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自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675发布日期:2018-11-07 21:1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特别涉及一种机电自动锁。



背景技术:

插芯锁是由锁体底壳、方舌组件、斜舌组件以及方舌组件和斜舌组件的开启机构构成。传统的插芯锁在关门后需要利用钥匙才能将方舌组件旋出,以实现将方舌组件锁闭,进而达到完全锁闭插芯锁的目的。由于每次关门时均需要通过钥匙才能将插芯锁完全锁闭,因而这种结构的插芯锁在使用时存在不便之处。

而现有的一些改进为采用电机驱动加钥匙解锁两种控制方式的机电两用锁,结构复杂、占用大量空间,而且机械解锁时造成电机的输出轴在电机不工作下转动,影响电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电自动锁,具有机械控制与电力控制两种控制方式,且两种控制机构相互结合却又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机电自动锁,包括安装底板、垂直设置于安装底板一侧的锁定面板、设置于安装底板上的锁定机构、能够对锁定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用于驱动锁定机构运作的驱动机构、用于控制驱动机构运作的响应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进行转动的控制齿轮、能够驱动锁定机构启闭的驱动组件、能够与驱动组件进行联动的手动控制组件,所述控制齿轮与驱动组件之间存在联动与非联动两种状态;当控制齿轮与驱动组件之间联动时,控制齿轮转动能够带动驱动组件控制锁定机构进行启闭;当控制齿轮与驱动组件之间非联动时,手动控制组件运动能够带动驱动组件控制锁定机构进行启闭,且不带动控制齿轮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手动控制组件与电机实现电力控制与手动控制两种启闭方式,且当手动控制时控制齿轮与驱动轮处于非联动状态,而手动控制组件运动不带动控制齿轮转动,从而使电力控制与手动控制互不干涉,避免在手动控制时驱动轮转动带动控制齿轮转动,而导致电机输出轴在电机不工作的时候转动,对电机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为与控制齿轮同轴心线设置的驱动轮,所述控制齿轮的偏心位置设置有主推块,所述驱动轮上设置有能够被主推块沿圆周方向推动的定位块;当主推块转动至某一位置时,驱动轮转动控制锁定机构启闭的过程中定位块不与主推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机驱动控制齿轮转动,而主推块推动定位块并带动驱动轮转动,从而形成联动状态,实现电力控制;而当驱动轮在转动控制锁定机构启闭的过程中,定位块不与主推块抵接,则形成了非联动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以轴心线为圆心的呈弧形的上限位槽与下限位槽;所述手动控制组件包括沿驱动轮轴心线设置于驱动轮两端的上转动轮与下转动轮,上转动轮与下转动轮上朝向驱动轮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能够沿上限位槽运动的上转动推块、能够沿下限位槽运动的下转动推块;当转动上转动轮控制锁定机构启闭时,下转动轮不转动;反之,当转动下转动轮控制锁定机构启闭时,上转动轮不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转动轮与上转动推块之间、下转动轮与下转动推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门内外两侧的手动控制;而门内外两侧的手动控制互不干涉,防止在门外解锁时造成门内侧把手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响应机构包括间隔设置于安装底板上的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分别对锁定机构在开启与关闭状态时做出响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电机驱动锁定机构进行锁定时,锁定机构进入第一传感器的感应范围,而第一传感器接收到信号控制电机进行反转,从而带动控制齿轮反方向转动,使主推块与定位块远离,此时锁定机构刚好与门框上的配合机构锁定完毕;当通过电机控制锁定机构解除锁定时,锁定机构脱离第一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并进入第二传感器的感应范围,第二传感器控制电机进行反转,此时锁定机构刚好与门框上的配合机构解除锁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响应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控制齿轮一侧的定位传感器,所述控制齿轮上设置有朝外侧延伸的定位片,所述定位传感器能够对位于特定位置的定位片做出响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齿轮转动时会带动定位片沿圆周运动,当通过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控制电机进行反转时,控制齿轮同样反转并带动定位片进入定位传感器的感应范围,通过定位传感器控制电机停止工作,使控制齿轮在转动一定角度后停止转动,从而使控制齿轮与驱动轮在每一次电机控制主锁定机构进行启闭后都处于非联动状态。而当利用手动控制驱动轮转动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不做出响应,使控制齿轮与驱动轮一直处于非联动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朝锁定面板方向滑设于安装底板上的锁舌连板、设置于锁舌连板靠近锁定面板的端部上的主锁舌,所述安装底板上铰接有能够被控制齿轮带动的中心轮,所述中心轮的一端设置有滑动件,所述锁舌连板上设置有与滑动件配合的滑动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中心轮转动时能够带动滑动件绕铰接轴做圆周运动,滑动件顶在滑动长孔的内壁上运动能够推动锁舌连板朝锁定面板方向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锁定与解除锁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轮的偏心位置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连接有锁体扭簧的一端,锁体扭簧的另一端与安装底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驱动轮在与控制齿轮非联动时处于可活动状态,因此利用锁体扭簧限制中心轮的运动,使其不会发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将锁体扭簧与安装底板所连接的位置与中心轮的铰接轴所连成的直线设为中心线;当锁定机构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滑动件与连接孔分别位于中心线的两侧,当锁定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滑动件与连接孔均位于相对的另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锁定机构处于闭合或开启状态时,利用锁体扭簧推动中心轮,均能够使滑动件朝远离锁定面板的方向顶在锁舌连板上,使其难以发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底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天地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市面上的防盗门上下均设有与天地钩连接的副锁,通过天地钩上下拉动连杆控制副锁进行锁定,而换上机电两用的锁具后若是副锁没有拆除,容易发生晃动导致副锁锁定,使门无法打开。因此在安装底板两侧均固定一个防锁天地钩,利用防锁天地钩将上下两端的副锁固定住,防止副锁在晃动中进行锁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天地钩与安装底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是副锁已经拆除或是门上不存在副锁,则可将防锁天地钩拆除,再安装锁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手动控制组件与电机实现电力控制与手动控制两种启闭方式,且当手动控制时控制齿轮与驱动轮处于非联动状态,而手动控制组件运动不带动控制齿轮转动,从而使电力控制与手动控制互不干涉,避免在手动控制时驱动轮转动带动控制齿轮转动,而导致电机输出轴在电机不工作的时候转动,对电机造成损伤;

