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辆用遥控电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4303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辆用遥控电磁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用锁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用遥控电磁锁。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电动车辆也逐渐被人们接受,例如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电动汽车等等;而且这些电动车辆已经成或者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通工具;对于交通工具而言消费者一般考虑的骑行安全、存放安全、操控方便简单等问题;本申请主要针对存放安全和操控方便等问题进行升级改造。众所周知电动三轮、电动汽车等大型电动车辆由于体积和重量的限制,无法实现难随身携带,因此人们需要将其寄存于办公楼下或者是小区临时停车点,但是经常会发生丢窃的事故,根据调查车辆的丢失主要方式是技术开锁和破坏性开锁;为此工程师为车辆设计了多种防盗措施,目前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上使用的锁件一般采用机械锁;电动汽车的门、后备箱的锁件采用传统汽车连杆式的锁紧机构,例如汽车的中空锁;传统的机械锁,所以存在如下的缺陷:一、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加工工艺繁琐,且成本高;二、开锁时必须将钥匙插入锁孔内进行旋转,当开锁比较频繁时,钥匙或者是锁本身极易因磨损而发生故障;三、经常一旦锁孔受潮会生锈,进而影响开锁的效果;四、对于门锁或者后备箱需要设置复杂的拉线、连杆等执行部件,才能实现开锁,复杂的拉线、连杆等执行部件给后期维修保养带来不便;因此设计开发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电动车辆用遥控电磁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用遥控电磁锁;该电控锁件通过将无线信号传输技术与电磁控制技术相结合;进而实现了电动车辆的快速开锁功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车辆用遥控电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独立安装的主控锁体和锁舌,所述主控锁体包括主控锁壳,设置在主控锁壳内设置有主控机构以及控制主控机构与锁舌脱离的电控推拉机构;以及控制电动推杆机构工作状态的控制装置;所述主控锁壳上设有锁舌插入口,所述锁舌在电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与上述主控锁壳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且锁舌与锁舌插入口匹配。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主控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锁片和第二旋转锁片,所述第一旋转锁片铰接安装在主控锁壳内,且与主控壳体之间设有扭簧,所述第一旋转锁片上设有与上述锁舌插入口对应的锁舌限位槽,所述第一旋转锁片的锁舌限位槽的下部延伸至第二旋转锁片侧,且与第二旋转锁片上的止锁牙形成闭锁结构;所述第二旋转锁片铰接安装在主控锁壳内,并且第一旋转锁片和第二旋转锁片的铰接点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二旋转锁片的铰接点位于第一旋转锁片的铰接点的下部,所述第二旋转锁片的下部连接电控推杆机构。

所述电控推杆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二旋转锁片下端部的立柱;所述立柱套装有推拉环,所述推拉环连接推拉杆,所述推拉杆与立柱垂直方向设置,对推拉杆的另一端连接带动推拉杆水平往复运动的电磁驱动装置,所述推拉杆上还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主控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利用手持遥控终端实现对锁件进行快速开启;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快速开锁的功能,节约了开锁时间;同时避免了锁孔的磨损;二、由于采用了电控技术进行开锁,所以避免了锁孔受潮生锈的缺陷,延长了锁件的使用寿命;三、采用电控技术,可以配置现有成熟感应解锁技术,因此当手持遥控终端进入车体一定范围后,感应解锁模块控制锁件自动开启,这样提高了使用者的便利性;四、由于采用无线控制技术,因此锁件的机械结构更加简单,且稳定性高,耐用度高;第五、防盗性强、使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鞍座锁、后储物箱,也适用于电动三轮车或者电动汽车上的侧门,后门上,而且占用体积小,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使用状态图。

图中:100、主控锁体;110、主控锁壳;111、锁舌插入口;120、主控机构;121、第一旋转锁片;122、第二旋转锁片;1220、止锁牙;123、扭簧;124、锁舌限位槽;130、电控推拉机构;131、立柱;132、推拉环;133、推拉杆;134、电磁驱动装置;135、复位弹簧;140、控制装置;200、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2,一种电动车辆用遥控电磁锁,包括相互独立安装的主控锁体100和锁舌200,所述主控锁体包括主控锁壳110,所述主控锁壳110的外形结构可以根据应用的场合进行设计,并非限定一种固定的结构,例如安装在电动自行车的鞍座上、电动三轮车的后开门上或者电动三轮车的侧开门上,都是根据车型和安装空间进行设计;设置在主控锁壳内设置有主控机构120以及控制主控机构与锁舌脱离的电控推拉机构130;以及控制电动推杆机构工作状态的控制装置140;所述主控锁壳上设有锁舌插入口111,所述锁舌200在电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与上述主控锁壳110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且锁舌200与锁舌插入口111匹配;当闭合时,锁舌正好沿着锁舌插入口插入主控锁体内的主控机构实现闭锁。

