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维修安全躺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4378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维修安全躺板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维修安全躺板车。



背景技术:

当汽车的底盘出现问题时,需要修理人员进入查看汽车的底盘的问题并进行维修,躺板车就是够修理人员躺着进入的工具。在进入汽车底盘底部进行维修检查操作时,常会有汽车零件从车身上掉落,尤其是在拆装某些零部件如发动机时,单人操作难度大,若安装不慎便有可能导致某些零件固定不牢直接掉落到人身上,部分重量较大的零件极有可能将人砸伤,造成事故,此外,在修理过程中会有大量灰尘和油污修理处落下,对人的人身健康产生威胁。

在已公开的便于修车的新躺板(公告号:CN 201645476 U)中通过在躺板头部加装弧形的保护罩对人脸部和眼部进行防护,防止有灰尘落到人脸上,但防护罩不能抵御重物落下的冲击,且只能对人头部位置进行防护,身体其他部位依然暴露在威胁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维修安全躺板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维修安全躺板车,包括:边框、躺板、防护罩和防护板,所述躺板固定在边框内,所述防护罩固定在躺板头部位置上方,其包括两块垂直的侧板和一块水平的顶板,侧板和顶板中均固定安装一块钢化玻璃板;所述防护板包括左防护板和右防护板,所述左防护板和右防护板的截面形状均为“L”形,左防护板和右防护板分别通过铰链安装在左右两侧的边框上,左防护板上固定连接挡杆,左防护板和右防护板接触位置均设置切口结构A,所述切口结构A包括分别设置在左防护板和右防护板上矩形切槽,防护板与防护罩间留有空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防护板和右防护板的切口结构A处均设置插销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边框左侧两侧底部安装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边框两侧位于防护板与防护罩之间的空隙位置固定设置工具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罩和防护板,可对人体大部分部位进行安全防护,防止汽车零部件掉落到人体造成伤害,保证在汽车底盘下方进行维修操作的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维修安全躺板车,包括:边框1、躺板2、防护罩4和防护板,所述躺板2固定在边框1内,所述防护罩4固定在躺板2头部位置上方,其包括两块垂直的侧板41和一块水平的顶板42,侧板41和顶板42中均固定安装一块钢化玻璃板,透过钢化玻璃板可进行观察,而钢化玻璃板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可防止落物或灰尘等掉落至人头部且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力;所述防护板包括左防护板61和右防护板62,所述左防护板61和右防护板62的截面形状均为“L”形,左防护板61和右防护板62分别通过铰链5安装在左右两侧的边框1上,左防护板61上固定连接挡杆9,在左防护板61绕铰链5转动时,挡杆9底部抵住边框1,使左防护板61转动至水平位置而固定,左防护板61和右防护板62接触位置均设置切口结构A,所述切口结构A包括分别设置在左防护板61和右防护板62上矩形切槽,在使用躺板车时,维修人员先在躺板2上躺下,随后转动左防护板61并使其在水平位置固定,再转动右防护板62,使右防护板62的矩形切槽搭在左防护板61的矩形切槽上,这样防护板将大部分人体遮住,有效防止落物掉落至人身上,防护板与防护罩4间留有空隙,该空隙供人手活动,方便维修操作。

所述左防护板61和右防护板62的切口结构A处均设置插销孔8,防护板翻转后将插销插入插销孔内,使防护板固定。

所述边框1左侧两侧底部安装滚轮3。

所述边框1两侧位于防护板与防护罩4之间的空隙位置固定设置工具盒7,用于盛放汽修工具。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