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存取片材的分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929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便于存取片材的分类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类架,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存取片材的分类架。



背景技术:

在一些片状材料,如陶瓷片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分类架进行临时的或长期的存放,经常的,人们还需要对分类架中的产品进行检查,但是现有的分类架通常为一上面开口的盒式结构,由于这些片状材料码放整齐后后的堆垛,侧壁光滑,使得存放于分类架中的产品不容易取出,另外现有的分类架多为上开口,不容易直接通过输送装置直接放入,同时在放入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有必要提供方便片状材料放置和取出的分类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于存取片材的分类架,其包括:壳体,包括底板、一对侧板和背板,底板、侧板及背板围设形成一用于容纳层叠设置的片状材料的容纳空间,并在与背板相对的方向形成第一取物口及与底板相对的方向形成第二取物口;以及,一设置在容纳空间中的插板,所述的插板包括固定板及折叠板,所述的固定板倾斜于底板设置,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板上表面及固定板下表面,所述的折叠板包括折叠板上表面及折叠板下表面,所述的折叠板具有展开形态及折叠形态,当折叠板为展开形态时,折叠板上表面与固定板上表面齐平,并形成一平面,当 折叠板为折叠形态时,所述的折叠板上表面与固定部上表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折叠板通过枢轴转动的连接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折叠板通过软性连接带转动的连接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板上表面设置有滚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滚体为滚柱、滚球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板与底板之间的角度为5°-25°。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板与底板之间的角度为8°-15°。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板靠近第一取物口一侧设置有第一缺口部。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板邻近固定板第一缺口部的位置设有第二缺口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缺口部与第一缺口部沿折叠部与固定部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

通过设置可折叠的折叠板,利用展开的折叠板形成承接台容易实现的与输送装置对接,同时在不需要对接输送装置时折叠折叠板,减小便于存取片材的分类架的体积,和利用折叠板托置片状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便于存取片材的分类架的具体实施方式折叠板展开形态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便于存取片材的分类架的具体实施方式折叠板折叠形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底板 10

侧板 11

背板 12

容纳空间 13

插板 20

固定板 21

折叠板 22

枢轴 23

第一缺口部 24

第二缺口部 25

滚体 26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便于存取片材的分类架包括壳体和插板20。

壳体包括底板10、一对侧板11和背板12。所述的一对侧板11及背板12为自底板10的边缘延伸而成,本实施例中,侧板11及背板12具有均匀的壁厚;所述一对侧板11自底板10垂直延伸,构成一对侧板11的两侧板11之间相互平行设且与置,背板12连接该一对侧板11并与相邻的侧板11相互垂直。底板10、一对侧板11及背板12共同围设形成一用于容纳层叠设置的片状材料的容纳空间13。 可以理解的,在该容纳空间13为一非密闭容纳空间13,在与背板12相对的方向上为开口结构,形成第一取物口,在与底板10相对的方向上也为开口结构,形成第二取物口,通过第一取物口可以从侧面取出容纳空间13中的片状材料,通过第二取物口可以从上方取出容纳空间13中的片状材料。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1的形状、厚度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不受本实施例限制。例如,该一对侧板11中的两侧板11可以与底板10呈一定夹角设置,使得该一对侧板11与底板10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喇叭口形状;侧板11的外表面可以形成各种卡通图案的凸起或凹陷使便于存取片材的分类架具有更加美观的外形;侧板11及背板12外表面也可以设置成弧形的,使得侧板11与背板12之间圆弧连接等。当然背板12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安装到墙壁或者类此的垂直表面上的连接机构。

壳体的材质可以为塑料;壳体也可以为纸、金属或聚合物等。所述片状材料可以为瓷片的堆叠;可以理解的,片状材料也可以是其他产品,如瓷坯片的堆叠,金属片的堆叠等。

一插板20,设置在容纳空间13中,该插板20包括固定板21及折叠板22,所述的固定板21大致呈方形的板状,其具有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具体的,宽度方向为侧板11相对的方向,长度方向为背板12相对的方向,在插板20宽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侧板11上,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背板12相连,可以理解的长度方向的远离背板12的另一端为开口结构,可以理解的,所述的插板20也可以为其他形 状,比如宽度方向为直线,长度方向为弧形的形状,只要能使得固定稳定的连接在侧板11与背板12上即可。所述的折叠板22通常具有与固定板21相似的形状,如固定板21为方形时,则折叠板22也为方形,固定板21为两侧边直线,与背板12连接一端为弧形的舌形时,折叠板22也为舌形。

