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6098发布日期:2019-09-17 21:5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开闭系统的铰链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连接行李箱盖和车身,为行李箱盖的运动提供支撑的铰链。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铰链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开闭件系统中,主要用来将开闭件和车身相连接,并实现开闭件的开启和关闭运动,同时也需要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和刚度。

但是现有的铰链部件尺寸过大、占用行李箱空间大;现有的铰链部件重量重,不利于安装,并增加了车载负荷;如将现有铰链部件量减轻,则不能满足铰链强度的要求;现有的铰链部件结构负杂,安装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能降低铰链重量又能保证铰链强度的铰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铰链,包括铰链管、主体支架、盖侧支架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的顶端,所述铰链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体支架的底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盖侧支架相连接,其中所述主体支架上设置有贯通该主体支架的开口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支架包括支架底板、支架第一侧板和支架第二侧板,所述支架第一侧板和所述支架第二侧板相互平行地设置在所述支架底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开口部和设置在所述支架第二侧板上的第二开口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部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开口部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开口部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部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相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第一侧板和所述支架第二侧板的顶端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旋转轴穿过两个所述安装孔分别与所述支架第一侧板和所述支架第二侧板相连接在一起,且每个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旋转轴之间均设置有衬套。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在所述支架第一侧板和所述支架第二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支架的支架第一侧板上在所述第一支架区域设置有窗口结构,所述窗口结构包括第一焊接边和第二焊接边,所述第一焊接边和第二焊接边分别和所述第一支架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凹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所述支架底板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管包括与所述主体支架的底部相连接的底部连接端、与所述盖侧支架相连接的盖侧连接端和位于所述底部连接端和所述盖侧连接端之间的弧形弯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主体支架上设置开口部减轻了铰链的重量,并将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焊接在一起,提高了铰链的强度,该铰链仅需将主体支架、铰链管、旋转轴和盖侧支架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安装使用,其结构简单、重量轻、刚度强、尺寸小,安装在行李箱内即省了行李箱存储空间,又降低车载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铰链中的主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铰链中的主体支架上的开口部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主体支架上的开口部沿A-A向的剖面图;

图5为主体支架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连接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第一支架与第一开口部相焊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7为第一开口部中的第一翻边的制造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主体支柱; 11-开口部; 12-支架底板;

13-支架第一侧板; 14-支架第二侧板; 15-窗口结构;

111-第一开口部; 112-第二开口部; 113-第一翻边;

114-第二翻边; 115-C形孔; 116-翻边材料;

131-安装孔; 141-安装孔; 151-第一焊接边;

152-第二焊接边; 2-铰链管; 21-连接端;

22-固定连接端; 23-弧形弯管; 3-盖侧支架;

4-旋转轴; 41-衬套; 5-第一支架;

51-凹槽结构; 6-第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铰链,包括铰链管2、主体支架1、盖侧支架3和旋转轴4,该旋转轴4设置在主体支架1的顶端,铰链管2的一端连接在主体支架1的底端,其另一端与盖侧支架3相连接,其中该主体支架1上设置有贯通该主体支架1的开口部11。

该铰链由主体支架1、铰链管2、盖侧支架3和旋转轴4组成。旋转轴1设置在主体支架1的顶端,其用于与车身相连接,为铰链提供旋转支撑,铰链管2用于连接盖侧支架3和主体支架1,铰链管2的一端与主体支架1的底部相连接(焊接、粘结、螺栓连接等方式)在一起,其另一端与盖侧支架3连接(焊接、粘结、螺栓连接等方式)在一起,盖侧支架3用于和开闭件之间的连接和固定。该铰链可被用于汽车行李箱内,转轴1用于连接车身,盖侧支架3用于与行李箱盖相连接,当需要打开行李箱时,仅需旋转轴1旋转,并顺次带动主体支架1、铰链管2、盖侧支架3旋转,进而将行李箱盖打开。反之则通过旋转旋转轴1,并顺次带动主体支架1、铰链管2、盖侧支架3旋转,进而将行李箱盖闭合。

该铰链的主体支架1上设置有贯通该主体支架1的开口部11,可以减轻整个铰链的重量,降低了车载负荷。

该铰链仅需将主体支架1、铰链管2、旋转轴4和盖侧支架3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安装使用,其结构简单、重量轻、刚度强、尺寸小,安装在行李箱内即省了行李箱存储空间,又降低车载负荷。

较佳地,如图1-2所示,主体支架1包括支架底板12、支架第一侧板13和支架第二侧板14,该支架第一侧板13和支架第二侧板14相互平行地设置在支架底板13的两侧。该主体支架1由支架底板12、支架第一侧板13和支架第二侧板14组成,该支架第一侧板13和支架第二侧板14相互平行地设置在支架底板13的两侧。该支架第一侧板13和支架第二侧板14和支架底板13组成断面为U形的主体支架1,总而进一步减轻了该铰链的重量。

