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吸和制作门吸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40138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门吸和制作门吸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门吸制作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门吸和制作门吸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愈来愈多家庭安装有门吸,是安装在门后,用于固定门使之不能自由活动的装置。门吸一般具有磁性,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装在门后,一部分装在墙角。当门打开后,通过门吸的磁性将其吸合在另一部分上,以防止门自动关闭。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门吸,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故碰撞时易产生噪音,且金属材料容易生锈,使用寿命较低。常规的门吸固定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采用螺丝进行门吸的固定安装,故螺丝在安装时会破坏墙体,多次碰撞后螺丝锁定部位也易松脱。另一种门吸的安装方式,是采用双面胶纸进行固定,然而,此固定方式为一次性固定,固定后不可移位,且双面胶纸易老化而逐渐失去粘性,导致门吸脱落,残留亦难清理。

此外另有一种门吸的安装方式,如中国专利CN204708545U所揭露的衣钩、门吸免螺钉安装结构,包括底板和螺杆,底板的下部粘接固定有胶圈,免钉胶灌注在胶圈中,免钉胶将底板和墙体或门体粘接固定在一起。但是由于免钉胶需使用者现场灌注,故会因操作不当对墙面造成美观影响,并且,免钉胶安装后不可拆卸,不能重复使用,故一旦门吸松动或者更换位置,容易在墙面形成有残留,不易清除,易损害墙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门吸和制作门吸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门吸不便于安装,容易松脱,且不能水洗和重复使用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的门吸,包括:

辅助片;

定位装置;

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辅助片和所述定位装置之间并限制两者分离;以及

两个聚氨酯粘性体,其中一聚氨酯粘性体用于将所述辅助片粘结固定在一门上,另一聚氨酯粘性体用于将所述定位装置粘结固定在一支撑物上。

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粘性体为AB双组份的聚氨酯粘性体;所述聚氨酯粘性体中A组份与B组份的重量比为(1~10):1。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软性包覆体、内芯和用于安装所述聚氨酯粘性体的底座,软性包覆体中设有底端开口且用于容置内芯的凹腔,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软性包覆体的底端并封闭所述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具有与所述软性包覆体抵接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软性包覆体的底端面凸设有插接脚部,所述第一表面上凹陷形成有供所述插接脚部置入的环形储胶槽;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聚氨酯粘性体的第一容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脚部与环形储胶槽之间留有预定的储胶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第一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储胶凹槽,所述环形储胶槽环绕在所述储胶凹槽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片具有容置所述聚氨酯粘性体的第二容置槽;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由聚氨酯粘性体压合在聚氨酯粘性体与辅助片之间的第一磁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磁体磁性相异的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设置在所述内芯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用于吸附所述辅助片表面的吸盘结构,所述吸盘结构形成在所述软性包覆体远离所述底座一端上。

本发明提供的制作门吸的方法,所述门吸包括辅助片和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软性包覆体和底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辅助片的一侧和底座的一侧分别灌封有聚氨酯粘性液;b)将灌封有聚氨酯粘性液的辅助片及底座送进入固化,固化温度为50~80℃;c)在5~15min之后,灌封在辅助片内的聚氨酯粘性液凝固形成粘结在辅助片上的聚氨酯粘性体,灌封在底座内的聚氨酯粘性液凝固形成粘结在底座上的聚氨酯粘性体;d)将底座固定于软性包覆体上。

进一步地,在实施步骤a)之前,对辅助片和定位装置的表面喷涂硫化剂以进行活性处理。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提供的门吸,包括辅助片和定位装置,辅助片可通过聚氨酯粘性体粘结固定在门上,定位装置可通过聚氨酯粘性体粘结固定在如墙壁、墙纸、瓷砖等支撑物上,由于聚氨酯粘性体富有弹性,并具有耐水、耐久等特性,这样,门吸便于安装和使用,在安装后固定牢固不易松脱,且能够可水洗,并在干燥后能够反复使用,粘结性能不会下降。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提供的制作门吸的方法,门吸安装后更加牢固,且能够可水洗和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吸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I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吸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吸的分解示意图二。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门吸 10:辅助片

