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切机送料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301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模切机,涉及一种模切机送料底座。



背景技术:

模切机又叫啤机、裁切机、数控冲压机,主要用于相应的一些非金属材料、不干胶、EVA、双面胶、电子、手机胶垫等的模切(全断、半断)、压痕和烫金作业、贴合、自动排废,模切机利用钢刀、五金模具、钢线(或钢板雕刻成的模版),通过压印版施加一定的压力,将印品或纸板轧切成一定形状。是印后包装加工成型的重要设备。

模切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模切刀、钢刀、五金模具、钢线(或钢板雕刻成的模版),通过压印版施加一定的压力,将印品或纸板轧切成一定形状。若是将整个印品压切成单个图形产品称作模切;若是利用钢线在印品上压出痕迹或者留下弯折的槽痕称作压痕;如果利用阴阳两块模板,通过给模具加热到一定温度,在印品表面烫印出具有立体效果的图案或字体称为烫金;如果用一种基材复在另一种基材上称为贴合;排除正品以外其余的部分称为排废;以上可以统称为模切技术。

模切工艺是包装印刷品最常用到的一道工艺,就是用模切刀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的图样组合成模切版,在压力的作用下,将印刷品或其他圈装坯料轧切成所需形状或切痕的成型工艺。压痕工艺则是利用压线刀或压线模,通过压力的作用在板料上压出线痕,或利用滚线轮在板按预定位置进行弯折成型。通常模切压痕工艺是把模切刀和压线刀组合在同一个模板内,在模切机上同时进行模切和压痕加工的工艺,简称为模切。工艺介绍模切压痕的主要工艺过程为:上板→确定规矩→粘贴基材辅料→试压模切→正式模切压痕→清废→成品收卷或切张成片→点数包装。

现有的工艺技术中,常常需要进行模切过程的压力调节,压力调节过程一般采用丝套调整螺杆,这种方式的调节容易导致调节后的压力经过长时间的加工变得松弛,导致模切过程产生大量的废品。同时,贴合辊固定设置,不能调节,容易导致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切机送料底座。

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切机送料底座,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底板和右底板,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之间分别设置有上贴合辊、下贴合辊、上限位杆、中限位杆、下限位杆、滚动过杆以及滚动杆,所述上贴合辊内设置的上贴合辊轴与左支撑座上设置的左上胶辊固定座固定,其右侧与右支撑座上设置的右上胶辊固定座固定,所述右上胶辊固定座的上部与右压力调节杆固定,右压力调节杆穿过设置在右支撑座上部的右等高套,所述右等高套与右压力调节杆底部的连接段设置有右调节弹簧,所述右等高套的上部设置有与其平行设置的右升降调节套,所述右升降调节套的底部设置有右压力调节丝套,所述右压力调节杆穿过所述右压力调节丝套和右升降调节套与设置在右升降调节套上部的右调节头固定连接;

所述左上胶辊固定座的上部与左压力调节杆固定,左压力调节杆穿过设置在左支撑座上部的左等高套,所述左等高套与左压力调节杆底部的连接段设置有左调节弹簧,所述左等高套的上部设置有与其平行设置的左升降调节套,所述左升降调节套的底部设置有左压力调节丝套,所述左压力调节杆穿过所述左压力调节丝套和左升降调节套与设置在左升降调节套上部的左调节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贴合辊的内部设置有下贴合辊轴,所述下贴合辊轴的左侧与设置在左支撑座外侧一端的同步带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滚动杆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对称结构的左动杆调节套和右动杆调节套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左上胶辊固定座的外侧一段设置有左覆膜压料把手,该左覆膜压料把手上设置有左转动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右上胶辊固定座的外侧一段设置有右覆膜压料把手,该右覆膜压料把手上设置有右转动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U型的左安装槽,左上胶辊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左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右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U型的右安装槽,右上胶辊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右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贴合辊设置在上贴合辊的正下方,所述上限位杆设置在上贴合辊进料端的上部,滚动过杆与上限位杆同一平面平行设置,且滚动过杆设置在上贴合辊出料端的上部,所述滚动过杆的下侧设置有滚动杆,滚动杆的下部是中限位杆,中限位杆的下部是下限位杆。

