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子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4378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起子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一种起子头,尤指一种可减少体积、节省空间以及具方便携带的功效。



背景技术:

现有起子头皆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主要为一起子头本体1,该起子头本体1具有一驱动端101与一组接端102,并有一颈部103成型延伸于驱动端101与组接端102之间,其中该驱动端101供旋动螺丝工具2的使用,而其所配合的螺丝工具2可以为不同大小尺寸的规格,且因应螺丝工具2头部201的槽孔202有:一字、十字、米字、梅花以及六角..等不同形状的种类;而其组接端102供插设组入于一般的手动操作工具握柄的接杆套筒3(即所谓待接工具,本案以接杆套筒为例说明)内后,而供驱动起子头本体1的驱动端101,进而达到锁固的功效(当然也可以插设组入于电动操作的工具握柄的插槽内,由于此皆为现有起子头的相关应用及技术结构,因此在文后的现有或本发明案中皆不再赘述)。

再如图2所示,以上现有起子头本体1皆是利用其组接端102插设组入于工具握柄的接杆套筒3内,然由于接杆套筒3为具有等对边距离的六角孔301(大都以6.35mm为尺寸),所以现有的起子头本体1不论其驱动端101的规格大小或种类为何,该起子头的本体1的组接端102一定须配合接杆套筒3(即待接工具)的″既定″六角孔301形状与尺寸,这便衍生相关的问题及弊端的产生,且不可避免:

1:起子头本体1的组接端102″仅能完全″被动地配合接杆套筒3的六角孔形状与尺寸,因此不管驱动端101的规格、尺寸种类再小,或是颈部103如何缩减尺寸,组接端102仍为一完整的六角柱实体结构,做为组套式贩卖的包装时,为配合起子头本体1的组接端102的所需储放空间来设计,不仅徒增起子头组套累积的重量体积,且同时在包装上耗费相当多的材料与成本,尤其在现今衍生工具种类繁多的情况下,不只是在配 合工具工作的工作场所,或是个人随身外出携带而无法承受过多的重量空间考虑下,而一再造成实际情况诸多的不便。

2:但同样的,无论哪种衍生设计,最终必须搭配目前既有的接杆套筒3的起子头本体1的组接端102的规格配合下,寻求实务上的使用以及功能强化和多样性的诉求。

3:再如图3及图4所示,为解决上述的缺失,另有人将起子头本体1的轴心部位形成一挖除空间104,以节省起子头本体1的重量;但此种结构纵或经实验证明可承受住外加的扭力驱动,仅针对起子头本体1进行减重,其所占体积仍维持不变,更遑论此种挖除空间104在加工时的难度与成本,因此可说是顾此失彼的结构。

另外,为使起子头本体1在使用上能更加多样化、便利化及增加其实用性,相关的工具盒4、5便发展出来(如图5及图6所示)的结构,说明白该些工具盒4、5都是利用其另设的容置空间401、501用来容置不同且更多的起子头本体1,其虽然增加了多样性及方便性,却还是无法脱离传统的束缚及另造成了一些缺失,诸如:

1:不管是图5所形成的单一容置空间401或图6、图7所设计成的数个起子头本体1容置空间501,其仍然免除不了储存数量如果越大,累积的重量体积就会更重更大,往往也只是造成使用者须要携带具有更多起子头本体1的更大工具盒而巳,尤其是外出携带,或是需常移动至各种位置使用的工作场所环境考虑下,如果基本上单一的起子头本体1体积不变、重量不变的话,那问题也是不变。

2:再者,连如图8所标榜的容置起子头本体的手工具6亦是于其手工具6的内部空间601成型容置部位602以供容置起子头本体1而可方便携带拿取,可惜同样不能改善储放的整体起子头所占体积至于手柄整体累积重量体积的问题,使得使用者携带手工具6无法有效递减重量与体积,缺失无法得以改善。

之后,大多发明人朝向多样衍生性的变化以及上色做产品开发,因而另外开发出如图9及图10的起子头本体7、8,其主要是于其上分别形成辨识部位701、801,此种方式起到一定程度上刺激市场购买欲的吸引力,透过增加外在的表现来做为差异化产品的贩卖号召,不过:

