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稳定的智能语音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2066发布日期:2018-12-01 02:1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稳定的智能语音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移动稳定的智能语音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机器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功能单一,机器人只能通过滚轮滚动的方式进行移动,通过步行移动的方式,导致机器人移动稳定性较差,会导致机器人摔倒外表出现划痕,严重影响美观,甚至造成机器人的毁坏,同时机器人使用时需要消耗电量,导致电力资源浪费严重。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稳定的智能语音机器人,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稳定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有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内部设有控制器和电源,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端设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为底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固定筒的内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两侧对称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均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均设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底端均设有对称设置的万向轮,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一侧设有光伏板,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固定筒内部的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所述支撑柱一和所述支撑柱二的底端均设有移动脚板,所述支撑柱一上设有支撑轴一和位于所述支撑轴一下方的支撑轴二,所述支撑轴一上套设有齿轮一,所述支撑轴二上套设有齿轮二,所述支撑轴一上套设有位于所述齿轮一两侧的衔接板一和衔接板二,所述衔接板一和所述衔接板二之间设有与所述齿轮一相啮合的齿轮三,所述支撑轴二上设有位于所述齿轮二两侧的衔接板三和衔接板四,所述衔接板三和所述衔接板四之间设有与所述齿轮二相啮合的齿轮四,所述支撑柱二上设有支撑轴三和位于所述支撑轴三下方的支撑轴四,所述支撑轴三上套设有齿轮五,所述支撑轴三上套设有位于所述齿轮五两侧的衔接板五和衔接板六,所述衔接板五和所述衔接板六之间设有与所述齿轮五相啮合的齿轮六,所述支撑轴四上套设有齿轮七,所述支撑轴四上套设有位于所述齿轮七两侧的衔接板七和衔接板八,所述衔接板七和所述衔接板八之间设有与所述齿轮七相啮合的齿轮八,所述齿轮三与所述齿轮六之间通过转动轴一连接,所述齿轮八与所述齿轮四之间通过与所述转动轴一平行设置的转动轴二连接,所述转动轴一和所述转动轴二上套设有卡板一和位于所述卡板一一侧的卡板二,所述卡板一与所述卡板二的底端之间通过卡板三连接,所述卡板一远离所述支撑柱一的一侧中间位置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上套设有主旋转轮,所述转动轴一上套设有与所述主旋转轮相啮合的从旋转轮一,所述转动轴二上套设有与所述主旋转轮相啮合的从旋转轮二,所述支撑柱一和所述支撑柱二的顶端均设有与所述固定筒内壁顶端连接的拉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所述旋转电机、所述气缸和所述光伏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二上套设有位于所述齿轮八和所述齿轮四内部的套环一,所述转动轴一上套设有位于所述齿轮三和所述齿轮六内部的套环二。

进一步的,所述衔接板一、所述衔接板二、所述衔接板三、所述衔接板四、所述衔接板五、所述衔接板六、所述衔接板七和所述衔接板八的内部均设有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卡板一和所述卡板二的内部均设有与所述转动轴一和所述转动轴二相适配的通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轴二和所述支撑轴一的一端均设有位于所述支撑柱一一侧的固定块一,所述支撑轴三和所述支撑轴四的一端均设有位于所述支撑柱二一侧的固定块二。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为弹性板。