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5193发布日期:2018-09-21 19:4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门锁把手。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锁中,门锁把手的朝向一般是固定的,比如朝右,或者朝左。在一些场景中,由于墙体或者其他固定物体的限制,门锁把手朝右会导致门锁把手打到墙上、或者打到其他固定物体上。而另一些场景中,门锁把手朝左会导致门锁把手打到墙上、或者打到其他固定物体上。

针对这两种场景,生产厂家需要生产不同朝向的门锁把手。而通常情况下,生产厂家并不能预先确定生产两种朝向的门锁把手的数量。可见,门锁把手朝向固定,为门锁把手的生产及使用均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把手,以实现更换门锁把手朝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锁把手,包括:面板40和把手50;其中,面板40内侧设置有板槽401,板槽401内设置有弹簧30和换向片20;

把手50设置于面板40外侧,把手50包括转轴501,转轴501穿过面板40上设置的孔402,转轴501上套设有换向垫片80;

换向垫片80随转轴501同步转动,换向垫片80转动时向下挤压换向片20,换向片20向下挤压弹簧30;在转轴501的转动下,把手50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与初始位置朝向相反的位置。

可选的,换向垫片80为圆角矩形片。

可选的,换向片20包含片体201和弹簧挡脚202,弹簧30与片体201平行设置,弹簧挡脚202向下挤压弹簧30。

可选的,转轴501上还套设有扭簧60,扭簧60设置于换向垫片80靠近面板40的一侧。

可选的,在扭簧60与换向垫片80之间设置有把手垫片70。

可选的,在换向片20远离面板40的一侧设置有换向压片10,换向压片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101;

转轴501上还套设有止位垫片90,止位垫片90包含止位凸起901,止位垫片90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止位凸起901卡到换向压片10的凹槽101。

可选的,转轴501上还套设有防滑垫圈94,防滑垫圈94设置于止位垫片90远离面板40的一侧。

可选的,在防滑垫圈94远离面板4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母96。

可选的,面板40与换向压片10通过螺丝98相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所示实施例,更换门锁把手朝向时,把手转轴带动换向垫片同步转动,换向垫片向下挤压换向片,换向片向下挤压弹簧,在转轴的转动下,把手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与初始位置朝向相反的位置,则实现了把手换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锁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锁把手转动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锁把手剖面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门锁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锁把手转动止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锁把手,如图1所示,包括:面板40和把手50;其中,面板40内侧设置有板槽401,板槽401内设置有弹簧30和换向片20;

把手50设置于面板40外侧,把手50包括转轴501,转轴501穿过面板40上设置的孔402,转轴501上套设有换向垫片80;

换向垫片80随转轴501同步转动,换向垫片80转动时向下挤压换向片20,换向片20向下挤压弹簧30;在转轴501的转动下,把手50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与初始位置朝向相反的位置。

在图1实施例中,换向垫片80远离面板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固定螺母(图1中未示出),该固定螺母使得换向垫片80只能随把手转轴501转动,不能沿把手转轴501轴向移动。

在图1实施例中,换向片20远离面板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压片(图1中未示出),该压片使得换向片20只能上下移动,不能向其他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把手50的初始位置通常为水平状态,朝向可以为朝左或者朝右。需要更换把手朝向时,可以将把手上提,把手转轴501带动换向垫片80同步转动。或者,也可以将把手下压,把手转轴501带动换向垫片80同步转动。

换向垫片80可以为圆角矩形片,如图2中所示,把手50处于水平状态时,圆角矩形片也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圆角矩形片长边与换向片20相接触。如果向上提拉把手50,把手50逐渐向上转动,当把手50处于竖直状态时,圆角矩形片也处于竖直状态,此时,圆角矩形片短边与换向片20相接触。图2中,把手50处于竖直状态时,把手50被面板40遮挡,未被显示。

或者,如果图2中不存在止位凸起901,也可以通过向下压把手50,使得把手50处于竖直状态,此时,圆角矩形片也处于竖直状态,圆角矩形片短边与换向片20相接触。

该圆角矩形片处于水平状态时,对换向片20的压力最小,相应的,换向片20对弹簧30的压力最小;该圆角矩形片处于非水平状态时,向下挤压换向片20;当圆角矩形片处于竖直状态时,对换向片20的压力最大,相应的,换向片20对弹簧30的压力最大。也就是说,把手50转动至竖直状态时,把手50受到的弹簧30的弹力最大,把手50转动至竖直状态后继续转动,圆角矩形片翻转,便实现了把手换向。

