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刀尾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4071阅读:1004来源:国知局
美工刀尾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折刀片的美工刀尾盖。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美工刀尾盖包主体,主体的一端与美工刀壳体插接,主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折刀片的折刀槽,在折刀时,将变钝的刀片部分插入折刀槽中,随后折断刀片相应的部分即可,但是在折刀过程中,因刀片的强度较高,折断的时候折下的刀片部分容易弹飞,而伤人,或是掉落后不易导致刀片不易寻找而引起其它的伤人情况。因此现有技术的美工刀尾盖存在使用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性较高的美工刀尾盖。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美工刀尾盖,它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一端设有折刀槽,所述折刀槽的侧壁上设有压刀机构或强磁体。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折刀槽的侧壁上设有压刀机构或强磁体,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折刀时,将变钝的刀片部分插入折刀槽中,使用压刀机构压住插入折刀槽中的刀片或是强磁体吸住折刀槽中的刀片,使得刀片在折断时及折断后被压住或被磁体吸附,便于将折断后的废旧刀片收集并放到垃圾桶中,不易出现刀片崩飞、弹飞或掉落而导致刀片遗失及伤人的情况发生。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性较高的特点。

作为改进,所述压刀机构包括压片,所述刀槽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压片位于通孔中,且压片的一端与通孔的内壁连接;则这样设置后,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也较低,同时压片可以与本体一体成型,从而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片另一端的外侧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高出本体的外表面;则第一凸起设置后,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不需要将手指伸入到通孔中即可对压片实现按压的动作,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更加人性化。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片另一端的内侧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自由端端面与折刀槽的侧壁平行;则凸起设置后,使得压片按压的行程更小,使用也就更加便利,同时压制时,凸起与刀片的接触面积更大,折刀时刀片的稳定性也就更好,也可适应不同大小的刀片。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凸起自由端远离折刀槽的一侧设有“L”型凸起,且“L”型凸起的自由端与折刀槽的侧壁垂直,所述折刀槽的侧壁上设有容置“L”型凸起自由端的内凹;则“L”型凸起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压刀时的接触面积,还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好。

作为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刀槽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强磁体位于通孔中;则这样设置后强磁体会将折断后的刀片吸附在折刀槽中,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制备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美工刀尾盖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美工刀尾盖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所示:1、本体,2、折刀槽,3、压片,4、通孔,5、第一凸起,6、第二凸起,7、“L”型凸起,8、内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美工刀尾盖,它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一端设有折刀槽2,所述折刀槽2的侧壁上设有压刀机构。

所述压刀机构包括压片3,压片3与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刀槽2的侧壁上设有通孔4,通孔4为方形结构,所述压片3位于通孔4中,且压片3的一端与通孔4的内壁连接。

所述压片3另一端的外侧设有第一凸起5,所述第一凸起5高出本体1的外表面,即第一凸起5的自由端端面高出本体1的外表面。

所述压片3另一端的内侧设有第二凸起6,所述第二凸起6自由端端面与折刀槽2的侧壁平行。

所述第二凸起6自由端远离折刀槽2的一侧设有“L”型凸起7,且“L”型凸起7的自由端与折刀槽2的侧壁垂直,所述折刀槽2的侧壁上设有容置“L”型凸起7自由端的内凹8。压片3与凸起6和“L”型凸起7均为一体式结构。

实施例二

一种美工刀尾盖,它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一端设有折刀槽2,所述折刀槽2的侧壁上设有强磁体。

所述折刀槽2的侧壁上设有通孔4,所述强磁体位于通孔4中,强磁体被粘接在通孔4中。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允许有其它结构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要求范围内变化的,均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