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72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冲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冲击工具,其可靠地对锤击件的内周部供给润滑脂而维持适当的润滑性。冲击起子机(1)具备:马达(6);主轴(8),其借助马达(6)而旋转;锤击件(62),其相对于主轴(8)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主轴(8)对置的内周部;以及砧座(10),其在旋转方向上被锤击件(62)冲击,在主轴(8)设置有用于对锤击件(62)的内周部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路(80、80)。
【专利说明】
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工具,利用锤击件能够对保持刀头(bit)的砧座施加旋转冲击力。

【背景技术】
[0002]如专利文献I所示,对于冲击工具而言,经由滚珠(ball)而将锤击件与被从马达传递旋转的主轴连结,并且利用外装于主轴的螺旋弹簧使锤击件与供刀头安装的砧座卡合,与针对砧座的扭矩的升高对应地,使锤击件相对于砧座卡合分离,从而间歇地产生旋转冲击力(冲击)。
[0003]在这种冲击工具中,在收纳上述冲击机构的锤击件壳体内对润滑脂进行收纳而实现对各构成部的润滑。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9149号公报
[0005]在上述现有的冲击工具中,在冲击的产生时,锤击件沿着主轴在轴向上滑动。由此,主轴的外周部与锤击件的内周部之间的润滑脂被除去,有可能丧失润滑性。


【发明内容】

[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能够可靠地向锤击件的内周部供给润滑脂,并能够维持适当的润滑性。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主轴,其借助马达而旋转;锤击件,其相对于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锤击件冲击,上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对锤击件的内周部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路。
[0008]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小齿轮,其被马达驱动;主轴,其借助马达而旋转,并具有供小齿轮配置的孔;锤击件,其相对于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锤击件冲击,上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使主轴的孔与锤击件的内周部连通,能够将润滑脂供给至内周部。
[0009]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主轴,其借助马达而旋转;锤击件,其相对于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锤击件冲击,并配置于锤击件的前侧,上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在主轴的前部设置有有底孔,使锤击件的内周部与主轴的有底孔连通,能够将润滑脂供给至内周部。
[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主轴,其借助马达而旋转;锤击件,其相对于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站座,其在旋转方向被锤击件冲击,上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在锤击件设置有孔部,使锤击件的内周部与锤击件的孔部连通,能够将润滑脂供给至内周部。
[001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小齿轮,其被马达驱动;主轴,其借助马达而旋转,并具有供小齿轮配置的有底孔;锤击件,其相对于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锤击件冲击,并具有与主轴嵌合的嵌合部,上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使主轴的有底孔与砧座的嵌合部连通,润滑脂能够在有底孔与嵌合部之间移动。
[0012]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地对锤击件的内周部供给润滑脂,能够维持适当的润滑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冲击起子机的局部纵剖视图。
