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门连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6000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防盗门连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门的防盗装置,尤其涉及防盗门连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场所和办公场所中的财物也日益增多,为了免除人们对于门户安全的担忧,市场需要提供具备更高防盗性能的防盗门。目前市面上的防盗门大多采用了多锁点的方式来提高防盗性能,即在主锁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天地锁,从而保证防盗门的防盗性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防盗门的缺陷也日益突出,即门扇上锁点设置较少且分布较为集中,导致防撬效果较差,另一方面,锁点之间的连接与控制装置的设置也较为复杂且带动精度低,存在着使用不便的缺陷,需要对上述不足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锁点分布少、防撬效果差、锁点之间的连接与控制装置的设置复杂且带动精度低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防盗门连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防盗门连锁装置,包括门扇、主锁体、上纵杆、下纵杆、第一上锁头和第一下锁头,所述主锁体固定于门扇右侧,所述上纵杆和下纵杆对称设置于主锁体上下两侧且与主锁体相连接,所述第一上锁头和第一下锁头分别固定于上纵杆、下纵杆的端部,所述主锁体通过上纵杆、下纵杆分别带动第一上锁头和第一下锁头上下移动,还包括上横杆组件、下横杆组件、第二上锁头和第二下锁头,所述第二上锁头位于门扇上边框的左侧,所述第二下锁头位于门扇下边框的左侧,所述上横杆组件两端分别与第一上锁头和第二上锁头连接,所述下横杆组件两端分别与第一下锁头和第二下锁头连接,所述第一上锁头通过所述上横杆组件带动第二上锁头同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下锁头通过所述下横杆组件带动第二下锁头同步上下移动。

上横杆组件用于连接位于门扇边框右侧的第一上锁头和位于门扇边框左侧的第二上锁头,在第一上锁头向上移动时,第二上锁头在上横杆组件的带动下也向上移动。下横杆组件用于连接位于门扇边框右侧的第一下锁头和位于门扇边框左侧的第二下锁头,在第一下锁头向下移动时,第二下锁头在下横杆组件的带动下也向下移动。上横杆组件和下横杆组件的设置实现了第一上锁头、第二上锁头、第一下锁头和第二下锁头之间的联动,因此,在主锁体通过上纵杆和下纵杆分别驱动第一上锁头和第一下锁头进入锁孔时,第二上锁头和第二下锁头在上横杆组件、下横杆组件的带动下也进入锁孔,从而达到将门扇边框的四个边角锁紧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锁头的数量且将锁头分布在门扇边框的四个边角,一方面提高了防盗门连锁装置的防撬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上横杆组件和下横杆组件分别带动第二上锁头和第二下锁头移动,提高了锁头之间的带动精度,使用者能够通过控制主锁体将第一上锁头、第一下锁头、第二上锁头和第二下锁头精准的锁入锁孔,提高了防盗门连锁装置的使用效率。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防盗门连锁装置,所述上横杆组件包括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所述下横杆组件包括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所述连接杆一两端分别与连接杆二的一端、第一上锁头相铰接,所述连接杆二的另一端与第二上锁头相铰接,所述连接杆三两端分别与连接杆四的一端、第一下锁头相铰接,所述连接杆四的另一端与第二下锁头相铰接,所述门扇的上边框和下边框上还对称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杆一、连接杆二、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的固定片。

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通过铰接形成上横杆组件,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通过铰接形成下横杆组件。则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的设置一方面起到连接第一上锁头和第二上锁头的作用,另一方面相对于一根连接杆的设置,在第一上锁头带动第二上锁头时,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的设置使其在移动时更为灵活,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的作用同样如此。通过这样的设置,从而提高第一上锁头、第一下锁头、第二上锁头和第二下锁头之间的带动精度,而门扇上边框和下边框设置的固定片能够起到固定连接杆一、连接杆二、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的作用,从而保证带动过程中连接杆一、连接杆二、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位置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防盗门连锁装置,所述连接杆一、连接杆二、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的中部均设置有与固定片相配合的螺栓,所述连接杆一、连接杆二、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通过螺栓与固定片相铰接。

连接杆一、连接杆二、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的中部设置的螺栓与固定片相铰接以实现对连接杆一、连接杆二、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的固定,此外,螺栓和固定片的配合使用起到支点的作用,将这个支点设置在连接杆一、连接杆二、连接杆三和连接杆四的中部,能够起到以下作用,即在连接杆一右侧向上或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时,连接杆一与连接杆二的铰接处也向上或向下移动相同的距离,从而带动连接杆二的左侧和连接杆一的右侧沿着相同方向做同样距离的移动,同样的当连接杆三右侧向上或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时,连接杆三与连接杆四的铰接处也向上或向下移动相同的距离,从而带动连接杆四的左侧和连接杆三的右侧沿着相同方向做同样距离的移动,最终提高了第一上锁头、第一下锁头、第二上锁头和第二下锁头之间的带动精度。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防盗门连锁装置,还包括两个侧锁体,所述侧锁体包括侧锁主体、锁止部、切换部,两个侧锁体的侧锁主体设置于门扇的右边框上并分别位于主锁体的上方、下方,两个侧锁体切换部分别与上纵杆、下纵杆相连接并分别通过上纵杆、下纵杆带动锁止部的伸出与回缩。

