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环附装工具和轴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40256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卡环附装工具和轴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环附装工具和轴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11-28680的卡环附装工具被构造成在利用一只手使送料装置(magazine)滑动时在利用另一只手保持抓握部的同时将卡环馈送至凹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允许利用一只手将卡环附装至轴构件的工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卡环附装工具,该卡环附装工具包括:具有凹口的保持部,卡环被保持在该凹口中;本体,该本体支撑所述保持部,使得所述保持部能在一个方向上移动;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由所述本体支撑并且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能利用保持所述本体的手的手指进行操作,所述连杆机构被构造成在所述操作部被操作时使所述保持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保持在所述凹口中的所述卡环准备好被附装至轴构件,所述连杆机构进一步包括施力部,该施力部向所述保持部施加外力,使得所述保持部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以及馈送部,该馈送部由所述本体支撑并且在所述保持部被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将所述卡环馈送到所述凹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轴制造方法,其中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卡环附装工具来制造包括轴构件和附装至该轴构件的卡环的轴,该方法包括:通过操作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操作部以使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保持部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来将所述卡环从所述馈送部馈送到所述凹口;当操作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操作部时使用的力被从所述操作部移除时,利用从所述施力部施加的外力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保持部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以及将保持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凹口中的所述卡环附装至所述轴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卡环附装工具允许利用一只手将卡环附装至轴构件。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卡环附装工具使得附装工具比没有设置施力部的情况下更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轴制造方法允许比在不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卡环附装工具的情况下更容易地制造轴。

附图说明

将基于如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前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又一个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又一个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另一个前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另一个放大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又一个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又一个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又一个放大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又一个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又一个立体图;

图16A、图16B、图16C和图16D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中包括的保持部的顶端的前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中包括的保持部的顶端和其它相关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立体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侧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22A和图22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顶端的立体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剖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立体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侧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28A和图28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顶端的立体图;以及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8,现在将顺序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和轴制造方法。在每幅图中,箭头H代表上下方向(例如,竖直方向),箭头W代表工具的横向方向(例如,水平方向),而箭头T代表工具的前后方向(例如,另一个水平方向)。

卡环附装工具

参照图11、图14和图15,卡环附装工具10(下文称为“附装工具10”)是在通过将卡环100附装至轴构件120的凹槽120A来制造轴140时使用的工具。卡环100是所谓的E环(由日本工业标准JIS B2805规定)。如图17所示,卡环100具有弧形外周边缘100A和弧形内周边缘100B,其中三个突起102从内周边缘100B向卡环100内部突出。

参照图1、图2和图18,附装工具10包括:本体12;保持部14,该保持部14具有凹口42,卡环100被保持在该凹口42中;移动保持部14的连杆机构16;将卡环100馈送到凹口42的馈送部18;以及罩盖44。馈送到保持部14的凹口42的卡环100的一部分被保持在保持部14和罩盖44之间。

本体

本体12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横截面形状。参照图18,本体12的面向横向方向上的第一侧的侧面12A具有凹槽30,该凹槽30具有敞开的下端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本体12的面向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前面12B具有设置在其上部中并朝向后侧凹入的凹部32。

参照图2,板20被附装至本体12的面向横向方向上的第二侧的侧面12C。板20在其近端部附装至凹部32下面的位置。板20从本体12向前突出。板20设置有止动件22,该止动件22使第三连杆58停止旋转,这将在稍后进行描述。

本体12设置有在纵向(上下方向)上覆盖其中央部分的抓手24。工人通过利用手P保持抓手24来使用附装工具10。换言之,工人通过抓手24保持本体12。

保持部

参照图1和图18,保持部14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可在本体12的凹槽30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保持部14包括基部38和顶部40。基部38装配在凹槽30内。顶部40与基部38连续并从基部38的下端延伸。

顶部4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将顶部40分裂开的狭缝40A。狭缝40A在下端敞开并且与设置在狭缝40A的上侧的长圆孔40B连续。长圆孔40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参照图17,顶部40在其下端具有凹口42,卡环100被保持在该凹口42中。位于顶部40处的凹口42当在横向方向上看时具有弧形。凹口42在面向横向方向上的第一侧(即,面向罩盖44)的侧面40C中具有凹部。该凹部的深度与卡环100的厚度相同。在如图16A所示卡环100位于凹口42中的状态下,凹口42具有弧形边缘,卡环100的其中两个突起102突出超过该弧形边缘。当卡环100位于凹口42的凹部中时,凹口42在前后方向上夹紧卡环100,从而防止卡环100脱落。

