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型工业机器人调整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4051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坐标型工业机器人调整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工业机器人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为四种。直角坐标型的臂部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坐标型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的臂部能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的臂部有多个转动关节。

工业机器人按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机能,又可分点位型和连续轨迹型。点位型只控制执行机构由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适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一般搬运、装卸等作业;连续轨迹型可控制执行机构按给定轨迹运动,适用于连续焊接和涂装等作业。

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编程输入型是将计算机上已编好的作业程序文件,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坐标型工业机器人调整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调试时大臂运动定位不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坐标型工业机器人调整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转座、升降柱、气动装置、大臂、小臂、小臂限位、操作端摆动固定、突起部、调整器、感应装置、快接头、手腕体、位置调整器、限位固定部A、限位固定部B、限位轴A、限位轴B、大臂限位A、大臂限位B、拉伸架、滑轨,所述转座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柱在所述转座上,所述升降柱贯穿所述大臂,所述小臂限位在所述操作端摆动固定的一侧,所述快接头在所述操作端摆动固定的另一侧,所述手腕体在所述快接头上,所述小臂的一端连接所述大臂,所述小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小臂限位,所述突起部在所述操作端摆动固定的顶部,所述调整器连接所述突起部,所述限位固定部A、限位固定部B在所述大臂的一侧,所述大臂限位A、大臂限位B在所述限位固定部A、限位固定部B的旁边,所述限位轴A贯穿所述大臂限位A,所述限位轴A连接所述限位固定部A、限位固定部B,所述限位轴B贯穿所述大臂限位B,所述限位轴B连接所述限位固定部A、限位固定部B,所述拉伸架在所述限位轴A、限位轴B的旁边,所述拉伸架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轴A,所述拉伸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轴B。

所述气动装置在所述升降柱的顶部。

所述滑轨在所述升降柱上。

所述感应装置在所述调整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坐标型工业机器人调整辅助装置,在大臂调试的过程中,由于强度不同,大臂需要做出的位移不同,各种大摆动容易引起故障,故设置大臂限位和拉伸架,解决调试时大臂运动定位不利的问题,防止故障。

2位置调整器可调节快接头的适用幅度。

3大臂限位、拉伸架组合使用,不影响活动臂的上下左右移动。

4拉伸架,还可避免大臂大幅度移动造成的磕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1-底座,2-转座,3-升降柱,4-气动装置,5-大臂,6-小臂,7-小臂限位,8-操作端摆动固定,9-突起部,10-调整器,11-感应装置,12-快接头,13-手腕体,14-位置调整器,15-限位固定部A,16-限位固定部B,17-限位轴A,18-限位轴B,19-大臂限位A,20-大臂限位B,21-拉伸架,22-滑轨。

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括底座1、转座2、升降柱3、气动装置4、大臂5、小臂6、小臂限位7、操作端摆动固定8、突起部9、调整器10、感应装置11、快接头12、手腕体13、位置调整器14、限位固定部A15、限位固定部B16、限位轴A17、限位轴B18、大臂限位A19、大臂限位B20、拉伸架21、滑轨22,转座2在底座1上,升降柱3在转座2上,升降柱3贯穿大臂5,小臂限位7在操作端摆动固定8的一侧,快接头12在操作端摆动固定8的另一侧,手腕体13在快接头12上,小臂6的一端连接大臂5,小臂6的另一端连接小臂限位7,突起部9在操作端摆动固定8的顶部,调整器10连接突起部9,限位固定部A15、限位固定部B16在大臂5的一侧,大臂限位A19、大臂限位B20在限位固定部A15、限位固定部B16的旁边,限位轴A17贯穿大臂限位A19,限位轴A17连接限位固定部A15、限位固定部B16,限位轴B18贯穿大臂限位B20,限位轴B18连接限位固定部A15、限位固定部B16,拉伸架21在限位轴A17、限位轴B18的旁边,拉伸架21的一端连接限位轴A17,拉伸架21的另一端连接限位轴B18。

气动装置4在升降柱3的顶部。

滑轨22在升降柱3上。

感应装置11在调整器10上。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