侧锁体的设置是为了在主锁体带动上纵杆和下纵杆移动时,两个侧锁体锁入门框侧边的锁孔,起到加强防盗性能的作用,其中两个侧锁主体用于将两个侧锁体固定在门扇边框的右侧,两个切换部分别固定于上纵杆和下纵杆上,在上纵杆和下纵杆移动时,两个切换部随之移动,从而起到带动两个侧锁体的锁止部锁入对应的锁孔中或从对应锁孔中缩回的作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防盗门连锁装置,所述主锁体的上端和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勾,所述两个连接勾分别与上纵杆和下纵杆相连接,所述两个连接勾分别带动所述上纵杆和下纵杆进行上下移动。

两个连接勾的设置分别用于连接上纵杆和主锁体以及下纵杆和主锁体,通过主锁体控制连接勾的移动,从而由连接勾带动上纵杆和下纵杆的上下移动,进而起到带动整个防盗门连锁装置工作的作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防盗门连锁装置,所述第二上锁头和第二下锁头上均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门扇的左边框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杆配合的限位片。

第二上锁头和第二下锁头上设置的限位杆能够与限位片相互配合起到限定第二上锁头和第二下锁头的作用,防止第二上锁头和第二下锁头在移动的过程中偏离锁孔,从而使得第二上锁头和第二下锁头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对准锁孔,提高了防盗门连锁装置的带动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门连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门连锁装置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防盗门连锁装置,包括门扇4、主锁体6、上纵杆61、下纵杆63、第一上锁头3和第一下锁头7,所述主锁体6固定于门扇4右侧,所述上纵杆61和下纵杆63对称设置于主锁体6上下两侧且与主锁体6相连接,所述第一上锁头3和第一下锁头7分别固定于上纵杆61、下纵杆63的端部,所述主锁体6通过上纵杆61、下纵杆63分别带动第一上锁头3和第一下锁头7上下移动,还包括上横杆组件2、下横杆组件8、第二上锁头1和第二下锁头9,所述第二上锁头1位于门扇4上边框的左侧,所述第二下锁头9位于门扇4下边框的左侧,所述上横杆组件2两端分别与第一上锁头3和第二上锁头1连接,所述下横杆组件8两端分别与第一下锁头7和第二下锁头9连接,所述第一上锁头3通过所述上横杆组件2带动第二上锁头1同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下锁头7通过所述下横杆组件8带动第二下锁头9同步上下移动。

使用时,通过钥匙将主锁体6的锁舌伸入门框侧边的锁孔内,与此同时,上纵杆61和下纵杆63在主锁体6的带动下分别向上和向下移动,其中上纵杆61向上移动并带动上纵杆61端部的第一上锁头3向上移入锁孔中,第一上锁头3向上移动时,也会通过上横杆组件2同步带动第二上锁头1向上移动并进入锁孔。与此同时,下纵杆63向下移动并带动下纵杆63端部的第一下锁头7向下移入锁孔中,第一下锁头7向下移动时,也会通过下横杆组件8同步带动第二下锁头9向下移动并进入锁孔中。因此,当使用者将防盗门锁紧时,主锁体6、第一上锁头3、第二上锁头1、第一下锁头7、第二下锁头9会同步与门框的上框、下框、右框锁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防盗门的防撬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杆组件2包括连接杆一22和连接杆二21,所述下横杆组件8包括连接杆三82和连接杆四81,所述连接杆一22两端分别与连接杆二21的一端、第一上锁头3相铰接,所述连接杆二21的另一端与第二上锁头1相铰接,所述连接杆三82两端分别与连接杆四81的一端、第一下锁头7相铰接,所述连接杆四81的另一端与第二下锁头9相铰接,所述门扇4的上边框和下边框上还对称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杆一22、连接杆二21、连接杆三82和连接杆四81的固定片42。

使用时,当第一上锁头3向上移动时,连接杆一22的右端将随着第一上锁头3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杆一22和连接杆二21的铰接处向下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杆二21的左端向上移动,最终带动第二上锁头1向上移动并锁入门框中。与此同时,第一下锁头7向下移动,连接杆三82的右端随着第一下锁头7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杆三82和连接杆四81的铰接处向上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杆四81的左端向下移动,最终带动第二下锁头9向下移动并锁入门框中。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一22、连接杆二21、连接杆三82和连接杆四81的中部均设置有与固定片42相配合的螺栓10,所述连接杆一22、连接杆二21、连接杆三82和连接杆四81通过螺栓10与固定片42相铰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两个侧锁体5,所述侧锁体5包括侧锁主体51、锁止部52、切换部53,两个侧锁体5的侧锁主体51设置于门扇4的右边框上并分别位于主锁体6的上方、下方,两个侧锁体5切换部53分别与上纵杆61、下纵杆63相连接并分别通过上纵杆61、下纵杆63带动锁止部52的伸出与回缩。

使用时,上纵杆61和下纵杆63分别向上和向下移动,在上纵杆61和下纵杆63的带动下,两个侧锁体5上的切换部53也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控制两个锁止部52向右侧移动并进入锁孔中。而当上纵杆61和下纵杆63反向移动时,两个锁止部52则会向左侧移动从而脱离门框上的锁孔。

作为优选,所述主锁体6的上端和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勾62,所述两个连接勾62分别与上纵杆61和下纵杆63相连接,所述两个连接勾62分别带动所述上纵杆61和下纵杆63进行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上锁头1和第二下锁头9上均设置有限位杆11,所述门扇4的左边框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杆11配合的限位片41。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