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面料划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3015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面料划痕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移动式面料划痕设备。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领域中,包含着多种加工设备,其中面料划痕设备便是常用设备之一,其用于对面料表面进行划痕使得面料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而现有大部分面料划痕设备结构简单,划痕效率低下,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现有相关面料划痕设备通常采用将面料固定通过刀片划痕或者刀片固定再令输送带带动面料进行划痕,以上两种操作方式均存在可调节性差的缺陷,人们只能在一台设备上进行单一的操作。

现有相关面料划痕设备往往都只对面料进行单一的划痕处理,无法达到面料的旋转刻痕以及交错刻痕,这大大产生了局限性。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面料划痕设备。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式面料划痕设备,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移动式划痕组件,所述底座表面固定有滑轨工作台,所述滑轨工作台周围均凸起有档条,所述滑轨工作台表面左右两侧平行设置有两个导轨座,所述导轨座表面固定有滑轨,所述滑轨侧面具有内凹结构,所述滑轨上端卡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端通过螺栓紧固有滑动面板,所述滑动面板表面开设有若干夹具固定槽,所述夹具固定槽呈凸字形结构,所述滑动面板中间部位下端还紧固有丝杠滑座,所述滑轨工作台表面中间部位还设有两个丝杠固定座,丝杠旋设于丝杠滑座处并与两个丝杠固定座连接,丝杠一端延伸至其中一个丝杠固定座后侧并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从动转轮,所述滑轨工作台后侧还固定有一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端连接有驱动转轮,所述驱动转轮与所述从动转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滑动块包括左支座、中间支座以及右支座,所述左支座包括顶杆以及与所述顶杆垂直连接的两根竖杆,所述竖杆一侧凸出有梯形卡接件,所述右支座与所述左支座具有相同结构,所述中间支座包括顶面板以及与所述顶面板垂直连接的两块竖面板,所述竖面板一侧也凸出有梯形卡接件,所述竖面板另一侧表面开具有两个凹槽,所述竖面板底端呈斜向内侧结构,所述左支座、中间支座和右支座均通过梯形卡接件卡接于所述滑轨侧面;

所述移动式划痕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左右两侧的立柱以及固定于所述立柱上端的横梁,所述横梁顶端固定有滑轨一,所述横梁前侧面固定有滑轨二,所述滑轨一、滑轨二与所述滑轨具有相同结构,所述滑轨一和所述滑轨二处卡接有滑动块一,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滑动块一具有相同结构,轴连接座一端固定于滑轨一处的滑动块一处,轴连接座另一端固定于滑轨二处的滑动块一,所述皱连接座后侧面还固定有丝杠滑座一,所述横梁前侧表面中间部位固定有两个丝杠固定座一,丝杠一旋设于丝杠滑座一并固定于丝杠固定座一处,所述丝杠一右端还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伺服电机一,所述轴连接座上端还固定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活塞杆延伸至轴连接座内部,升降气缸活塞杆末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轴连接座前表面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嵌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前侧连接有上下移动板,所述上下移动板还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板紧固,所述上下移动板前端还紧固有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包括旋转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框架内部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端延伸至旋转框架下侧,电机输出轴末端连接有划痕组件;

所述划痕组件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表面开具有凹座,所述凹座内壁呈螺纹状结构,所述转接件下端连接有刀架板,所述刀架板前侧面开具有若干螺纹孔一,所述刀架板前表面通过螺栓螺帽紧固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紧固有划痕板,所述划痕板下表面开具有四条导杆槽,所述导杆槽内固定有导杆,所述导杆呈倾斜设置,所述导杆底端固定有刀片。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输出轴末端呈螺纹状结构,电机输出轴末端与所述转接件旋接,且电机输出轴与所述转接件通过螺帽紧固。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种移动式面料划痕设备通过多轴式操作对面料进行划痕工序,通过安装于滑动面板的夹具将面料进行固定,通过伺服电机控制面料进行前后的移动,通过伺服电机一控制划痕装置的左右移动,通过控制升降气缸令划痕装置进行上下移动,在通过电机旋转控制刀片进行旋转移动,这种操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划痕的可调节性,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控制,可实现交错划痕。

