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式转向节料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981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式转向节料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翻转式转向节料架。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

由于转向节机加工时工序繁多,要求在不同的机床上加工,而其形状特殊,所以需要设计专用料架,以避免零部件摆放时磕碰、划伤、挤压、变形等情况,同时要求方便其产品的放入和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转式转向节料架,可节约空间,方便产品放入及取出,同时避免磕碰、划伤、挤压、变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转式转向节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料板(1)及设于该底层料板(1)上方的至少一层活动料板(2),该底层料板(1)左右两端设有向上延伸的两个侧向支撑架(3),该两个侧向支撑架(3)后端之间通过后横梁(4)连接,该活动料板(2)位于该两个侧向支撑架(3)之间且该活动料板(2)后端与该后横梁(4)可转动连接,该侧向支撑架(3)前端设有支撑块(3-1),且当该活动料板(2)处于水平状态时,该支撑块(3-1)上表面与该活动料板(2)前端下表面之间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料板(2)后端与该后横梁(4)通过至少一个合页(5)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层所述活动料板(2)下方均倾斜设置有伸缩杆(6),该伸缩杆(6)下端与该侧向支撑架(3)或后横梁(4)铰接,该伸缩杆(6)上端与该层活动料板(2)中部或者前端铰接。

进一步地,每一层所述活动料板(2)下方均设置有两个伸缩杆(6),该两个伸缩杆(6)左右设置且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每一层所述活动料板(2)下方倾斜设置有伸缩缸,该伸缩缸底座与该侧向支撑架(3)或后横梁(4)铰接,该伸缩缸输出端与该层活动料板(2)中部或者前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横梁(4)具有两个,所述活动料板(2)设置有两层且分别与该两个后横梁(4)一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层料板(1)和活动料板(2)上表面均固装有若干对转向节定位圆台(111)和转向节防转销(112)。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定位圆台(111)和转向节防转销(112)均采用聚氨酯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底层料板(1)和活动料板(2)上均设有条形省料槽(10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料架由于位于上层的活动料板可转动,使由于各层料板之间的间距较小,并通过转动该活动料板而使转向节实现多层放置,同时也使本料架总高度小;另外由于该各层料板上转向节定位及防转定位,且高度间隙小并单独放置,因此可节约空间,又避免磕碰、划伤、挤压、变形及不易掉下;另外该活动料板经伸缩杆或伸缩缸控制其转角,可使其平稳翻转,同时翻转角度可精准控,可避免翻转后仰角过大,同时复位过程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转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其活动料板水平复位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其活动料板水平复位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其活动料板水平复位时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其活动料板倾斜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其活动料板倾斜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6:一种翻转式转向节料架,包括底层料板1、活动料板2、侧向支撑架3、后横梁4、合页5及伸缩杆6。

优选地,所述底层料板1为矩形板,所述底层料板1和活动料板2上表面均固装有若干对转向节定位圆台111和转向节防转销112。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对转向节定位圆台111和转向节防转销112均为放置一个转向节,因此可将每一个转向节单独隔开放置,可减少及避免零部件摆放时磕碰、划伤、挤压、变形等情况。另外,该转向节定位圆台111和转向节防转销112分别用于定位及防转,该转向节放置后,不易摆动,放置后稳定性好。

优选地,所述转向节定位圆台111和转向节防转销112均采用聚氨酯材料。该聚氨酯材料具有耐磨,减震作用,当转向节插放后,该可减少该转向节的震动及表面磨损,尤其对已加工表面。

本实施例中,其述底层料板1和活动料板2上均设置有15对转向节定位圆台111和转向节防转销112,且呈阵列分布,采用三行五列。

其中该转向节定位圆台111用于与该转向节N的轴承孔N-1配合定位,该转向节防转销112则用于该该转向节N的刹车片卡钳安装臂孔N-2配合而实现防转定位。

优选地,该转向节定位圆台111通过螺钉安装于底层料板1或活动料板2上。以便于该转向节定位圆台111磨损后拆卸及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底层料板1和活动料板2上均设有条形省料槽100,节约材料,同时减轻质量,便于本料架的位移。