1:其仍不能解决本文至今所欲解决传统起子头本体的重量、体积问题,因此传统起子头本体所产生的重量重,体积大的弊端仍然存在。

2:虽然增加了辨识部位701、801,但不管是利用色带成型、彩色电着、塑料色环包覆射出或是多色收缩膜成形的方式,其在在都增加了相当的成本,因此在实际市场上的推广与拓展仍是有限,无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3:再者,如图9的起子头本体7要成型此辨识部位701,也必须预留一环凹部(图中未标示),因此徒增加工的困难度。

4:不管是图9或图10的起子头本体7、8,都必须在这么狭小的平面(六角面的其中一面)成型辨识部位701、801,其都只是增加加工难度而已,对真正起子头本体的问题一样没有解决,为此;

本发明人基于上述缺失,积极努力开发、研究改良,推出一创新结构的「起子头」,可以缩减起子头的体积与重量,提供节省储放的空间以及具方便携带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起子头,其可以有效缩减起子头的整体体积与重量,提供节省储放空间、以及方便携带的功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起子头,具有一驱动端与一组接端,该驱动端供旋动螺丝使用,该组接端用以插入于具有六角孔的接杆套筒内,该组接端具一第一主面与一第二主面,第一主面与第二主面的二端设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第一抵持部由具预定角度呈倾斜并相交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构成,第二抵持部由具预定角度呈倾斜并相交的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构成,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斜面的宽度小于等于接杆套筒其六角孔任一边面的三分之二。

前述的起子头,其中第一、第二抵持部分别与接杆套筒其六角孔相对应的任二内角相抵持接触。

一种起子头,该起子头具有一驱动端与一组接端,该驱动端供旋动螺丝使用,该组接端用以插入具有六角孔的接杆套筒内,该组接端具一 第一主面与一第二主面,该第一主面与第二主面的二端设有第一抵持部与第二抵持部,第一、第二抵持部设为平面状,且其宽度小于等于接杆套筒其六角孔任一边面的宽度。

前述的起子头,其中第一、第二抵持部与接杆套筒其六角孔相对应的任二边面相接触抵持。

前述的起子头,其中于该第一抵持部的二侧另设有呈倾斜预定角度的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于该第二抵持部的二侧另设有呈倾斜预定角度的第五平面与第六平面,其中该第三、第四平面以及该第五、第六平面的宽度皆小于等于接杆套筒其六角孔的任一边面的二分之一。

前述的起子头,其中该第一、二抵持部与接杆套筒其六角孔相对应的任二边面相接触,而该第三、第四平面则与于该第一抵持部接触的边面相邻的其它二边面接触,该第五、六平面则与于该第二抵持部接触的边面相邻的其它二边面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可以有效缩减起子头的整体体积与重量,提供节省储放空间、以及方便携带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起子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起子头与接杆套筒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另一种现有起子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起子头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起子头本体插设入一种工具容置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起子头本体插设入另一种工具容置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工具容置部的实施例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现有起子头本体插设入另一种工具容置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现有起子头本体的具辨识功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现有起子头本体的另一种具辨识功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起子头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起子头插设组入接杆套筒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起子头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起子头插设组入接杆套筒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起子头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起子头插设组入接杆套筒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起子头收纳排放所需空间与现有起子头收纳排放所占空间的比较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起子头本体 101驱动端

102组接端 103颈部

104挖除空间 2螺丝工具

201头部 202槽孔

3接杆套筒 301六角孔

4、5工具盒401、501容置空间

6手工具 601内部空间

602容置部位 7、8起子头本体

701、801辨识部位

20起子头 21驱动端

22组接端 23第一主面

24第二主面 25第一抵持部

251第一斜面 252第二斜面

26第二抵持部 261第三斜面

262第四斜面

30起子头 31驱动端

32组接端 33第一主面

34第二主面 35第一抵持部

36第二抵持部

40起子头 41驱动端

42组接端 43第一主面

44第二主面 45第一抵持部

46第二抵持部 47第三平面

48第四平面 49第五平面

50第六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起子头20具有一驱动端21与一组接端22,请参阅图11与图12所示,该驱动端21为供旋动螺丝(图未示出)时使用,配合螺丝的大小可以有各种尺寸规格,并因应螺丝头部的槽孔有:一字、十字、米字以及六角等不同形状,该组接端22供插入于接杆套筒3其六角孔301内,于受工具握柄施力带动时,进行以驱动端21旋动螺丝的动作,而,接杆套筒3六角孔301具有六个边面301a~f,此部分结构与作动原理属现有技艺,且非本发明的主要特征与技术内容,在此不多加赘述;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该组接端22概呈扁平状,由具预定长度的第一主面23、第二主面24为主,于该第一主面23与该第二主面24的二端设有第一抵持部25与第二抵持部26,该第一、第二抵持部25、26各由呈倾斜并相交的第一、第二斜面251、252以及第三、第四斜面261、262构成,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斜面251、252、261、262的宽度小于等于接杆套筒3其六角孔301任一边面301a~f的三分之二;

