺栓的紧固做出贡献,因此测定中不考虑启动电流。如果设置例如20ms (毫秒)的空载时间,则不考虑启动电流。钻孔模式为其中锤42和砧52沿一个方向一起保持旋转的模式。当驱动木螺钉等时,主要使用钻孔模式。如图11中所示,流动通过马达3的电流在紧固进行时增大。如图12中所不,离合模式为其中锤42和站52保持沿一个方向一起旋转的模式并且当流动通过马达3的电流增大到目标值(目标扭矩)时,停止马达3的驱动。当准确的扭矩很重要时,例如当紧固即使在紧固进行之后仍显露在外部的紧固件时,主要使用离合模式。目标值(目标扭矩)可通过图5中所示的离合模式的数字来改变。在离合模式中,当扳机25拉动时(图12中的tl),开始初始启动。在初始启动时,为了使锤42和砧52彼此接触,控制部分7向马达3施加初始启动电压(例如I. 5V)预定时间段(图12中的t2)。在扳机25拉动的时间点处,存在锤42和砧52彼此间隔开的可能。如果在该状态中电流流动通过马达3,则锤42向砧52施加冲击力。存在该冲击力使锤42和砧52彼此碰撞并且达到目标值(目标扭矩)的可能。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初始启动来防止锤42和砧52之间的碰撞,由此防止流动通过马达3的电流瞬时达到目标值(目标扭矩)。 当紧固件位于工件上时,电流值突然升高(图12中的t3)。如果该电流值超过阈值A,则控制部分7停止向紧固件的扭矩供给。但是,由于驱动螺栓时电流值突然增大,因此,如果简单地停止提供正转电压,则由于惯性,扭矩仍可能提供到螺栓。因此,为了停止到螺栓的扭矩供给,将用于制动的反转电压施加到马达3。随后,向马达3交替地施加正旋转电压和反旋转电压以进行伪离合(图12中的t4)。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施加正旋转电压和反旋转电压进行伪离合的时间设置为IOOOms(I秒)。伪离合具有告知操作者达到预定电流值,因此获得预定扭矩的特征。操作者被告知马达3以模拟模式无输出,但是马达3实际上具有输出。如果施加用于伪离合的反旋转电压,则锤42与砧52分离。如果施加用于伪离合的正旋转电压,则锤42撞击砧52。但是,由于用于伪离合的正旋转电压和反旋转电压设置为不向紧固件施加紧固力的程度的电压(例如2V),因此伪离合仅以撞击噪声产生。由于伪离合的产生,因此操作者可意识到紧固操作的结束。在伪离合操作时间段t4之后,马达3自动停止(图12中的t5)。如图13A中所示,TEKS模式为一种模式,其中在流动通过马达3的电流增大到预定值(预定扭矩),并且处于其中锤42和砧52沿一个方向一起旋转的状态时,马达3的正旋转和反旋转通过撞击力可替代地切换来紧固钻孔螺钉。TEKS模式主要用于紧固件紧固到钢板中时的情况。钻孔螺钉为在顶端具有用于在钢板中形成孔的钻刃。钻孔螺钉53包括螺钉头53A、座表面53B、螺纹部分53C、螺纹末端53D和钻头53E (图13B)。TEKS模式中,由于使用精确扭矩紧固不重要,因此忽略初始启动。首先,在其中钻孔螺钉53的钻头53E与钢板S如图13B (a)中所示接触时,需要使用钻头53E在钢板S中形成先导孔。因而,马达3在高旋转速度(例如17000rpm)下旋转(图13A (a))。于是,当钻孔螺钉53的顶端戳进钢板S中,并且螺纹末端53D到达钢板S时(图13B (b)),螺纹部分53C和钢板S之间的摩擦用作阻力,并且电流值增大。当电流值超过阈值C (例如IlA(安培))(图13A中的t2)时,该模式转变为其中重复正旋转和反旋转的第一脉冲模式(图13A (b))。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脉冲模式中,马达3以低于旋转速度a的旋转速度b (例如6000rpm)正旋转。于是,当座表面53B位于钢板S上时(图13B (c)),电流值突然升高。在本实施例中,电流值的增大速率超过预定值,该模式转变为其中重复正旋转和反旋转的第二脉冲模式(图13A中的t3)。在第二脉冲模式中,马达3在低于旋转速度b的旋转速度C (例如3000rpm)下正旋转。由于由钻头施加到钻孔螺钉53的过大的扭矩,这可能防止损坏钻孔螺钉53,并且防止损坏钻孔螺钉53的头中的槽。螺栓模式为一种模式,其中在流动通过马达3的电流增大到预定值(预定扭矩),处于其中锤42和砧52沿一个方向一起旋转的状态时,马达3的正旋转和反旋转通过撞击力交替地切换用于紧固紧固件。螺栓模式主要用于紧固螺栓。在螺栓模式中,由于使用精确的扭矩进行紧固不重要,因此省略对应于离合模式中的初始启动的操作。在螺栓模式中,首先马达3仅沿正方向旋转,以使锤42和砧52 —起沿一个方向旋转。于是,当马达3的电流值超过阈值D时(图14中的tl),螺栓模式电压以预定间隔(图14中的t2)施加到马达3。螺栓模式电压的施加使砧52正旋转和反旋转,由此紧固螺栓。螺栓模式电压与用于防止螺纹头中的槽损坏的电压相比较具有更短时间段的 正旋转,以减轻反作用。通过关闭扳机25,马达3停止。脉冲模式为一种模式,其中在流动通过马达3的电流增大到预定值(预定扭矩),处于锤42和砧52沿一个方向一起旋转的状态中时,马达3的正旋转和反旋转通过撞击力交替切换来紧固紧固件。该脉冲模式主要用于紧固在不显露在外部等位置中使用的细长螺钉。