[0014]图2是A-A线剖视图。
[0015]图3是B-B线剖视图。
[0016]图4是主轴的俯视图。
[0017]图5是示出润滑脂供给路的变更例的说明图。
[0018]图6是示出润滑脂供给路的变更例的说明图。
[0019]图7是示出润滑脂供给路的变更例的说明图。
[0020]图8是示出润滑脂供给路的变更例的说明图。
[0021]图9是示出润滑脂供给路的变更例的说明图。
[0022]图10是示出润滑脂供给路的变更例的说明图。
[0023]图11是示出垫圈的保持构造的变更例的说明图,其中,图1l(A)示出前端部分的纵向截面,图11 (B)示出C-C线截面。
[0024]图12是示出垫圈的保持构造的变更例的说明图,其中,图12(A)示出前端部分的纵向截面,图12⑶示出D-D线截面。
[0025]图13是示出正反切换杆的引导构造的变更例的局部纵剖视图。
[0026]图14是E-E线剖视图。
[0027]附图标记的说明:
[0028]1...冲击起子机;2...主体部;3...手柄部;6...马达;7...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8...主轴;9...冲击机构;10...砧座;11...主体壳体;13...定子;14...转子;19...旋转轴;35...小齿轮;39...锤击件壳体;40...前筒部;42...正反切换杆;51...有底孔;
62...锤击件;63...螺旋弹簧;73...保持部;74...垫圈;76...前侧有底孔;80、83...润滑脂供给路;81...凹槽;82...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0]图1是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的冲击起子机的局部纵剖视图,图2是A-A剖视图,图3是B-B剖视图,该冲击起子机I具有:将前后方向(将图1中的右侧作为前方。)作为中心轴方向的主体部2 ;以及从该主体部2向下方突出的手柄部3,在设置于手柄部3的下端的未图示的安装部,装配有作为电源的电池组。在手柄部3的上部收纳有使触发器5朝前方突出的开关4。
[0031]在主体部2,自后方起按照马达6、行星齿轮减速机构7、主轴8以及冲击机构9的顺序对这些部件进行收纳,砧座10从主体部2的前端朝前方突出。主体部2具有主体壳体11,利用多个螺钉12、12 --对图3所示的左右一对对半分割壳体IlaUlb进行组装而形成该主体壳体11,马达6收纳于该主体壳体11的后部。此外,在各对半分割壳体IlaUlb分别一体地形成有将手柄部3左右分割而成的手柄壳体3a、3b,利用多个螺钉12、12..对左右一对手柄壳体3a、3b进行组装而形成手柄部3。
[0032]马达6是具有定子13与转子14的内转子型的无刷马达。首先,定子13具有:定子铁芯15 ;在定子铁芯15的前后设置的前侧绝缘部件16及后侧绝缘部件17 ;以及经由前侧绝缘部件16及后侧绝缘部件17而卷绕于定子铁芯15的多个线圈18、18..。另外,转子14具有:位于轴心的旋转轴19 ;在旋转轴19的周围配置的筒状的转子铁芯20 ;配置于转子铁芯20的外侧、以筒状而沿周向交替地改变极性的永久磁铁21 ;以及在上述部件的前侧呈放射状地配置的多个传感器用永久磁铁22、22..。在前侧绝缘部件16的前端,利用螺钉24对传感器电路基板23进行固定,上述传感器电路基板23搭载有检测转子14的传感器用永久磁铁22的位置并输出旋转检测信号的3个旋转检测元件(未图示)。线圈18的终端以贯通状态与该传感器电路基板23电连接。此外,进行线圈18的切换(switching)的开关元件搭载于在电池组的安装部的内部设置的未图示的控制基板。
[0033]利用在主体壳体11的内表面突出设置的肋25,与主体部2同轴地对定子13进行保持。在主体壳体11的后表面,从后方利用未图示的螺钉而安装有盖状的后壳体26,保持于该后壳体26的轴承27对旋转轴19的后端进行轴支承。28是在轴承27的前方经由金属制的插入衬套29而安装于旋转轴19的马达冷却用的离心风扇,此处,中央部成为向前方呈研钵状鼓出的鼓出部30,轴承27配置为在紧随鼓出部30其后的后侧与离心风扇28部分重叠。在后壳体26的侧面形成有位于离心风扇28的径向外侧的排气口 31、31.?,在主体壳体11的侧面且在传感器电路基板23的径向外侧形成有未图示的吸气口。
[0034]另一方面,旋转轴19的前端在马达6的前方将保持于主体壳体11的轴承保持器32贯通并朝前方突出,且被保持于轴承保持器32的后部的轴承33轴支承。34是在转子铁芯15与轴承33之间外装于旋转轴19的套筒,35是安装于旋转轴19的前端的小齿轮。
[0035]轴承保持器32呈在中央形成有缩窄部的金属制的圆盘状,设置于主体壳体11的内表面的肋36嵌合于缩窄部,由此以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将轴承保持器32保持于主体壳体11。在轴承保持器32的前后表面分别形成有散热用的凹部37、37。
[0036]另外,在轴承保持器32的前表面周缘,朝前方突出设置有环壁38,该环壁38在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部,对主轴8以及冲击机构9进行收纳的锤击件壳体39的内螺纹部与该环壁38结合。
