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六角扳手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5058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六角扳手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工具,特别是与内六角扳手配套使用的手柄,具体地说是一种内六角扳手手柄。



背景技术:

内六角扳手也叫艾伦扳手,通常呈“7”字型,它通过扭矩施加对螺丝的作用力,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用力强度。可以这么说,在现代家具工业所涉及到的安装工具中,内六角扳手虽然不是最常用的,但却是最好用的。但内六角扳手直径细小,使用者直接握持会比较割手;内六角扳手的力矩过短,发力困难、不利于使用,特别是不利于拧紧螺丝。因此市面上出现一种应用于内六角扳手的手柄,它具有彼此同轴转动连接的前柱体和后柱体,前柱体轴向贯通设有用于插设内六角扳手的主收纳孔,前柱体侧面设有连通主收纳孔的第一侧槽;第一侧槽开口于所述的前柱体的后端;后柱体的侧面设有开口于自身前端面的第二侧槽。使用时,旋转前柱体,使与内六角扳手的尺寸对应的第一侧槽对准第二侧槽,然后将内六角扳手插入。

但现有的手柄有个缺陷,就是前柱体和后柱体侧壁多沟槽,且前柱体和后柱体的分界处有明显裂缝,沟槽和裂缝容易弄伤手,另外,内六角扳手会沿着第二侧槽脱出,需要用手指顶住内六角扳手才能避免其脱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安全可靠、搭载能力强,且能防止内六角扳手从第二侧槽中脱出的一种内六角扳手手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六角扳手手柄,包括彼此同轴转动连接的前柱体和后柱体,前柱体轴向贯通设有用于插设内六角扳手的主收纳孔,前柱体侧面设有连通主收纳孔的第一侧槽;第一侧槽开口于前柱体的后端;后柱体的侧面设有开口于自身前端面的第二侧槽,前柱体和后柱体的外周共同套设有套管,套管的侧壁设有连通第一侧槽和第二侧槽的置入槽,第二侧槽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后柱体之间设有第一弹簧。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限位块包括设于置入槽内侧边缘的第二限位凸沿,后柱体位于第二侧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容纳第一弹簧的导向槽,第二限位凸沿设有套于第一弹簧的导向柱。

上述的前柱体的外周纵向设有第一凹槽,套管内壁设有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凸条;后柱体的外周纵向设有第二凸条,套管内壁设有与第二凸条卡接的第二凹槽。

上述的前柱体包括顶配于套管前端面的第一限位阶,后柱体包括顶配于套管后端面的第二限位阶。

上述的前柱体和后柱体伸出套管的部位分别呈锥形渐缩形状。

上述的套管的外周抱设有支架,支架通过榫卯配接结构连有翼型收纳盒,翼型收纳盒纵向设有若干收纳内六角扳手的副收纳孔。

上述的榫卯配接结构包括设于支架的侧方侧方的榫条,以及设于翼型收纳盒的卯槽。

上述的榫条的数量为2条,分别配装有1个翼型收纳盒。

上述的榫条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沿支架外围呈纵向设置。

上述的榫条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沿支架外围呈横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六角扳手手柄,包括彼此同轴转动连接的前柱体和后柱体,前柱体轴向贯通设有用于插设内六角扳手的主收纳孔,前柱体侧面设有连通主收纳孔的第一侧槽;第一侧槽开口于前柱体的后端;后柱体的侧面设有开口于自身前端面的第二侧槽,前柱体和后柱体的外周共同套设有套管,套管的侧壁设有连通第一侧槽和第二侧槽的置入槽,第二侧槽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后柱体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内六角扳手对准第一侧槽插入,内六角扳手也会顶开限位块,待内六角扳手插入主收纳孔内后限位块复位,并且限位块的前端边缘顶住内六角扳手,防止其脱出。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且能有效防止内六角扳手在使用的过程中脱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将内六角扳手装配入图5中的示意图;