通过该模式,可提供强紧固力,并且可减小来自工件的反作用力。但是,由于紧固件的阻力在紧固操作的最后阶段增大,因此马达3输出更大的扭矩,这增大冲击工具I中冲击时产生的反作用。如果反作用增大,则手柄部分22沿与马达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围绕马达3的输出轴31旋转移动,由此使工作性能变弱。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构建在手柄部分22中的陀螺仪传感器26A检测手柄部分22沿圆周方向围绕输出轴31的速度,即产生在冲击工具I中的反作用的大小。如果由陀螺仪传感器26A检测到的检测速度变得大于或等于后面描述的阈值,则马达3沿反方向旋转,以抑制反作用。应注意的是,陀螺仪传感器26A也称为陀螺仪,并且为用于测量物体角速度的测量工具。将参照图15和1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以脉冲模式进行的操作。在脉冲模式中,也省略对应于初始启动的操作。在图16的流程图中,控制部分7首先确定是否拉动扳机25 (SI)。如果拉动扳机25 (图15中的tl,SI:是),则控制部分7启动马达3的正旋转(S2)。接下来,控制部分7确定是否陀螺仪传感器26A的速度超过本实施例中的阈值a (8m/s (米/秒))(S3)。如果速度超过阈值a (图15中的t2,S3:是),则控制部分7停止马达3预定时间段(S4),并且随后启动马达3的反旋转3 (图15中的t3,S5)。接下来,控制部分7确定是否陀螺仪传感器26A的速度下降低于阈值b (在本实施例3m/s) (S6)。如果速度下降低于阈值b (图15中的t4,S6:是),则控制部分7停止马达3预定时间段(S7),并且随后返回到SI来重新启动马达3的正旋转(图15中的t5和之后)。根据该结构,由于马达3在陀螺仪传感器26A的速度超过阈值a时反旋转,因此冲击工具I中产生的反作用可抑制。而且,人们可设想马达3的电流值超过预定值时从正旋转到反旋转切换的控制方法。但是,在这种控制中,紧固力在预定值小时变弱,而在预定值大时产生大反作用。相反,在本实施例中,当陀螺仪传感器26A的输出超过阈值a时,则确定超过反作用的可接受范围,并且马达3反向地旋转。因此,可获得在反作用的可接受范围内的最大紧固力。接下来,将参照图17和18描述根据扳机25的拉动量的马达3的控制,其通常以电子脉冲模式中的全部操作模式进行。通常,扳机25构造成当拉动量更大时,输出到逆变器电路6的PWM信号占空比变得更大。但是,如果将薄板固定到工件的表面层,则存在薄板在紧固件位于工件上时的时刻损坏。为了防止该情况,操作者恰好在紧固件位于工件上之前,将电驱动装置改变为手动驱动,以使他可手动地紧固紧固件,手动使工作性能变弱。因而,在本实施例的冲击工具I中,当扳机25的拉动量处于预定区域中时,具有恒定占空比以使马达3的扭矩基本上与紧固件的扭矩相同的PWM信号输出到逆变器电路6,由此使冲击工具I能够手动地用于紧固紧固件。图17A是用于示出扳机25的拉动量和冲击工具I的马达3的控制之间的相关性的示意图。图17B是用于示出扳机25的拉动量和冲击工具I的PWM占空比之间的相关性的示意图。关于扳机25的拉动量,设置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图17B中未示出)和第三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设置在两个第三区域之间。第三区域为其中进行传统控制的区域。第一区域通过以来自第三区域的预定量拉动扳机25获得。第一区域为其中马达3的扭矩基 本上与紧固件的扭矩相同的区域。第二区域通过从第一区域略微进一步拉动扳机25获得。当扳机25的拉动量处于第一区域中时,马达3的扭矩恒定。假设恰好在紧固件位于工件上之前,紧固件的扭矩落入在5-40N *m的范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马达3的扭矩设置到落入上述范围内的值。当操作者在马达3的扭矩具有落在上述范围内的值的情况下围绕输出轴31旋转冲击工具I时,由于马达3的扭矩基本上与紧固件的扭矩相同,因此马达3随着冲击工具I的旋转而旋转。因而,当马达3的扭矩设置到落入上述范围内的值时,操作者可手动地将紧固件紧固(图17A(a)),即使马达3的扭矩和紧固件的扭矩彼此不精确地相等。但是,当紧固件紧固到一定角度时,冲击工具I移动到其中很难手动旋转紧固件的位置(图17A(b))。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在其中扳机25从第一区域轻微拉动的第二区域中,马达3以低速逆转地旋转。如果操作者在图17A (b)中所示的状态下通过手动旋转地移动冲击工具I而进一步轻微地拉动扳机25,则扳机25的拉动量进入第二区域中,并且马达3以低速反地旋转。此时,如果操作者围绕输出轴31在基本上与马达3的速度相等的速度反旋转移动冲击工具1,则冲击工具I的位置可返回到图17A (c)中所示的状态,而不旋转紧固件(图17A(e))。用于将扳机25的拉动量保持在第二区域中的保持机构可设置来容易地将扳机25的拉动量保持在第二区域中。