在以上构造中,保持部14可在馈送部18将卡环100馈送至凹口42的第一位置(参见图8和图10)与保持在凹口42中的卡环100准备好被附装至轴构件120的第二位置(参见图3和图13)之间移动。

连杆机构

参照图1、图2和图18,连杆机构16包括第一连杆50和第二连杆54。第一连杆50的第一端由本体12可旋转地支撑。第二连杆54的第一端由第一连杆50的第二端可旋转地支撑。第二连杆54的第二端由保持部14可旋转地支撑。连杆机构16进一步包括第三连杆58。第三连杆58作用在(将旋转力传递至)第一连杆50上,因而使第一连杆50和第二连杆54旋转。

第一连杆

参照图1和图6,第一连杆50面对本体12的侧面12A。第一连杆50的第一端借助于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杆构件60可旋转地支撑在本体12的上端处。第一连杆50基本在其纵向中央处设置有朝向本体12突出的销68。

当销68与凹部32的周壁接触时,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参见图2),这将在稍后进行详细描述。

第二连杆

参照图1和图6,第二连杆54面对本体12的侧面12A。第二连杆54的第一端借助于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杆构件62由第一连杆50的第二端可旋转地支撑。第二连杆54的第二端借助于在横向方向延伸的杆构件64由保持部14的基部38可旋转地支撑。

第三连杆

参见图2和图7,第三连杆58面对本体12的侧面12C,并且在其纵向中心附近的位置处借助于在横向方向延伸的杆构件66由板20的远端可旋转地支撑。

第三连杆58的相对于杆构件66位于第一侧(图2中的左侧)的部分是操作部58A。操作部58A可利用保持本体12的手P的手指F(食指)操作。

第三连杆58的旋转在止动件22处停止。第三连杆58的相对于杆构件66位于第二侧(图2中的右侧)的部分与销68接触。

扭转弹簧

参照图2和图7,作为示例性施力部的扭转弹簧52设置在本体12的侧面12C上。扭转弹簧52向销68施加外力(弹性力),因而将销68按压到凹部32内而使其抵靠凹部32的周壁。

在以上构造中,由扭转弹簧52施加的力通过销68传递至第三连杆58的相对于杆构件66位于第二侧的部分,并且第三连杆58的位于第二侧的该部分与止动件22进行接触。当第三连杆58的位于第二侧的该部分与止动件22进行接触时,第三连杆58在第一方向(图2中表示的方向R1)上的旋转被停止。

当第三连杆58的位于第二侧的该部分如图1至图3所示与止动件22接触时,第二连杆54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同时第一连杆50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且其第一端相对于其第二端位于前侧。在这种状态下,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

当与止动件22接触的第三连杆58在第二方向(图2中表示的方向R2)上旋转时,参照图2和图7,第三连杆58的位于第二侧的部分借助于销68作用在第一连杆50上,由此第一连杆50和第二连杆54旋转。通过第二连杆54的旋转,保持部14向上移动。当保持部14的上端与凹槽30的上端壁接触时,第一连杆50、第二连杆54和第三连杆58停止旋转。

具体地说,当由第三连杆58施加的旋转力借助于销68作用在第一连杆50上时,参照图3和图8,第一连杆50围绕杆构件60在方向R3上(逆时针)旋转,由此杆构件62向上移动。此外,第二连杆54围绕杆构件62在方向R6上(顺时针)旋转,并围绕杆构件64在方向R4上(顺时针)旋转。

因而,保持部14向上移动到第一位置并保持在该第一位置。

罩盖

参照图13和图18,罩盖44利用螺栓70A和螺母70B以覆盖本体12的侧面12A的下端部的方式附装至本体12的下端。

罩盖44在其下端包括支撑部44A,当在横向方向上看时,该支撑部44A的下边缘与位于第二位置的保持部14的下边缘相符。当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撑部44A和保持部14将保持部14的凹口42中的卡环100保持在它们之间。

馈送部

参照图13,馈送部18包括附装至罩盖44的上端的轨道74、以可沿着轨道74移动的方式附装至轨道74的滑块76以及一端附装至滑块76的拉伸弹簧78(下文称为“弹簧78”)。因而,馈送部18借助于罩盖44由本体12支撑。

轨道74在横向方向上延伸。轨道74的纵向端(位于图13中的右侧)面向设置在本体12中的凹槽30。轨道74支撑在横向方向上堆叠的多个卡环100,由此卡环100可沿着轨道74在横向方向上移动。由轨道74支撑的卡环100在横向方向上依次面对位于第一位置的保持部14的凹口42(参见图10)。

