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翻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274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翻转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设备,尤其涉及了 一种发动机翻转架。
背景技术
汽车和发动机的诞生都已有百年的历史,尤其是二战后汽车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包括发动机在内的一系列机械工业的进步。发动机翻转架的功能也从过去的只具有单一的拆卸、组装向检测、调试等多任务,多功能转化。以前国内的翻转架是靠臂力驱动,机构不但陈旧,而且不省力。在实际应用中多有不便。在应用到汽车发动机拆装的过程中,要求翻转架具备自锁功能、360度旋转、省力等多种作用。尤其是发动机实训课的教学,是利用淘汰的汽车发动机,就地进行解体和组装,或在功能单一的发动机翻转架和工作台上进行解体、组装,即不能保证工件、工具、油、水不落地,达到卫生清洁、确保安全、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更谈不上保证教学质量和严格的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备自锁功能、360度旋转、省力等多种作用的发动机翻转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发动机翻转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和与升降气缸连接的气缸活塞杆。升降气缸为气缸活塞杆的移动提供动力。作为优选,所述的气缸活塞杆外侧套有移动外套。作为优选,所述的移动外套上端插装有转轴。转轴可实现发动机360度旋转。作为优选,所述的转轴连接一垂臂,垂臂下端铰接有安装爪。安装爪用于固定发动机。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底部设有万向转轮。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上端设有油盘。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设有升降装置,在维修发动机时,升降装置能自动对装设在发动机翻转架上的发动机进行升降调整,升降调整省力方便,且该升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垂臂下端铰接的安装爪可用于固定发动机,安装爪对发动机的型号、大小等都没有限制,可固定不同种类的发动机;移动外套上端插装的转轴可实现发动机360度旋转;方便使用者维修发动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I一底座、2—升降气缸、3—气缸活塞杆、4一移动外套、5—油盘、6—转轴、7—垂臂、8—安装爪、9一万向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发动机翻转架,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I上设有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2和与升降气缸2连接的气缸活塞杆3。升降气缸2为气缸活塞杆3的移动提供动力。所述的气缸活塞杆3外侧套有移动外套4。所述的移动外套4上端插装有转轴6,并可绕其轴线转动。转轴6可实现发动机360度旋转。所述的转轴6连接一垂臂7,垂臂7下端铰接有安装爪8。安装爪8用于固定发动机。所述的底座I底部设有万向转轮9。如图2所示,所述的底座I上端设有油盘5。垂臂7下端铰接的安装爪8固定发动机,安装爪8可固定不同种类的发动机,移动外套4上端插装的转轴6可实现发动机360度旋转,升降装置可自动对发动机的位置进行升降调整,使用者通过控制发动机翻转架调整发动机的位置进行维修。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发动机翻转架,包括底座(I),其特征在于:底座(I)上设有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2)和与升降气缸(2)连接的气缸活塞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活塞杆(3)外侧套有移动外套(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外套(4)上端插装有转轴(6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6)连接一垂臂(7),垂臂(7)下端铰接有安装爪(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I)底部设有万向转轮(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I)上端设有油盘(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设备,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翻转架,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2)和与升降气缸(2)连接的气缸活塞杆(3),所述的气缸活塞杆(3)外侧套有移动外套(4),所述的移动外套(4)上端插装有转轴(6)。本实用新型设有升降装置,在维修发动机时,升降装置能自动对装设在发动机翻转架上的发动机进行升降调整,升降调整省力方便,且该升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垂臂下端铰接的安装爪可用于固定发动机,安装爪对发动机的型号、大小等都没有限制,可固定不同种类的发动机;移动外套上端插装的转轴可实现发动机360度旋转;方便使用者维修发动机。
文档编号B25H1/10GK203031576SQ201220736108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刘世龙 申请人:刘世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