进一步地,所述右支撑座上设置有旋转调节座,该旋转调节座通过旋转调节杆与右支撑座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压力调节丝套上设置等高套以及配备调节弹簧,以及配备压力调节杆和调节头,使得调节更加稳固。

通过设置上胶辊固定座和设置在上胶辊固定座上的覆膜压料把手,使得贴合辊可以依据不同的物料进行调节,极大的降低了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切机送料底座。

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切机送料底座,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底板和右底板,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左支撑座13和右支撑座17,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之间分别设置有上贴合辊16、下贴合辊14、上限位杆28、中限位杆、下限位杆4、滚动过杆7以及滚动杆27,所述下贴合辊14设置在上贴合辊16的正下方,所述上限位杆28设置在上贴合辊16进料端的上部,滚动过杆7与上限位杆28同一平面平行设置,且滚动过杆7设置在上贴合辊16出料端的上部,所述滚动过杆7的下侧设置有滚动杆27,滚动杆27的下部是中限位杆,中限位杆的下部是下限位杆4。所述滚动杆27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对称结构的左动杆调节套9和右动杆调节套固定。所述下贴合辊14的内部设置有下贴合辊轴12,所述下贴合辊轴12的左侧与设置在左支撑座13外侧一端的同步带轮10连接,所述同步带轮10通过同步皮带与设置在模切机上的电机或者等同连接,所述下贴合辊轴12作为动力轴,上贴合辊16作为从动轴。所述上贴合辊16内设置的上贴合辊轴8与左支撑座13上设置的左上胶辊固定座11固定,其右侧与右支撑座17上设置的右上胶辊固定座18固定,所述右上胶辊固定座18的上部与右压力调节杆固定,右压力调节杆穿过设置在右支撑座上部的右等高套22,所述右等高套22与右压力调节杆底部的连接段设置有右调节弹簧21,所述右等高套22的上部设置有与其平行设置的右升降调节套24,所述右升降调节套24的底部设置有右压力调节丝套23,所述右压力调节杆穿过所述右压力调节丝套23和右升降调节套24与设置在右升降调节套24上部的右调节头25固定连接;

所述左上胶辊固定座11的上部与左压力调节杆固定,左压力调节杆穿过设置在左支撑座13上部的左等高套5,所述左等高套5与左压力调节杆底部的连接段设置有左调节弹簧6,所述左等高套5的上部设置有与其平行设置的左升降调节套2,所述左升降调节套2的底部设置有左压力调节丝套3,所述左压力调节杆穿过所述左压力调节丝套3和左升降调节套2与设置在左升降调节套2上部的左调节头1固定连接。所述左上胶辊固定座11的外侧一段设置有左覆膜压料把手,该左覆膜压料把手上设置有左转动手柄。所述右上胶辊固定座18的外侧一段设置有右覆膜压料把手19,该右覆膜压料把手19上设置有右转动手柄20。

为了达到结构的紧凑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支撑座13的上端设置有U型的左安装槽,左上胶辊固定座11固定在所述左安装槽内。所述右支撑座17的上端设置有U型的右安装槽,右上胶辊固定座18固定在所述右安装槽内。

以及为了方便安装固定,所述右支撑座17上设置有旋转调节座16,该旋转调节座16通过旋转调节杆15与右支撑座17固定。

其工作原理为,物料由进料端进入,下帖合辊14动作,带动物料由下帖合辊14和上帖合辊26卷入,对物料进行覆膜,覆膜完毕之后由滚动杆27穿出经中限位杆和下限位杆4进入下一个工序,

在进行压力调解时,以右侧为例,通过转动右压力调节丝套23,使得右升降调节套24上移,带动右等高套22上移,右调节弹簧21松弛,压力调节变为松弛,若将压力调节至绷紧状,将上述步骤反向调节即可。左侧调节与右侧调节相同,不再累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