滑块76将由轨道74支撑的一叠卡环100压靠在本体12上。

弹簧78在横向方向上延伸,且其一端附装至滑块76,其另一端钩在附装至本体12并横跨凹槽30延伸的杆80上。因而,弹簧78施加借助于滑块76将轨道74上的一叠卡环100推向本体12的弹性力。

功能

现在将通过描述使用附装工具10制造轴的方法(轴制造方法)来描述附装工具10的功能。

参照图1和图2,当附装工具10不操作时,扭转弹簧52保持推动销68,从而使销68被装配在凹部32中并且被压靠在凹部32的周壁上。此外,扭转弹簧52借助于销68推动第三连杆58,使得第三连杆58被压靠在止动件22上。

在以上状态下,如图3所示,第二连杆54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连杆50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且其第一端相对于其第二端位于前侧。此外,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在该状态下,如图4和图5所示,没有卡环100被保持在保持部14的凹口42中。

参照图1和图2,工人首先用保持附装工具10的手P的手指F朝向本体12按压(拉动)第三连杆58的操作部58A,由此第三连杆58围绕杆构件66在图2中表示的方向R2上旋转。

由第三连杆58施加的旋转力借助于销68作用在第一连杆50上,由此第一连杆50和第二连杆54旋转。具体地说,第一连杆50围绕杆构件60在方向R3上旋转。通过第一连杆50的旋转,第二连杆54围绕杆构件62在方向R6上旋转并围绕杆构件64在方向R4上旋转。

结果,保持部14向上移动,并且保持部14的上端与凹槽30的上端壁接触。因而,保持部14的运动被停止,并且第一连杆50、第二连杆54和第三连杆58停止旋转。

在该状态下,保持部14位于第一位置。此外,参照图9和图10,保持部14的凹口42在横向方向上面对由轨道74支撑的一叠卡环100,并且馈送部18利用由弹簧78施加的弹性力将卡环100中的(位于与滑块76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个卡环馈送到凹口42。

随后,工人将已经利用手指F施加至第三连杆58的操作部58A的按压力从操作部58A移除。因而,第一连杆50、第二连杆54和第三连杆58利用扭转弹簧52施加的弹性力而旋转,保持部14向下移动,并且附装工具10再次进入未操作状态,如图11所示。

在该状态下,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保持部14的凹口42如图12和图13所示那样保持上述卡环100。此外,罩盖44的支撑部44A和保持部14在它们之间将卡环100保持在凹口42中。

随后,参照图11,工人将附装工具10拿到位于具有凹槽120A的轴构件120上方的位置并且然后降低附装工具10,由此如图16B所示,突起102中的位于卡环100的两个相应端部处的两个突起与轴构件120的凹槽120A接触。

当工人进一步降低附装工具10时,保持部14也降低。因而,如图16C所示,卡环100弹性地变形,使得位于其两个相应端部处的突起102从彼此移开,并且保持部14的顶部40弹性地变形,使得狭缝40A的宽度增加。

在以上过程中,向上移动保持部14的力作用在保持部14上。参照图3,当向上移动保持部14的力作用在保持部14上时,向上移动第二连杆54的力作用在第二连杆54上。此外,当向上移动第二连杆54的力作用在第二连杆54上时,使第一连杆50围绕杆构件60在方向R5上(顺时针)旋转的力作用在第一连杆50上。然而,由于销68与凹部32的周壁接触,第一连杆50的旋转被停止。因此,即使向上移动保持部14的力作用在保持部14上,保持部14也被阻止向上移动。

接着,如图16D所示,已经沿着凹槽120A向下移动的位于卡环100的两个相应端部处的突起102均在轴构件120的其中位于凹槽120A的底部的轴构件120的直径最大的点上经过。当位于卡环100的两个相应端部处的突起102均在轴构件120的上述点上经过时,顶部40和卡环100均弹性恢复到它们的初始形式,并且卡环100被紧紧地装配在轴构件120的凹槽120A中。工人然后将附装工具100向上移动。因此,获得了轴140(参见图15)。

为了连续地制造多个轴140,重复地执行以上系列步骤。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概要

如上所述,在连杆机构16被构造成使得保持部14利用保持本体12的手P的手指F移动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手指F的移动就可将卡环100附装至轴构件120。也就时说,可以利用一只手将卡环100附装至轴构件120。此外,在馈送部18中设置一叠卡环100,因此可以利用一只手连续地将卡环100附装至多个轴构件120。