[0037]锤击件壳体39是前半部呈尖头状、且形成有前筒部40的金属制的筒状体,使形成于后端内周的内螺纹部与环壁38的外螺纹部螺合,由此利用成为盖的轴承保持器32件锤击件壳体39的后部封闭。在锤击件壳体39的下表面形成有突起41,在组装状态下,突出设置于左右的对半分割壳体IlaUlb的内表面的未图示的按压肋分别与突起41的侧面抵接。另外,在锤击件壳体40的左右的侧面形成有未图示的凸条,该凸条嵌合于在对半分割壳体IlaUlb的内表面形成的未图示的凹槽。通过该突起41与按压肋、以及凸条与凹槽的卡合,对锤击件壳体39的旋转进行限制。
[0038]在锤击件壳体39与开关4之间,以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设置有马达6的正反切换杆42,在其前方朝斜上方安装有对砧座10的前方进行照射的LED43。在正反切换杆42的前表面中央形成有与在开关4的上表面设置的切换杆4a卡合的卡合突起44。使突出设置于对半分割壳体Ila的按压片45位于该卡合突起44的上侧,由此使得卡合突起44的上表面与按压片45的下端以接触的状态滑动,对卡合突起44的左右的滑动进行引导。另外,正反切换杆42的中央部在上表面形成有切口部46而成为薄壁。此外,在对半分割壳体11a、Ilb分别形成有引导部11c,正反切换杆42的除切口部46以外的左右的上表面42a在该引导部Ilc滑动。
[0039]进而,在主体壳体11的前方设置有从锤击件壳体39的前部覆盖至前筒部的盖47,在盖47的前端外周部装配有橡胶制的缓冲器48。
[0040]而且,在轴承保持器32的前部对轴承49进行保持,利用轴承49对主轴8的后端进行轴支承。如图4所示,该主轴8在后部具有中空且呈圆盘状的承载部50,并使旋转轴19的前端以及小齿轮35从后表面朝形成于轴心的有底孔51 (也可以是贯通孔)内突出。
[0041]行星齿轮减速机构7包括:具有内齿的内齿轮52 ;以及具有与内齿轮52啮合的外齿的3个行星齿轮53、53..。内齿轮52具有:在轴承保持器32的环壁38的内侧同轴地收纳的齿轮部54 ;以及相对于该齿轮部54的前部外周侧连续设置、且直径大于齿轮部54的直径的前部55,如图3所示,在前部55沿周向等间隔地朝前突出设置有4个凸部56、56..。上述各凸部56分别在锤击件壳体39的内周面与形成于内螺纹部的前方的4个凹部57、57.?卡合,由此对内齿轮52进行止转。前部55的后表面与环壁38抵接,且凸部56的前表面与在凹部57的前侧形成的阶梯部58抵接,由此对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0042]59是夹设于齿轮部54的后端与轴承保持器32的前表面之间的橡胶制的O型环,利用该O型环59将内齿轮52与轴承保持器32之间密封,并且使从内齿轮52朝向轴承保持器32的冲击缓和。
[0043]利用销60而在主轴8的承载部50内将行星齿轮53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该行星齿轮53与旋转轴19的小齿轮35啮合。在销60的外侧且在承载部50的前部外周形成有环状的立起部61。
[0044]冲击机构9包括:外装于主轴8的锤击件62 ;以及对该锤击件62朝前方施力的螺旋弹簧63。首先,锤击件62在前表面具有一对未图不的爪,并经由滚珠66、66而与主轴8结合,上述滚珠66、66与形成于内表面的外侧凸轮槽64、64以及形成于主轴8的表面的内侧凸轮槽65、65嵌合。另外,在锤击件62的后表面形成有环状的槽67,螺旋弹簧63的前端插入到此处。在槽67的底部对多个滚珠68、68.?以及垫圈69进行收纳、且对螺旋弹簧63的前端进行支承。另外,在槽67的后端外侧形成有随着趋向后方而直径扩大的锥部70。另一方面,螺旋弹簧63的后端在立起部61的内侧与承载部50的前表面抵接。
[0045]砧座10被保持于锤击件壳体39的前筒部40的轴承(此处为滚针轴承)71轴支承,并在后端形成有在旋转方向上与锤击件62的爪卡合的一对臂72、72。如图2所示,在臂72的前方、且在前筒部40的后表面内周侧,突出设置有环状的保持部73,对臂72进行支承的树脂制的垫圈74与该保持部73的外侧嵌合。这样,由于在轴承71的后端部的径向外侧配置有垫圈74,所以变得紧凑。特别地,由于使用滚针轴承,所以可以减少用于对砧座10的轴心进行调心的保持宽度。
[0046]另外,在站座10的后表面轴心形成有作为嵌合部的嵌合孔75,主轴8的前端同轴地插入到此处。在主轴8的前端轴心也形成有前侧有底孔76。另一方面,在砧座10的前表面轴心形成有收纳未图示的刀头的插入孔77,在砧座10的前端设置有防止插入到插入孔77的刀头脱落、且由滚珠78以及套筒79等构成的卡盘机构。
[0047]而且,在主轴8、且在内侧凸轮槽65的后方,如图4所示,形成有与有底孔51连通、且在主轴8的外周部开口的一对润滑脂供给路80、80。该润滑脂供给路80形成为与有底孔51正交的形状,在图1所示的锤击件62的前进位置,锤击件62的内周部与主轴8的外周部侧的开口重叠。另一方面,在锤击件62的内周部,沿周向形成有在冲击产生时的锤击件62的后退位置位于润滑脂供给路80的外侧的凹槽81。由此,与锤击件62的前后移动无关,润滑脂供给路80的开口始终位于锤击件62的内周部。