该底层料板1下方还安装有滚轮或万向轮101,便于本料架挪动,省时省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操作简单,以便于在加工不同工序时,在不同机床之间位移搬运。

另外该底层料板1左右两端设有向上延伸的两个侧向支撑架3,该侧向支撑架3为矩形框体或板体,在本实施例中,该侧向支撑架3采用矩形框体,节约材料,可减重,且强度可靠。

具体地,该两个侧向支撑架3下端均与该底层料板1固接(如焊接)。

另外,该两个侧向支撑架3后端之间通过后横梁4连接,该后横梁4左右两端与该两个侧向支撑架3后端分别固接(如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层活动料板2,该两层活动料板2间隔设置,该该活动料板2位于该两个侧向支撑架3之间,该活动料板2后端与该后横梁4可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活动料板2后端与该后横梁4通过至少一个合页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活动料板2通过三个合页5与该后横梁4连接,该活动料板2前端可向上翻转而倾斜打开,留出转向节拿取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横梁4具有两个,所述活动料板2设置有两层且分别与该两个后横梁4一一连接。

为了使零件放上后,该活动料板2前端不会向下倾斜,该侧向支撑架3前端设有支撑块3-1,且当该活动料板2处于水平状态时,该支撑块3-1上表面与该活动料板2前端下表面之间面接触。因此在该支撑块3-1用于该活动料板2前端下表面水平支撑。

优选地,该活动料板2前端下方设置有两个支撑块3-1,该两个支撑块3-1左右设置且分别焊接于该两个侧向支撑架3前端上并相向延伸设置,该两个支撑块3-1用于分别对该活动料板2前端的左右两侧同时支撑,由于该活动料板2前端两侧受力,不易向下变形,安全性及可靠性高,强度稳定可靠,同时改善该活动料板2承重性能。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本料架共具有两对该支撑块3-1,每一对支撑块3-1分别对一个活动料板2支撑且均焊接于该两个侧向支撑架3前端的相对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每一层所述活动料板2下方均倾斜设置有伸缩杆6,该伸缩杆6下端与该侧向支撑架3或后横梁4铰接,该伸缩杆6上端与该层活动料板2中部或者前端铰接。可通过该伸缩杆6的伸缩,以控制该活动料板2的翻转角度,使其翻转时,具有缓冲及限位作用,可避免该活动料板2翻转角度太大而导致产品掉落。

该伸缩杆6为现有技术,其一般由套筒和活动杆套接构成,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套筒底端开设有下铰接孔,该活动杆外端设有上铰接孔,该活动料板2下表面位于前端或中部处设有上铰接座21,该上铰接座21与该上铰接孔通过上铰接轴22铰接。

该侧向支撑架3后端或后横梁4上设有上铰接座31,该下铰接座31与该下铰接孔通过下铰接轴32铰接。

进一步地,每一层所述活动料板2下方均设置有两个伸缩杆6,该两个伸缩杆6左右设置且对称分布。使该活动料板2在翻转及水平复位时,两侧受力均匀,运动平稳。

在其他实施例中,采用伸缩缸替代伸缩杆6。即每一层所述活动料板2下方倾斜设置有伸缩缸,该伸缩缸底座与该侧向支撑架3或后横梁4铰接,该伸缩缸输出端与该层活动料板2中部或者前端铰接。采用该伸缩缸自动将该活动料板2翻转及复位,可减少人工操作,省时省力,使用更安全。

具体地,该伸缩缸可采用气缸。

在使用时,参见图2-6,该底层料板1和活动料板2均可放置若干个转向节,该底层料板1与该活动料板2之间产品放置高度空间可略大于该转向节的万向外形高度,一般留出10-20mm安全高度即可,但是位于最下层的活动料板2和底层料板1上的转向节N为了能安全放入及取出。采用从上之下层地依次放置,首先将上层活动料板2的转向接放置后,再将该上层活动料板2转动而前端上仰,然后可对下层活动料板2进行转向接放置,当下层的活动料板2放置完毕后;然后再将下层活动料板2转动后使其前端上仰,以留出操作空间,便于该底层料板1产品放入后,然后再转动该两层活动料板2复位为水平状态即可。

当产品取出时,其从上至下依次逐层取出,原理相同,故而不赘述。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