于是,通过将扳机25的拉动量返回到第一区域,马达3的扭矩再次变恒定,这使得紧固件能够手动地紧固(图17A(c))。以该方式,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冲击工具I中,通过调节扳机25的拉动量,冲击工具I可类似于棘轮扳手来使用。而且,可通过转盘(未示出)改变第一区域的设置扭矩(占空比)。因此,紧固操作可通过适用于工件硬度的扭矩进行。图18是马达3根据扳机25的拉动量的控制的流程图。图18的流程图在电池24安装时开始。首先,控制部分7确定扳机25是否打开(S21)。如果扳机25打开(S21:是),则控制部分7确定扳机25的拉动量是否在第一区域内(S22)。如果扳机25的拉动量不在第一区域内(S22 :否),则控制部分7以对应于扳机25的拉动量的占空比驱动马达3(S26),并且返回到S22。如果扳机25的拉动量在第一区域内(S22 :是),则控制部分7在初步设置的设置占空比下驱动马达3 (S23),并且随后确定是否扳机25的拉动量在第二区域内(S24)。如果扳机25的拉动量不在第二区域内(S24 :否),则控制部分7再次返回到S22。如果扳机25的拉动量在第二区域内(S24:是),则马达3以低速反向旋转(S25),并且控制部分7返回到 S24。根据该结构,即使当紧固件紧固到其表面层固定有薄板的工件,在紧固件位于工件上时,仍不需要改变为手动工具,例如螺丝刀,并且仅通过扳机25的操作,紧固件可手动地紧固,这提高工作性能。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冲击工具I可通过在第二区域中相反地旋转马达3,类似于棘轮扳手来使用。即使不使用该结构,操作者仍可细微地调节扳机25来获得类似的效果。接下来,将在参照图19时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 实施例的冲击工具201的结构。这里,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的部分和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以避免重复描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当紧固件手动地紧固时,可调节扳机25的拉动量。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扳机25闭合之后,手动紧固操作可通过电动锁定马达3预定时间段来实现。图19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控制的流程图。图19中所示的流程图在电池24安装时开始。首先,控制部分7确定扳机25是否打开(S201)。如果扳机25打开(S201 :是),则控制部分7根据设置的模式驱动马达3 (S202),并且随后确定扳机25是否关闭(S203)。这里,扳机25的关闭包括离合模式过程中马达3的自动停止(图12中t5)。如果扳机25关闭(S203 :是),则控制部分7锁定马达3 (S204)。特别地,如图6中所示,控制部分7控制流动通过定子绕组U,V和W的电流,以使一个定子绕组来到面对一个永磁体3C的位置,与所述一个定子绕组相对的另一个定子绕组来到面对与所述一个永磁体3C相对的另一个永磁体3C的位置。此时,电能以100%提供到定子绕组,从而固定马达。通过该操作,马达3电动锁定。随后,控制部分7确定在扳机25关闭(S203 :是)之后是否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段(S205)。如果没有过去预定时间段(S205 :否),则控制部分7返回到S204。如果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段(S205 :是),则马达3从锁定释放(S206)。通过该结构,操作者可通过关闭扳机25简单地手动紧固紧固件。接下来,将在参照图20和21时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冲击工具301的结构。这里,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的部分和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以避免重复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马达3在扳机25关闭之后,电动锁定预定时间段。在第三实施例中,在扳机25关闭之后,进行控制来检测马达3的旋转并且阻止旋转。图20是用于示出扳机25关闭时马达3的旋转的示意图。图20 (a)显示了其中扳机25在扳机25打开之后关闭并且马达3停止的状态。即使冲击工具301沿正方向以该状态旋转移动,如图20 (b)中所示,则由于马达3停止,转子3A非常小的旋转。但是,当从手柄部分22看时,其可认为转子3A沿反方向旋转。因此,本实施例中,检测该旋转,并且给马达3提供使转子3A沿防止旋转的方向(即沿正方向)旋转的电流。