此外,由于采用扭转弹簧52,因此当将操作力从第三连杆58的操作部58A移除时,保持部14被移动到第二位置。

此外,在以上轴制造方法中,与不使用附装工具10的情况相比,可更容易地制造轴140。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参照图19至图23,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和轴制造方法。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那些元件相同的元件由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标记中的对应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对这些元件的描述。如下描述将集中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卡环附装工具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210(下文称为“附装工具210”)是在通过从轴的横向侧将卡环100附装至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轴构件的凹槽来制造轴时使用的工具。

参照图19,附装工具210包括:本体12;具有凹口42的保持部14,卡环100保持在该凹口42中;移动保持部14的连杆机构216;将卡环100馈送至凹口42的馈送部18;以及罩盖44。馈送至保持部14的凹口42的卡环100的一部分被保持在保持部14和罩盖44之间。

本体和保持部

本体1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在上侧敞开的凹槽30。保持部14包括基部38和顶部40。基部38装配在凹槽30中。顶部40与基部38连续并从基部38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一端(图19中的左端)延伸。顶部40具有凹口42。

本体12设置有覆盖其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二端(图19中的右端)的抓手224。工人通过用手P保持抓手224来使用附装工具210。换言之,工人通过抓手224来保持本体12。

在上述构造中,保持部14可在第一馈送部18将卡环100馈送至凹槽42的第一位置(参见图21)和保持在凹口42中的卡环100准备好被附装至轴构件(未示出)的第二位置(参见图19和图20)之间移动。

罩盖和馈送部

罩盖44从上侧覆盖本体12的位于前后方向的第一端(图19至图21中的左端)的部分。馈送部18设置在本体12的上侧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连杆机构

参照图19至图21,连杆机构216包括第一连杆250,第一连杆250的第一端由本体12可旋转地支撑。连杆机构216进一步包括支撑构件230和第二连杆254。支撑构件230固定至保持部14。第二连杆254的第一端由第一连杆250的第二端可旋转地支撑。第二连杆254的第二端由支撑构件230可旋转地支撑。

第一连杆

第一连杆250设置在本体12在横向方向上的第一侧(图19至图21中的近侧)。第一连杆250的第一端借助于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杆构件260由本体12可旋转地支撑。杆构件260穿过设置在抓手224中的通孔,且其近端固定至本体12。

第一连杆250包括设置在其第二端并朝向本体12突出的肋250A。第一连杆250进一步包括从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位置向下突出的操作部250B。操作部250B可利用保持本体12的手P的手指F(食指)操作。具体地说,当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时,操作部250B向下延伸(参见图19和图20)。

支撑构件

支撑构件230具有L形并包括水平部230A和竖直部230B。水平部230A具有水平延伸的主表面,并且利用紧固构件232固定至保持部14的基部38。竖直部230B具有从水平部230A的第一横向端向下突出并竖直延伸的主表面。

第二连杆

第二连杆254设置在本体12在横向方向上的第一侧(图19和图20中的近侧)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第一连杆250设置在第一侧。第二连杆254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一连杆250的第二端定位在更接近于本体12的一侧,并且借助于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杆构件262由第一连杆250的第二端可旋转地支撑。第二连杆254的第二端借助于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杆构件264由支撑构件230的竖直部230B可旋转地支撑。

参照图23,当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连杆254被搁置在第一连杆250的肋250A上,也就是说,第二连杆254在上下方向上与肋250A接触。具体地说,第二连杆254和肋250A相对于杆构件262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彼此接触。因此,防止了第二连杆254相对于第一连杆250围绕杆构件262在该杆构件262相对于第二连杆254向上移动的方向上旋转。

参照图20,当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并且在横向方向上看附装工具10时,杆构件262相对于连接杆构件260的中心和杆构件264的中心的线位于上侧。

杆构件262设置有作为示例性施力部的扭转弹簧252。

扭转弹簧

参照图19和图21,扭转弹簧252围绕杆构件262设置在第一连杆250和第二连杆254之间。扭转弹簧252的一端钩在第一连杆250上。扭转弹簧252的另一端钩在第二连杆254上。

在以上构造中,扭转弹簧252向第一连杆250和第二连杆254施加外力(弹性力),使得第二连杆254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连杆250的肋250A接触(参见图23)。换言之,扭转弹簧252向保持部14施加外力,使得该保持部14被朝向第二位置推动。