2、利用定位传感器与定位片使控制齿轮在转动一定角度后停止转动,从而使控制齿轮与驱动轮在每一次电机控制主锁定机构进行启闭后都处于非联动状态。而当利用手动控制驱动轮转动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不做出响应,使控制齿轮与驱动轮一直处于非联动状态;

3、通过在安装底板两侧均固定一个防锁天地钩,将上下两端的副锁固定住,防止副锁在晃动中进行锁定,若是副锁已经拆除或是门上不存在副锁,则可将防锁天地钩拆除,再安装锁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锁定机构与锁定面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预锁定机构与安装底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与控制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机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响应机构与锁舌连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安装底板;2、锁定面板;3、主锁定机构;4、预锁定机构;5、控制机构;6、驱动机构;7、响应机构;8、锁舌连板;9、主锁舌;10、主锁定孔;11、定位钉;12、导向槽;13、中心轮;14、推动杆;15、滑动件;16、滑动长孔;17、双向舌滑块;18、第一斜舌;19、第二斜舌;20、双向舌杆;21、预锁定孔;22、双向舌导向架;23、第一限位孔;24、第一导向块;25、第一导向孔;26、双向舌压簧;27、第一限角块;28、第二限角块;29、电机;30、齿轮组;31、控制齿轮;32、驱动轮;33、上转动轮;34、下转动轮;35、第一齿形件;36、第二齿形件;37、安装孔;38、定位槽;39、主推块;40、定位块;41、连接孔;42、锁体扭簧;43、连接柱;44、上限位槽;45、下限位槽;46、上转动推块;47、下转动推块;48、斜舌板;49、触发斜舌;50、线路板;51、斜舌孔;52、第一光电开关;53、第二光电开关;54、第三光电开关;55、连板触片;56、定位片;57、定位光电开关;58、限角部;59、斜舌导向架;60、第二限位孔;61、第二导向块;62、第二导向孔;63、斜舌压簧;64、防锁天地钩;65、上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电自动锁,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底板1、垂直固定于安装底板1一侧的锁定面板2,安装底板1上设有主锁定机构3、预锁定机构4、能够对主锁定机构3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5、用于驱动主锁定机构3运作的驱动机构6、用于控制驱动机构6运作的响应机构7。

如图1、图2所示,主锁定机构3包括锁舌连板8、并排固定在锁舌连板8靠近锁定面板2的端部上的两个主锁舌9,锁定面板2上开设有能够被两个主锁舌9穿过的主锁定孔10。安装底板1上固定有一根定位钉11,而锁舌连板8远离锁定面板2的一端朝锁定面板2方向开设有与定位钉11配合的导向槽12,利用导向槽12与定位钉11之间的配合滑移,使锁舌连板8在朝锁定面板2方向运动时不会发生偏移。且利用定位钉11能够对锁舌连板8的位移距离进行限制,使主锁舌9无法从主锁定孔10中脱出。

