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527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钻井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



背景技术:

油气井钻井过程中,钻杆要与先下入的套管发生接触摩擦并碰撞,而随着井深的持续增加及井眼轨迹复杂等原因,钻杆与套管之间的摩阻及磨损也会持续增加,产生以下作业问题:①套管严重磨损甚至磨穿,无法继续承压,导致后期完井困难,甚至无法完井的严重后果;②井下扭距大,容易造成钻具断裂,致使钻具费用提高;③套管抗内压强度及抗挤强度降低,对套管的安全性与井眼寿命造成严重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在油气井钻井过程中,通过在钻杆外壁装配套管保护器,改变钻杆与套管之间钢与钢的硬磨损,使钻杆与套管之间变为间接的软磨损,有效的减震防磨、降低摩阻,保护钻杆,降低钻杆与套管的磨损。

现有的套管保护器,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结构包括套体101,套体101外周壁设置流道102,套体101内周壁设置导流槽103,套体101内部设有用于加强套体101结构强度的金属网104,流道102和导流槽103均匀设置在套体101轴向圆周上,相邻两条流道102之间形成支撑条105,金属网104由一层或多层网状结构组成,位于套体101壁的中间位置;套体101的两轴向端通过强力铆接安装或通过链片106和销轴107构成圆柱形,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将套体101的两轴向端撑开,然后将钻杆装配于套体101内部,随后将销轴107插入链片106内部,将套体101的两轴向端固定,使套体101形成闭合结构,完成钻杆与套管保护器的装配。现有技术在进行套管保护器与钻杆装配时,大多采用人工手动装配,装配过程中,利用销钉将套管保护器的套体101撑开,然后将钻杆放入套体101内部,使套体101套设于钻杆外部。由于套体101本身具有较高的刚性,不易撑开,因此采用现有的装配方式进行装配时,需要多人配合完成,劳动量极大,装配耗时较长,且装配过程中,容易造成套体101破损。

基于上述分析,需要对现有的钻杆与套管保护器装配方式进行改进,设计一种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提高钻杆与套管保护器装配时的装配效率,减少装配耗费时间,降低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套管保护器的完好性,提高套管保护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套管保护器装配时存在技术缺陷,设计一种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 系统,提高钻杆与套管保护器装配时的装配效率,减少装配耗费时间,降低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套管保护器的完好性,提高套管保护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撑开钳3、上定位平板4、下定位基座5和右端部支撑立柱6;所述上定位平板4与下定位基座5正相对设置,上定位平板4通过连杆固定于右端部支撑立柱6上,撑开钳3架设于上定位平板4与下定位基座5之间;

所述下定位基座5左侧端设置有轨道式基台7,轨道式基台7上设置小车式组装平台8,小车式组装平台8可在轨道式基台7上左右滑移;

所述撑开钳3的撑开端部设置有橡胶保护套301;