而且,如图20 (c)中所示,当手柄部分22旋转地移动时,重复马达3的打开和闭合,以保持其中两个扭矩匹配的状态。因而,通过在定子绕组U,V和W中提供电流,用于旋转转子3A的扭矩和来自紧固件的反作用力匹配,这形成其中转子3A不相对于手柄部分22旋转的状态。因此,操作者可通过旋转地移动手柄部分22来手动地紧固紧固件。图21是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控制的流程图。图21中所示的该流程图在电池24安装时开始。首先,控制部分7确定是否扳机25打开(S201)。如果扳机25打开(S201 :是),则控制部分7根据设置的模式驱动马达3 (S202),并且随后确定扳机25是否关闭(S203)。如果扳机25关闭(S203 :是),则控制部分7确定是否马达3由来自旋转位置检测元件33A的信号旋转(S301)。如果马达旋转(S301 :是),则控制部分7供给马达3阻止旋转的电流(S302)。特别地,如图20 (b)和(c)中所示,控制部分7控制流动经过定子绕组U,V和W的电流,以使永磁体3C的南极来到与北极面对的位置,并且使永磁体3C的北极来到与南极面对的位置。随后,控制部分7确定在扳机25在S203处关闭之后,是否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段(S303)。如果没有过去预定时间段(S303:否),则控制部分7返回到S301。如果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段(S303 :是),则马达3停止(S304)。接下来,将在参照图22时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冲击工具401的结构。这里,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的部分和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以避免重复。在第一实施例在中,马达3的旋转通过齿轮机构41传递到主轴41C和锤42。但是,在第四实施例中,来自马达403的输出直接传递到锤442,而没有齿轮机构和主轴。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齿轮机构41连接到壳体2,因此在马达3旋 转齿轮机构41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产生在冲击工具I (壳体2)中。更具体地,当主轴41C通过齿轮机构41沿一个方向旋转时,齿轮机构41在冲击工具I中产生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旋转力(反作用力),并且该旋转力使手柄部分22围绕马达3的输出轴31的轴心沿相反方向旋转移动(反作用)。特别地,在锤42和主轴41C总是一起旋转的电子脉冲模式中,上述反作用变得更明显。但是,由于齿轮机构没有设置在第四实施例中,因此上面所述的反作用力通过定子3B温和地从永磁体3C传递到壳体2。因此,冲击工具401为具有较小反作用力和良好工作性能的动力工具。而且,紧固操作可在没有反作用力的情况下平稳进行,由此减少冲击脉冲的数量,并且降低功率损耗。如图22中所示,内盖429设置在壳体2中。马达403为无刷马达,其主要包括转子403A、定子403B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输出轴431。杆状构件434设置用于在输出轴431的前端处可同轴旋转。杆状构件434由内盖429可旋转地支撑。锤442固定到杆状构件434的前端,以使杆状构件434构造用于与锤442 —起旋转。锤442具有第一接合突出部442A和第二接合突出部442B。锤442的第一接合突出部442A和第二接合突出部442B分别与砧52的第一被接合突出部52A和第二被接合突出部52B —起旋转,由此向砧52施加旋转力。而且,第一和第二接合突出部442A和442B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被接合突出部52A和52B碰撞,由此向站52施加撞击力。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没有提供齿轮机构(减速器),因此使用具有低旋转速度的马达403。但是,在这种结构中,即使同第一实施例,风扇设置在输出轴431上,由于低旋转速度,仍不能获得充分的冷却效果。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没有提供齿轮机构(减速器),因此使用具有大输出扭矩的马达403。因此,本实施例的马达403具有比第一实施例的马达3更大的尺寸,并且因而需要比第一实施例更大的冷却容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风扇432设置在手柄部分22的下部。控制风扇432来旋转而与马达403的旋转无关。特别地,风扇432连接到控制部分7。