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轴加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7384发布日期:2018-09-07 23:3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夹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轴加装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加装台,需要在加装台上安装固定轴。然而,当固定轴插入加装台时,常常会出现固定轴的插孔未对齐,或固定轴与插孔的摩擦过大,固定轴难以快速插入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现有如下专利:

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203010U,公开了一种剪切销加载工装,包括剪切销固定块、固定轴、剪切销、基座、牵引块。牵引块固定安装于基座上表面中部,剪切销固定块固定安装于基座下表面一端,固定轴与剪切销固定块螺纹连接,剪切销与固定轴螺纹连接。该工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节省人力。

然而,该工装无法实现对齐固定轴的插孔,减少固定轴与插孔的摩擦,使固定轴快速插入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轴加装工装,其特点是固定轴的插孔能够快速对齐,固定轴与插孔的摩擦小,固定轴能够快速插入,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固定轴加装工装,包括工装夹具和支撑底座,所述工装夹具上设置有定位轴孔,所述固定轴能够设置与所述定位轴孔内;所述工装夹具包括:层叠设置的上板、中板和下板,所述定位轴孔贯穿所述上板、中板和下板的中央;所述下板与所述支撑底座固定连接;第一运动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板和中板之间,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包括若干滚珠,所述滚珠能够运动,用于使上板和中板相对运动;第二运动组件,设置于中板和下板之间,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包括若干滚珠,所述滚珠能够运动,用于使中板和下板相对运动;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的运动方向垂直;第一回复组件,所述第一回复组件设置于上板或中板的侧边沿,用于回复上板和中板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回复组件的回复方向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的运动方向平行;第二回复组件,所述第二回复组件设置于中板或下板的侧边沿,用于回复下板和中板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回复组件的回复方向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的运动方向平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工装夹具分成上板、中板和下板三部分,定位轴孔贯穿这三个部分,设置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二运动组件,使得上板和中板或中板和下板之间能够相对运动,并且相对运动方向垂直,当固定轴插入定位轴孔时, 固定轴依次穿过上板、中板、下板上的定位轴孔部分,固定轴在运动的过程中,上板、中板、下板会做相对运动,使得上板、中板、下板上的定位轴孔部分快速对齐,固定轴能够较快通过;同时,由于不停运动,固定轴与定位轴孔的摩擦较小,固定轴不会被阻滞;因而能够快速插入,工作效率高;设置第一回复组件和第二回复组件,上板、中板、下板的相对位置会快速回复,避免出现相对位移过多导致定位轴孔被阻挡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一运动组件或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的若干滚珠均设置于U型槽内;所述U型槽设置于上板靠近中板的侧面或中板靠近上板的侧面,以及中板靠近下板的侧面或下板靠近中板的侧面;所述U型槽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上板或中板或下板垂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U型槽, 将滚珠设置在U型槽内,滚珠能够在U型槽内做往复运动,一方面能够减少滚珠在运动时的摩擦,另一方面滚珠位置相对固定,减少了滚珠滚落的风险。

优选的,所述U型槽均匀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U型槽均匀分布,能够避免上板和中板以及中板和下板之间的相对运动在局部受阻。

优选的,所述滚珠上浮,令与所述滚珠相邻的所述上板与中板之间,或所述中板与下板之间形成间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滚珠上浮,形成间隔,能够进一步减少上板和中板之间以及中板和下板之间的相对运动摩擦,使板间运动更加顺畅。

优选的,所述第一回复组件或第二回复组件包括滚珠和弹性件,所述上板靠近中板的侧面边缘或中板靠近上板的侧面边缘,以及所述中板靠近下板的侧面边缘或下板靠近所述中板的侧面边缘,设置有凸块组件,所述凸块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凸块,所述凸块相对的侧面设置有沉头孔,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沉头孔内,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滚珠设置于沉头孔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滚珠和弹性件配合实现回弹,用于回复上板和中板的相对位置,以及下板和中板的相对位置。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弹簧作为弹性件,一方面弹簧易形变,对板间相对运动的影响小;另一方面,弹簧和滚珠之间易配合连接,能够方便工装的装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回复组件还对应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回复组件的回弹方向一致;两所述限位块相对设置于所述中板或下板的侧边沿,以及所述第二回复组件的异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能够保持中板和下板只在第二运动组件的运动方向产生位移。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包括立柱,所述工装夹具设置于所述立柱的顶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立柱支撑工装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运动组件和回复组件,固定轴的插孔能够快速对齐,固定轴与插孔的摩擦小,固定轴能够快速插入,工作效率高;2)通过设置U型槽, 将滚珠设置在U型槽内,滚珠能够在U型槽内做往复运动,一方面能够减少滚珠在运动时的摩擦,另一方面滚珠位置相对固定,减少了滚珠滚落的风险;3)通过使滚珠上浮,形成间隔,能够进一步减少上板和中板之间以及中板和下板之间的相对运动摩擦,使板间运动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上板5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中板6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下板7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滚珠9和弹性件10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工装夹具;3、定位轴孔;4、立柱;5、上板;6、中板;7、下板;8、第一回复组件;9、滚珠;10、弹性件;11、凸块组件;12、凸块;13、沉头孔;14、套筒;15、挡块;16、第一运动组件;17、U型槽;18、第二回复组件;19、第二运动组件;20、限位组件;2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固定轴加装工装,如图1所示,包括工装夹具1和支撑底座。支撑底座放置在压机上,工装夹具1上设置有定位轴孔3,压机将固定轴压入定位轴孔3内。支撑底座包括立柱4,工装夹具1设置在立柱4的顶面。下板7和立柱4固定连接。