功能

现在将通过描述使用附装工具210制造轴的方法(轴制造方法)来描述附装工具210的功能。

参照图19和图20,当附装工具210不操作时,扭转弹簧252保持向第一连杆250和第二连杆254施加外力,使得第二连杆254和第一连杆250的肋250A在上下方向上保持接触。

在该状态下,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并且没有卡环100被保持在保持部14的凹口42中(参见图22A)。

参照图19,工人首先利用保持附装工具210的手P的手指F朝向前后方向上的第二侧拉动第一连杆250的操作部250B,由此,参照图20和图21,第一连杆250围绕杆构件260在图20中所示的方向R12上旋转。通过第一连杆250的旋转,第二连杆254围绕杆构件262在图20中所示的方向R14上旋转,并且围绕杆构件264在图20中所示的方向R16上旋转。

该力通过支撑构件230传递至保持部14,并且保持部14朝向前后方向上的第二侧移动,由此保持部14的端部与位于凹槽30的一端的壁接触。因此,保持部14停止移动,并且第一连杆250和第二连杆254停止旋转。

在该状态下,保持部14位于第一位置,保持部14的凹口42在上下方向上面对由馈送部18支撑的一叠卡环100,并且馈送部18借助于由弹簧78施加的弹性力将最下面的卡环100馈送到凹槽42。

随后,工人将已经利用手指F施加至第一连杆250的操作部250B的力从操作部250B移除。因而,第一连杆250和第二连杆254利用由扭转弹簧252施加的弹性力旋转,保持部14朝向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移动,并且附装工具210再次进入未操作状态,如图19和图20中所示。

在该状态下,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保持部14的凹口42如图22B中所示那样保持上述卡环100。也就是说,由于附装工具210包括允许保持本体12的手P的手指F移动保持部14的连杆机构216,因此可利用手指F的运动将卡环100附装至轴构件(未示出)。

随后,工人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附装工具210并将卡环100装配在轴构件的凹槽内。

因此,附装工具210的使用使得可以利用一只手将卡环100附装至轴构件。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参照图24至图29,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和轴制造方法。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那些元件相同的元件由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标记中的对应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对这些元件的描述。如下描述将集中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卡环附装工具

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卡环附装工具310(下文称为“附装工具310”)是在通过从轴的横向侧将卡环100附装至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轴构件的凹槽来制造轴时使用的工具。

参照图24和图25,附装工具310包括:本体12;具有凹口42的保持部14,卡环100保持在该凹口42中;移动保持部14的连杆机构316;将卡环100馈送至凹口42的馈送部18;以及罩盖44。馈送至保持部14的凹口42的卡环100的一部分被保持在保持部14和罩盖44之间。

本体和保持部

本体1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在横向方向上的第一侧(图24中的远侧)敞开的凹槽30。形成本体12的凹槽30的底部的底板30A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圆孔312(参见图27)。保持部14包括基部38和顶部40。基部38被装配在凹槽30中。顶部40与基部38连续并从基部38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一端(图24中的左端)延伸。顶部40具有凹口42。

本体12设置有覆盖其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二端的抓手324。工人通过利用手P保持抓手324来使用附装工具310。换言之,工人通过抓手324来保持本体12。

在以上构造中,保持部14可在馈送部18将卡环100馈送至凹槽42的第一位置(参见图27)和保持在凹口42中的卡环100准备好被附装至轴构件(未示出)的第二位置(参见图24至图26)之间移动。

罩盖和馈送部

罩盖44从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覆盖本体12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第一端(图24中的左端)的部分。馈送部18设置在本体12的横向方向上的第一侧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延伸。

连杆机构

参照图24、图26和图27,连杆机构316包括第一连杆350,该第一连杆350的第一端由本体12可旋转地支撑。连杆机构316进一步包括第二连杆354。第二连杆354的第一端由第一连杆350的第二端可旋转地支撑。第二连杆354的第二端由保持部14的基部38可旋转地支撑。

第一连杆

第一连杆350设置在本体12的在横向方向上的第二侧(图24中的近侧)。第一连杆350的第一端借助于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杆构件360由本体12可旋转地支撑。杆构件360穿过设置在抓手324中的通孔,且其近端被固定至本体12。

第一连杆350包括设置在其第二端并朝向本体12突出的肋350A。第一连杆350进一步包括从其第一端和和第二端之间的位置向下突出的操作部350B。操作部350B可利用保持本体12的手P的手指F(食指)来操作(参见图24和图26)。