以上所述本发明起子头20,将组接端22设呈扁平状具有第一、第二抵持部25、26的结构,以其组接端22插入于接杆套筒3的六角孔301时,第一、第二抵持部25、26可以与六角孔301相对应的任二内角相抵紧,亦即由该第一抵持部25呈倾斜相交的第一、第二斜面251、252分别与六角孔301的边面301a、301b相抵持接触,该第二抵持部26呈倾斜相交的第三、第四斜面261、262与六角孔301的边面301d、301e相抵持接触;

本发明起子头20具有以下的特点:

(1)本发明起子头20的组接端22仍可以利用其第一、第二抵持部25、26扣顶在待接工具3的六角孔301的对应面301a、301b与301d、301e上,也就是说其可以同样地配合传统的六角孔301,无须改变既有的传统待接工具-接杆套筒3;

(2)本发明起子头20的组接端22,使组接端22呈扁平状,为接杆套筒3六角孔301的三分之二大小,亦即该组接端22相对于现有起子头1呈六角柱状的组接端102,本发明起子头20缩减了三分之一的体积与重量,重量减轻、好携带而具有便利性与实用性;

(3)本发明的起子头20无须以轴心部位成型挖除空间,形成中空的结构,因此结构上相对地稳固;

(4)本发明的起子头20搭配其它传统的工具盒放置时,纵不能减少使用的体积,但仍能减少相当多的重量;

(5)如图17所示,若日后的工具盒改为相对本发明起子头20组接端22的对应形状时,在相同数量的起子头20放置时达到节省容置空间、轻巧及方便携带的功效。

请参阅图13与图14所示,是本发明起子头30第二较佳实施例,本发明起子头30具有一驱动端31与一组接端32,该驱动端31供旋动螺丝时使用,该组接端32呈扁平状具一第一主面33、一第二主面34,该第一与第二主面33、34的二端设第一抵持部35与一第二抵持部36,该第一与第二抵持部35、36呈平面状且其宽度小于等于接杆套筒3其六角孔301任一边面301a~f的宽度;

使用时,将组接端32插入于接杆套筒3六角孔301内,其第一、第二抵持部35、36与六角孔301相对应的二边面301c、301f相接触抵紧,当接杆套筒3接受工具握柄的施力,可以传动本发明起子头30驱动端31进行旋动螺丝的动作,因为本发明起子头30设呈扁平状的组接端32,可以缩减体积与重量,并同样地,可使收纳起子头的工具盒缩减体积与减轻重量,提供轻巧好携带的功效。

请参阅图15与图16所示,本发明起子头40第三较佳实施例,本发明起子头40具有一驱动端41与一组接端42,该组接端42呈扁平状具有第一主面43、第二主面44,该第一与第二主面43、44的二端设第一抵持部45与一第二抵持部46,该第一与第二抵持部45、46呈平面状且宽度等于接杆套筒3其六角孔301的任一边面301a~f的宽度,更进一步地于该第一抵持部45的二侧另设有呈倾斜预定角度的第三平面47与第四平面48,于该第二抵持部46的二侧另设有呈倾斜预定角度的第五平面49与第六平面50,其中该第三、第四、第五与第六平面47、48、49、50的宽度小于等于接杆套筒3其六角孔301任一边面301a~f的二分之一;

使用时,将组接端42插入于接杆套筒3六角孔301内,其第一、第二抵持部45、46与六角孔301相对应的二边面301c、301f相接触抵紧,该第 三、第四平面47、48则与于该第一抵持部45接触的边面301c相邻的其它二边面301d、301b接触,该第五、六平面49、50则与该第二抵持部46接触的边面301f相邻的其它二边面301e、301a相接触抵持,当接杆套筒3接受工具握柄的施力,可以传动本发明起子头40驱动端41进行旋动螺丝的动作,因为本发明起子头40的组接端42缩减了体积与重量,并同样可使收纳起子头的工具盒缩减体积与重量,更方便于携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发明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