控制部分7控制风扇432在扳机25拉动时旋转,并且控制风扇432在扳机25关闭时停止。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入口孔435形成在手柄部分22的下部处,空气出口孔436形成在主体部分21的上部处,以使空气沿由图22中的箭头标示的路径流动。通过该结构,即使马达403具有低旋转速度和大尺寸,仍可获得充分的冷却效果。而且,由于风扇432布置在手柄部分22内,因此冲击工具401的主体部分21的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可缩短。而且,风扇开关402D设置在手柄部分22的外框处。通过按压风扇开关402D,风扇432可在不拉动扳机25的情况下旋转。因而,例如,当操作者被告知马达403由于灯2A温度升高时,可通过按压风扇开关402D将马达403、板26和电路板33强制冷却,而无需拉动扳机25。接下来,将在参照图23时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冲击工具501的结构。这里,与第一和第四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的部分和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以避免重复描述。在本实施例中,风扇532设置在主体部分201内的马达403的后侧处。风扇532连接到控制部分7。控制部分7控制风扇532在扳机25拉动时旋转,并且控制风扇532在 扳机25关闭时停止。类似于图I和2,用于引入环境空气的空气入口孔21b形成在主体部分21的后端和后部处,并且用于排出空气的空气出口孔21c形成在主体部分21的中部处。以该方式,由于风扇532布置在马达403的后侧处,因此冷却空气直接吹袭马达403,由此提高冷却效率。接下来,将在参照图24到26时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冲击工具601的结构。这里,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的部分和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以避免重复描述。在本实施例在中,如图24到26中所示,转盘627设置在手柄部分22处,代替转盘
27。转盘627的圆盘部分627B由透明构件制成,以使来自LED26B的光可传送到圆盘部分627B,并且从下面照射转盘封盖29。多个凸部分627E设置在圆盘部分627B的下表面处,以向下突出。多个凸部分627E以等间距以沿圆周的布置方式围绕通孔627a设置。如图26中所示,当转盘支撑部分28的球28A设置在凸部分627E之间时,设置电子脉冲模式中的每一个模式。接下来,将在参照图27和28时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冲击工具701的结构。这里,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和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以避免重复描述。如图27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状构件745具有四个第一凸部分745A和分别安装在相对的凸部分745A上的一对操作部分745B。换句话说,所示一对操作部分745B布置在第一环状构件745上,但是操作部分46B在第一实施例中布置在第二环状构件46上。因此,第一凸部分745A通过旋转第一环状构件745的操作部分745B安放在第二凸部分746A上,但是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环状构件46的旋转操作部分46B,第一凸部分45A安放在第二凸部分46A上。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一对引导孔723A以180度间距沿圆周方向形成在锤外壳723的后侧处。所述一对弓I导孔723A中的每一个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导孔723a和沿圆周方向从第一引导孔723a的前端延伸的第二引导孔723b。在冲击模式中,操作部分745B从第一引导孔723a的后端突出。另一方面,通过将操作部分745B移动到第二引导孔723b,S卩,向前方向,然后圆周方向,将该模式切换到电子脉冲模式。在没有沿圆周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操作部分745B不能在第一引导孔723a和第二引导孔723b之间移动。因此,防止该模式由于冲击工具701的振动被切换。而且,由于所述一对操作部分745B分别从所述一对引导孔723A突出,因此移动所述一对操作部分745B