如图2所示,定位钉11上铰接有中心轮13,中心轮13上朝远离定位钉11的方向延伸形成推动杆14,推动杆14的端部朝锁舌连板8方向铰接有滑动件15,而锁舌连板8上于定位钉11和锁定面板2之间开设有与滑动件15配合的滑动长孔16。滑动长孔16朝远离锁定面板2的方向斜向延伸,且两端与定位钉11之间的间距分别为滑动长孔16与定位钉11之间间距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当中心轮13转动时能够带动滑动件15以定位钉11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滑动件15顶在滑动长孔16的内壁上运动能够推动锁舌连板8朝锁定面板2方向靠近或远离,当滑动件15从滑动长孔16距离定位钉11最远的一端朝另一端运动时,锁舌连板8将主锁舌9从主锁定孔10中推出,进行锁定;反之,解除锁定。

如图2、图3所示,预锁定机构4包括双向舌滑块17、同轴心线铰接于双向舌滑块17朝向锁定面板2一端的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固定于双向舌滑块17远离锁定面板2一端的双向舌杆20,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的铰接轴朝向锁定面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锁定面板2上开设有能够被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穿过的预锁定孔21。安装底板1上于双向舌杆20远离锁定面板2的一端固定有双向舌导向架22,双向舌导向架22上开设有与双向舌杆20配合的第一限位孔23;而双向舌滑块17朝安装底板1方向一体成型有第一导向块24,安装底板1上开设有与第一导向块24配合且沿双向舌杆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孔25。利用第一限位孔23与双向舌杆20之间、第一导向块24与第一导向孔25之间的配合滑移,使双向舌杆20在朝锁定面板2方向运动时不会发生偏移。双向舌杆20上套设有双向舌压簧26,双向舌压簧26的两端分别顶在双向舌导向架22与双向舌滑块17上,利用双向舌压簧26将双向舌滑块17朝锁定面板2方向挤压,从而使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从预锁定孔21中穿出,且使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被朝内挤压后在双向舌压簧26的作用下能够进行复位。

如图2、图3所示,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穿过预锁定孔21的一端呈等腰三角形,而另一端沿轴向朝相对远离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第一限角块27与第二限角块28,第一限角块27的上端面与第一斜舌18的一侧斜面相垂直,而第二限角块28的上端面与第二斜舌19相反的另一侧斜面相垂直。当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在双向舌滑块17的推动下朝预锁定孔21外运动时,第一限角块27与第二限角块28均与锁定面板2贴合,使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朝相反的方向倾斜并与锁定面板2相互垂直。在预锁定机构4与门框上的预锁定槽相互配合的过程中,第一斜舌18或第二斜舌19垂直锁定面板2的一侧端面受到挤压朝另一侧翻转,并带动双向舌滑块17朝锁定面板2方向远离,使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均缩回到预锁定孔21内;当预锁定孔21与预锁定槽重合或是完全分离时,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在双向舌压簧26的作用下从预锁定孔21中回弹而出。而锁舌连板8靠近预锁定机构4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上顶件,当锁舌连板8朝锁定面板2运动并推出主锁舌9进入主锁定槽内进行锁定时,上顶件能够顶在双向舌滑块17远离锁定面板2的一端上对其进行限位,使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无法缩回到预锁定孔21内,同样起到锁定的作用,且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相对的两侧端面与预锁定槽的两侧内壁相互平行,进一步增强锁定效果。