第二连杆

第二连杆354设置在本体12在横向方向上的第二侧(图24中的近侧)和第一连杆350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第二连杆354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一连杆350的第二端更接近于本体12定位,并且借助于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杆构件362而由第一连杆350的第二端可旋转地支撑。第二连杆354的第二端借助于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杆构件364由保持部14的基部38可旋转地支撑。具体而言,第二连杆354从保持部14横跨本体12的底板30A设置。杆构件364穿过长圆孔312,其中该杆构件364的一端连接至保持部14,其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连杆354。杆构件364可在前后方向上在长圆孔312中移动。

参照图26,当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时,杆构件364位于长圆孔312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的一端处。在该状态下,参照图29,第二连杆354被搁置在第一连杆350的肋350A上,也就是说,第二连杆354在上下方向上与肋350A接触。具体而言,第二连杆354和肋350A相对于杆构件362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彼此接触。因此,防止了第二连杆354相对于第一连杆350围绕杆构件362在其中该杆构件362相对于第二连杆354向上移动的方向上旋转。

参照图26,当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时,杆构件364、杆构件362和杆构件360从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开始以该顺序位于该前后方向上。

此外,参照图26,当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并且在横向方向上看附装工具310时,杆构件362相对于连接杆构件360的中心和杆构件364的中心的线位于上侧。

杆构件362设置有作为示例性施力部的扭转弹簧352。

扭转弹簧

参照图24和图26,扭转弹簧352围绕杆构件362设置在第一连杆350和第二连杆354之间。扭转弹簧352的一端钩在第一连杆350上。扭转弹簧252的另一端钩在第二连杆354上。

在以上构造中,扭转弹簧352向第一连杆350和第二连杆354施加外力(弹性力),使得第二连杆354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连杆350的肋350A接触(参见图29)。通过使第二连杆453和第一连杆350的肋350A在上下方向上彼此接触,将保持部14保持在第二位置,如上所述。

功能

现在将通过描述使用附装工具310制造轴的方法(轴制造方法)来描述附装工具310的功能。

参照图24和图26,当附装工具310不操作时,扭转弹簧352保持向第一连杆350和第二连杆354施加外力,使得第二连杆354和第一连杆350的肋350A在上下方向上保持彼此接触。

在该状态下,没有卡环100被保持在保持部14的凹口42中(参见图28A)。

参照图24,工人首先利用保持附装工具310的手P的手指F朝向前后方向上的第二侧拉动第一连杆350的操作部350B,由此,参照图26和图27,第一连杆350围绕杆构件360在图26中所示的方向R22上旋转。通过第一连杆350的旋转,第二连杆354围绕杆构件362在图26中所示的方向R24上旋转,并围绕杆构件364在图26中所示的方向R26上旋转。

然后,保持部14朝向前后方向上的第二侧移动,并且保持部14的端部与位于凹槽30的一端的壁接触。因此,保持部14停止移动,并且第一连杆350和第二连杆354停止旋转。

在该状态下,保持部14位于第一位置。此外,保持部14的凹口14在横向方向上面对由馈送部18支撑的一叠卡环100,并且馈送部18利用由弹簧78施加的弹性力将最接近保持部14的一个卡环100馈送到凹口42。

随后,工人将已经利用手指F施加至第一连杆350的操作部350B的力从该操作部350B移除。因而,第一连杆350和第二连杆354利用由扭转弹簧352施加的弹性力而旋转,保持部14朝向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移动,并且附装工具310再次进入未操作状态,如图24和图26所示。

在该状态下,保持部14位于第二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保持部14的凹口42如图28B所示保持以上卡环。也就是说,由于附装工具310包括允许保持本体12的手P的手指F移动保持部14的连杆机构316,因此可以利用手指F的运动将卡环100附装至轴构件(未示出)。

随后,工人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附装工具310,并将卡环100装配到轴构件的凹槽内。

因而,附装工具310的使用使得可以利用一只手将卡环100附装至轴构件。

本发明的上述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不会将本发明局限于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各种其他实施方式也是可接受的。例如,尽管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采用了扭转弹簧52,但是可以将扭转弹簧52省略。如果将扭转弹簧52省略,那么工人可以通过推动和拉动第三连杆58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保持部14。

此外,尽管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均采用了包括三个或两个连杆的连杆机构16,但是该连杆机构可以另选地包括一个连杆或四个或更多个连杆。

已经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不是为了将本发明穷尽或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明显的。选择和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发明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具有各种实施方式并具有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