变得容易。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垫圈747和748以及止推轴承749布置在锤42和第一环状构件745之间。止推轴承749由低摩擦力材料制成。因此,可能抑制锤42向后移动时在锤42和第一环状构件745之间产生旋转摩擦。而且,如图28中所示,垫圈747具有突出部747a,并且在突出部747a和垫圈748之间形成间隙747b。而且,止推轴承749具有球部分749a和端部分749b。端部分749b布置在间隙747b中。图28中沿上下方向的间隙747b的距离略长于垫圈748和端部分749b的总厚度。因此,可能在锤42向后移动时抑制突出部747a和端部分749b之间出现旋转摩擦。
应注意,可使用具有低摩擦性能的树脂薄片,例如氟树脂,代替止推轴承749。接下来,将在参照图29到33时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冲击工具801的结构。这里,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的部分和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以避免重复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电脉冲模式通过沿前后方向固定锤42获得。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电脉冲模式仅通过控制马达3获得,无需沿前后方向固定锤42。如图29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冲击工具801包括轻触开关82,其具有用于将模式设置为冲击模式的第一按钮82A,和用于将模式设置到电子脉冲模式的第二按钮82B。应注意,冲击工具801在既没有选择第一按钮82A又没有选择第二按钮82B时,在离合模式下操作冲击工具801。当选择离合模式或冲击模式时,冲击工具801以如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方式操作。另一方面,当选择电脉冲模式时,冲击工具801以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方式操作。将参照图30和31描述选择电子脉冲模式时的冲击工具801的操作。首先,当扳机25打开时,控制部分7沿正方向驱动马达3来将砧52与锤42 —起旋转(图30的S801)。然后,当流动到马达3中的电流增大到小于预定值的第一电流阈值Il (例如5-20A)时,在该值下第一接合突出部42A (第二接合突出部42B)安放在第一被接合突出部52A (第二被接合突出部52B)上(图30的S802 :是,图31的tl),则控制部分7沿反方向驱动马达3,从而以电子脉冲模式操作锤42(图30的S803)。应注意,在驱动力下,马达3沿反方向驱动,以使反的第一接合突出部42A (第二接合突出部42B)不与设置在第一接合突出部42A (第二接合突出部42B)的反方向的第二被接合突出部52B (第一被接合突出部52A)碰撞。当以电子脉冲模式进行紧固作业时,流入马达3中的电流(施加到马达3的扭矩)增大。如果电流增大到预定值,则第一接合突出部42A (第二接合突出部42B)将安放在第一被接合突出部52A (第二被接合突出部52B)上。因此,当流入马达3中的电流增大到略微小于预定值的第二电流阈值12时(图30的S804 :是,图31的t2),则控制部分7停止马达3的旋转(图30的S405)。因而,虽然锤42没有沿前后方向固定,但是冲击工具801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电子脉冲模式。
而且,由于冲击工具801具有与传统的冲击工具相同的结构,因此抑制了制造成本的提闻。而且,根据本实施例的冲击工具801也可以冲击模式和电子脉冲模式的组合模式操作。在该情况下,冲击工具801在第一按钮82A和第二按钮82B都选择时以组合模式运行。将参照图32和33描述选择组合模式时冲击工具801的操作。首先,冲击工具801如图30的S801-S804操作(图32的S901-S904)。然后,当流入马达3的电流增大到第二电流阈值12时(图32的S904 :是,图33的t2),则控制部分7 仅沿向前方向驱动马达3,以使冲击工具801以冲击模式操作(图33的S905)。因而,冲击工具801可以冲击模式操作,所述模式在施加到马达3的扭矩增大到预定值之后,给紧固件提供强紧固动力。虽然已经参照其上面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在其中做出多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权利要求的范围。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陀螺仪传感器26A设置在板26上,用于检测产生在手柄部分22中的反作用。但是,位置传感器可设置在板26上,用于根据手柄部分22被移动的距离检测产生在手柄部分22中的反作用。类似地,可提供加速度传感器代替陀螺仪传感器26A。