如图2、图4所示,驱动机构6包括安装在安装底板1上的电机29、与电机29的输出轴连接的齿轮组30,控制机构5包括与齿轮组30啮合的控制齿轮31、与控制齿轮31存在联动与非联动两种状态的驱动轮32、能够通过手动控制带动驱动轮32转动的上转动轮33与下转动轮34,中心轮13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一齿形件35,而驱动轮32一侧一体成型有与第一齿形件35啮合的第二齿形件36,利用第一齿形件35与第二齿形件36相互啮合形成驱动轮32与中心轮13的联动。控制齿轮31上沿轴向开设有安装孔37,驱动轮32、控制齿轮31、安装孔37均沿同轴心线设置,且驱动轮32穿设于安装孔37内。安装孔37一端沿圆周开设有定位槽38,定位槽38内一体成型有主推块39,而驱动轮32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能够沿定位槽38运动的定位块40。控制齿轮31与驱动轮32在联动状态下,主推块39与定位块40相互抵接,则当电机29驱动控制齿轮31转动时能够带动主推块39推动定位块40一起做沿圆周运动,从而带动驱动轮32转动并控制主锁定机构3进行锁定;控制齿轮31与驱动轮32在非联动状态时,电机29反转驱动主推块39沿定位槽38与定位块40分离并运动到某一位置,此时手动控制上转动轮33与下转动轮34转动能够带动驱动轮32转动,从而对主锁定机构3进行控制,且不带动控制齿轮31转动。而驱动轮32在转动过程中定位块40不与主推块39接触,使电力控制与手动控制互不干涉,避免在手动控制时驱动轮32转动带动控制齿轮31转动,而导致电机29输出轴在电机29不工作的时候转动,对电机29造成损伤。

如图1、图2所示,由于驱动轮32在与控制齿轮31非联动时处于可活动状态,因此在中心轮13远离推动杆14的一端开设连接孔41,连接孔41内连接有锁体扭簧42的一端,锁体扭簧42的另一端套设在安装底板1上的连接柱43上,利用锁体扭簧42限制中心轮13的运动。将连接柱43与定位钉11所连成的直线设为中心线,中心线垂直于锁定面板2,而滑动件15、定位钉11、连接孔41不处于一条直线上,连接孔41的位置偏向远离锁定面板2的一侧。当主锁定机构3处于开启状态时,滑动件15与连接孔41分别位于中心线的左侧与右侧,当主锁定机构3处于闭合状态时,滑动件15与连接孔41分别位于中心线的右侧与左侧,通过锁体扭簧42推动中心轮13均能够使滑动件15朝远离锁定面板2的方向顶在锁舌连板8上,使其难以发生晃动。

如图4、图5所示,驱动轮32的轴向两端分别水平开设有呈弧形的上限位槽44与下限位槽45,上限位槽44与下限位槽45的弧长相同、轴向位置重合,而上转动轮33与下转动轮34上分别一体成型有能够在上限位槽44与下限位槽45内沿弧形运动的上转动推块46与下转动推块47。当主锁定机构3锁定时,上转动推块46抵接在上限位槽44的一侧端面上,此时手动控制上转动轮33转动,使上转动推块46顶住所抵接的端面,并带动驱动轮32沿轴心线同向转动,从而使主锁定机构3解除锁定,且在该转动过程中下转动推块47不与下限位槽45另一侧的内壁接触,因此下转动轮34不会被带动;反之,控制下转动轮34转动时,上转动轮33同样不受影响,防止在门外解锁时造成门内侧把手转动。

如图4、图6所示,响应机构7包括朝锁定面板2方向滑设于安装底板1上的斜舌板48、铰接于斜舌板48靠近锁定面板2的端部上的触发斜舌49、螺纹固定于安装底板1上的线路板50,锁定面板2上开设有能够被触发斜舌49穿过的斜舌孔51。线路板50上安装有沿锁舌连板8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光电开关52与第二光电开关53、沿斜舌板48长度方向设置于其远离锁定面板2一侧的第三光电开关54。当触发斜舌49在挤压下朝斜舌孔51内运动时,带动斜舌板48远离锁定面板2并进入第三光电开关54的感应范围,从而使第三光电开关54控制电机29驱动控制齿轮31转动,使主锁定机构3进行锁定,达到关门自锁的效果。而锁舌连板8上朝线路板50方向固定连接有连板触片55,当通过电机29驱动锁舌连板8朝锁定面板2方向运动进行锁定时,带动连板触片55朝锁定面板2方向运动,使连板触片55进入第一光电开关52的感应范围,而第一光电开关52接收到信号控制电机29进行反转,从而带动控制齿轮31反方向转动,使主推块39与定位块40远离,此时主锁舌9刚好穿入门框上的主锁定槽内进行锁定;当通过电机29控制锁舌连板8朝远离锁定面板2的方向运动时,连板触片55脱离第一光电开关52的感应范围并进入第二光电开关53的感应范围,第二光电开关53控制电机29进行反转,此时主锁舌9从主锁定槽内脱出从而解除锁定。

