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具的执行机构以及自动上锁的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517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锁具的执行机构以及自动上锁的锁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领域,尤其是涉及锁具的执行机构以及自动上锁的锁具。



背景技术:

锁具包括手动上锁的锁具和自动上锁的锁具,自动上锁的锁具在关闭门体后,主锁舌经副锁舌触发后自动弹出并锁牢门体。

自动上锁的锁具包括锁定机构和触发机构,锁定机构包括有主锁舌,触发机构包括有副锁舌,触发机构和主锁定机构通过执行机构连接,主锁定机构和触发机构均具有复位弹簧,主锁定机构和触发机构在解锁时,各自对应的锁舌会自动弹出壳体。门体在打开状态时,副锁舌向外伸出,主锁舌回缩在壳体内;关闭门体时,副锁舌被门框上的锁孔的边缘挤压入锁具的壳体内,副锁舌触发执行机构动作,执行机构对主锁定机构释放,使得主锁定机构的主锁舌向外伸出并伸入门框的锁孔内,从而将门体锁住。

现有的自动上锁的锁具存在问题在于:为了有效地保证执行机构锁定或释放锁定机构的可靠性,该执行机构的结构比较复杂,且要求具有较强的结构可靠性,因此执行机构的尺寸和体积要求相对比较大,这会影响锁具的紧凑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紧凑性且性能可靠的锁具的执行机构和自动上锁的锁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锁具的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锁定机构上的卡位槽、安装在触发机构上的拨动组件和锁止组件,所述的锁止组件包括转动体,所述的转动体包括一体设置的与卡位槽配合的卡位凸起和受动件,触发机构包括副锁舌、安装板和第一复位弹簧,副锁舌设置在安装板的前端,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安装板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动组件包括第一端轴接在安装板上的拨动片,所述的拨动片的第二端被限位在一定幅度内转动;

触发机构向内移动时,拨动片的第二端在受动件的外侧碰到受动件后发生偏转并移动到受动件的内侧;随后在第一复位弹簧的推力下,触发机构向外移动时,拨动片的第二端作用于受动件的内侧使得卡位凸起转动并离开所述的卡位槽,此时锁定机构被释放而向外弹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安装板上设置有限制拨动片转动一定幅度的限位组件,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位于拨动片下侧的限位点和设置在拨动片上的第一扭簧;在触发机构伸出在外时,拨动片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抵靠在位于其下侧的限位点上;并且拨动片的第二端位于受动件的外侧;

在触发机构向内移动时,拨动片的第二端被受动件阻挡后向上转动并避开所述的受动件移至受动件的内侧,此时第一扭簧从受压状态转换到释放状态;

在第一复位弹簧的推力下,触发机构向外伸出时,拨动片的第二端抵靠在限位点上拨动受动件转动并移至受动件的外侧,触发机构向外伸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转动体上设置有第二扭簧,当所述的转动体转动时,所述的第二扭簧处于受压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主锁舌、联动板和第二复位弹簧,主锁舌安装在联动板的前端,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在联动板与壳体之间,所述的卡位槽位于联动板的侧部,当锁定机构被锁止组件锁定时,卡位凸起卡入所述的卡位槽内,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自动上锁的锁具,包括锁定机构、触发机构和位于锁定机构和触发机构之间的执行机构,所述的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锁定机构上的卡位槽、安装在触发机构上的拨动组件和锁止组件,所述的锁止组件包括转动体,所述的转动体包括一体设置的与卡位槽配合的卡位凸起和受动件,触发机构包括副锁舌、安装板和第一复位弹簧,副锁舌设置在安装板的前端,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安装板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动组件包括第一端轴接在安装板上的拨动片,所述的拨动片的第二端被限位在一定幅度内转动;