如果不存在止位凸起901,把手50可以向上转动至竖直状态,也可以向下转动至竖直状态,也就是说,需要把手50换向时,可以向上提拉把手50,也可以向下压把手50。如果采用向上提拉把手50的方式,则只需要向上提拉把手50的力量超过弹簧30的最大弹力,就能使得圆角矩形片翻转,进而实现把手50翻转超过竖直位置达到换向目的。如果采用向下压把手50的方式,则只需要向下压把手50的力量超过弹簧30的最大弹力,就能使得圆角矩形片翻转,进而实现把手50翻转超过竖直位置达到换向目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换向片20包含片体201和弹簧挡脚202。比如,图3中所示,图3为门锁把手的剖面图,换向垫片80与换向片20位置相对,弹簧30与片体201平行设置,弹簧挡脚202向下挤压弹簧30。片体201可以阻拦弹簧30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弹簧30只能向下被压缩、或者向上反弹。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转轴上还可以套设有扭簧60,如图2、图3中所示,扭簧60设置于换向垫片80靠近面板40的一侧。扭簧60可以为把手提供反弹力,比如,人手握把手向下转动至一位置时,人手脱离把手,把手可以反弹至初始水平状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扭簧60与换向垫片80之间还设置有把手垫片70。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换向片20远离面板的一侧设置有换向压片10,换向压片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101;

转轴501上还套设有止位垫片90,止位垫片90包含止位凸起901,如图5所示,止位垫片90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止位凸起901卡到换向压片10的凹槽101。

换向压片10使得换向片20只能上下移动,不能向其他方向移动。图5中,换向压片10包括两个凹槽101,把手50转动到左下方和右下方时,止位凸起901均会卡到换向压片10的凹槽101中,这样,把手50便不能360度转动,起到止位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门锁把手中设置了止位垫片90,则把手50只能向上转动至竖直状态,不能向下转动至竖直状态,因此,只能通过向上提拉把手50的方式实现把手50换向,不能通过向下压手50的方式实现把手50换向。

换向垫片80与止位垫片90都随把手转轴501同步转动,这二者的运动不会互相阻挡。如图2中所示,把手由水平状态向上转动时,止位垫片90的凸起901向上转动,不会卡到换向压片10的凹槽101中,不会阻挡换向垫片80的转动,也就不会阻挡把手的换向。

图4中,把手转轴501上还套设有防滑垫圈94,防滑垫圈94设置于止位垫片90远离面板40的一侧,也就是说,防滑垫圈94沿把手转轴501轴向挤压止位垫片90,止位垫片90轴向挤压换向垫片80,换向垫片80轴向挤压把手垫片70,把手垫片70轴向挤压扭簧60,扭簧60与把手转轴50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其他部件,具体不做限定,这样,把手转轴501上套设的各部件之间均通过摩擦力相互作用。

图4中,在防滑垫圈94远离面板4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母96,固定螺母96使得上述防滑垫圈94、止位垫片90、换向垫片80、把手垫片70、扭簧60等部件只能随把手转轴501转动,不能沿把手转轴501轴向移动。

图4中,面板40与换向压片10通过螺丝98相连接。如图2所示,螺丝98将换向压片10固定在面板40上,换向压片10与面板40之间还包含换向片20和弹簧30,如图3所示,换向压片10与换向片20相邻,换向片20与弹簧30相邻,弹簧30与面板40相邻。图3中,换向垫片80与换向片20位置相对,止位垫片90与换向压片10位置相对。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更换门锁把手朝向时,把手转轴带动换向垫片同步转动,换向垫片向下挤压换向片,换向片向下挤压弹簧,在转轴的转动下,把手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与初始位置朝向相反的位置,则实现了把手换向。而且,换向过程中,把手由水平状态向上转动,止位垫片90的凸起901向上转动,不会卡到换向压片10的凹槽101中,不会阻挡换向垫片80的转动,也就不会阻挡把手的换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