如图4、图6所示,主推块39上卡接固定有沿径向朝外延伸的定位片56,而安装底板1上与控制齿轮31一侧固定有定位光电开关57,控制齿轮31转动时会带动定位片56沿圆周运动,当通过第一光电开关52与第二光电开关53控制电机29进行反转时,控制齿轮31同样反转并带动定位片56进入定位光电开关57的感应范围,通过定位光电开关57控制电机29停止工作,使控制齿轮31在转动一定角度后停止转动,从而使控制齿轮31与驱动轮32在每一次电机29控制主锁定机构3进行启闭后都处于非联动状态。而当利用手动控制驱动轮32转动时,第一光电开关52与第二光电开关53不做出响应,使控制齿轮31与驱动轮32一直处于非联动状态。

如图3、图6所示,触发斜舌49穿过斜舌孔51的一端呈等腰三角形,便于触发斜舌49与门框边缘进行接触,而另一端沿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朝两侧延伸形成宽度大于斜舌孔51宽度的限角部58,利用限角部58顶在锁定面板2上限制触发斜舌49的位移。安装底板1上于斜舌板48远离锁定面板2的的一端处固定有斜舌导向架59,斜舌导向架59上开设有与斜舌板48配合的第二限位孔60,斜舌板48远离锁定面板2的一端穿设于第二限位孔60内;斜舌板48上朝安装底板1方向一体成型有第二导向块61,所述安装底板1上设置有与第二导向块61配合且沿斜舌板48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孔62;且斜舌板48上于触发斜舌49与斜舌导向架59之间套设有斜舌压簧63。利用第二限位孔60与斜舌板48之间、第二导向块61与第二导向孔62之间的配合滑移,使斜舌板48在朝锁定面板2方向运动时不会发生偏移,而利用斜舌压簧63将斜舌板48朝锁定面板2方向挤压,从而使触发斜舌49从斜舌孔51中穿出,且使触发斜舌49在斜舌压簧63的作用下能够进行复位。

如图1所示,由于市面上的防盗门上下均设有与天地钩连接的副锁,通过天地钩上下拉动连杆控制副锁进行锁定,而换上机电两用的锁具后若是副锁没有拆除,容易发生晃动导致副锁锁定,使门无法打开。因此在安装底板1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一个防锁天地钩64,利用防锁天地钩64将上下两端的副锁固定住,防止副锁在晃动中进行锁定;若是副锁拆除了或是门上不存在副锁,则同样可将防锁天地钩64拆除,再安装锁具。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关门时,触发斜舌49受到门框的挤压朝斜舌孔51内运动,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同样在门框的挤压下朝预锁定孔21内运动,而触发斜舌49在门框上的挡片作用下无法弹出,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在双向舌压簧26的作用下弹出并进入到门框上的预锁定槽内;触发斜舌49带动斜舌板48远离锁定面板2并进入第三光电开关54的感应范围,第三光电开关54控制电机29驱动控制齿轮31转动,而控制齿轮31带动驱动轮32转动,将锁舌连板8朝锁定面板2方向推出,从而将主锁舌9推入门框上的主锁定槽内进行锁定,达到关门自锁的效果;

而电机29驱动锁舌连板8朝锁定面板2方向运动进行锁定时,带动连板触片55朝锁定面板2方向运动,使连板触片55进入第一光电开关52的感应范围,而第一光电开关52接收到信号控制电机29进行反转,从而带动控制齿轮31反方向转动,使主推块39与定位块40远离;而控制齿轮31转动带动定位片56运动,使定位片56进入定位光电开关57的感应范围,定位光电开关57控制电机29停止工作,控制齿轮31停止转动,此时控制齿轮31与驱动轮32处于非联动状态。

在开门时,可以利用指纹解锁装置控制电机29工作,从而驱动控制齿轮31反向转动并带动主锁定机构3进行解锁,而锁舌连板8朝远离锁定面板2方向运动,带动连板触片55脱离第一光电开关52的感应范围并进入第二光电开关53的感应范围,第二光电开关53控制电机29进行反转,使定位片56重新进入定位光电开关57的感应范围,定位光电开关57控制电机29停止工作,此时控制齿轮31与驱动轮32同样处于非联动状态。而当主锁定机构3解锁后,第一斜舌18与第二斜舌19仍然穿在预锁定槽内,对门进行定位与限制,使门在没有外力的干涉下与门框处于半关闭状态。

采用手动控制方式开门,能够通过门内把手与门外钥匙分别进行。由于控制齿轮31与驱动轮32处于非联动状态,控制上转动轮33或下转动轮34转动时,不会带动控制齿轮31转动,避免对电机29造成损害;且上转动轮33与下转动轮34带动驱动轮32转动进行解锁的过程互不干涉,避免在门外用钥匙解锁时造成门内侧把手转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