较佳地,如图1-3所示,开口部11包括设置在支架第一侧板13上的第一开口部111和设置在支架第二侧板14上的第二开口部112。该第一开口部111和第二开口部112相对地设置。

优选地,如图3-4所示,该第一开口部111上设置有朝向该第二开口部112延伸的第一翻边113,该第二开口部112上设置有朝向该第一开口部111延伸的第二翻边114,该第一翻边113和第二翻边114相焊接在一起。

U形主体支架1上具有自焊接结构,用于提高其整体强度,以确保在同样性能的情况下,系统重量得以降低,但保持其整体刚度不变。自焊接结构由第一翻边113和第二翻边114组成。该第一翻边113利用第一开口部111的原始材料翻边而成,第二翻边114利用第二开口部112的原始材料翻边而成。并且第一翻边113和第二翻边114之间先进行搭接,以便于两者直接的焊接。搭接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1mm间隙到15mm重叠的搭接关系均可。优选地,该铰链采用2mm重叠的搭接关系。第一翻边113和第二翻边114搭接好之后,在将第一翻边113和第二翻边114焊接在一起,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刚度。

第一翻边113和第二翻边114可以通过点焊相连接,也可以通过弧焊连接,其连接方式不限。第一翻边113和第二翻边114焊接好后,在该区域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大大的提高了U形主体支架1以及铰链总成的强度,从而可以降低支架的厚度,减少系统重量和降低成本。

如图7所示,第一翻边113在自焊接区域先进行C形冲裁,冲裁出一个C形孔115和翻边材料116,之后将翻边材料116通过翻边从而成型为第一翻边113,并同时形成第一开口部111。第二翻边114采用同样的方法制造而成。

如图1-2所示,支架第一侧板13和支架第二侧板14的顶端均设置有安装孔,旋转轴4穿过两个安装孔分别与支架第一侧板13和支架第二侧板14相连接在一起,且每个安装孔与旋转轴4之间均设置有衬套41。支架第一侧板13顶端设置有安装孔131,支架第二侧板14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孔141,该旋转轴4穿过安装孔131和安装孔141分别与支架第一侧板13和支架第二侧板14相连接在一起,并为了提高耐磨性能,避免旋转轴4磨损,在安装孔131和安装孔141内分别设置一个衬套41,使得旋转轴4与每个安装孔之间隔有该衬套41,提高其使用寿命。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该主体支架1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架5,该第一支架5连接在支架第一侧板13和支架第二侧板14之间。该第一支架5上设置有凹槽结构51。第一支架5用于安装缓冲部件,以提高铰链的缓冲能力。开口部1位于第一支架5下方。

优选地,该主体支架1的支架第一侧板13上在第一支架5区域设置有窗口结构15,该窗口结构15包括第一焊接边151和第二焊接边152,该第一焊接边151和第二焊接边152分别和第一支架5焊接在一起。

U型主体支架1的支架第一侧板13上在第一支架5区域开有窗口结构15,用于和第一支架5之间的焊接,从而可以方便的实现第一支架4被焊接在U形主体支架1的U形空间内,为铰链的布置节省空间,从而提高行李厢内或乘客舱内的客户使用空间。该窗口结构15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支架第二侧板14上。

该窗口结构15设计为矩形窗口,其中两条边被设计为第一焊接边151和第二焊接边152,第一焊接边151和第二焊接边152分别和第一支架5进行焊接。窗口结构15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各种调整,比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者任意其他形状。

优选地,在第一支架5上设计有凹槽结构51,该结构便于提高刚度、提高耐腐蚀性能等,该凹槽结构的深度0.5mm~5mm,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图1所示,该主体支架1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架6,该第二支架6连接在支架底板12的外侧。即该第二支架6焊接在支架底板12的外侧用于与外部助力部件相连接。

如图1所示,铰链管2包括与主体支架1的底部相连接的底部连接端21、与盖侧支架3相连接的盖侧连接端22和位于底部连接端21和盖侧连接端22之间的弧形弯管23。该铰链管2为铰链弯管,方便将行李箱盖开启和关闭。

将U形主体支架1和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铰链管2、盖侧支架3进行焊接成为一个整体。将衬套41安装在焊接后的主体支架1的支架第一侧板13的安装孔131和支架第二侧板14的安装孔141上,并安装旋转轴4,完成铰链组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铰链,其在减轻铰链整体重量的同时,保证了铰链整体的刚度,并减小了铰链的体积,方便使用,节约了行李箱空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