图7是图6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8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展示限位块与套管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限位块、第一弹簧和后柱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支架和翼型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榫卯配接结构的另一种变形。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前柱体、1a主收纳孔、1b第一侧槽、1c第一凹槽、1d第一限位阶、2套管、2a置入槽、2b第一凸条、2c第二凹槽、3后柱体、3a轴孔、3b第一限位凸沿、3c第二侧槽、3d导向槽、3e第二凸条、3f第二限位阶、31限位块、31a第二限位凸沿、31b导向柱、32第一弹簧、4内六角扳手、5转轴、51限位凸部、6第二弹簧、7支架、7a榫条、8翼型收纳盒、8a副收纳孔、8b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六角扳手手柄,包括彼此同轴转动连接的前柱体1和后柱体3,前柱体1轴向贯通设有用于插设内六角扳手4的主收纳孔1a,前柱体1侧面设有连通主收纳孔1a的第一侧槽1b;第一侧槽1b开口于前柱体1的后端;后柱体3的侧面设有开口于自身前端面的第二侧槽3c,前柱体1和后柱体3的外周共同套设有套管2,套管2的侧壁设有连通第一侧槽1b和第二侧槽3c的置入槽2a,第二侧槽3c设有限位块31,限位块31与后柱体3之间设有第一弹簧32。使用时,旋转前柱体1,使与内六角扳手4的尺寸相对应的第一侧槽1b对准第二侧槽3c,然后将内六角扳手4插入第一侧槽1b,直至插入主收纳孔1a。在内六角扳手4插入主收纳孔1a的过程中,内六角扳手4会先推动限位块31向第二侧槽3c的底部移动,待内六角扳手4插入主收纳孔1a后,限位块31复位并且用自身前端边缘顶住内六角扳手4,从而防止内六角扳手4从第二侧槽3c中脱出。

现有的技术中,后柱体3的轴心设有轴孔3a,轴孔3a的前端环设有第一限位凸沿3b,前柱体1的轴心固定有转轴5,转轴5包括设于自身末端的限位凸部51,限位凸部51被第一限位凸沿3b限制在轴孔3a内。优选的转轴5为螺丝钉,限位凸部51为螺丝钉的钉头部位。限位凸部51与第一限位凸沿3b之间设有第二弹簧6,且第二弹簧6套置在转轴5的外周。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9、10、11所示,限位块31包括设于置入槽2a内侧边缘的第二限位凸沿31a,后柱体3位于第二侧槽3c的两侧分别设有容纳第一弹簧32的导向槽3d,第二限位凸沿31a设有套于第一弹簧32的导向柱31b。导向柱31b在导向槽3d内往复滑动,第一弹簧32能帮助限位块31复位。第二限位凸沿31a能将限位块31限制在第二侧槽3c中,从而防止限位块31从置入槽2a内弹出。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8所示,前柱体1的外周纵向设有第一凹槽1c,如图9所示,套管2内壁设有与第一凹槽1c相匹配的第一凸条2b;如图8所示,后柱体3的外周纵向设有第二凸条3e,如图9所示,套管2内壁设有与第二凸条3e卡接的第二凹槽2c。后柱体3的第二凸条3e与套管2的第二凹槽2c为类似榫卯的卡接结构。而第一凸条2b能在第一凹槽1c中滑动,使得前柱体1在相对套管2转动时有明显的脱位感,这样有助于通过手感来调整前柱体1。前柱体1周向设有刻度,分别对应不同型号的1a主收纳孔。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8、9、11所示,前柱体1包括顶配于套管2前端面的第一限位阶1d,后柱体3包括顶配于套管2后端面的第二限位阶3f。第一限位阶1d和第二限位阶3f能防止套管2向把手两端移动。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2和图3所示,前柱体1和后柱体3伸出套管2的部位分别呈锥形渐缩形状。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12、13、14所示,套管2的外周抱设有支架7,支架7通过榫卯配接结构连有翼型收纳盒8,翼型收纳盒8纵向设有若干收纳内六角扳手4的副收纳孔8a。支架7能保护置入槽2a和限位块31,转动把手就能调整把手和支架7之间的位置关系,使置入槽2a隐藏或显露。翼型收纳盒8上的副收纳孔8a也能插置内六角扳手4。支架7与翼型收纳盒8是通过榫卯配接结构连接的,能任意拆下翼型收纳盒8使用,以及拆下支架7使用。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12、13、14所示,榫卯配接结构包括设于支架7的侧方侧方的榫条7a,以及设于翼型收纳盒8的卯槽8b。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12、13、14所示,榫条7a的数量为2条,分别配装有1个翼型收纳盒8。

如图13所示,优选的榫条7a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沿支架7外围呈纵向设置。

如图14所示,优选的榫条7a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沿支架7外围呈横向设置。榫条7a横向设置时,对应的卯槽8b也横向设置,这种设计之下,翼型收纳盒8能围绕套管2旋转,直至2个翼型收纳盒8重叠,更加节省收纳空间。

使用方法:

使用内六角扳手4时,先旋转前柱体1,使与内六角扳手4的尺寸相对应的第一侧槽1b对准第二侧槽3c,然后将内六角扳手4插入第一侧槽1b,直至插入主收纳孔1a。在内六角扳手4插入主收纳孔1a的过程中,内六角扳手4会先推动限位块31向第二侧槽3c的底部移动,待内六角扳手4插入主收纳孔1a后,限位块31复位并且用自身前端边缘顶住内六角扳手4,从而防止内六角扳手4从第二侧槽3c中脱出。

套上支架7后能遮盖置入槽2a和限位块31,装配上翼型收纳盒8后还能收纳更多的内六角扳手4。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