所述的主控机构120包括第一旋转锁片121和第二旋转锁片122,所述第一旋转锁片121铰接安装在主控锁壳110内,且与主控壳体之间设有扭簧123,所述第一旋转锁片上设有与上述锁舌插入口111对应的锁舌限位槽124,所述第一旋转锁片的锁舌限位槽的下部延伸至第二旋转锁片122侧,且与第二旋转锁片上的止锁牙1220形成闭锁结构;所述第二旋转锁片122铰接安装在主控锁壳110内,并且第一旋转锁片121和第二旋转锁片122的铰接点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二旋转锁片122的铰接点位于第一旋转锁片121的铰接点的下部,所述第二旋转锁片122的下部连接电控推杆机构130。

所述电控推杆机构130包括安装在第二旋转锁片122下端部的立柱131;所述立柱套装有推拉环132,所述推拉环连接推拉杆133,所述推拉杆与立柱垂直方向设置,对推拉杆133的另一端连接带动推拉杆水平往复运动的电磁驱动装置134,所述推拉杆133上还套装有复位弹簧135;所述电磁驱动装置134固定安装在主控壳体110内。

在初始状态下扭簧不进行蓄能,此时锁舌插入口与锁舌限位槽的方向基本一致;当需要锁闭时,锁舌插入第一旋转锁片121的锁舌插入孔,第一旋转锁片121在锁舌的推动作用下旋转,此时扭簧开始蓄能,当第一旋转锁片121与第二旋转锁片上的止锁牙1220形成闭锁结构,完成闭锁过程;当操控控制装置140开锁状态时,电磁驱动装置134将带动第二旋转锁片旋转,使第一旋转锁片与第二旋转锁片上的止锁牙1220脱离,脱离后,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旋转锁片复位,锁舌处于无约束状态,即实现开锁过程。

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电磁驱动装置134结构属于现有技术:主要电磁装置以及磁性推拉杆;在所述磁性推拉杆的外壁套接有复位弹簧135,这样一旦电磁装置通电,则对磁性金属杆产生引力,则磁性推拉杆带动推拉环132向电磁装置一侧运动,断电后,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自动复位。

所述控制装置主要控制电磁装置的工作状以实现自动开锁,控制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无限控制,主要包括与控制器进行通信用的手持遥控终端,上述控制器上集成有无线接收天线;上述手持遥控终端包括电路基板、和集成于所述电路基板上的指令按钮、信号处理芯片、以及无线发射天线。为了实现报警功能: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报警器。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该优选实施例中的无线发射天线和无线接收天线均为射频天线。进一步,为了防止信号干扰,在所述控电路基板上还集成有编码器;在所述控制器内集成有解码器。为了实现更便捷的开锁体验: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感应解锁模块。由于感应解锁模块、射频无线传输技术均为比较成熟的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利用手持遥控终端实现对锁件进行快速开启;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快速开锁的功能,节约了开锁时间;同时避免了锁孔的磨损;由于采用了电控技术进行开锁,所以避免了锁孔受潮生锈的缺陷,延长了锁件的使用寿命;采用电控技术,可以配置现有成熟感应解锁技术,因此当手持遥控终端进入车体一定范围后,感应解锁模块控制锁件自动开启,这样提高了使用者的便利性;由于采用无线控制技术,因此锁件的机械结构更加简单,且稳定性高,耐用度高;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防盗性强、使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鞍座锁、后储物箱,也适用于电动三轮车或者电动汽车上的侧门,后门上,而且占用体积小,安装方便。依电动三轮车为例,如图3,安装在坐垫位置、侧门位置以及后门,也可以是其中一处或者两处进行安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例如主控锁体100和锁舌200的上下安装位置,主控锁壳110的外形结构,第一旋转锁片121与第二旋转锁片122的外形结构;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