11:第二容置槽 12:安装槽

20:定位装置 21:软性包覆体

211:开口 212:凹腔

213:插接脚部 22:内芯

221:固定槽 23:底座

231:第一表面 232:第二表面

233:环形储胶槽 234:第一容置槽

233a:凸起结构 233b:储胶空间

231a:粘合区域 235:储胶凹槽

20a:间隙 30:吸附组件

31:第一磁体 32:第二磁体

33:吸盘结构 40:聚氨酯粘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5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门吸100,其包括用于安装在门(图未示)上的辅助片10、用于安装在支撑物(图未示)上的定位装置20、吸附组件30以及两个聚氨酯粘性体40。吸附组件30设置在辅助片10和定位装置20之间,在门朝支撑物的方向摆动后使辅助片10与定位装置20的位置相保持以限制两者分离,两个聚氨酯粘性体40,其中一聚氨酯粘性体40用于将辅助片10粘结固定在一门上,另一聚氨酯粘性体40用于将定位装置20粘结固定在一支撑物上。

上述的门吸100,包括辅助片10和定位装置20,辅助片10可通过聚氨酯粘性体40粘结固定在门上,定位装置20可通过聚氨酯粘性体40粘结固定在如墙壁、墙纸、瓷砖等支撑物上,由于聚氨酯粘性体40富有弹性,并具有耐水、耐久等特性,这样,门吸100在安装时无需专业人员操作,撕掉保护膜就可以使用,具有安装方便和使用简单等优点;另外,聚氨酯粘性体40在安装后固定牢固不易松脱,且能够可水洗,并在干燥后能够反复使用,粘结性能不会下降。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发明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参见图1,门吸100包括辅助片10和定位装置20,该辅助片10安装在可摆动的门上,而定位装置20安装在如墙壁、墙纸、瓷砖等位置固定的支撑物上,需要指出的是,聚氨酯粘性体40的适合面包括诸如瓷砖、玻璃、大理石、金属、木质、塑胶、乳胶漆、油漆、硬质皮革、墙纸等光滑和非光滑面。通过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吸附组件30,当门朝靠近支撑物的方向摆动时,将辅助片10和定位装置20吸紧,进而将门固定。

对于门吸的安装,常规的采用免钉胶安装方式,虽然能够避免门和墙壁破损,以及门吸不易脱落,然而,在灌注免钉胶时需要用户手动操作,不仅安装复杂,不可拆卸和重复使用,一旦门吸松动或者需要更换位置时,在原有安装位置上容易存有免钉胶残留,该残留不易清除。参见图2和3,辅助片10和定位装置20上分别粘结有一个聚氨酯粘性体40,两个聚氨酯粘性体40的组份、形状、尺寸厚度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聚氨酯粘性体40的组份、形状、尺寸厚度基本相同,均为AB双组份的聚氨酯粘性体40,A组份为常规的固化剂,B组份为常规的粘结液体,A组份与B组份的重量比为(1~10):1,更优选为(1~5):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出的聚氨酯粘性体40,相对现有的免钉胶安装方式作出了实质性改进,在经至少10万次的门吸100开合测试后,还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且聚氨酯粘性体40的静态吸力可达到4.18kg;另外,聚氨酯粘性体40富有弹性,并具有高强坚韧、耐水、耐久等特性,可以反复水洗,待聚氨酯粘性体40干燥后重复使用,且粘结性能不会下降。

参见图2至4,定位装置20包括软性包覆体21、内芯22和底座23,底座23用于安装聚氨酯粘性体40,软性包覆体21中设有底端开口211且用于容置内芯22的凹腔212,底座23连接于软性包覆体21的底端并封闭开口211。在本实施例中,软性包覆体21,大致呈筒状,其采用硅胶一体成型制成(当然,软性包覆体21还可以为橡胶、乳胶等具弹性及伸缩性的软性材料),可以理解的是,采用硅胶的软性包覆体21能够避免碰撞产生的噪音,实现门吸100的静音触碰,且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因撞击而出现破损。

