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7507阅读:3051来源:国知局
起钉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具,尤其是一种起钉器。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上的起钉器,其原理都是用手按压塑料手柄,使刀片闭合,翘起钉子角,再从背面拔出,虽轻巧,但会使纸破损,刀片容易划破手指,并且钉子不易收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破纸概率的起钉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压盖、下压盖、底板、主柄以及副柄,其中所述底板上设有一能够转动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套装有一轴套,且所述轴套通过轴承与中心轴连接,所述上压盖和主柄固接在轴套上,所述下压盖设置在底板一侧的上端面上,所述上压盖和下压盖的相对面上分别形成有上钉槽和下钉槽,且所述上钉槽和下钉槽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上压盖内部还对称设有两个与上钉槽相连通的轨道,每个轨道内分别穿插有一能够插入到钉脚下部的穿针,两个所述穿针的尾端共同与一连接片固接,所述连接片上开有一通孔,所述中心轴外壁上设有一拨块,且所述拨块插入到通孔内,所述轴套上周向开有一长孔,所述副柄穿过长孔与所述中心轴的外壁固接,所述副柄能够沿着长孔上下摆动以带动两个穿针在轨道内往复移动。

所述主柄底部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副柄能够卡入到容纳槽内,所述副柄底部还形成有多个便于手持的凹槽。

所述上压盖和下压盖的相对面上还分别形成有一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穿针代替刀片,降低了破纸概率。穿针由副柄控制,向上扳动时,利用中心轴上的拨块带动穿针向前运动,插入到两钉脚下部,副柄结合主柄再一起向下扳动即可将钉脚翘起。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操作,省力,不易破纸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起钉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起钉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穿针穿插在上压盖内的俯视结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起钉器包括上压盖1、下压盖2、底板3、主柄4以及副柄5。

所述底板3上设有一能够转动的中心轴6,底板3上对称设有两个翼板,中心轴6的两端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安装在底板3的两个翼板16上。所述中心轴6上套装有一轴套7,其中中心轴6的外壁的两端套装有两个轴承(图中未示),轴套7通过轴承与中心轴6连接。中心轴6和轴套7之间能够相互独立的转动。

所述上压盖1和主柄4固接在轴套7上,且上压盖1和主柄4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其中主柄4上摆,上压盖1则向下摆动到下压盖2上,主柄4下摆,上压盖1则向上摆动远离下压盖2。

所述下压盖2设置在底板3一侧的上端面上,所述上压盖1和下压盖2的相对面上分别形成有上钉槽8和下钉槽9,且所述上钉槽8和下钉槽9上下对应设置。上钉槽8和下钉槽9均为矩形结构的凹槽,上钉槽8和下钉槽9用于容纳订书钉,其中订书钉的两个钉脚位于上钉槽8内,订书钉的另一侧位于下钉槽9内。

所述上压盖1内部还对称设有两个与上钉槽8相连通的轨道,每个轨道内分别穿插有一能够插入到钉脚下部的穿针10,两个所述穿针10的尾端共同与一连接片11固接,所述连接片11上开有一通孔12,所述中心轴6外壁上设有一拨块13,且所述拨块13插入到通孔12内,所述轴套7上周向开有一长孔14,所述副柄5穿过长孔14与所述中心轴6的外壁固接,所述副柄5能够沿着长孔14上下摆动以带动两个穿针10在轨道内往复移动。

所述主柄4底部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副柄5能够卡入到容纳槽内,其中当副柄5卡入到容纳槽内时,副柄5恰好位于长孔14的上限。所述副柄5底部还形成有多个便于手持的凹槽,凹槽的设计便于操作。

所述上压盖1和下压盖2的相对面上还分别形成有一橡胶垫15,橡胶垫15的设计利于纸张的夹紧,且不易破纸。

使用时,向下压动主柄4,抬起上压盖1,将纸张上的订书钉放入到上钉槽8和下钉槽9内,其中订书钉的两个钉脚位于上钉槽8内,订书钉的另一侧位于下钉槽9内,然后向上抬起主柄4,闭合上压盖1和下压盖2,随后将副柄5卡入主柄4内,此时两个穿针10已分别完全插入两个钉脚下部,一手按住纸张,一手握住两手柄(主柄4和副柄5),向下按压,钉脚被翘起,即可拆除纸张上的订书钉。

本实用新型采用穿针代替刀片,降低了破纸概率。穿针由副柄控制,向上扳动时,利用中心轴上的拨块带动穿针向前运动,插入到两钉脚下部,副柄结合主柄再一起向下扳动即可将钉脚翘起。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操作,省力,不易破纸等特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