[0048]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冲击起子机I中,若对触发器5进行按压而将开关4接通,则对马达6供电而使旋转轴19旋转。即,控制基板的微型计算机获得从传感器电路基板23的旋转检测元件输出的表示转子14的传感器用永久磁铁22的位置的旋转检测信号而获知转子14的旋转状态,与获知的旋转状态相应地控制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使电流依次在定子13的各线圈18流动,由此使转子14旋转。
[0049]于是,与小齿轮35啮合的行星齿轮53在内齿轮52内进行公转运动,并经由承载部50而使主轴8减速旋转。由此,锤击件62也进行旋转并经由与爪卡合的臂72而使砧座10旋转,能够进行基于刀头的螺钉紧固。若砧座10的扭矩随着螺钉紧固的进行而升高,则锤击件62 —边使滚珠66沿着主轴8的内侧凸轮槽65转动、一边克服螺旋弹簧63的作用力而后退,若爪与臂72分离,贝U通过螺旋弹簧63的施力与内侧凸轮槽65的引导,锤击件62一边前进一边旋转,使爪再次与臂72卡合,对砧座10产生旋转冲击力(冲击)。通过反复进行上述动作而能够实现进一步的紧固。
[0050]而且,此处,为了使收纳于锤击件壳体39内的润滑脂对小齿轮35与内齿轮52进行润滑,还将该润滑脂配置于主轴8的有底孔51内。由此,在产生冲击时,当锤击件62沿主轴8前进后退时,即使主轴8的外周部的润滑脂被除去,新的润滑脂也会从有底孔51经由润滑脂供给路80、80而供给至锤击件62的内周部。特别地,利用锤击件62的凹槽81而使润滑脂容易存积于锤击件62的内周部。因此,即使在冲击产生时也维持对锤击件62的内周部的润滑。
[0051]这样,根据上述方式的冲击起子机1,通过设置用于向锤击件62的内周部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路80,能够可靠地向锤击件62的内周部供给润滑脂,能够维持适当的润滑性。
[0052]此外,在上述方式中,使润滑脂供给路80形成为与主轴8的轴线正交的形状,但是,如图5所示,也能够使润滑脂供给路80、80形成为相对于主轴8的轴线倾斜。在该情况下,通过主轴8的旋转而向锤击件62的内周部一点一点地供给润滑脂。另外,如图6所示,也可以以在锤击件62的前进位置使润滑脂供给路80的开口与锤击件62侧的凹槽81重叠的方式,将其设置于比图5中的位置靠前方的位置。这样,容易在凹槽81积存润滑脂。
[0053]另外,润滑脂供给路80的开口未必一定要限定于始终与锤击件62的内周部重叠的构造,如图7所示,也可以将润滑脂供给路80设置于比图1中的位置靠后方的位置,使得开口在锤击件62的前进位置与锤击件62的内周部不重叠,而是使开口在双点划线所示的锤击件62的后退位置与该内周部重叠。
[0054]进而,并不限定于从主轴8的有底孔51侧设置润滑脂供给路80,如图8所示,也可以使主轴8的前侧有底孔76朝后方延伸,使开口从此处到达锤击件62的内周部的润滑脂供给路80形成为倾斜状。这样,将砧座10与主轴8的润滑用的润滑脂供给至锤击件62内周部。
[0055]除此之外,如图9所示,也能够形成与有底孔51以及前侧有底孔76连通、并将主轴8的轴心贯通的贯通孔82,并从该贯通孔82呈正交状地设置润滑脂供给路80。在该情况下,从主轴8的前侧与后侧的双方供给润滑脂,实现主轴8的轻型化。其中,由于借助贯通孔82而到达砧座10的嵌合孔75的润滑脂绕主轴8的前端而到达锤击件62的内周部,所以还能够省略主轴8的润滑脂供给路80。
[0056]而且,并不限定于在主轴8侧形成润滑脂供给路的构造,如图10所示,还能够考虑在锤击件62侧呈正交状地形成将锤击件62的槽67与内周部连通的润滑脂供给路83。
[0057]此外,在上述各方式中,润滑脂供给路并不限定为一对,可以在3处以上位置设置,反之,也可以仅在一处位置设置。另外,也可以不设置锤击件62的凹槽81。
[0058]另一方面,对于支承砧座10的臂72的垫圈74的保持而言,并不限定于在前筒部40的后端内周突出设置保持部73的构造,如图11所示,也能够在前筒部40的后端外侧形成阶梯部84,并使垫圈74的外表面与该阶梯部84的内侧嵌合,由此进行保持。
[0059]另外,并不限定于这种利用保持部、阶梯部的构造,如图12所示,也能够将轴承71加长或向后方错开而使轴承71的后端比银击件壳体39的如筒部40的后端面朝后方突出,并使垫圈74与该轴承71嵌合而实现定位。在该情况下,能够使锤击件壳体39的形状比图1、图11的情况简化,维持能够使砧座10高精度地旋转的构造,且能够实现轴长的缩短化。
[0060]而且,如图13、14所示,对于正反切换杆42的引导构造而言,也能够在正反切换杆42的后表面中央突出设置突起85,并使该突起85以与从对半分割壳体Ila—体地突出设置的引导片86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滑动,由此实现引导构造。此处,突起85与设置于引导片86的下表面的凹部86a嵌合,凹部86a内的右壁86b与左壁86c成为正反切换杆42的左右限位器。
[0061]这样,在上表面中央形成切口部46而提高变得紧凑的正反切换杆42的左右的滑动性。
