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9881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支撑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支撑架。



背景技术:

为了反映摩托车最终造型,在摩托车设计流程中,通常需要设计一台摩托车的油泥模型,无论是摩托车还是摩托车的油泥模型,在展示、制造或者维修时,都需要一种摩托车支撑架,用以支撑摩托车或者油泥模型。

现有的摩托车支撑架通常不能进行高度调节,造成工人在维修摩托车或者制作摩托车油泥模型时操作非常不方便,只能通过自身不断地蹲下或者起立来调整自身高度,以适应摩托车或者摩托车油泥模型的高度,不但耗费体力,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且可调节高度的摩托车支撑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支撑架,其要点在于: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在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控制所述上支撑板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上支撑板的下表面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上滑槽,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表面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下滑槽,两个所述下滑槽位于两个所述上滑槽的正下方,且相互平行;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叉架和驱动两个所述叉架升降的丝杆组件,两个所述叉架各位于一组上下相对的上滑槽和下滑槽之间,所述叉架包括中部相互铰接的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所述第一升降臂的上端与所述上支撑板铰接,下端铰接有与所述下滑槽相适应的下滑块,所述第二升降臂的上端铰接有与所述上滑槽相适应的上滑块,下端与所述下支撑板铰接,所述丝杆组件包括丝杆和与该丝杆螺纹配合的驱动块,该驱动块的两端或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二升降臂的上端铰接,或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升降臂的下端铰接。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升降机构控制上支撑板的升降,结构简单,支撑强度高,稳定可靠,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块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升降臂的上端铰接,在所述上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丝杆安装座,所述丝杆的一端穿过该丝杆安装座后安装有转动头。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稳定,便于操作,通过扳手或者其他工具旋转转动头,实现对叉架高度调节,从而调整支撑座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板的截面呈“n”字形,其两侧向下折弯后再向内折弯,形成两个相对的所述上滑槽。采用以上结构,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下支撑板的截面呈“u”字形,其两侧向上折弯后再向内折弯,形成两个相对的所述下滑槽。采用以上结构,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

作为优选:两组所述叉架的中部通过螺杆A连接,在该螺杆A上套设有支撑衬管A,所述螺杆A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第二升降臂和第一升降臂后连接有紧固螺母A。采用以上结构,通过螺杆A和支撑衬管A使两组叉架的安装十分牢固,提高了支撑架的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两根所述第一升降臂的下端通过螺杆B连接,在该螺杆B上套设有支撑衬管B,所述螺杆B的两端穿过第一升降臂后与所述下滑块连接。采用以上结构,通过螺杆B和支撑衬管B进一步提高支撑架的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两根所述第二升降臂的下端通过螺杆C连接,在该螺杆C上套设有支撑衬管C,该螺杆C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第二升降臂的下端和下滑槽后连接有紧固螺母B。采用以上结构,通过螺杆C和支撑衬管C进一步提高支撑架的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两根所述第二升降臂与对应的下滑槽之间各设置有一个支撑衬套,两个所述支撑衬套均套设在所述螺杆C上。采用以上结构,第二升降臂与对应的下滑槽之间的空隙被填充,使第二升降臂的下端位置固定,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摩托车支撑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支撑架的高度,从而调节放置在支撑架上的摩托车或者摩托车油泥模型的高度,结构稳定可靠,支撑强度大,且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摩托车支撑架,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在所述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控制所述上支撑板1升降的升降机构3。

如图2所示,所述上支撑板1的截面呈“n”字形,其两侧向下折弯后再向内折弯,形成两个相对的上滑槽11,具体而言,即两个上滑槽11平行设置,且槽口正对。所述下支撑板2的截面呈“u”字形,其两侧向上折弯后再向内折弯,形成两个相对的下滑槽21,具体而言,即两个下滑槽21平行设置,且槽口正对。由此可知,两个所述下滑槽21位于两个所述上滑槽11的正下方,且相互平行。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叉架31和丝杆组件32,该丝杆组件32驱动两个所述叉架31升降,从而带动所述上支撑板1升降。

如图2~图4所示,所述丝杆组件32包括丝杆32a和与该丝杆32a螺纹配合的驱动块32b,通过正转或者反转丝杆32a可使驱动块32b前进或者后退,具体地说,在所述上支撑板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丝杆安装座32c,该丝杆安装座32c焊接在所述上支撑板1上,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并且,丝杆安装座32c呈“L”形,采用角钢。所述丝杆32a的一端从该丝杆安装座32c的中部穿出后安装有转动头32d,通过该转动头32d便于使用扳手或者其他工具转动丝杆32a。

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所述叉架31各位于一组上下相对的上滑槽11和下滑槽21之间,每组所述叉架31均包括中部相互铰接的第一升降臂31a和第二升降臂31b,两组所述叉架31的中部通过螺杆A45连接,在该螺杆A45上套设有支撑衬管A41,所述螺杆A45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第二升降臂31b和第一升降臂31a后连接有紧固螺母A47。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升降臂31a的上端通过螺栓44与所述上滑槽11的槽底铰接,所述第一升降臂31a的上端和上滑槽11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安装衬套,该安装衬套套设在所述螺栓44上(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升降臂31a的下端铰接有与所述下滑槽21相适应的下滑块34,具体地说,即两根所述第一升降臂31a的下端通过螺杆B连接,在该螺杆B上套设有支撑衬管B42,所述螺杆B的两端穿过第一升降臂31a后在其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下滑块34,所述下滑块34位于所述下滑槽21内,并可沿其滑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升降臂31b的上端的一侧铰接有与所述上滑槽11相适应的上滑块33,另一侧与所述驱动块32b的一端铰接,即所述驱动块32b位于两根所述第二升降臂31b之间,所述上滑块33位于所述上滑槽11内,并可沿其滑动。所述第二升降臂31b的下端通过螺杆C46与所述下滑槽21的槽底铰接,具体地说,即两根所述第二升降臂31b的下端通过螺杆C46连接,在该螺杆C46上套设有支撑衬管C43,该螺杆C46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第二升降臂31b的下端和下滑槽21后连接有紧固螺母B48。两根所述第二升降臂31b的下端与对应的下滑槽21之间各设置有一个支撑衬套49,两个所述支撑衬套49均套设在所述螺杆C46上。

当所述驱动块32b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升降臂31a的下端铰接时(图中未示出),将丝杆32a、安装座32c安装在所述下支撑板2上,并使驱动块32b的两端与所述下滑块34铰接,其他相关部件进行适应性调整即可。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请参见图1~图4,通过扳手或者其他工具转动转动头32d,该转动头32d带动丝杆32a转动,丝杆32a带动驱动块32b转动,进而驱动块32b带动上滑块33沿上滑槽11滑动,使第一升降臂31a和第二升降臂31b的端部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实现叉架31的升降调节,从而实现上支撑板1的升降,即通过上支撑板1带动放置在其上方的摩托车或者摩托车油泥模型升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