所述撑开钳3的手持端部设置有上端部连杆401和下端部连杆501,上端部连杆401固定至上定位平板4上,下端部连杆501通过电动气缸502连接至下定位基座5上。

进一步,所述撑开端部设置有上端部限位弹簧402和下端部限位弹簧503,上端部限位弹簧402连接至上定位平板4上,下端部限位弹簧503连接至下定位基座5上。

进一步,所述小车式组装平台8上设置有用于对钻杆2进行辅助滑移的滚轴80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包括撑开钳3、上定位平板4、下定位基座5和右端部支撑立柱6;上定位平板4与下定位基座5正相对设置,上定位平板4通过连杆固定于右端部支撑立柱6上,撑开钳3架设于上定位平板4与下定位基座5之间;下定位基座5左侧端设置有轨道式基台7,轨道式基台7上设置小车式组装平台8,小车式组装平台8可在轨道式基台7上左右滑移;撑开钳3的手持端部设置有上端部连杆401和下端部连杆501,上端部连杆401固定至上定位平板4上,下端部连杆501通过电动气缸502连接至下定位基座5上;上述设计借助撑开钳3对置于小车式组装平台8上的套管保护器1进行快速撑开,将钻杆2推送至套管保护器1内部,然后将撑开钳3与套管保护器1分离,实现套管保护器1与钻杆2固定,最后,在插入链片106中销轴107,即可完成装配,整个装配工艺简单,大大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适用于油气井作业现场。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撑开钳3的撑开端部设置有橡胶保护套301;上述设计,在利用撑开钳3对套管保护器1进行撑开的过程中,避免了撑开钳(3)与套管保护器1直接接触对套管保护器1造成的机械损伤,提高套管保护器1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撑开端部设置有上端部限位弹簧402和下端部限位弹簧503,上端部限位弹簧402连接至上定位平板4上,下端部限位弹簧503连接至下定位基座5上;上述设计,采用上端部限位弹簧402和下端部限位弹簧503对撑开钳3进行限位固定,避免装配过程中,撑开钳3发生过大幅度的摆动,影响装配效率。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小车式组装平台8上设置有用于对钻杆2进行辅助滑移的滚轴801;上述设计,便于钻杆2在小车式组装平台8上左右滑移,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套管保护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套管保护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图2及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撑开钳3、上定位平板4、下定位基座5和右端部支撑立柱6;所述上定位平板4与下定位基座5正相对设置,上定位平板4通过连杆固定于右端部支撑立柱6上,撑开钳3架设于上定位平板4与下定位基座5之间;

所述下定位基座5左侧端设置有轨道式基台7,轨道式基台7上设置小车式组装平台8,小车式组装平台8可在轨道式基台7上左右滑移;

所述撑开钳3的撑开端部设置有橡胶保护套301;

所述撑开钳3的手持端部设置有上端部连杆401和下端部连杆501,上端部连杆401固定至上定位平板4上,下端部连杆501通过电动气缸502连接至下定位基座5上。

作为改进,所述撑开端部设置有上端部限位弹簧402和下端部限位弹簧503,上端部限位弹簧402连接至上定位平板4上,下端部限位弹簧503连接至下定位基座5上。

作为改进,所述小车式组装平台8上设置有用于对钻杆2进行辅助滑移的滚轴80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包括撑开钳3、上定位平板4、下定位基座5和右端部支撑立柱6;上定位平板4与下定位基座5正相对设置,上定位平板4通过连杆固定于右端部支撑立柱6上,撑开钳3架设于上定位平板4与下定位基座5之间;下定位基座5左侧端设置有轨道式基台7,轨道式基台7上设置小车式组装平台8,小车式组装平台8可在轨道式基台7上左右滑移;撑开钳3的手持端部设置有上端部连杆401和下端部连杆501,上端部连杆401固定至上定位平板4上,下端部连杆501通过电动气缸502连接至下定位基座5上;上述设计借助撑开钳3对置于小车式组装平台8上的套管保护器1进行快速撑开,将钻杆2推送至套管保护器1内部,然后将撑开钳3与套管保护器1分离,实现套管保护器1与钻杆2固定,最后,在插入链片106中销轴107,即可完成装配,整个装配工艺简单,大大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适用于油气井作业现场。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撑开钳3的撑开端部设置有橡胶保护套301;上述设计,在利用撑开钳3对套管保护器1进行撑开的过程中,避免了撑开钳3与套管保护器1直接接触对套管保护器1造成的机械损伤,提高套管保护器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撑开端部设置有上端部限位弹簧402和下端部限位弹簧503,上端部限位弹簧402连接至上定位平板4上,下端部限位弹簧503连接至下定位基座5上;上述设计,采用上端部限位弹簧402和下端部限位弹簧503对撑开钳3进行限位固定,避免装配过程中,撑开钳3发生过大幅度的摆动,影响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小车式组装平台8上设置有用于对钻杆2进行辅助滑移的滚轴801;上述设计,便于钻杆2在小车式组装平台8上左右滑移,使用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按照图3所示对设计的套管保护器快速装配系统进行组装,套管保护器1放置于小车式组装平台8上,钻杆2放置于滚轴801上,将撑开钳3的撑开端部伸入套管保护器1内部,启动电动气缸502,使撑开钳3的撑开端部持续撑开,直至钻杆2顺利伸入,随后撑开钳3与套管保护器1分离,实现套管保护器1与钻杆2固定,最后,在插入链片106中销轴107,即可完成装配。

按照以上描述,即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