但是,由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不直接关联到壳体的移动量,因此加速度传感器不适用于反作用的检测。例如,加速度传感器输出壳体和加速度传感器自身的振动,这与壳体的实际移动不同。因此,优选使用速度传感器,其在指示壳体的移动量方面很有效。在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中,陀螺仪传感器用于检测反作用。或者,壳体的移动量可使用例如GPS测量。在该情况下,如果壳体每单位时间的移动量变得大于或等于预定值,则马达的旋转方向从正旋转改变到反旋转。而且,可使用图像传感器代替GPS。或者,反作用可通过检测电流代替使用陀螺仪传感器而被检测。但是,存在其中反作用与电流输出值不对应,并且陀螺仪传感器的输出值总是对应于反作用的情况。因此在使用陀螺仪传感器来检测反作用时,比其中反作用根据电流检测的情况更准确地检测反作用。而且,可设想,扭矩传感器设置到输出轴,而不是陀螺仪传感器。但是,还存在其中扭矩传感器的输出不对应于反作用,陀螺仪传感器可更准确地检测反作用的情况。虽然单色LED用作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的LED26B,但是可提供全彩色LED。在该情况下,可根据由转盘27设置的模式改变颜色。而且,每一种模式中的颜色可通过在转盘27处提供彩色玻璃纸来改变。而且,新的指示灯可设置在主体部分21处,以使指示灯的颜色根据设置模式改变。因而,操作者可在更靠近其手的位置处确认设置模式。在第三实施例中,进行控制来检测马达3的旋转,从而防止旋转。但是,马达3A可控制成使上面所述的控制仅在马达3A沿图20 (b)中所示的方向旋转,并且紧固件如图17A(b)中所示,在马达3A沿与图20 (b)中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不旋转。通过该控制,电子脉冲驱动装置可如第一实施例类似于棘轮扳手使用。在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风扇432和532在扳机25关闭时自动停止。但是,如果在扳机25关闭时检测到热敏电阻33B的温度高于或等于预定值,则风扇432和532可自动驱动,直到温度落在预定值之下。
权利要求
1.一种冲击工具,包括 马达; 锤,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所述锤由所述马达沿包括正方向和与正方向相反的反方向的旋转方向可旋转,并且可沿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 砧,其布置在所述锤的第一方向侧,并且可由所述锤沿正方向撞击,已经撞击所述砧的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摆脱所述砧;和 固定构件,其选择地使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或防止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冲击工具,还包括控制器,其构造用于控制所述马达,以当所述固定构件使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锤依序旋转,并且当所述固定构件防止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锤间歇地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冲击工具,还包括 操作构件,其用于指令所述固定构件来使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或防止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工具,还包括外壳,其覆盖所述操作构件,并且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第一凹槽和第一凹槽, 其中,所述操作构件从所述凹槽突出,使所述锤在所述固定构件从所述第一凹槽突出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并且当所述固定构件从所述第一凹槽突出时,防止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彼此连接,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旋转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工具,还包括多个操作装置, 其中,所述外壳形成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操作构件分别从所述多个凹槽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冲击工具,还包括 