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三、所述齿轮四、所述齿轮六和所述齿轮四的齿顶圆的直径相等,所述齿轮一、所述齿轮二、所述齿轮七和所述齿轮五的齿顶圆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本体远离所述光伏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音量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当光照较好时,通过设置的光伏板,使得光伏板发电,为机器人本体提供了电量,有效的节约了电力资源,同时启动气缸,使得气缸带动伸缩杆伸缩,进而使得万向轮进行滚动,进而使得机器人本体进行移动,有效的提高了机器人本体移动的平稳性,关闭气缸,使得伸缩杆带动衔接板和万向轮向上移动,并启动旋转电机正转,使得旋转电机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带动主旋转轮旋转,主旋转轮带动从旋转轮一和从旋转轮二转动,进而使得转动轴一和转动轴二同向转动,使得衔接板二和衔接板一随着转动轴一的转动进行摆动,进而使得齿轮三以齿轮一为圆心进行旋转,使得衔接板三和衔接板四随着转动轴二的转动进行摆动,进而使得齿轮四以齿轮二为圆心进行旋转,同时使得衔接板六和衔接板五随着转动轴一的转动进行摆动,进而使得齿轮六以齿轮五为圆心进行旋转,使得衔接板七和衔接板八随着转动轴二的转动进行摆动,进而使得齿轮八以齿轮七为圆心进行旋转,使得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的位置出现高低起伏状态,进而使得移动脚板进行移动,通过启动旋转电机反转,最终使得移动脚板的行走反向相反,有效的改变了机器人本体的行走路径,同时通过设置的移动脚板,有效的提高了机器人本体移动的稳定性,本设计简单合理,通过改变行走方式和路径来改变机器人本体的状态,有效的提高了机器人本体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稳定的智能语音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稳定的智能语音机器人的后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稳定的智能语音机器人的移动机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板;2、机器人本体;3、控制器;4、固定筒;5、移动机构;6、气缸;7、伸缩杆;8、衔接板;9、万向轮;10、光伏板;11、电源;12、支撑柱一;13、支撑柱二;14、移动脚板;15、支撑轴一;16、支撑轴二;17、齿轮二;18、衔接板一;19、衔接板二;20、齿轮三;21、衔接板三;22、衔接板四;23、齿轮四;24、支撑轴三;25、支撑轴四;26、齿轮五;27、衔接板五;28、衔接板六;29、齿轮六;30、齿轮七;31、衔接板七;32、衔接板八;33、齿轮八;34、转动轴一;35、转动轴二;36、卡板一;37、卡板二;38、卡板三;39、旋转电机;40、旋转轴;41、主旋转轮;42、从旋转轮一;43、从旋转轮二;44、拉杆;45、齿轮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稳定的智能语音机器人。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稳定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的顶端设有机器人本体2,所述机器人本体2的内部设有控制器3和电源11,所述机器人本体2的底端设有固定筒4,所述固定筒4为底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固定筒4的内部设有移动机构5,所述支撑板1的底端两侧对称设有气缸6,所述气缸6的输出端均设有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的底端均设有衔接板8,所述衔接板8的底端均设有对称设置的万向轮9,所述机器人本体2的一侧设有光伏板10,其中,所述移动机构5包括位于所述固定筒4内部的支撑柱一12和支撑柱二13,所述支撑柱一12和所述支撑柱二13的底端均设有移动脚板14,所述支撑柱一12上设有支撑轴一15和位于所述支撑轴一15下方的支撑轴二16,所述支撑轴一15上套设有齿轮一45,所述支撑轴二16上套设有齿轮二17,所述支撑轴一15上套设有位于所述齿轮一45两侧的衔接板一18和衔接板二19,所述衔接板一18和所述衔接板二19之间设有与所述齿轮一45相啮合的齿轮三20,所述支撑轴二16上设有位于所述齿轮二17两侧的衔接板三21和衔接板四22,所述衔接板三21和所述衔接板四22之间设有与所述齿轮二17相啮合的齿轮四23,所述支撑柱二13上设有支撑轴三24和位于所述支撑轴三24下方的支撑轴四25,所述支撑轴三24上套设有齿轮五26,所述支撑轴三24上套设有位于所述齿轮五26两侧的衔接板五27和衔接板六28,所述衔接板五27和所述衔接板六28之间设有与所述齿轮五26相啮合的齿轮六29,所述支撑轴四25上套设有齿轮七30,所述支撑轴四25上套设有位于所述齿轮七30两侧的衔接板七31和衔接板八32,所述衔接板七31和所述衔接板八32之间设有与所述齿轮七30相啮合的齿轮八33,所述齿轮三20与所述齿轮六29之间通过转动轴一34连接,所述齿轮八33与所述齿轮四23之间通过与所述转动轴一34平行设置的转动轴二35连接,所述转动轴一34和所述转动轴二35上套设有卡板一36和位于所述卡板一36一侧的卡板二37,所述卡板一36与所述卡板二37的底端之间通过卡板三38连接,所述卡板一36远离所述支撑柱一12的一侧中间位置设有旋转电机39,所述旋转电机39的输出轴与旋转轴40连接,所述旋转轴40上套设有主旋转轮41,所述转动轴一34上套设有与所述主旋转轮41相啮合的从旋转轮一42,所述转动轴二35上套设有与所述主旋转轮41相啮合的从旋转轮二43,所述支撑柱一12和所述支撑柱二13的顶端均设有与所述固定筒4内壁顶端连接的拉杆44,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电源11、所述旋转电机39、所述气缸6和所述光伏板1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3的型号为(stc12c5a60s2)。