触发机构向内移动时,拨动片的第二端在受动件的外侧碰到受动件后发生偏转并移动到受动件的内侧;随后在第一复位弹簧的推力下,触发机构向外移动时,拨动片的第二端作用于受动件的内侧使得卡位凸起转动并离开所述的卡位槽,此时锁定机构被释放而向外弹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主锁舌、联动板和第二复位弹簧,主锁舌安装在联动板的前端,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在联动板与壳体之间,所述的卡位槽位于联动板的侧部,当锁定机构被锁止组件锁定时,卡位凸起卡入所述的卡位槽内,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包括有机械锁芯开门机构,所述的机械锁芯开门机构包括轴接在壳体上的拨叉、固定在联动板上的连接柱和拨叉复位器,所述的拨叉包括与机械锁芯配合的第一受力端、与连接柱配合的第二受力端和与拨叉复位器配合的第三受力端,机械锁芯上的驱动块作用第一受力端,第二受力端作用连接柱使锁定机构向内移动,同时第三受力端推开拨叉复位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包括有把手开门机构包括电机、带有把手安装孔的离合器、具有第一齿轮结构的凸轮转动块,拨叉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结构,电机驱动离合器的开闭,离合器驱动凸轮转动块的转动,第一齿轮结构和第二齿轮结构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安装板上设置有限制拨动片转动一定幅度的限位组件,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位于拨动片下侧的限位点和设置在拨动片上的第一扭簧;在触发机构伸出在外时,拨动片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抵靠在位于其下侧的限位点上;并且拨动片的第二端位于受动件的外侧;

在触发机构向内移动时,拨动片的第二端被受动件阻挡后向上转动并避开所述的受动件移至受动件的内侧,此时第一扭簧从受压状态转换到释放状态;

在第一复位弹簧的推力下,触发机构向外伸出时,拨动片的第二端抵靠在限位点上拨动受动件转动并移至受动件的外侧,触发机构向外伸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转动体上设置有第二扭簧,当所述的转动体转动时,所述的第二扭簧处于受压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门体打开状态下,锁止组件上的卡位凸起卡入锁定机构上的卡位槽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当关门时,双向滑舌(副锁舌)触碰到门框边缘,副锁舌连同安装板向内缩回,安装板上拨动片的第二端碰到受动件后发生偏转并移动至受动件的内侧,在第一复位弹簧的推力下,拨动片的第二端作用于受动件的内侧,使卡位凸起转动并离开卡位槽,锁定机构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外弹出,也即锁定机构上的主锁舌进入门框的锁孔。同时触发机构上的副锁舌也伸入至门框的锁孔内,此时门体被关上并且被所述的锁具锁住。拨动片在释放转动体过程中,利用了杠杆原理,其具有较大的顶压力,同时由于其拨动片在向内移动时会发生偏转,因此该拨动片的长度可以比较小,本实用新型的执行机构执行过程中比较可靠,且部件的数量和体积比较小,满足锁具的紧凑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锁具的锁定机构伸出状态下的正面结构图;

图2为锁具的锁定机构伸出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锁具的锁定机构缩回状态下的正面结构图;

图4为锁具的锁定机构缩回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锁具的分解图;

图6为锁具的触发机构和拨动组件的装配结构图;

图7为锁具的触发机构和拨动组件的分解图;

图8为锁具的锁定机构、触发机构和执行机构的结构图;

图9为锁具的锁定机构缩回状态下的背面结构图;

图10为锁具的电机与离合器之间的配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锁具涉及关门动作和开门动作;关门动作时,依靠锁具上的触发机构3来触发锁止组件5的动作,锁止组件5上的卡位凸起511离开锁定机构1上的卡位槽2,从而使得锁定机构1释放,达到关门的动作。

第一种开门方式:依靠机械锁芯进行开门,钥匙插入机械锁芯内,转动钥匙,机械锁芯内的拨件推动拨叉8动作,拨叉8转动推动锁定机构1上的连接柱121,使锁定机构1缩入锁体内,锁止组件5上的卡位凸起511卡入卡位槽2内,防止锁定机构1上的主锁舌11弹出,门体就可以被拉开了。

第二种开门方式:利用指纹信息使电机10驱动离合器102合上,离合器102驱动凸轮转动块104转动,通过齿轮啮合方式带动拨叉8动作,接下去的后续步骤如第一种方式,不再累述。

锁具的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锁定机构1上的卡位槽2、安装在触发机构3上的拨动组件4和锁止组件5,锁止组件5包括转动体51,转动体51包括一体设置的与卡位槽2配合的卡位凸起511和受动件512,触发机构3包括副锁舌31、安装板32和第一复位弹簧33,副锁舌31设置在安装板32的前端,第一复位弹簧33设置在安装板32的后端,拨动组件4包括第一端411轴接在安装板32上的拨动片41,拨动片41的第二端412被限位在一定幅度内转动;副锁舌31为双向滑舌,锁具可以双向安装于门体上,在关门时,门框边缘会使副锁舌31内缩至锁体内。