接纳构件,其接纳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锤,并且所述锤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 接触构件,其布置在所述接纳构件的第二方向侧,并且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 其中,当所述第一突出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相对时,防止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冲击工具,还包括 接纳构件,其接纳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所述锤;和 低摩擦构件,其布置在所述锤和所述接纳构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工具,还包括支持构件,其沿所述第二方向关于所述接纳构件松散地支撑所述低摩擦构件。
10.一种冲击工具,包括 马达; 锤,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所述锤由所述马达沿包括正方向和与所述正方向相反的反方向的旋转方向可旋转,并且可沿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 砧,其布置在所述锤的第一方向侧,并且可由所述锤沿所述正方向冲击,已经撞击所述砧的所述锤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从所述砧摆脱;和 控制器,其构造成沿所述正方向以一定功率旋转所述马达,从而防止已经撞击所述砧的所述锤安放在所述砧上,并且在所述锤已经撞击所述砧之后,使所述马达沿反方向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工具,还包括设置装置,其中,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一个可设置为所述锤的操作模式, 其中,当设置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马达沿正方向以一定功率旋转,从而已经撞击所述砧的所述锤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来安放在所述砧上,并且 其中,当设置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马达沿正方向旋转,从而防止已经撞 击所述砧的所述锤安放在所述砧上,并且在所述锤已经撞击所述砧之后沿相反方向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第三模式可进一步设置在设置装置中, 其中,当设置所述第三模式时,在施加到所述马达的载荷增大到预定值之前,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控制所述马达,并且在施加到所述马达的载荷增大到预定值之后,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控制所述马达。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中,第四模式可进一步设置在所述设置装置中, 其中,当设置所述第四模式时,所述控制器以一定功率保持所述马达沿正方向旋转,从而防止已经撞击所述砧的所述锤安放在所述砧方向上的功率下保持所述马达沿正转方向旋转。
全文摘要
一种冲击工具(1)包括马达(3);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锤(42),所述锤(42)可由所述马达(3)沿包括正方向和与所述正方向相反的反方向的旋转方向旋转,并沿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可移动;砧(52),其布置在所述锤(42)的第一方向侧,并且可由所述锤(42)沿所述正方向撞击,已经撞击所述砧(52)的所述锤(42)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摆脱所述砧(52);和固定构件(45A,45B),其选择地使所述锤(42)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或防止所述锤(42)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文档编号B25B21/02GK102971113SQ2011800328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大森和博, 中村瑞穗, 伊藤穰, 高野信宏, 西河智雅, 益子弘识, 高桥滋 申请人: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