内芯22,大致为柱状,采用硅胶(当然,还可以是金属或者硬度较大的塑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内芯22的长度与凹腔212的深度相匹配,在内芯22装入凹腔212后,内芯22的底面与软性包覆体21的底端面齐平。为了方便安装,将内芯22设计成具有一定的锥度,以方便内芯22插入和取离该软性包覆体21的凹腔212。内芯22可对软性包覆体21进行支撑的作用,以提高软性包覆体21的强度,避免软性包覆体21受压后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抵挡住门的冲击力。

底座23,大致为圆形,其采用硅胶一体成型制成(当然,软性包覆体21还可以为橡胶、乳胶等具弹性及伸缩性的软性材料),具体地,底座23具有与软性包覆体21的底端面抵接的第一表面231和与第一表面231相对的第二表面232,底座23与软性包覆体21通过粘合剂(图未示)粘结固定,软性包覆体21的底端面于开口211的外周形成向外突出的插接脚部213,该插接脚部213绕软性包覆体21的整个周向延伸,在底座23的第一表面231上向下凹陷形成有供插接脚部213置入的环形储胶槽233,通过插接脚部213与环形储胶槽233的定位配合,以方便底座23与软性包覆体21的连接。在底座23的第二表面232开设有用于容置聚氨酯粘性体40的第一容置槽234,由于底座23的厚度较薄,该环形储胶槽233于第一容置槽234的槽底对应形成有凸起结构233a,显然地,此结构的环形储胶槽233具有一定的深度,在插接脚部213插入后,插接脚部213侧壁和底面与环形储胶槽233侧壁和底面间留有预定的储胶空间233b。环形储胶槽233能够容纳粘合剂,不仅有效避免了粘合剂的溢出,更能提高底座23与软性包覆体21的连接强度。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环形储胶槽233的设计,将底座23的第一表面231划分成位于环形储胶槽233内侧的粘合区域231a,和位于环形储胶槽233外侧的调节区域231b,在将定位装置20安装在具有轻度弧面的支撑物表面上时,调节区域231b可以相对粘合区域231a进行一定角度的摆动变形,以调整出与该支撑物表面相匹配的形状,从而使得容置在底座23内的聚氨酯粘性体40与该支撑物表面贴合得更加紧密,此结构设置也是五金门吸100、塑料门吸100不具有的。

当然,在底座的厚度较厚时,该环形储胶槽于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可不需形成凸起结构。

辅助片10,大致成圆形,可采用硅胶一体成型制成(当然,辅助片10还可以为橡胶、乳胶等具弹性及伸缩性的软性材料),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片10具有容置聚氨酯粘性体40的第二容置槽11,辅助片10于第二容置槽11的底面中央开设有与该第二容置槽11连通的安装槽12。

参见图2至4,吸附组件30包括磁性相异的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具体地,第一磁体31安装在辅助片10的安装槽12,在由聚氨酯粘性体40压合固定。第二磁体32安装在软性包覆体21内部,内芯22远离底座23的一端上开设有固定槽221,第二磁体32嵌合在该固定槽221内并由内芯22支撑,将内芯22置入软性包覆体21的凹腔212内后,第二磁体32靠近该软性包覆体21的顶端,当门朝支撑物的方向摆动后,辅助片10与定位装置20接触,此时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之间形成磁性吸引力,将辅助片10与定位装置20相吸紧,以将门的位置进行保持。需要指出的是,定位装置20一般是呈水平状态安装在支撑物上的,即内芯22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设置,定位装置20与支撑物之间的粘结力方向、吸附组件30之间的吸附力方向以及辅助片10与门之间的粘结力方向大致平行,在辅助片10与定位装置20分离时,吸附组件30对辅助片10及定位装置20的拉力方向与粘结力方向也基本平行,由于门在开合时未对定位装置20形成与该定位装置20上聚氨酯粘性体40的粘结力方向相切的拉力,也就是说,聚氨酯粘性体40并不需要很大的粘结力即使定位装置20牢固地固定在支撑物上,门的开合并不会造成定位装置20和辅助片10脱落;而当需要更换门吸100位置时,则可通过采用与粘结力方向相切的力,将定位装置20和辅助片10拆除进行清洗,在干燥后重新安装。值得一提的是,内置有第一磁体31的辅助片10还可以放入强磁线圈中进行充磁。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吸附组件30还包括用于吸附辅助片10表面的吸盘结构33,吸盘结构33形成在软性包覆体21远离底座23一端上。在本实施例中,吸盘结构33与软性包覆体21一体成型制成,采用吸盘结构33加磁体吸附方式,吸附组件30的吸附力更强,吸附更加持久,不容易因受到外力(如风力等)使辅助片10与定位装置20分离。