所述的固定板21包括固定板21上表面及固定板21下表面,所述的折叠板22包括折叠板22上表面及折叠板22下表面,所述的折叠板22通过枢轴23转动的连接的固定板21上,更具体的,在固定板21远离背板12的侧边上设置枢轴23,在折叠板22邻近第一取物口方向的侧边设置轴孔,通过枢轴23与轴孔的配合,使得折叠板22转动的连接在固定板21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如在固定板21远离背板12的一侧与折叠板22邻近第一取物口一侧设置软性连接带连接固定板21和折叠板22,也可以实现固定板21与折叠板22的连接,更具体的所述的软性连接带为布带,橡胶带,塑料带,丝带等。所述的折叠板22,具有展开形态和折叠形态,当折叠板22为展开形态时,折叠板22上表面与固定板21上表面齐平,并形成一平面,更具体的,所述的折叠板22向第一取物口外翻出,并伸出第一取物口,形成一接物台,如此时折叠板22前方设置有输送装置时,可以将折叠板22远离背板12的一端抵近输送装置,通过折叠板22将片状材料送入容纳空间13内,为了帮助片状材料更好的进入容纳空间13,如在本实施例中,在折叠板22上表面还设置有滚体26,所述的滚体26可以为滚柱、滚球中的一种。当折叠板22为折叠 形态时,折叠板22上表面与固定板21上表面贴合,更具体的说折叠板22上表面被翻折到与固定板21抵靠的位置,从而在不需要承接片材材料时,节约便于存取片材的分类架的占地面积。可以理解的,当折叠板22翻折到折叠板22上表面与固定板21上表面抵靠的位置时,折叠板22下表面也可以用来托置片状材料。

所述的固定板21倾斜于底板10设置,更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板21平面相对底板10平面倾斜,并且使得固定板21与底板10之间形成一锐角,所述锐角的含义为,固定板21平面在背板12方向的延长线与底板10在背板12方向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以该点为顶点,固定板21平面在背板12方向的延长线和底板10在背板12方向的延长线为边线的角度小于90°。锐角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在竖直方向上,固定板21与背板12连接的一端的位置低于远离背板12的一端的位置,当固定板21上放置片状材料的堆叠时,当片状材料的堆叠抵靠背板12时,由于固定板21的倾斜状态和各片状材料具有的厚度,使得各片状材料之间相互错开形成阶梯状,从而使得使用者容易的从片状材料的堆叠上取下片状材料,另一方面,使得当折叠板22展开时,从位于折叠板22上的片状材料将容易的从折叠板22上滑入容纳空间13中。

但是,固定板21倾斜设置,使得片状材料在重力的作用下,片状材料将有向背板12方向滑动的趋势。当固定板21与底板10之间的角度越大,即固定板21远离背板12方向一端的高度相对于与背板12连接一端的高度越高时,所述的滑动趋势越强,直至无法在固定 板21上保持稳定,另外该角度越大则,使得固定板21上方能容纳的片状材料越少,且难以被取出,因此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板21与底板10之间的角度应小于等于25°,更优选的小于15°。

而当固定板21与底板10之间的角度越小时,所述固定板21越趋近于水平状态,各片状材料之间的阶梯差异越小,为了使得各片状材料之间形成足够的阶梯差异,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板21与底板10之间的角度应大于等于5°,更优选的为大于等于8°。

进一步的,紧贴固定板21的第一片片状材料由于上方的片状材料重力的作用使得该片片状材料容易与固定板21上表面贴合,使得取出极不容易,优选的,在固定板21靠近第一取物口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缺口部24,用于通过该第一缺口部24取出靠近固定板21的第一片片状材料,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缺口部24为一半圆形缺口,所述缺口从上方观察时为从底板10靠近第一取物口一侧向背板12方向延伸的半圆形孔,所述半圆孔具有一顶点,该顶点与背板12之间的垂直距离应小于片状材料的宽度,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透过该缺口从插板20下方接触到与底板10接触的片状材料,当然所述的缺口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三角形,梯形,方形等,只要能够使得使用者容易的接触到最下方的片状材料即可。当折叠板22翻折到折叠板22上表面与固定板21上表面贴合的位置时,折叠板22下表面将用于托置片状材料,因此,优选的,在折叠板22上邻近固定板21第一缺口部24的位置也开设有第二缺口部25,使得折叠板22处于折叠状态托置有片状材料时,能容易的取出第一片片材。更优选 的,所述的第二缺口部25与第一缺口部24沿折叠部与固定部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