工装夹具1包括从上而下层叠设置的上板5、中板6和下板7。定位轴孔3贯穿上板5的中央、中板6的中央和下板7的中央。

如图2、5所示,上板5上设置有第一回复组件8。第一回复组件8设置于上板5靠近中板6的一侧。第一回复组件8包括滚珠9和弹性件10。弹性件10为弹簧。还包括凸块组件11,凸块组件11包括两凸块12,任意凸块12上设置有若干沉头孔13。沉头孔13内设置有套筒14和挡块15,套筒14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挡块15设置于套筒14开口处。弹性件10沿套筒14长度方向设置于套筒14内。滚珠9设置于挡块15内,并与弹性件10抵触。挡块15能够对滚珠9限位,避免滚珠9滑脱;滚珠9能够沿弹性件10伸缩方向运动。两凸块12相对设置于上板5靠近中板6一侧的侧边沿。滚珠9和弹性件10配合实现回弹,能够使得上板5和中板6的位置快速回复。弹性件10的压缩回弹方向与套筒14的长度方向一致,与凸块12的长度方向垂直。

如图3所示,中板6靠近上板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运动组件16。第一运动组件16包括在中板6表面均匀分布的若干U型槽17,U型槽17内设置有滚珠9。滚珠9上浮于中板6的表面,使中板6和上板5之间形成间隙,能够进一步减少上板5和中板6之间以及中板6和下板7之间的相对运动摩擦,使板间运动更加顺畅。第一运动组件16的U型槽17的开口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回复组件8的凸块12的长度方向垂直。

如图2、3所示,中板6上还设置有两组第二回复组件18,分别设置于中板6靠近上板5的一侧的侧边沿,和中板6靠近下板7的一侧的侧边沿。第二回复组件18的结构与第一回复组件8的结构一致。第二回复组件18的凸块1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回复组件8的凸块12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于中板6靠近上板5一侧的第二回复组件18能够与第一回复组件8配合,实现中板6和上板5相对位置的回复。

如图3、4所示,下板7靠近中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运动组件19,第二运动组件19的结构与第一运动组件16的结构一致。第二运动组件19的若干U型槽17均匀分布于下板7靠近中板6的侧面,任意U型槽17的开口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运动组件16的U型槽17的开口的长度方向垂直。

下板7上还设置有限位组件20,限位组件20设置于下板7靠近中板6的侧面,限位组件20包括两限位块21,限位块21的长度方向和第二回复组件18的回弹方向一致。两限位块21相对设置于下板7的侧边沿,以及第二回复组件18的异侧。下板7的限位组件20和中板6靠近下板7一侧的第二回复组件18配合,实现中板6和下板7相对位置的回复。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如下:压机将固定轴依次穿过上板5、中板6和下板7,插入定位轴孔3中。当固定轴穿过上板5和中板6时,上板5和中板6会做相对圆周运动,使固定轴更容易插入定位轴孔3。随后由于回复组件的作用,上板5和中板6的相对位置会快速回复。当固定轴穿过下板7时,下板7和中板6会做相对直线运动,使固定轴更容易插入下板7上的定位轴孔3。随后,由于第二回复组件18的作用,下板7和中板6会快速回复到初始位置。

实施例2:一种固定轴加装工装,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回复组件8设置于中板6上以及中板6靠近上板5的一侧的侧边沿。

实施例3:一种固定轴加装工装,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运动组件16设置于上板5靠近中板6的一侧。

实施例4:一种固定轴加装工装,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中板6上设置有一组第二回复组件18,设置于中板6靠近上板5一侧的侧边沿。下板7靠近中板6一侧的侧边沿也设置有第二回复组件18。

实施例5:一种固定轴加装工装,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运动组件19设置于中板6靠近下板7的一侧。

实施例6:一种固定轴加装工装,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限位组件20设置于中板6靠近下板7的侧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