该种移动式面料划痕设备所采用的划痕组件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组件本身强度够大,延长了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刀片可以通过导杆在导杆槽内的移动进行自由调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移动式面料划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滑轨滑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划痕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其中:1-底座;2-移动式划痕组件;11-滑轨工作台;12-导轨座;13-滑轨;14-滑动块;15-滑动面板;16-丝杠固定座;17-丝杠;141-左支座;142-中间支座;143-右支座;21-立柱;22-横梁;23-滑轨一;24-滑轨二;25-轴连接座;26-丝杠固定座一;27-丝杠一;28-伺服电机一;29-升降气缸;210-上下移动板;211-旋转框架;212-电机;213-划痕组件;2131-转接件;2132-刀架板;2133-支撑杆;2134-划痕版;2135-导杆;2136-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移动式面料划痕设备,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端的移动式划痕组件2,所述底座1表面固定有滑轨工作台11,所述滑轨工作台11周围均凸起有档条,所述滑轨工作台11表面左右两侧平行设置有两个导轨座12,所述导轨座12表面固定有滑轨13,所述滑轨13侧面具有内凹结构,所述滑轨13上端卡接有滑动块14,所述滑动块14上端通过螺栓紧固有滑动面板15,所述滑动面板15表面开设有若干夹具固定槽,所述夹具固定槽呈凸字形结构,所述滑动面板15中间部位下端还紧固有丝杠滑座,所述滑轨工作台11表面中间部位还设有两个丝杠固定座16,丝杠17旋设于丝杠滑座处并与两个丝杠固定座16连接,丝杠17一端延伸至其中一个丝杠固定座后侧并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从动转轮,所述滑轨工作台11后侧还固定有一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端连接有驱动转轮,所述驱动转轮与所述从动转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滑动块14包括左支座141、中间支座142以及右支座143,所述左支座141包括顶杆以及与所述顶杆垂直连接的两根竖杆,所述竖杆一侧凸出有梯形卡接件,所述右支座143与所述左支座141具有相同结构,所述中间支座142包括顶面板以及与所述顶面板垂直连接的两块竖面板,所述竖面板一侧也凸出有梯形卡接件,所述竖面板另一侧表面开具有两个凹槽,所述竖面板底端呈斜向内侧结构,所述左支座141、中间支座142和右支座143均通过梯形卡接件卡接于所述滑轨13侧面;

所述移动式划痕组件2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左右两侧的立柱21以及固定于所述立柱21上端的横梁22,所述横梁22顶端固定有滑轨一23,所述横梁22前侧面固定有滑轨二24,所述滑轨一23、滑轨二24与所述滑轨13具有相同结构,所述滑轨一23和所述滑轨二24处卡接有滑动块一,所述滑动块14与所述滑动块一具有相同结构,轴连接座25一端固定于滑轨一23处的滑动块一处,轴连接座25另一端固定于滑轨二24处的滑动块一,所述皱连接座25后侧面还固定有丝杠滑座一,所述横梁22前侧表面中间部位固定有两个丝杠固定座一26,丝杠一27旋设于丝杠滑座一并固定于丝杠固定座一26处,所述丝杠一27右端还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伺服电机一28,所述轴连接座25上端还固定有升降气缸29,升降气缸29活塞杆延伸至轴连接座25内部,升降气缸29活塞杆末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轴连接座25前表面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嵌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前侧连接有上下移动板210,所述上下移动板210还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板紧固,所述上下移动板210前端还紧固有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包括旋转框架211以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框架211内部的电机212,所述电机212输出轴端延伸至旋转框架211下侧,电机212输出轴末端连接有划痕组件213;

所述划痕组件213包括转接件2131,所述转接件2131表面开具有凹座,所述凹座内壁呈螺纹状结构,所述转接件2131下端连接有刀架板2132,所述刀架板2132前侧面开具有若干螺纹孔一,所述刀架板2132前表面通过螺栓螺帽紧固有支撑杆2133,所述支撑杆2133下端紧固有划痕板2134,所述划痕板2134下表面开具有四条导杆槽,所述导杆槽内固定有导杆2135,所述导杆2135呈倾斜设置,所述导杆2135底端固定有刀片2136。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212输出轴末端呈螺纹状结构,电机212输出轴末端与所述转接件2131旋接,且电机212输出轴与所述转接件2131通过螺帽紧固。

该种移动式面料划痕设备通过多轴式操作对面料进行划痕工序,通过安装于滑动面板的夹具将面料进行固定,通过伺服电机控制面料进行前后的移动,通过伺服电机一控制划痕装置的左右移动,通过控制升降气缸令划痕装置进行上下移动,在通过电机旋转控制刀片进行旋转移动,这种操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划痕的可调节性,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控制,可实现交错划痕。

该种移动式面料划痕设备所采用的划痕组件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组件本身强度够大,延长了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刀片可以通过导杆在导杆槽内的移动进行自由调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