[0062]另外,对于正反切换杆42而言,即使在左右方向上与锤击件壳体39的下表面重叠也不会产生障碍。
[0063]根据上述构造,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作为发明。
[0064](I)在垫圈的内周侧配置滚针轴承的结构。
[0065](2)利用壳体在前部以及/或者后部对正反切换杆进行引导的结构。
[0066](3)在锤击件壳体的突起的下方设置正反切换杆的引导部的结构。
[0067](4)对正反切换杆的卡合突起进行引导的结构。
[0068]另外,作为电动工具,并不限定于冲击起子机,只要是具备基于锤击件的冲击机构的装置即可,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冲击扳手等其他的冲击工具。另外,上述(2)、(4)的发明也能够适用于螺丝刀钻(driver drill)等电动工具。
【权利要求】
1.一种冲击工具,具备: 马达; 主轴,其借助所述马达而旋转; 锤击件,其相对于所述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所述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 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所述锤击件冲击, 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 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锤击件的所述内周部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路。
2.—种冲击工具,具备: 马达; 小齿轮,其被所述马达驱动; 主轴,其借助所述马达而旋转,并具有供所述小齿轮配置的孔; 锤击件,其相对于所述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所述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 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所述锤击件冲击, 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 使所述主轴的所述孔与所述锤击件的所述内周部连通,能够将润滑脂供给至所述内周部。
3.—种冲击工具,具备: 马达; 主轴,其借助所述马达而旋转; 锤击件,其相对于所述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所述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 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所述锤击件冲击,并配置于所述锤击件的前侧, 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轴的前部设置有有底孔, 使所述锤击件的所述内周部与所述主轴的所述有底孔连通,能够将润滑脂供给至所述内周部。
4.一种冲击工具,具备: 马达; 主轴,其借助所述马达而旋转; 锤击件,其相对于所述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所述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 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所述锤击件冲击, 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锤击件设置有孔部, 使所述锤击件的内周部与所述锤击件的所述孔部连通,能够将润滑脂供给至所述内周部。
5.—种冲击工具,具备: 马达; 小齿轮,其被所述马达驱动; 主轴,其借助所述马达而旋转,并具有供所述小齿轮配置的有底孔; 锤击件,其相对于所述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所述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 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所述锤击件冲击,并具有与所述主轴嵌合的嵌合部, 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 使所述主轴的所述有底孔与所述砧座的所述嵌合部连通,润滑脂能够在所述有底孔与所述嵌合部之间移动。
【文档编号】B25D11/04GK104339324SQ201410387996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8日
【发明者】熊谷龙之助, 平林德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