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载对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291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承载对位平台。



背景技术:

由于产业竞争激烈,为提高竞争优势,促使各行各业不段的提高本业的技术领域及精度标准,也直接带动零组件加工精度的要求与提升。为了增加零组件的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对位平台发挥这重要的作用,良好性能的对位平台能够有效缩短加工时间及人为因素的加工误差。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对位平台,大多整个平台是三点支撑或者四点支撑,在平台的边缘上受力较大,但是一旦平台的幅面变大就会出现中间区域受力变形的情况。

故急需一种可增加工作台的刚性,承受较大外力而不变形的高承载对位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增加工作台的刚性,承受较大外力而不变形的高承载对位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高承载对位平台,包括下底座、第一马达丝杆轴承机构、第二马达丝杆轴承机构、第三马达丝杆轴承机构和上盖板,中间还设有平面轴承,所述平面轴承的水平高度与其它三组马达丝杆轴承机构的水平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马达丝杆轴承机构负责X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二马达丝杆轴承机构和第三马达丝杆轴承机构负责Y方向上的移动,所述三组马达丝杆轴承机构协作共同负责旋转移动。

所述平面轴承设在下底座的正中央。

所述平面轴承呈圆形。

所述高承载对位平台呈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工作台的刚性,承受较大外力而不变形的高承载对位平台。本实用新型中的平台设有中间支撑平面轴承,当工作台承受加大外力的时候,平台的力支撑点增加,上盖板的变形量减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高承载对位平台内部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马达丝杆轴承机构 2.第二马达丝杆轴承机构

3.第三马达丝杆轴承机构 4.平面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高承载对位平台,如图1所示,包括下底座、第一马达丝杆轴承机构1、第二马达丝杆轴承机构2、第三马达丝杆轴承机构3和上盖板,中间还设有平面轴承4,平面轴承4的水平高度与其它三组马达丝杆轴承机构的水平高度相同。

第一马达丝杆轴承机构1负责X方向上的移动,第二马达丝杆轴承机构2和第三马达丝杆轴承机构3负责Y方向上的移动,三组马达丝杆轴承机构协作共同负责旋转移动。

平面轴承4设在下底座的正中央。平面轴承4呈圆形。

高承载对位平台呈长方形。

在运送物品时,分别通过三组马达丝杆轴承机构的组合运动使上盖板实现X方向,Y方向和旋转方向的运动,当工作台承受加大外力的时候,平面轴承4使平台的力支撑点增加,上盖板的变形量减小。实现高精度的平面位置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