触发机构向内移动时,拨动片41的第二端412在受动件512的外侧碰到受动件512后发生偏转并移动到受动件512的内侧;随后在第一复位弹簧33的推力下,触发机构3向外移动时,拨动片41的第二端作用于受动件512的内侧使得卡位凸起511转动并离开卡位槽2,此时锁定机构1被释放而向外弹出。

安装板32上设置有限制拨动片41转动一定幅度的限位组件6,限位组件6包括位于拨动片41下侧的限位点61和设置在拨动片41上的第一扭簧62;

在触发机构3伸出在外时,拨动片41在第一扭簧62的作用下抵靠在位于其下侧的限位点61上;并且拨动片41的第二端位于受动件512的外侧;

在触发机构3向内移动时,拨动片41的第二端被受动件512阻挡后向上转动并避开受动件512移至受动件512的内侧,此时第一扭簧62从受压状态转换到释放状态;

在第一复位弹簧62的推力下,触发机构3向外伸出时,拨动片41的第二端412抵靠在限位点61上拨动受动件512转动并移至受动件512的外侧,触发机构3向外伸出。

转动体51上设置有第二扭簧52,当转动体51转动时,第二扭簧52处于受压状态。

锁定机构1包括主锁舌11、联动板12和第二复位弹簧13,主锁舌11安装在联动板12的前端,第二复位弹簧13安装在联动板12与壳体7之间,卡位槽2位于联动板12的侧部,当锁定机构1被锁止组件5锁定时,卡位凸起511卡入卡位槽2内,第二复位弹簧13处于受拉伸状态。

自动上锁的锁具,包括锁定机构1、触发机构3和位于锁定机构1和触发机构3之间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锁定机构1上的卡位槽2、安装在触发机构3上的拨动组件4和锁止组件5,锁止组件5包括转动体51,转动体51包括一体设置的与卡位槽2配合的卡位凸起511和受动件512,触发机构3包括副锁舌31、安装板32和第一复位弹簧33,副锁舌31设置在安装板32的前端,第一复位弹簧33设置在安装板32的后端,拨动组件4包括第一端411轴接在安装板32上的拨动片41,拨动片41的第二端412被限位在一定幅度内转动;

触发机构3向内移动时,拨动片41的第二端412在受动件512的外侧碰到受动件512后发生偏转并移动到受动件512的内侧;随后在第一复位弹簧33的推力下,触发机构3向外移动时,拨动片41的第二端412作用于受动件512的内侧使得卡位凸起511转动并离开卡位槽2,此时锁定机构1被释放而向外弹出。

包括有机械锁芯开门机构,机械锁芯开门机构包括轴接在壳体7上的拨叉8、固定在联动板12上的连接柱121和拨叉复位器9,拨叉8包括与机械锁芯配合的第一受力端81、与连接柱121配合的第二受力端82和与拨叉复位器9配合的第三受力端83,机械锁芯上的驱动块作用第一受力端81,第二受力端82作用连接柱121使锁定机构1向内移动,同时第三受力端83推开拨叉复位器9。拨叉复位器9设置在壳体7内侧的下部位置,拨叉复位器9包括推板91和连接在推板91与壳体7之间的第三复位弹簧92,推板91与第三受力端83配合,当锁定机构1的主锁舌11向外伸出时,拨叉8在第三复位弹簧92和推板91的作用下复位,当锁定机构1被锁定时,主锁舌11和联动板12缩回,拨叉8上的第三受力端83将推板91和第三复位弹簧92推开。

包括有把手开门机构包括电机10、带有把手安装孔101的离合器102、具有第一齿轮结构103的凸轮转动块104,拨叉8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结构84,电机10驱动离合器102的开闭,离合器102驱动凸轮转动块104的转动,第一齿轮结构103和第二齿轮结构84相互啮合。当电机10通电时,受电机控制的滑块105移动,离合器102包括内置体1021和外环体1022,内置体1021与外环体1022之间设置有销钉106,外环体1022上设置驱动凸轮转动块104的勾件107,滑块105使得销钉106动作,内置体1021和外环体1022相互固定,也即离合器102合上,当下压门把手,门把手带动离合器转动从而驱动凸轮转动块动作。后续部分与机械锁芯开锁的动作相同。该部分机构可于指纹识别系统、视网膜识别系统等结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对锁具的执行机构以及自动上锁的锁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