当然,吸附组件也可以是磁铁和铁片,通过磁铁对铁片的吸力使辅助片与定位装置吸合;另外,吸附组件也可以仅采用吸盘结构,该吸盘结构还可以设置在辅助片上,或者,该吸盘结构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定位装置和辅助片上。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内芯22的外壁与软性包覆体21的内壁之间留有预定的间隙20a,这样,可以方便内芯22的插入和取出,另外,考虑到在轻度弧面的支撑物表面安装定位装置20时,当该支撑物表面为凹曲面,在定位装置20粘结时,调节区域231b会相对粘合区域231a略微向上翻动,同时挤压软性包覆体21,上述间隙20a可便于软性包覆体21在受挤压时进行变形。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底座23的第一表面231上开设有多个储胶凹槽235,环形储胶槽233环绕在储胶凹槽235的外周。具体地,多个储胶凹槽235位于粘合区域231a中,多个储胶凹槽235彼此平行并相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储胶凹槽235亦能够容纳粘合剂,不仅有效避免了粘合剂的溢出,更能增加与内芯22及软性包覆体21之间粘合剂的份量,由于粘合剂份量的增多,从而提高底座23与内芯22及软性包覆体21的连接强度,以避免在轻度弧面的支撑物表面安装定位装置20时,底座23与软性包覆体21相脱离。

当然,多个储胶凹槽也可以是横纵交错设置的网格状、环形状等任意形状。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作上述门吸100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A组份为常规的固化剂B组份为常规的粘结液体按A组份与B组份的重量比为(1~10):1混合以得到聚氨酯粘性液,聚氨酯粘性液分别灌封至底座23的第一容置槽234内和辅助片10的第二容置槽11内;

b)将灌封有聚氨酯粘性液的辅助片10及底座23送入固化炉中进入固化,固化温度为50~80℃;

c)在5~15min之后,灌封在辅助片10内的聚氨酯粘性液凝固形成粘结在辅助片10上的聚氨酯粘性体40,灌封在底座23内的聚氨酯粘性液凝固形成粘结在底座23上的聚氨酯粘性体40;

d)将底座23固定于软性包覆体上,以对定位装置20进行组装。

由于硅胶材料的表面能低,活性不够,不易与其它材料粘合,为使聚氨酯能很好地与硅胶结合,需要激活硅胶表面分子。在本实施例中,于实施步骤a)之前,对辅助片10和定位装置20的表面喷涂硫化剂以进行活性处理。具体地,在常温下,对底座23的第一容置槽234内壁(包括底面)和辅助片10的第二容置槽11内壁(包括底面)采用喷雾或者涂抹方式涂设有硫化剂涂层(图未示),待硫化剂涂层均匀覆盖第一容置槽234内壁和第二容置槽11内壁后,静置15钟,然后实施步骤a)。这样,通过硫化剂涂层增大硅胶表面分子距离,可使聚氨酯分子渗透入硅胶分子链中,从而达到固化后的聚氨酯粘性体40与辅助片10及定位装置20的底座23相粘合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磁性在高温下会减弱甚至消除,对于内置有第一磁体31的辅助片10的加磁,需要在实施步骤b)之前进行。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