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当光照较好时,通过设置的光伏板10,使得光伏板10发电,为机器人本体2提供了电量,有效的节约了电力资源,同时启动气缸6,使得气缸6带动伸缩杆7伸缩,进而使得万向轮9进行滚动,进而使得机器人本体2进行移动,有效的提高了机器人本体2移动的平稳性,关闭气缸6,使得伸缩杆7带动衔接板8和万向轮9向上移动,并启动旋转电机39正转,使得旋转电机39带动旋转轴40转动,旋转轴40带动主旋转轮41旋转,主旋转轮41带动从旋转轮一42和从旋转轮二43转动,进而使得转动轴一34和转动轴二35同向转动,使得衔接板二19和衔接板一18随着转动轴一34的转动进行摆动,进而使得齿轮三20以齿轮一45为圆心进行旋转,使得衔接板三21和衔接板四22随着转动轴二35的转动进行摆动,进而使得齿轮四23以齿轮二17为圆心进行旋转,同时使得衔接板六28和衔接板五27随着转动轴一34的转动进行摆动,进而使得齿轮六29以齿轮五26为圆心进行旋转,使得衔接板七31和衔接板八32随着转动轴二35的转动进行摆动,进而使得齿轮八33以齿轮七30为圆心进行旋转,使得支撑柱一12和支撑柱二13的位置出现高低起伏状态,进而使得移动脚板14进行移动,通过启动旋转电机39反转,最终使得移动脚板14的行走反向相反,有效的改变了机器人本体2的行走路径,同时通过设置的移动脚板14,有效的提高了机器人本体2移动的稳定性,本设计简单合理,通过改变行走方式和路径来改变机器人本体2的状态,有效的提高了机器人本体2的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转动轴二35来说,所述转动轴二35上套设有位于所述齿轮八33和所述齿轮四23内部的套环一,所述转动轴一34上套设有位于所述齿轮三20和所述齿轮六29内部的套环二。通过设置的套环一和套环二,便于使得齿轮三20与齿轮六29不随着转动轴一34转动,使得齿轮四23与齿轮八33不随着转动轴二35转动。在实际应用时,上述套环一和套环二的内部可以设有轴承。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衔接板一18来说,所述衔接板一18、所述衔接板二19、所述衔接板三21、所述衔接板四22、所述衔接板五27、所述衔接板六28、所述衔接板七31和所述衔接板八32的内部均设有轴承。通过设置的轴承,提高了支撑轴一15、支撑轴二16、支撑轴四25和支撑轴三24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时,上述轴承与支撑轴一15、支撑轴二16、支撑轴四25和支撑轴三24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卡板一36来说,所述卡板一36和所述卡板二37的内部均设有与所述转动轴一34和所述转动轴二35相适配的通槽。通过设置的通槽,提高了对卡板一36和卡板二37的支撑稳定性。在实际应用时,上述通槽的内部可以设有轴承。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支撑轴二16来说,所述支撑轴二16和所述支撑轴一15的一端均设有位于所述支撑柱一12一侧的固定块一,所述支撑轴三24和所述支撑轴四25的一端均设有位于所述支撑柱二13一侧的固定块二。通过设置的固定块一和固定块二,有效的提高了支撑轴一15、支撑轴二16、支撑轴三24和支撑轴四25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时,上述固定块二与支撑轴一15、支撑轴二16、支撑轴三24和支撑轴四25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拉杆44来说,所述拉杆44为弹性板。通过设置的弹性板,有效的提高了对移动机构5的衔接作用。在实际应用时,上述弹性板可以为弹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齿轮三20来说,所述齿轮三20、所述齿轮四23、所述齿轮六29和所述齿轮四23的齿顶圆的直径相等,所述齿轮一45、所述齿轮二17、所述齿轮七30和所述齿轮五26的齿顶圆的直径相等。通过设置的齿轮三20、齿轮四23、齿轮六29和齿轮四23的直径相等以及齿轮一45、齿轮二17、齿轮七30和齿轮五26的直径相等,提高了机器人移动的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平衡。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机器人本体2来说,所述机器人本体2远离所述光伏板10的一侧设有若干个音量键。通过设置的音量键,有效的改变音量大小。在实际应用时,上述音量键可以为弹性材质。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当光照较好时,通过设置的光伏板10,使得光伏板10发电,为机器人本体2提供了电量,有效的节约了电力资源,同时启动气缸6,使得气缸6带动伸缩杆7伸缩,进而使得万向轮9进行滚动,进而使得机器人本体2进行移动,有效的提高了机器人本体2移动的平稳性,关闭气缸6,使得伸缩杆7带动衔接板8和万向轮9向上移动,并启动旋转电机39正转,使得旋转电机39带动旋转轴40转动,旋转轴40带动主旋转轮41旋转,主旋转轮41带动从旋转轮一42和从旋转轮二43转动,进而使得转动轴一34和转动轴二35同向转动,使得衔接板二19和衔接板一18随着转动轴一34的转动进行摆动,进而使得齿轮三20以齿轮一45为圆心进行旋转,使得衔接板三21和衔接板四22随着转动轴二35的转动进行摆动,进而使得齿轮四23以齿轮二17为圆心进行旋转,同时使得衔接板六28和衔接板五27随着转动轴一34的转动进行摆动,进而使得齿轮六29以齿轮五26为圆心进行旋转,使得衔接板七31和衔接板八32随着转动轴二35的转动进行摆动,进而使得齿轮八33以齿轮七30为圆心进行旋转,使得支撑柱一12和支撑柱二13的位置出现高低起伏状态,进而使得移动脚板14进行移动,通过启动旋转电机39反转,最终使得移动脚板14的行走反向相反,有效的改变了机器人本体2的行走路径,同时通过设置的移动脚板14,有效的提高了机器人本体2移动的稳定性,本设计简单合理,通过改变行走方式和路径来改变机器人本体2的状态,有效的提高了机器人本体2的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